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一千宋军护送一匹汗血宝马,回到河间府。
府衙后院的马厩内,赵孝骞一脸好奇地打量正在悠闲吃豆料的汗血马,嘴里啧啧有声。
“这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赵孝骞围着它转圈,赞道:“看起来确实高大神骏,有点意思。”
赵孝骞的旁边围满了人,包括王冲等兄弟。
王冲显然对这匹宝马很得意,一脸炫耀地道:“殿下,此马来自大宛国,听说还是纯血马,纵是盛产汗血马的大宛国内,此马也被诸多王公追崇,欲万金求之而不得,后来倒是被那个大食商人得了手。”
赵孝骞伸手在它的脖颈摸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手掌。
王冲看出了他的意思,笑道:“马儿要跑动起来,发热流汗之后才可见汗血,现在没出汗,殿下可摸不着什么。”
赵孝骞满意地点头:“不错,这马以后就归我了,王兄不反对吧?”
王冲躬身道:“此马我诚心送予殿下,殿下能将它当坐骑,是我等兄弟的荣幸,将来殿下骑着它鼎定天下,为大宋开疆拓土,戍边四方,南征北战,我等兄弟亦面上有光彩。”
“以后我逢人便可吹嘘,名震天下的郡王殿下骑的宝马,正是我们兄弟所献,倒不知引来多少人艳羡嫉妒,哈哈!”
赵孝骞哈哈一笑:“倒也不必那么威风,可以肯定,骑着它很有面子,终归让人多看一眼。”
没错,这匹宝马的含金量,无异于后世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开着一辆布加迪,别提多得瑟了。
“王冲兄弟,还是那句话,此马我收下了,但无功不受禄,我给你的承诺依然有效,将来遇到什么难办的事尽管来找我,我给你办了。”
王冲呵呵一笑:“殿下经手的皆是军国大事,事关大宋国祚和千万黎民福祉,才有资格让殿下思索着手,我等草莽遇到的事,顶天了不过些许摩擦争斗,可不敢让殿下分神分心,误了军国朝政。”
说着王冲转身朝几名兄弟笑了笑,欣然道:“虽然遇到了些许波折,但咱们送给殿下的这匹汗血马,总算有惊无险到位了。”
几名兄弟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看得出他们确实诚心想将这匹宝马送给赵孝骞。
赵孝骞拍了拍王冲的肩,深深地道:“你们这番心意我领了,我知你们赠马不是因为我个人,而是我为大宋社稷和百姓做了点什么,以后我会继续做下去,不负天下,不负黎民。”
“若我将来居高位却忘了本心,做出辜负黎民百姓的恶事,管教这匹马引我入绝路,再弃我而去。”
王冲等人深深动容,恭敬地朝他单膝跪下:“得殿下此言,天下黎民幸甚,大宋社稷幸甚,愿殿下为天下争得太平,容黎民百年喘息。”
完成了献马的任务,王冲等人向赵孝骞告辞,他们将要离开河间府,继续为生活奔波。
赵孝骞亲自将几人送出城外,依依告别。
临走,王冲骑上马,突然扭头朝赵孝骞一笑:“江湖再见,骞骞不吃香菜,哈哈!”
赵孝骞一怔,然后也大笑起来:“人间处处是江湖,你我兄弟总有重逢之期,保重!”
王冲等人打马远去,赵孝骞仍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的背影。
河间府的守将郭成走过来,一脸疑惑地道:“‘骞骞不吃香菜’是什么鬼?”
赵孝骞认真地解释道:“它不是鬼,是人,准确的说,是我。”
郭成大惊:“殿下怎会有这种名字?是外号吗?”
赵孝骞傲娇地仰头:“昔年行走江湖时,道上的朋友们送的雅号,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响亮?”
郭成:“???”
哪里响亮了?根本一点都不响啊!反而十分羞耻啊!这位殿下是怎么好意思面不改色说出口的啊!
赵孝骞浑然不觉郭成内心的腹诽吐槽,面色淡定地转身,正打算回城时,却见一名禁军骑马匆匆赶来。
“禀殿下,辽国使臣已至河间府北城外,欲与殿下议和。”
赵孝骞停下了脚步,神情却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淡淡一笑:“算算日子,也该来了,辽国遣何人为使?”
禁军禀道:“辽国使团共计四十余人,为首者名叫萧奉先,官封辽国南院知枢密院事。”
赵孝骞一怔,突然笑了起来。
“这个使臣……我喜欢!”
“郭成,我不便亲自出迎,太给他们脸了,你出北城迎接辽国使团,将他们安顿在城内馆驿,先晾他们几天再说。”
“传令种建中和宗泽所部,两路大军即日拔营,再向北方推进二十里,其后每日拔营推进十里,兵锋缓进,直指辽国南京。”
郭成顿时一脸兴奋地领命。
每日拔营朝辽国南京析津府推进十里,这种无形无声的压迫感,犹如悬在头顶越来越近的利剑,辽国使团不慌了神才怪。
宋辽还未开始议和,大宋已在气势上对辽国形成了碾压之势,辽国必须尽快拿出更多的筹码,才能与大宋达成协议。
“郭成,辽国使团交给你招待了,普通规格就好,别太给他们脸了,我回去继续跟我的汗血宝马玩耍,尽快把它驯服。”
说完赵孝骞转身就走,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
大宋,汴京。
捷报终于入京。
一骑快马飞驰入城门,手里高高举着一张公文,一边策马一边嘶声高呼。
“燕云大捷!燕云大捷!河间郡王殿下率王师收复河间府,斩敌首两万级,燕云大捷!”
入城后骑士一路疾驰,直奔延福宫而去。
城内沿街的官员百姓商人们闻言一怔,大街仿佛被人按下了暂停键,只待骑士飞奔而过之后,暂停键取消,接着街头巷尾传来一阵震天的欢呼声。
“河间郡王殿下壮哉!王师将士壮哉!”
“克破河间府,指日收复燕云十六州!郡王殿下好本事!”
“哈哈,咱大宋越来越有指望了,过不了几年,天下怕是要一统了,有生之年得享太平,夫复何求。”
“掌柜快沽两角酒来,要贵的,要好酒,今日大喜,老子豁出去不过了!哈哈!”
一道来自燕云的捷报,瞬间令大宋国都沸腾起来。
不知何人带头,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满城酒楼酒肆和勾栏都挤满了人,街头巷尾处处可闻敲锣打鼓声。
这等热闹喜庆的气象,纵是除夕年节亦不如。
延福宫,福宁殿内,赵煦仍如往常般批阅奏疏。
数月不见,赵煦却似乎苍老了许多,脸色更是泛着不健康的苍白,一边批阅奏疏,一边掩嘴轻咳几声。
小皇子薨后,赵煦也落下了病,本来自幼多病的身子更是雪上加霜,赵孝骞率军出征后,赵煦如今已每日离不得汤药了。
这些日子赵煦也没闲着,他依然在后宫嫔妃身上努力耕耘,对赵煦来说,这已经不是男人的乐趣,而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事业了。
然而终究如太医所言,以赵煦本就亏伐的身体,已很难令嫔妃怀孕了。
夜以继日,赵煦愈发绝望。
江山皇位,最终无可避免地落入兄弟之手,他这一支算是断绝了。
赵煦仍未死心,为了子嗣,他的努力已快陷入疯狂。
就在上月,赵煦下旨选秀,从民间选取百名容貌尚佳,品行端正的秀女入宫。
这次选秀来得突然,而且过程十分匆忙,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百名秀女便稀里糊涂地进了延福宫。
接着便是赵煦无尽的宠幸,夜夜当新郎,天下到处是他的丈母娘,百名秀女轮着班儿的承受天恩泽露。
然而,终究毫无结果,后宫嫔妃无论新人还是旧人,一个蛋都没下。
不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无法体会赵煦的心情多么焦急与绝望。
后世讽刺重男轻女的家庭,总会说一句“咋地,你家有皇位要继承啊?”
如今在大宋,赵煦也是重男轻女,他只想要一个儿子。
不过,他家是真有皇位要继承。
如假包换,原汁原味的皇位。
本就亏虚多病的身子,每晚魔怔了似的疯狂宠幸嫔妃秀女,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只过了一个月,赵煦的身子愈发不行了。
此刻的福宁殿外,郑春和站在殿外廊柱下,探头悄悄注视着赵煦一边咳嗽一边伏案的身影,不由黯然叹了口气。
对赵煦最近不正常的举动,群臣都劝谏过,很多御史甚至上疏指摘官家之过失,皇帝纵欲亏身也是必须要被指责的。
然而赵煦疯了似的,根本不往心里去,反而变本加厉,每晚的次数更频繁了,而且要求太医进献房中秘药助兴,甚至于,有宫人发现偶尔可见到炼丹术士偷偷摸摸进出福宁殿的身影。
赵孝骞率王师在外征战,战事顺利,大扬国威,可在汴京宫闱之中,却完全是另一种气氛,低沉压抑,状若疯魔。
郑春和作为赵煦的贴身内侍,赵煦这段日子过得多煎熬,以至于煎熬之后是何等的疯狂与痛苦,郑春和都一一看在眼里。
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大宋皇帝变了。
自从小皇子薨后,官家的性情变得古怪,多疑,且暴戾。
绝嗣的打击,是任何皇帝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赵煦一直处于无谓的疯狂努力状态中,他要逆天改命。
府衙后院的马厩内,赵孝骞一脸好奇地打量正在悠闲吃豆料的汗血马,嘴里啧啧有声。
“这就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赵孝骞围着它转圈,赞道:“看起来确实高大神骏,有点意思。”
赵孝骞的旁边围满了人,包括王冲等兄弟。
王冲显然对这匹宝马很得意,一脸炫耀地道:“殿下,此马来自大宛国,听说还是纯血马,纵是盛产汗血马的大宛国内,此马也被诸多王公追崇,欲万金求之而不得,后来倒是被那个大食商人得了手。”
赵孝骞伸手在它的脖颈摸了一下,然后看了看手掌。
王冲看出了他的意思,笑道:“马儿要跑动起来,发热流汗之后才可见汗血,现在没出汗,殿下可摸不着什么。”
赵孝骞满意地点头:“不错,这马以后就归我了,王兄不反对吧?”
王冲躬身道:“此马我诚心送予殿下,殿下能将它当坐骑,是我等兄弟的荣幸,将来殿下骑着它鼎定天下,为大宋开疆拓土,戍边四方,南征北战,我等兄弟亦面上有光彩。”
“以后我逢人便可吹嘘,名震天下的郡王殿下骑的宝马,正是我们兄弟所献,倒不知引来多少人艳羡嫉妒,哈哈!”
赵孝骞哈哈一笑:“倒也不必那么威风,可以肯定,骑着它很有面子,终归让人多看一眼。”
没错,这匹宝马的含金量,无异于后世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开着一辆布加迪,别提多得瑟了。
“王冲兄弟,还是那句话,此马我收下了,但无功不受禄,我给你的承诺依然有效,将来遇到什么难办的事尽管来找我,我给你办了。”
王冲呵呵一笑:“殿下经手的皆是军国大事,事关大宋国祚和千万黎民福祉,才有资格让殿下思索着手,我等草莽遇到的事,顶天了不过些许摩擦争斗,可不敢让殿下分神分心,误了军国朝政。”
说着王冲转身朝几名兄弟笑了笑,欣然道:“虽然遇到了些许波折,但咱们送给殿下的这匹汗血马,总算有惊无险到位了。”
几名兄弟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看得出他们确实诚心想将这匹宝马送给赵孝骞。
赵孝骞拍了拍王冲的肩,深深地道:“你们这番心意我领了,我知你们赠马不是因为我个人,而是我为大宋社稷和百姓做了点什么,以后我会继续做下去,不负天下,不负黎民。”
“若我将来居高位却忘了本心,做出辜负黎民百姓的恶事,管教这匹马引我入绝路,再弃我而去。”
王冲等人深深动容,恭敬地朝他单膝跪下:“得殿下此言,天下黎民幸甚,大宋社稷幸甚,愿殿下为天下争得太平,容黎民百年喘息。”
完成了献马的任务,王冲等人向赵孝骞告辞,他们将要离开河间府,继续为生活奔波。
赵孝骞亲自将几人送出城外,依依告别。
临走,王冲骑上马,突然扭头朝赵孝骞一笑:“江湖再见,骞骞不吃香菜,哈哈!”
赵孝骞一怔,然后也大笑起来:“人间处处是江湖,你我兄弟总有重逢之期,保重!”
王冲等人打马远去,赵孝骞仍站在原地目送他们的背影。
河间府的守将郭成走过来,一脸疑惑地道:“‘骞骞不吃香菜’是什么鬼?”
赵孝骞认真地解释道:“它不是鬼,是人,准确的说,是我。”
郭成大惊:“殿下怎会有这种名字?是外号吗?”
赵孝骞傲娇地仰头:“昔年行走江湖时,道上的朋友们送的雅号,是不是听起来特别响亮?”
郭成:“???”
哪里响亮了?根本一点都不响啊!反而十分羞耻啊!这位殿下是怎么好意思面不改色说出口的啊!
赵孝骞浑然不觉郭成内心的腹诽吐槽,面色淡定地转身,正打算回城时,却见一名禁军骑马匆匆赶来。
“禀殿下,辽国使臣已至河间府北城外,欲与殿下议和。”
赵孝骞停下了脚步,神情却一点也不意外,只是淡淡一笑:“算算日子,也该来了,辽国遣何人为使?”
禁军禀道:“辽国使团共计四十余人,为首者名叫萧奉先,官封辽国南院知枢密院事。”
赵孝骞一怔,突然笑了起来。
“这个使臣……我喜欢!”
“郭成,我不便亲自出迎,太给他们脸了,你出北城迎接辽国使团,将他们安顿在城内馆驿,先晾他们几天再说。”
“传令种建中和宗泽所部,两路大军即日拔营,再向北方推进二十里,其后每日拔营推进十里,兵锋缓进,直指辽国南京。”
郭成顿时一脸兴奋地领命。
每日拔营朝辽国南京析津府推进十里,这种无形无声的压迫感,犹如悬在头顶越来越近的利剑,辽国使团不慌了神才怪。
宋辽还未开始议和,大宋已在气势上对辽国形成了碾压之势,辽国必须尽快拿出更多的筹码,才能与大宋达成协议。
“郭成,辽国使团交给你招待了,普通规格就好,别太给他们脸了,我回去继续跟我的汗血宝马玩耍,尽快把它驯服。”
说完赵孝骞转身就走,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
…………
大宋,汴京。
捷报终于入京。
一骑快马飞驰入城门,手里高高举着一张公文,一边策马一边嘶声高呼。
“燕云大捷!燕云大捷!河间郡王殿下率王师收复河间府,斩敌首两万级,燕云大捷!”
入城后骑士一路疾驰,直奔延福宫而去。
城内沿街的官员百姓商人们闻言一怔,大街仿佛被人按下了暂停键,只待骑士飞奔而过之后,暂停键取消,接着街头巷尾传来一阵震天的欢呼声。
“河间郡王殿下壮哉!王师将士壮哉!”
“克破河间府,指日收复燕云十六州!郡王殿下好本事!”
“哈哈,咱大宋越来越有指望了,过不了几年,天下怕是要一统了,有生之年得享太平,夫复何求。”
“掌柜快沽两角酒来,要贵的,要好酒,今日大喜,老子豁出去不过了!哈哈!”
一道来自燕云的捷报,瞬间令大宋国都沸腾起来。
不知何人带头,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满城酒楼酒肆和勾栏都挤满了人,街头巷尾处处可闻敲锣打鼓声。
这等热闹喜庆的气象,纵是除夕年节亦不如。
延福宫,福宁殿内,赵煦仍如往常般批阅奏疏。
数月不见,赵煦却似乎苍老了许多,脸色更是泛着不健康的苍白,一边批阅奏疏,一边掩嘴轻咳几声。
小皇子薨后,赵煦也落下了病,本来自幼多病的身子更是雪上加霜,赵孝骞率军出征后,赵煦如今已每日离不得汤药了。
这些日子赵煦也没闲着,他依然在后宫嫔妃身上努力耕耘,对赵煦来说,这已经不是男人的乐趣,而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事业了。
然而终究如太医所言,以赵煦本就亏伐的身体,已很难令嫔妃怀孕了。
夜以继日,赵煦愈发绝望。
江山皇位,最终无可避免地落入兄弟之手,他这一支算是断绝了。
赵煦仍未死心,为了子嗣,他的努力已快陷入疯狂。
就在上月,赵煦下旨选秀,从民间选取百名容貌尚佳,品行端正的秀女入宫。
这次选秀来得突然,而且过程十分匆忙,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百名秀女便稀里糊涂地进了延福宫。
接着便是赵煦无尽的宠幸,夜夜当新郎,天下到处是他的丈母娘,百名秀女轮着班儿的承受天恩泽露。
然而,终究毫无结果,后宫嫔妃无论新人还是旧人,一个蛋都没下。
不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无法体会赵煦的心情多么焦急与绝望。
后世讽刺重男轻女的家庭,总会说一句“咋地,你家有皇位要继承啊?”
如今在大宋,赵煦也是重男轻女,他只想要一个儿子。
不过,他家是真有皇位要继承。
如假包换,原汁原味的皇位。
本就亏虚多病的身子,每晚魔怔了似的疯狂宠幸嫔妃秀女,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只过了一个月,赵煦的身子愈发不行了。
此刻的福宁殿外,郑春和站在殿外廊柱下,探头悄悄注视着赵煦一边咳嗽一边伏案的身影,不由黯然叹了口气。
对赵煦最近不正常的举动,群臣都劝谏过,很多御史甚至上疏指摘官家之过失,皇帝纵欲亏身也是必须要被指责的。
然而赵煦疯了似的,根本不往心里去,反而变本加厉,每晚的次数更频繁了,而且要求太医进献房中秘药助兴,甚至于,有宫人发现偶尔可见到炼丹术士偷偷摸摸进出福宁殿的身影。
赵孝骞率王师在外征战,战事顺利,大扬国威,可在汴京宫闱之中,却完全是另一种气氛,低沉压抑,状若疯魔。
郑春和作为赵煦的贴身内侍,赵煦这段日子过得多煎熬,以至于煎熬之后是何等的疯狂与痛苦,郑春和都一一看在眼里。
他知道。这位年轻的大宋皇帝变了。
自从小皇子薨后,官家的性情变得古怪,多疑,且暴戾。
绝嗣的打击,是任何皇帝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赵煦一直处于无谓的疯狂努力状态中,他要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