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心狠的人才能赢到最后!饿了么落幕!-《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三月的虚城,风雨大作,天地尽墨。

  道路两旁的油菜借着雨势,奋力向上生长,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陈延森靠在车窗前,回想许振辉的话:“陈总,别的城市我不管,虚城只要你开口,快的打车的授权文件,当天就能送到你的办公桌上。”

  这是真怕橙子科技和拼呗商城跑了!

  实际上,陈延森暂时并没有把公司迁出去的打算,但可以提前做准备了。

  虚城的配套设施,终究是差了一些。

  要不是他还在虚院读大学,恐怕早就搬走了。

  尽管两年下来,陈延森连授课老师都没认全,但不妨碍他成为虚院的三好学生、优秀学子、杰出校友、徽安省大学生创业联盟会长兼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这些乱七八糟的头衔,全是唐青山硬塞给他的。

  不要,还特么不行!

  “老板,关于筷跑的B轮融资,大概什么时间节点开启,阿狸、企鹅、DST和金沙创投的投资意愿都比较强烈。”

  坐在一旁的高伟林轻声问道。

  “等裴毅拿下沪城的外卖市场再说。”陈延森回过神,淡淡地说。

  此时的筷跑别说沪城,就连庐州都没彻底消化完。

  他很清楚,一座常住人口七八百万的省会城市,每天的外卖订单量至少在80万以上。

  虽然筷跑在品类方面还不够齐全,缺少超市、蔬菜水果、药品等业务,但庐州目前的日均订单量只有17万,显然还没触碰到上限。

  与此同时,几百里的沪城,同样大雨磅礴。

  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外卖订单量激增,但却大大延缓了送餐速度。

  路面上全是积水,电瓶车稍微一加速,就有滑倒的风险。

  大街小巷上,不断有穿着橙色工作服的筷跑骑手经过,所有人都不自觉地放缓了车速。

  为了保证配送时效和骑手安全,裴毅第一时间就让技术部降低了后台挂单数量。

  骑手的账面时薪收入顿时下降三成,但加上各项补助后,配送单价反而比平时高出一大截。

  一来,筷跑有恶劣天气补贴;二来,陈延森特意交代过,在高温、寒冷、大风、大雨天气,要将每一单的配送费,全额发放给外卖员。

  因此,饿了么的骑手在线人数锐减,而筷跑却没受到丝毫影响,配送时长依旧能控制在29分钟之内。

  在饿了么平台点餐的用户就惨了,预计到达时间一延再延,有些人等了两个多小时,忍不住给商家打去电话才知道,根本没骑手接单。

  商家也很无奈!

  这些用户在申请退款后,转头去筷跑重新下单,结果商家出餐后,不到二十分钟就送来了。

  在恶劣天气下,用高单价‘逼’着骑手出来接单,看似不道德,但在商业角度,却是最明智的做法。

  通常来说,用户对一家外卖平台配送延误的忍耐极限,顶多两到三次,当他们发现饿了么的配送时效远不及筷跑时,就会立马更换点餐工具。

  类似的情况只需再经历几次,哪怕再忠实的客户,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卸载饿了么App。

  没人愿意吃冷饭!

  在三月乍暖还寒的季节,也没人愿意去喝一杯冷掉的奶茶!

  龙漕路200弄,筷跑总部。

  “裴总,截止16点,一共有7名骑手摔伤,不过好在都是皮外伤。”配送部的主管,走到裴毅的位置前汇报道。

  “我知道了,跟配送部的兄弟们说一声,医药费和误工费由公司承担。”

  裴毅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平淡地回复道。

  远在庐州的康国栋,在得知今天的天气状况后,向他建议:强制骑手下线,或者暂停部分交通不便、雨势较大的服务范围。

  裴毅果断拒绝,对此嗤之以鼻!

  他并非冷血无情,而是深谙人性。

  一旦按康国栋的想法行事,那些被下线的筷跑骑手,说不定就会去注册饿了么骑手账号,进而接单赚钱。

  这种拱手把市场让给对手的行为,简直太蠢了!

  “好的,裴总。”配送部的主管叹了口气,转身回去传达指令。

  如果陈延森在场,也会支持裴毅的决定。

  他选裴毅却不选康国栋,除了两人的能力方向不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裴毅足够理性和冷静,更看重利益。

  康国栋的思路其实也没错,只是不该选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档口。

  待筷跑在外卖行业形成垄断优势,且配送资源充沛时,康国栋的策略便比裴毅更具优势。

  可眼下,康国栋的方案跟找死没区别!

  和他有着相同脑回路的人,便是四年后的千度外卖CEO,春节前夕宣布:骑手全部放假,并给予车票补贴。

  结果年后,不仅骑手全都跑去了美团和饿了么,就连用户都流失了五分之一。

  因为在春节期间,想点外卖,就只能去美团或者饿了么。

  只不过,千度外卖CEO的真实想法是,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动性大,春节阶段的订单量会降到一年中的最低点,骑手收入大幅缩水,想留住骑手,就能开出三倍、四倍的加班费才有可能。

  利弊权衡之下,才做出了一个看似合理、却极为傻缺的决定。

  本想削减人力成本,结果不仅丢了市场份额,还让千度外卖长期陷入配送运力不足的困境。

  另一边。

  章旭豪站在国定路335号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大雨,十米外的路况压根看不清。

  他看向康嘉问道:“现在的订单延误率是多少?”

  “31%。”康嘉艰难地报出了一个数字。

  没办法,在线骑手太少,订单堆积,完全送不过来。

  “我不明白。”

  章旭豪喃喃自语道。

  为了跟筷跑竞争,他为饿了么骑手缴纳社保、购买意外险,每月还有1600元底薪,可这些人在平台最困难的时候,却下线了三分之一。

  从而导致用户和商家的投诉,翻了十几倍!

  “部分骑手觉得,饿了么没有季度奖金,也没有高温、低温之类的恶劣天气补贴。”

  康嘉自嘲地笑着说道。

  在筷跑进入沪城之前,这些骑手连五险一金和底薪都没有,照样卖力干活。

  可有了对比之后,饿了么骑手的想法就变了。

  “部分?恐怕是大多数吧。”章旭豪冷笑一声,他承认,自己低估了对人性的预判。

  康嘉沉默不语。

  他知道,章旭豪也知道,饿了么在配送线路规划、订单调度方面,与筷跑之间也存在很大差距。

  相同时间内,筷跑骑手可以更快、更好、更多地完成订单配送,饿了么的骑手却不行。

  “发个公告,今天上线的骑手,挂满6小时,奖励100元;挂满10个小时,奖励200元。”

  章旭豪想了想,冲着康嘉吩咐道。

  成功的商业底层逻辑,就不能带有感情色彩,拿钱激励是最实在的。

  康嘉嗯了一声,出去做事。

  随着筷跑的经营范围覆盖到整个HK区,饿了么的办公氛围也愈发沉闷。

  康嘉有时候,甚至能在公司附近,偶尔看见筷跑的外卖骑手。

  这说明,筷跑在YP区,也已经有了站点。

  地推BD偶尔在线下遇到筷跑的商务,也只是互相瞪上一眼,大家都在保持克制。

  毕竟没人敢把巡检所的约谈不放在心上!

  晚上九点半,沪城的大雨逐渐平息,弄巷里还残留着深浅不一的水洼。

  一口气干了十几个小时,订单量慢慢减少,筷跑骑手也终于有了休息时间。

  三三两两地聚在商业区的空地上,一边忙着吃晚饭,一边大声讨论今天的收入。

  “龙鳞马!今天快累屁掉了!公司真不是东西,下午雨大得都睁不开眼睛,就这还不让我们下线!”

  “州哥,别骂了!刚才你看预估收入时,那嘴角都咧到耳后根上了,到底有多少啊,把你乐成这副样子?”

  “去去去!少打听。”李州拧开一瓶冰红茶,猛地灌了一大口。

  “估计有1500!我才70单,加上补贴都快1000了,州哥肯定比我多,累是累了点,可这钱赚得也是真安逸哟!”一个寸头圆脸的小胖子,乐呵呵地说。

  “你管老子多少?老子拿命拼的!”

  李州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骂道。

  这话一出,很多骑手都沉默了。

  是啊,这一天下来,心惊胆战的!

  一天赚了四五天的钱,可手脚都在发抖。

  “州哥,听说公司打算在日月光投放什么外卖柜,是不是以后就不用爬楼了?”

  “想屁吃呢!外卖柜的事八字还没一撇,早着呢!但是日月光附近的兄弟就舒服了,他们那块是试点区域,以后把外卖往柜子里一塞就妥了!”

  李州笑着说道,眼中流露出一抹羡慕的神色。

  当然,外卖柜的强需求仅限于商业写字楼区,由于公司众多、人员复杂,多会设置门禁,外卖只能送到一楼。

  对于用户来说,外卖柜的出现解决了丢餐、拿错餐的风险,还提高了取餐时间的灵活性。

  但对于住宅区,外卖柜就是个伪需求,这也是裴毅只在商业区推广的原因。

  一周之后。

  筷跑在YP区设立了17个站点,寇震带领地推商务团队,一条街、一条街地扫下来,将饿了么的平台商户,搬到了筷跑上。

  双方的订单占比,很快就从1:9转变成了8:2。

  至此,筷跑和饿了么的服务范围高度重叠,每天都在许汇、虹口、杨浦和静安四个大区激烈竞争。

  饿了么甚至把新客补贴,一度提升到了20元立减的程度,针对老客,每天也有5-12元的立减红包。

  到了这份上,所有的营销打法都失去了作用,就看谁更便宜,谁配送更快。

  可当筷跑在日月光、中垠、泰富广场地区,投放的外卖柜越来越多后,饿了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眼见账上的资金即将耗尽,章旭豪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做了三年的外卖业务,竟然输给了一家后来居上的模仿者。

  他跟汪渊、康嘉和邓烨等人达成一致后,便拨通了高伟林的电话。

  “想把公司卖给筷跑?”高伟林在听明白对方的来意后,心中顿感诧异。

  “章总,听说阿狸不是有全资收饿了么的打算吗?”高伟林反应过来后,笑着反问道。

  言外之意,你去找阿狸吧。

  饿了么没多少剩余价值了,现在花钱买,纯属打水漂。

  章旭豪被拒后,失魂落魄地挂断了电话,接着找到了阿狸的季刚。

  谁料季刚不等他开口,就直言说:“章总,你错过了最佳时机,明白吗?”

  章旭豪张了张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最后干巴巴地说了一句‘谢谢’,随后便放下了手机。

  “邓烨,账上还有多少钱?”章旭豪把自己关上办公室里,一个人冷静了大半天后,才走到邓烨的工位旁问道。

  “200万出头。”邓烨咬了咬嘴唇,看出了章旭豪的想法。

  “帮我跟大家说声对不起,把这笔钱发了吧。”章旭豪苦笑一声,本想给在职的员工发N加一赔偿,保留最后一份体面,可现实却啪啪打脸。

  三月十六日,饿了么宣布暂停服务。

  饿了么骑手纷纷离职,加入筷跑的配送团队。

  筷跑的HR更是嚣张到,直接在国定路335号的大门前,架起了临时的面试间,全盘接收饿了么的软件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运营和地推商务,甚至连客服都没放过。

  用裴毅的原话来说:这些人很多都是交大、同济的研究生,他们只是没选对公司,不代表没能力。

  2012年的第一场外卖大战,仅用时不到两个月,饿了么便提前下台。

  沪城的外卖市场全面向筷跑张开怀抱,再没了竞争对手的钳制下,筷跑开始疯狂扩张,准备把经营范围迅速扩大到整个沪城板块。

  第二天,还在处理收尾工作的汪渊、康嘉和邓烨三人,先后接到了筷跑HR的电话,搞得三人一脸懵逼。

  章旭豪得知后,气得破口大骂:小赤佬,连吃带拎啊!

  最让他难受的是,三个兄弟收到了电话,唯独没人给他打电话。

  这不是看不起人吗?

  “章总,抱歉,你应该明白,更换行业的困难性。”负责饿了么地推和配送团队的康嘉,经过一番思考后,一脸歉意地朝着章旭豪说道。

  “没关系,祝侬,前途似锦,青云万里。”

  章旭豪挤出一抹微笑,拍着康嘉的肩膀说道。

  他把项目做倒闭了,说实话,也没脸左右别人的决定,哪怕对方是去了筷跑。

  汪渊和邓烨面面相觑,眼底闪过一丝意动。

  ……

  ……

  三月十八日,快的打车进入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