第210章 想出海?找温禾去-《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圣人临朝!”

  随着高月一声呐喊,太极殿内,文武集体行礼大拜。

  “臣等恭请圣安。”

  李世民落座,目光在满殿的臣子中扫视了一眼,最后目光落在了最后面,一个鬼头鬼脑的人身上。

  温禾个子不高,站在他面前的那个人,即便是鞠躬行礼,也足够挡住他。

  如果不是特别关注,没人能够注意到,他此刻站的笔直,只是做出作揖的模样来。

  可偏偏,今日李世民知道他会来上朝,所以特意朝着他看去。

  ‘这竖子,行礼都和他人不同,也亏得那些御史没有注意到他,否则定然会定他一个失礼之罪。’

  “圣躬安。”

  高月复述了一番,群臣这才起身来。

  按照惯例,尚书省的那几位大佬先汇报一下近期的情况,各州县的官员是否有消息禀报上来。

  等这一切都结束后,便迎来今天的重头戏了。

  “臣民部侍郎,长孙无忌有奏。”

  “允。”

  上方李世民的话音落下,长孙无忌出了班,随即便禀报了关于招标之事。

  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能力确实很强。

  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便能够将温禾之前所写的内容,总结概括,随后禀报。

  还能够让所有人都听的明白。

  待他说完,便默默的退下了。

  这时阎立德站了出来附议,并请求由御史监管。

  李世民特意看了一眼温禾,见那竖子正打着哈欠,不禁摇了摇头。

  他却不知道,温禾今天难得没有走神。

  他是在想之前李道宗说的话。

  李世民让宗室也参与进招标。

  其实如果只是粗浅的看着招标,确实好像没有什么利益,甚至有可能还要赔钱。

  长孙无忌之前说让世家的人加入进来,他们所图的是名望。

  别小看了名望,这对于世家而言就是生存的关键。

  有了名望,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如果他们帮着关内的人修好了水渠,那自然会收获一众信仰。

  像是这些世家的祖地,他们是不认唐律,只认宗族之法。

  就连当地的官员都无可奈何。

  而这就是名望带来的好处。

  可对于宗室而言,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能赚钱就行。

  所以温禾才想不通,李世民是怎么说服宗室加入招标的。

  “启禀陛下!”

  就在这时。

  只见一身穿紫袍的白胡子老者,走了出来。

  温禾站的太后面了,只能看见这人的侧脸,没看清楚长相。

  正当他疑惑此人是谁的时候,只见上方的李世民含笑道:“淮安王叔今日难得来朝议,不知所谓何事?”

  “启禀陛下,工部招标,乃利国利民之策,我等身为宗室,自然义不容辞,请陛下允准我等参与招标。”

  这人竟然就是李神通?

  温禾看着他那宽阔的背影,暗暗吃惊。

  这个时候他站出来,应该是李世民提前授意的。

  只是温禾想不通,宗室在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可图的。

  这李二尽给他捣乱。

  原本有世家参与进来,就已经够乱了。

  工部的官员肯定不敢监督,所以只能请御史台出手了。

  有魏征这个谏议大夫在,那些御史暂时还不敢和世家的人有任何苟且。

  李神通这么突然的横插一脚,吃惊的可不仅仅是温禾,还有长孙无忌和阎立德。

  很明显,他们也没有收到什么消息。

  “王叔有心了,既然如此,那朕便允准了。”李世民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

  甚至没有掩饰,宗室的参与,便是他来主导的。

  此事便这样确定下来,五日后,将在工部进行招标。

  而今日工部便会去选择那些有资历的商贾。

  一场朝议下来,温禾一言不发。

  他想去问问李世民,但是又担心那李二借机故意为难他。

  想了想,他便注意到李道宗了。

  这个混不吝可是宗正卿,他肯定知道,李世民和宗室做了什么交易。

  “我不知道啊。”

  下朝后,李道宗和温禾同行,出宫的时候他问起这件事情,李道宗一脸的茫然。

  “陛下只和我们说有利可图,说是成功获得招标资格后,便让朝廷出钱给我们修缮水渠啊。”

  他望着温禾,有些愕然。

  他还想从温禾那里知道,到底有什么利可图的。

  温禾却傻眼了。

  他不由回头看向太极殿。

  ‘好你个李世民啊,你是给宗室挖了一个大坑,让他们就这么自愿跳进去啊。’

  “不是,这招标到底是怎么回事?”李道宗拽住了温禾的衣袖,他也参与其中了。

  “额,这个嘛。”温禾看着他,不禁觉得有点可怜。

  这是被人坑了,还兴高采烈的帮着别人数钱。

  “其实也不复杂,刚才长孙无忌不是说了嘛,就是参与的人报价格,到时候谁价格低,便能获得修缮水渠的资格。”

  “不过所有人的报价和方案都是隐秘的,写在一张纸上,由我们来审查。”

  他说的和之前长孙无忌在朝会上说的差不多。

  但李道宗要听的不是这个。

  “我是说有什么利可图的。”

  “额,好名声。”

  “我要那个作甚?”

  宗室还需要名声嘛?

  他们巴不得自己的名声越差越好。

  “除了这个呢?”

  “可能还会得到陛下的亲自接见,以及各种名誉。”

  “没了?”

  “没了。”

  温禾笑着点了点头。

  李道宗的脸彻底垮了下来。

  “那我可以不参与吗?”

  温禾眨了眨眼,现在说这个话好像晚了吧。

  刚才李神通可是请旨了,让宗室也参与竞标。

  所以宗室现在是不参加也得参加。

  而且温禾感觉,宗室的名额肯定是内定了。

  “你们之前可是和陛下说过,要和朝廷要多少钱?”温禾问道。

  他觉得宗室的人应该不至于这么蠢,或许是李世民给了他们不少钱。

  “朝廷还给钱吗?”李道宗诧异道。

  温禾愕然的看着他:“额,不然呢,那陛下和你们承诺了什么?”

  “市舶司往后五年的全部海税,以及赦免牵扯进李瑗案的人。”李道宗眨了眨眼。

  温禾呆愣在原地眨了眨眼。

  好吧,他收回刚才那句话。

  他现在不知道该说宗室的人是蠢还是精明了。

  倭国那边这一次送来的白银确实多,若是这五年有人去倭国赚白银。

  那市舶司的海水带来的利益,足够他们修建三个关内的水利。

  可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

  别说现在海船能不能顺利的前往倭国,就是真的到了倭国,倭人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就让他们带走那么多白银。

  温禾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之前不愿意让人出海的李世民,突然要成立市舶司。

  这明摆着就是空手套白狼啊。

  主要是,他还将祸水引到了温禾的身上。

  难怪刚才李道宗问他,修水利有什么利益可图的。

  他肯定还以为,这里面还隐藏着什么利益,所以才来问自己。

  这一次,无疑是李世民给宗室挖了个大坑,还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跳进去。

  而且李世民也知道,他们即便知道自己中计了,哪怕心里有怨言,也不敢说出来。

  毕竟李孝常才死了没多久。

  而李瑗如今还在百骑的大牢中,至今李世民都没有处决他。

  也没有公布任何的消息。

  这就成了悬在宗室头上的一把刀。

  什么赦免牵扯进李瑗案的人,到底有没有宗室被牵扯进去,这都是未知数。

  就像是薛定谔的猫。

  只要李世民说你有,那就有。

  未来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将自己的政敌尽数抹杀。

  和现在李世民用的手段,如出一辙。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都被骗了?”李道宗看着温禾表情不对,当即便猜出了一些来。

  温禾干干的笑了两声:“也不算吧,毕竟市舶司的海税不还有嘛。”

  “可我怎么感觉你的表情有些不对。”李道宗眯着眼,盯着温禾的眼睛。

  “有吗,没有吧,那个时候不早了,我突然感觉肚子有点饿了,我先走了啊。”

  温禾不想泄露太多,他只当做自己不知道。

  要不然若是宗室闹事,李二肯定要找他麻烦。

  “饿了,这好办啊,不是说去望春楼嘛。”李道宗说罢,便拽住了温禾的衣袖。

  也不等温禾应下来,就拽着他朝着外头跑去。

  与此同时。

  立政殿内。

  李世民没有坐在上方的皇位上,而是在中间摆了一个桌案。

  他的面前,坐着的正是李神通。

  二人正沉默的品着刚刚泡好的茶水。

  就在这时,外头快步走来一个内侍,在门口处,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任城王与高阳县子离开了。”

  “嗯,退下吧。”

  李世民拿起茶杯,淡淡的应了一声,随即便抿了一口茶水。

  “那竖子今日有配了一些好茶,王叔可尝尝。”

  “谢陛下。”

  李神通沉着声,拿起茶杯来,一口饮尽。

  他如此牛饮,让李世民不禁失笑,缓缓的放下茶杯,望向李神通那沉重的脸色。

  沉吟了片刻,他才笑着问了一句:“王叔觉得,宗室在得知此事后,会不会来反对朕?”

  “陛下所做之事,皆是为了宗室未来,臣等自然体谅。”李神通虽然这么说,可脸上明显有几分恼怒。

  下朝之后,李世民便叫他来此地,和他开诚布公。

  李神通闻言后,却是恼怒不已。

  他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给宗室挖了这么大的一个陷阱。

  所谓的市舶司五年的海税,明显就是一句空话。

  若是无人出海,那市舶司将颗粒无收。

  “其实朕并非哄骗尔等,而是鼓励宗室自己出海,若是你们出海,所得利益皆归你们所有,市舶司五年之内不收取一点海税。”

  李世民亲自给李神通倒了一杯茶。

  后者连忙行礼。

  “出海,可是出海极其危险,陛下戏言了。”

  李神通毫不避讳的指出李世民是在戏耍他们。

  李世民却笑道:“王叔可知,这茶是从何处来的?”

  “据说是高阳县子不喜喝茶汤,所以才制作出这炒茶。”李神通淡淡的回道。

  这件事情,在长安内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笑着继续说道:“那王叔可知,那送往江南的曲辕犁,和播种的锄耧又是出自谁手。”

  “据说亦是高阳县子。”

  “望远镜呢?”

  “还是他。”

  李神通不禁蹙起眉头,不明白李世民为何要说起这些。

  “那王叔可知道,提议出海之人又是谁?”李世民喝完一杯茶,再次问道。

  李神通是个聪明人,李世民都这般明示了,他怎么可能想不到,

  “依旧是高阳县子?”

  “没错,是他,记得不久前那竖子和朕说过,他有办法造出可航行于风浪中大船的办法,也有在海上识别方向的技艺,只是可惜啊,他无钱可用,朕亦无钱可用。”

  李世民说罢,手中的茶杯重重的落下。

  望着李神通,笑的意味深长。

  而坐在他对面的李神通,震惊的瞪圆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