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外行变内行?老太太勇闯电子江湖!-《八零:别惹我这护犊子老太太》

  赵淑芬一头扎进了那条窄窄的“电子一条街”。

  这里和外面的服装批发市场完全是两个世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电烙铁的松香味道,夹杂着机器运行的嗡嗡声。

  一排排小小的档口,与其说是店铺,不如说是堆满了各种稀奇古怪东西的杂物间。玻璃柜台里躺着闪着金属光泽的电子管、密密麻麻的电阻电容,还有她叫不上名字的芯片。

  墙上挂着拆开的收音机、录音机外壳,露出里面复杂的电路板。

  她放慢脚步,不像逛服装市场那样只看款式和颜色,目光紧紧盯着那些小小的电子元件,耳朵也竖着捕捉摊主和顾客的对话。

  这里的人说话语速更快,夹杂着她听不太懂的本地口音,还有许多专业的词汇。

  一个档口前,一个穿着泛旧中山装的男人正拿着一个巴掌大的电路板和老板争执。男人指着板上的一个黑色小方块,急得满头汗:“老板,这个集成块是不是不对啊?装上去没反应!”

  老板是个瘦猴似的年轻人,叼着烟,眼皮都懒得抬:“怎么不对?进口原装的!你不会装别赖我货!”

  赵淑芬听了个大概,心里有了计较。这种地方,外行确实容易吃亏。她深吸一口气,不能露怯。

  她走到一个卖电容电阻的摊位前。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爷,戴着老花镜,正低头用镊子分拣小元件。

  赵淑芬指着一盒蓝色圆柱形的小东西:“大爷,您这儿有日本的电解电容吗?那种耐高温、高频的,容量要大一点的。”

  大爷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扫了她一眼,带着几分敷衍:“有有有,你要多大的?我们这儿都是好货。”显然没把她当回事。

  “我要470微法,耐压25伏的。最好是日产的,比如红宝石或者黑金刚的。”赵淑芬平静地报出赵大刚平时念叨的几个牌子和参数。这些是她从儿子那里零星听来,又结合前世模糊记忆,知道是当时进口音响、电视机里常用的高品质电容。

  大爷手里的镊子顿住了,老花镜后的眼睛微微睁大。他重新打量赵淑芬,这老太太口音听着像北方来的,问的话却透着股内行劲儿?

  他放下镊子,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一些用塑料袋分装好的电容:“你看这些行不行?这都是从进口旧机器上拆下来的,质量没得说。”

  赵淑芬接过一个,仔细看了看上面的标识。确实是日文,但具体是不是那几个牌子,她也分辨不透彻。拆机件便宜,但风险大,寿命难保证。她摇摇头:“大爷,有没有新的?原装进口的新货。”

  大爷脸上露出一丝为难:“新的有,可贵啊!而且量不多,一般人也不要新的,拆机的就行。”他还是觉得这老太太可能只是道听途说。

  赵淑芬没再纠缠,知道初来乍到,想立刻拿到顶好的新货不容易。她又问了几样其他配件,比如高频变压器、大功率晶体管,每次都尽量说出一些具体的参数或应用场景。

  一些老板的态度从最初的漫不经心,渐渐变得谨慎,不再像对普通顾客那样信口开河。

  她来到一个看起来相对规范的档口,玻璃柜台擦得锃亮,里面的电子表、计算器摆放得整整齐齐。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衬衫,透着几分斯文。

  “老板,问一下,您这儿有能配进口彩电的显像管吗?东芝或者索尼的,21寸的。”赵淑芬直接点出需求。这是大刚最近遇到的一个大难题,一台进口彩电,显像管坏了,在红星市根本找不到配件。

  老板一听“彩电显像管”,眉头微皱:“显像管?那东西贵,而且型号多,不容易找。您说的是什么型号的彩电?”

  “型号我记不清了,不过我知道那显像管的管颈比较短,偏转角是110度的。”赵淑芬抛出另一个关键参数。她知道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的彩电逐渐从90度偏转角过渡到110度,管颈也随之变短,能让电视机更薄。这个细节,不是行内人,根本不会留意。

  老板的目光立刻变了,从公式化转为审视,带着浓厚的兴趣。他仔细打量着赵淑芬:“大姐,您是干这行的?听着不像外行啊!”

  赵淑芬淡淡一笑:“家里孩子开个维修铺,经常缺这少那的,我来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淘点回去。”

  “原来是这样。”老板态度立刻热情起来,“您孩子维修铺在哪儿开啊?我这儿配件全着呢,好多都是从日本、香港直接过来的原装货!”

  赵淑芬趁机问了更多问题,关于不同品牌配件的兼容性、常见故障,甚至是一些维修上的小窍门。

  她虽然懂的只是皮毛,但结合前世见闻和赵大刚的实践经验,提出的问题往往能切中要害,让老板越发觉得她“懂行”。

  “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板由衷地感叹,“好多干维修的老师傅都没您懂得多!”

  有了这个老板的认可,赵淑芬接下来的采购顺利多了。

  她专门找那些看起来比较规范、老板也比较实在的档口,不再轻视反而受到了几分尊重。

  她凭借自己的“专业”眼光,成功采购到了一批赵大刚急需的进口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甚至还有一些比较难找的集成块。这些小小的元器件,在红星市能让维修铺的业务范围瞬间扩大好几倍。

  除了维修配件,赵淑芬还按照之前的想法,淘了一些新潮的小电器。她挑了几款当时最新颖的电子表,液晶显示的表盘,比红星市那些机械表高级多了。又买了几台小巧的半导体收音机,能收到更多电台,音质也比老式的强。

  最让赵淑芬兴奋的是,她找到了一款日本产的随身听。虽然是单放机,但体积小巧,音质清晰,这东西在红星市绝对是超超超稀罕物,拿回去肯定能卖出天价!

  她甚至还买了一台二手的进口电吹风,这玩意儿在八十年代初,绝对是时尚和身份的象征。

  她还特意询问了一些进口小家电的维修问题,比如电动剃须刀、电熨斗等,了解了它们的常见故障和所需配件,为赵大刚未来的业务拓展提前做好了准备。

  一天下来,赵淑芬感觉自己的脑子都要爆炸了,各种型号、参数、品牌在耳边嗡嗡作响。

  但她心里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兴奋,不仅为维修铺解决了技术难题,更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她手里提着几个沉甸甸的布袋子,正准备离开这条巷子,眼角余光瞥见角落一个不起眼的摊位上,放着几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形状有些特别。一个念头闪过,她脚步一顿,走了过去。

  “老板,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