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叙利亚战火起-《吾父耶和华》

  社会的进步,确实并非要按部就班,在许多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某个社会忽的便一蹴而就,绕过许多弯路实属正常。

  但又并非说,一夜之间,所有人就能大脑升级,跑步进入XX主义。

  即便身体处在新时代,脑子也会停留在过去。

  哪怕已经过去十年,耶路撒冷王国,也没说真的大面积开展义务教育,无非是将教育成本压到一个市民阶层能够接受的地步,再加上天课基金会、教团体系的资助,尽量扩大入学儿童数量。

  不识字的文盲依旧是这个国家的主流,无非相对比例被压低了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以君主作为象征,从而进行的集权运动,塑造国家概念,正是其所要执行的历史使命。

  当然,以君主作为象征,从而进行中央集权,并不是一定等于君主集权。

  如英格兰,在大宪章之后,便是进行的议会集权。

  在耶路撒冷,情况也比较类似,但又有区别,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日本倒幕运动后,废藩置县后的状态。

  在盖里斯带着人重建耶路撒冷王国后,便通过一系列手段,将原先属于领主的土地收归王室直辖。

  再将原先贵族阶级中,积极向盖里斯靠拢的贵族群体,如巴利安、约翰等人,安排到原来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任命为官员郡长,并给予大量的经济补偿,算是另类的赎买。

  在此之后,又仿照外约旦的模式,建立起地方的议会机构,从而使得巴勒斯坦本地人,也有资格参与进政治游戏,提拔其中的有力人士。

  这些人的代表,就包括了在外约旦时期,主动站在盖里斯这边的那位包税人,以及伊斯兰宗教中愿意承认盖里斯为先知身份的那批伊玛目。

  通过议会的形式,确立了这些人对王国的拥护,以及对伊莎贝拉的效忠,从脱离原先的民族隔离状态,使得盖里斯他们可以动员除去法兰克人外的其他民族民众。

  议会在这个过程中,本质上是将阿拉伯人参与政治变为合法化的工具。

  但真正的核心统治者,其实依旧是团结在盖里斯身旁的那些“从龙之臣”无非这些人来源于各个民族,从而显得盖里斯能团结大家。

  因此耶路撒冷王国的议会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还谈不上是权力的核心,做不到对内阁政府的压制,反倒是在许多时候,沦为中央政府向下层传递命令的一环。

  盖里斯在耶路撒冷广场上的演讲,宣布向埃及宣战,虽然说是王国顶层以及议会议员们意料之中的事,可当这一刻到来有些措手不及。

  紧接着,王国议会,便迅速提出了议案,开始一个完整的宣战流程,颇有些先上车、后补票的意味。

  然后是内阁部门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方案开始执行,包括向盟友联络,调动各地军队,下令安排各地郡区动员民兵……

  一系列事情有条不紊的执行起来,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开始行动。

  ……

  与耶路撒冷王国这边有条不紊情况,相对应的则是阿尤布王朝残部这边的手足无措。

  自从1190年,萨拉丁会战失利,其便带着部队,向大马士革方向撤退,但萨拉丁也并未在大马士革坚持许久。

  仅仅是两周的围城后,萨拉丁便同耶路撒冷王国议和,以放弃大马士革为代价,保有了部分叙利亚地区的残留土地,并签订一份为期十年的和平协议。

  这部分土地,确切来说便是新月沃地的西段,以阿勒颇为中心,是叙利亚地区较为富庶的部分。

  阿勒颇是一座古城,此地有居民居住的时间,比之大马士革要早的多,就考古情况来说,公元前三千年的泥板上,就有关于此地居民的记载了。

  而后的历史中,阿勒颇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叙利亚地区,除去大马士革以及安条克外的第三大城市。

  1128年时,阿勒颇成为赞吉王朝首都,萨拉丁大概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年幼岁月。

  只不过,那时候的萨拉丁可想不到,自己居然会在之后成就一番收复耶路撒冷,近乎统一阿拉伯地区的伟业。

  也更想不到,自己在成就那番大事业后,仅三年便近乎失去所有一切,只保留下自己年幼时的故乡。

  此番大起大落,对于萨拉丁来说,其打击是致命的。

  在同耶路撒冷王国签订和平条约后,萨拉丁没多久便一命呜呼,留下一个风中残烛的末路王朝给自己的孩子们。

  但风中残烛也好,末路王朝也罢,萨拉丁的儿子们,并没有说就兄弟齐心、团结一致,反倒是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内部冲突中。

  关于继承人的争端,困扰着阿尤布王朝。

  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父死子继这个事,在伊斯兰社会,其实谈不上那么的理所当然。

  毕竟苏丹一词,本质上是阿拉伯帝国任命的官员总督。

  其次,萨拉丁的长子阿夫达尔,还死在了先前同雷纳德的战斗中,最理所当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意外身亡。

  再然后,萨拉丁在其王朝鼎盛时期,是将阿勒颇附近的土地赐封给自己的三子扎希尔。

  而其二子阿齐兹却失去了埃及的土地,被迫带着自己的部分臣属来到叙利亚。

  这就给后续的矛盾埋下伏笔。

  阿齐兹认为自己是兄长,最有资格继承萨拉丁的苏丹名位。

  但扎希尔作为本地根深蒂固的统治者,又拒绝交出手中的权力。

  二者围绕谁是正统继承人一事斗争了足有三年,最后还是萨拉丁的弟弟阿迪勒,带着阿尤布王朝各地残兵败将,来到叙利亚后,才平复了两人间的矛盾。

  而平复的结果便在于,阿迪勒宣布自己为苏丹,并取得了两兄弟下属的支持。

  在失去了部下的效忠后,两兄弟也不得不承认阿迪勒的权威,但明里暗里照旧是各种不服气。

  为了安抚这眼高手低又不好下杀手的两人,阿迪勒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这两兄弟,原地亲上加亲,才算是将阿尤布家族内部统一起来。

  在阿勒颇的宫殿里,阿迪勒听着阿齐兹与扎希尔二人的争吵,双眼无神望天,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在刚刚,围绕阿尤布王朝的下一步动向,两人已经快要吵翻天了。

  “叔父,我们军队不能离开阿勒颇!怎么去支援埃及?万一安条克那边军队东进,我们可守不住!”扎希尔拍着胸口大声道。

  阿齐兹则咬牙切齿:“靠守着一座城,能撑多久?父亲打下的地都快丢光了!你只想着自己那点地盘,回头埃及覆灭,我们独木难支,还怎么坚持?”

  阿齐兹两人真的是关心耶路撒冷方面的动向吗?

  阿迪勒是颇为怀疑的,倒不如说,阿齐兹之所以说那话,单纯就是为了反驳扎希尔而反驳。

  但不管阿齐兹出于什么动机,其话说的倒是有道理。

  这些年来,由于有着埃及摆在耶路撒冷王国的面前,耶路撒冷那边对和约的遵守还是比较到位的,一直没在边境地区挑起冲突。

  可以说是埃及牵扯了耶路撒冷的主要精力。

  万一埃及覆灭,那么黎凡特地区,可就再没有什么军队,能够牵制耶路撒冷了。

  至于埃及能否胜利?

  阿迪勒扯了扯嘴角,他可是同这双方都交过手的。

  面对狮心王的十字军,他还有办法去还手,可面对耶路撒冷的时候,就真挺绝望的。

  只能说,埃及大概率是打不过耶路撒冷的。

  也因此,在前不久他同意了十字军埃及,与叙利亚阿尤布之间的密约,达成了一个并未对外宣布的攻守同盟。

  这次开会,实际上就是为了他们是否要遵守密约参战而进行的。

  扎希尔比较保守担心被偷,阿齐兹比较激进,想着主动出击。

  而就在,阿迪勒打算说些什么,平息二人矛盾,并且告知其他臣属自己决定的时候。

  忽的,会议室外传来急报。

  等众人听清后,便没什么好争执的了。

  安条克总督府那边,就在昨天向阿尤布王朝宣战,如今,安条克的各地民兵已经开始集结。

  隶属于总督府的先发部队,已经出现在阿勒颇附近,同他们的巡逻队撞上了!

  从安条克城到阿勒颇,直线距离80公里,而若是按照安条克的边境计算,由于安条克总督府拿下了叙利亚最为富庶的谷地。

  其抵达阿勒颇城下,其实仅40公里。

  40公里的距离,对于一人多马的骑兵部队来说,那真是朝发夕至,前脚收到宣战文书,后脚就是大股的轻骑兵出现在阿勒颇城附近。

  不论是阿迪勒也好,又或者扎希尔、阿齐兹兄弟都未料到战争竟来的如此突然,竟犹如闪电一般,叫人措手不及。

  在这个环境下,还能怎么办呢?

  一时间,无非迎战罢了。

  不过,好在,现如今只是安条克总督区向他们用兵。

  在扎希尔兄弟两人看来,打不过耶路撒冷王国整体,难不成连对方一个“封臣”都打不过吗?

  ……

  不得不说,人生在世,谁能想到将来的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机运?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与盖里斯同行的世代,任何稀奇古怪的事都有可能发生。

  拿罗杰自己的话来说,要不是当年安条克总督亲自点将,兴许他还在老家钓鱼呢,其实钓鱼空军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军队对于他来说更加海阔天空嘛。

  一开始的时候,不过是被博希蒙德强行征召的农兵,紧接着在雷纳德手底下混饭吃,在安条克被解放后,他又因为自己过往的从军经历,背负着他们村庄的希望,踏入耶路撒冷收复失地的战争。

  因为战争期间表现优异,罗杰莫名其妙间,发觉自己就被转为是常备军,并且混到了军校培训的资格。

  经过几个月的军校培训,他就成了一个排长。

  再然后三年一升,从排长、干到副连长、连长、副营长……

  然后又因为对阿勒颇宣战的缘故,安条克扩编军队。

  罗杰成了营长。

  而如今他年纪也不过是二十八九,三十不到。

  按照耶路撒冷的规矩,一个营长,军衔基本上是中校,对标到贵族中,也不是最次的那个档次。

  换句话说,在他老家,大家已经默认罗杰等于大贵族,要功成名就了。

  但罗杰心里清楚,虽然自己现在当了营长,但这是因为战争时期扩编导致的,如果想要坐稳位置,还是要看这期间的表现才行。

  万一出了什么篓子,或者没什么亮眼之处,等战争结束,部队解散,他该是当副营、还是要去当副营。

  这其实就颇看运气,毕竟在安条克参谋部的计划中,并不是所有部队,都有攻击任务。

  如他罗杰麾下的这个营,便只担负一个外围策应的任务,同时确保粮食补给,能正常运往前线。

  这很合理、很正常,毕竟他这一个营的部队,主要是以动员来的民兵为主,相对来说训练水准是不如主力的。

  贸然参与主攻任务,万一伤亡惨重,对于地方民兵的训练积极性反而是沉重打击。

  至于说,要不要动什么歪点子,干一些出格的事,他罗杰反正是没胆子的。

  万一被查出来的话,那说不准自己在战争结束后,连副营都赶不上。

  但就是这么一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也让罗杰撞上事了。

  就在他这将近600人押送着粮食补给,向东进军的时候,忽然就撞上一支马队,看其旗帜一时间不太好分辨。

  但看对方的势头,摆明了是要对他们这支“后勤部队”下手。

  这其实很正常,萨拉丁本人,虽然说是库尔德人,但阿尤布王朝的主体却是以突厥人为代表的游牧群体。

  虽然其主要部队不多,但轻骑兵却是管够的。

  在有着充足轻骑兵的情况下,同安条克硬碰硬,自然没啥意思,倒不如抓住机动上的优势,全方位的袭扰安条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