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羞愧的说不出话。
这几年,卫昭没亏待过她。
沉默半晌后,陈瑜说:“姨,汪东挺好的,他知道我以前发生过什么事…”
卫昭打断她的话,“你不要在我跟前夸他,如果他真是个好的,不会在还没结婚前就对你不规不矩,我能去告他一个流氓、罪!你知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吃亏的永远是我们女同志,你以前又没犯错,也不该觉得那是你的污点,更别觉得低别人一头,你是你爸的女儿,你爸要是知道了…”
卫昭握着拳头,气的头昏。
陈瑜被说的抬不起头。
“他是真心喜欢我,他包容我,真的、对、对我很好。”
卫昭摆摆手,“行了,我不想再和你说什么,等往后你有了女儿,要是她也像你一样,我就看你是什么心情。”
打开门,卫昭站在门槛上抱着臂,冷冷的看着汪东。
汪东尴尬的起身说:“往后我会对她好的。”
卫昭皮笑肉不笑的说:“这话你跟她亲妈说去。”
连着几天,生气的卫昭都没有和陈瑜说话。
陈瑜的肚子不能继续拖,在汪东的撺掇下,陈瑜都没等到她妈的回信,俩人就先去领了结婚证。
没有酒席,两人准备搬到一起住。
陈瑜收拾完东西,鼓足勇气对卫昭说:“姨,这几年谢谢你的照顾,往后我会经常回来看你。”
卫昭心里那口气堵了好多天了,她说:“指不定过几年我就带着孩子回首都了,你要自己在这吗?”
陈瑜咬着唇点头说:“我本来就没想过再回去。”
卫昭长出一口气,摆摆手说:“行,你走吧,往后他要是对你动拳头,要是欺负你,你回来找我。”
她在这,还能给她撑腰。
事已至此,她只能说:“好好过日子吧。”
陈瑜和汪东搬好家后,提着东西去了宋露白那。
宋露白和俩人客气了一番,没留两人吃饭。
照理说她俩结婚,该是宋露白去送礼,宋露白没想到俩人先登了她家的门。
但该补的礼她还是会给陈瑜补上,毕竟这几年和陈瑜也算有点交情,陈瑜在学校没少照看她闺女。
等出了门,汪东摸着鼻子说:“她们似乎都不欢迎我。”
陈瑜没说话。
很快,汪东笑着说:“不过没关系,往后来往多了,你的亲人就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了。”
陈瑜应了一声。
年前,陈瑜她妈的回信到了。
信中言语非常冷漠,卫昭看完后把信拍在了桌子上。
她和陈瑜没有血缘关系,她可以说让陈瑜以后好自为之的话,但作为亲妈,这种不管不顾的态度真是让人心寒。
陈瑜看过信后都没有卫昭生气,因为她早就预料到她妈会是这种态度了。
来年春,陈瑜生下了一个男孩。
年后张翠来信,她告诉宋露白她被调进了城里,烟草公司给她分了房,房子虽然不大,但足够住一家几口,不过可惜的是张建设还在烟站干活,不能经常去城里。
又是一年中秋,卫扬带着张和平进了城。
房间太小,做饭只能在门口,除了在食堂买回来的两个肉菜,宋露白又炖了一锅鲫鱼豆腐汤。
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鱼,这鱼还是局里给发的。
“姐,这个季节你这咋还有洋柿子?”
鸡蛋被洋柿子染成了红色,吃起来带着洋柿子的酸甜口感。
“今年罐头厂做了洋柿子罐头,一瓶一毛钱,没有水果罐头贵,我买了几瓶回来,冬天可以炒菜吃。”
鲫鱼鱼刺太多,卫扬把刺挑出来,鱼肉夹给了俩闺女。
眼见他又开始挑,宋露白说:“你别给我挑了,我知道吐刺,你赶紧吃饭吧。”
夫妻俩一个星期顶多见一面,来到这,卫扬总会为孩子做点事,宋露白知道他总觉得对她和孩子有亏欠。她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心里没什么可抱怨的。
张和平对他这个姐夫是服气的,“姐夫,你在团场基本都吃食堂,到这还给孩子挑鱼刺,你不嫌麻烦啊。”
每次他去姐夫那,吃完饭都是他张和平刷碗收拾锅灶,可没见姐夫这么爱劳动。
卫扬淡淡说:“有啥麻烦的?”
张和平嘿嘿笑着说:“那你也给我把刺挑出来呗。”
小姑娘卫宜平哼道:“爸爸只能给妈妈和我们挑刺!舅舅,你不能使唤我爸爸!”
张和平忙说:“我就是开个玩笑。”
家里屋子小,天色又晚了,宋露白让张和平去多人宿舍借住一晚,把房间留给了姐妹俩。
屋里里面插好门,姐妹俩躺在床上说悄悄话。
“你说爸妈为啥不和我们住在一起?”
自从她们搬到城里后,爸爸进城来,有时会和妈妈一起去外面的招待所住,有时会把她俩送到姑姑那里。
“笨蛋,咱家的房子太小了,爸爸住在这连腿都伸不开,再说了,妈说我们长大了,不该和男生住在一起,包括爸爸。”
姐妹在头挨着头说着悄悄话。
“那爸爸什么时候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啊?”
“不知道,妈妈说快了。”
确实是快了,年底之前宋露白得了消息,卫扬要调进城了。
七七年三月初,卫扬正式调令下来了,任市、委副、书、记一职。
宋露白等着他进城等了许久,一家四口终于可以继续在一处了。
家里人口多,再住那一间小屋子不合适,申请过后,卫扬分到了一套五十多平的房子。
一间客厅,两间小屋子,足够住下一家四口。
可惜的是俩人没什么家当,刚搬进去时屋子里看起来空荡荡的。
孩子的房间得好好布置一下,还得放上一张桌子,宋露白把心里的盘算和卫扬提了,他点头说:“行,这几天我们都弄齐,我托人给你弄了一台缝纫机,过阵子就到了。”
宋露白诧异,“我不太会用缝纫机,你买它干啥?”
卫扬说:“家里该有一台,以前没买,现在给你补上。”
她知道卫扬是什么意思了。
俩人歪躺在床上小声说着话。
她一手托着头歪着脑袋在他上方说:“跟你结婚后,我日子过得不知道多好,你不要总觉得亏欠我。”
她那两件压箱底的衣裳都能买辆自行车了,一台缝纫机,她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虽然宋露白今年已经三十二了,马上三十三岁,在心智上虽然比以前成熟,但在卫扬面前,还是会露出幼稚的一面。
她在他的脖颈处蹭啊蹭,撒娇说道:“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真的特别特别喜欢你!”
他的手搭在她的腰上,眼中盛满笑意:“再说一遍。”
她轻哼一声,“我想听你说。”
他手上缠着她的头发,“以前我不是说过?”
“不行,我想听。”
“我爱你”
…
这几年,卫昭没亏待过她。
沉默半晌后,陈瑜说:“姨,汪东挺好的,他知道我以前发生过什么事…”
卫昭打断她的话,“你不要在我跟前夸他,如果他真是个好的,不会在还没结婚前就对你不规不矩,我能去告他一个流氓、罪!你知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吃亏的永远是我们女同志,你以前又没犯错,也不该觉得那是你的污点,更别觉得低别人一头,你是你爸的女儿,你爸要是知道了…”
卫昭握着拳头,气的头昏。
陈瑜被说的抬不起头。
“他是真心喜欢我,他包容我,真的、对、对我很好。”
卫昭摆摆手,“行了,我不想再和你说什么,等往后你有了女儿,要是她也像你一样,我就看你是什么心情。”
打开门,卫昭站在门槛上抱着臂,冷冷的看着汪东。
汪东尴尬的起身说:“往后我会对她好的。”
卫昭皮笑肉不笑的说:“这话你跟她亲妈说去。”
连着几天,生气的卫昭都没有和陈瑜说话。
陈瑜的肚子不能继续拖,在汪东的撺掇下,陈瑜都没等到她妈的回信,俩人就先去领了结婚证。
没有酒席,两人准备搬到一起住。
陈瑜收拾完东西,鼓足勇气对卫昭说:“姨,这几年谢谢你的照顾,往后我会经常回来看你。”
卫昭心里那口气堵了好多天了,她说:“指不定过几年我就带着孩子回首都了,你要自己在这吗?”
陈瑜咬着唇点头说:“我本来就没想过再回去。”
卫昭长出一口气,摆摆手说:“行,你走吧,往后他要是对你动拳头,要是欺负你,你回来找我。”
她在这,还能给她撑腰。
事已至此,她只能说:“好好过日子吧。”
陈瑜和汪东搬好家后,提着东西去了宋露白那。
宋露白和俩人客气了一番,没留两人吃饭。
照理说她俩结婚,该是宋露白去送礼,宋露白没想到俩人先登了她家的门。
但该补的礼她还是会给陈瑜补上,毕竟这几年和陈瑜也算有点交情,陈瑜在学校没少照看她闺女。
等出了门,汪东摸着鼻子说:“她们似乎都不欢迎我。”
陈瑜没说话。
很快,汪东笑着说:“不过没关系,往后来往多了,你的亲人就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了。”
陈瑜应了一声。
年前,陈瑜她妈的回信到了。
信中言语非常冷漠,卫昭看完后把信拍在了桌子上。
她和陈瑜没有血缘关系,她可以说让陈瑜以后好自为之的话,但作为亲妈,这种不管不顾的态度真是让人心寒。
陈瑜看过信后都没有卫昭生气,因为她早就预料到她妈会是这种态度了。
来年春,陈瑜生下了一个男孩。
年后张翠来信,她告诉宋露白她被调进了城里,烟草公司给她分了房,房子虽然不大,但足够住一家几口,不过可惜的是张建设还在烟站干活,不能经常去城里。
又是一年中秋,卫扬带着张和平进了城。
房间太小,做饭只能在门口,除了在食堂买回来的两个肉菜,宋露白又炖了一锅鲫鱼豆腐汤。
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鱼,这鱼还是局里给发的。
“姐,这个季节你这咋还有洋柿子?”
鸡蛋被洋柿子染成了红色,吃起来带着洋柿子的酸甜口感。
“今年罐头厂做了洋柿子罐头,一瓶一毛钱,没有水果罐头贵,我买了几瓶回来,冬天可以炒菜吃。”
鲫鱼鱼刺太多,卫扬把刺挑出来,鱼肉夹给了俩闺女。
眼见他又开始挑,宋露白说:“你别给我挑了,我知道吐刺,你赶紧吃饭吧。”
夫妻俩一个星期顶多见一面,来到这,卫扬总会为孩子做点事,宋露白知道他总觉得对她和孩子有亏欠。她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人,心里没什么可抱怨的。
张和平对他这个姐夫是服气的,“姐夫,你在团场基本都吃食堂,到这还给孩子挑鱼刺,你不嫌麻烦啊。”
每次他去姐夫那,吃完饭都是他张和平刷碗收拾锅灶,可没见姐夫这么爱劳动。
卫扬淡淡说:“有啥麻烦的?”
张和平嘿嘿笑着说:“那你也给我把刺挑出来呗。”
小姑娘卫宜平哼道:“爸爸只能给妈妈和我们挑刺!舅舅,你不能使唤我爸爸!”
张和平忙说:“我就是开个玩笑。”
家里屋子小,天色又晚了,宋露白让张和平去多人宿舍借住一晚,把房间留给了姐妹俩。
屋里里面插好门,姐妹俩躺在床上说悄悄话。
“你说爸妈为啥不和我们住在一起?”
自从她们搬到城里后,爸爸进城来,有时会和妈妈一起去外面的招待所住,有时会把她俩送到姑姑那里。
“笨蛋,咱家的房子太小了,爸爸住在这连腿都伸不开,再说了,妈说我们长大了,不该和男生住在一起,包括爸爸。”
姐妹在头挨着头说着悄悄话。
“那爸爸什么时候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啊?”
“不知道,妈妈说快了。”
确实是快了,年底之前宋露白得了消息,卫扬要调进城了。
七七年三月初,卫扬正式调令下来了,任市、委副、书、记一职。
宋露白等着他进城等了许久,一家四口终于可以继续在一处了。
家里人口多,再住那一间小屋子不合适,申请过后,卫扬分到了一套五十多平的房子。
一间客厅,两间小屋子,足够住下一家四口。
可惜的是俩人没什么家当,刚搬进去时屋子里看起来空荡荡的。
孩子的房间得好好布置一下,还得放上一张桌子,宋露白把心里的盘算和卫扬提了,他点头说:“行,这几天我们都弄齐,我托人给你弄了一台缝纫机,过阵子就到了。”
宋露白诧异,“我不太会用缝纫机,你买它干啥?”
卫扬说:“家里该有一台,以前没买,现在给你补上。”
她知道卫扬是什么意思了。
俩人歪躺在床上小声说着话。
她一手托着头歪着脑袋在他上方说:“跟你结婚后,我日子过得不知道多好,你不要总觉得亏欠我。”
她那两件压箱底的衣裳都能买辆自行车了,一台缝纫机,她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虽然宋露白今年已经三十二了,马上三十三岁,在心智上虽然比以前成熟,但在卫扬面前,还是会露出幼稚的一面。
她在他的脖颈处蹭啊蹭,撒娇说道:“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真的特别特别喜欢你!”
他的手搭在她的腰上,眼中盛满笑意:“再说一遍。”
她轻哼一声,“我想听你说。”
他手上缠着她的头发,“以前我不是说过?”
“不行,我想听。”
“我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