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她跟她三闺女不太熟-《八零老太开弹幕,恶毒儿女傻眼了》

  苏锦绣被送进县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暂时住在普通病房观察。

  “厂长,我真没用力,她想抢我工资我才动手的。”

  宋金宝极力解释,但赵建军不听那么多。

  “你打人是事实,街道那边我也问过,你家确实欠人家钱,也确实答应一个月用你工资还20。”

  钱是怎么欠的,赵建军没去打听,他现在就盼着这件事赶紧解决。

  他低声警告宋金宝,如果因为这事儿害得厂子不能被评优,就让宋金宝滚蛋。

  宋金宝一向欺软怕硬,不敢再言语,心里把苏锦绣骂了个狗血淋头。

  老宋家的人没谁在家,宋金宝已经成年,赵建军着急解决问题,就带了厂工会的人,加上宋金宝到了苏锦绣面前。

  麦乳精、奶粉、黄桃罐头加上水果糖,探望的礼数还算周到。

  苏锦绣没让通知家里人,她自个儿能解决的事,不能影响家里人上班。

  “苏同志,你感觉怎么样?”

  赵建军问完这句就后悔了。

  苏锦绣一手捂着脑袋,声音颤颤巍巍,“领导啊,我感觉很不好,年纪大了,最好能在医院里多观察观察。”

  “观察什么?你根本就没病!”宋金宝气呼呼地怒瞪她,“你就是想讹钱。”

  苏锦绣也不生气,心平气和道:“领导,我家有八个儿女,不愁吃喝,大儿子是大学生,小闺女年年考试拿第一,孩子他爸是机械厂的六级钳工。”

  “真想讹钱,我指定去讹有钱人对吧?”

  “宋家这样穷的叮当响的,谁那么想不开去讹?多晦气!”

  宋家人:那你现在在干哈?

  赵建军眼神示意工会的同志出面,他不敢再问了,就怕越问越严重。

  他把宋金宝拉出去,以免坏事。

  工会的两名女同志先顺着苏锦绣说了一通,嘘寒问暖后,询问苏锦绣有什么要求。

  苏锦绣也不含糊,直接道:“一千块钱私了,不然就报公安。”

  她被打是事实,不怕公家干涉。

  苏锦绣也看出来了,厂长不想把事情闹大。

  宋金宝动手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会有什么后果。

  听到一千,工会的人吓够呛,老太太真敢要啊!

  不过这么大年纪被小辈儿打了,这口气换作谁都咽不下。

  一千块能处理好,也不是不行。

  其中一个女同志出病房转告商谈结果,赵建军也被苏锦绣的口气惊到,但他又觉得在接受范围内。

  宋金宝听了却当场不干了,他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厂长,我没钱,家里更没钱,一千块能买我爸妈的命。”

  赵建军瞪他,“你回去问你爸妈,私了还是让你蹲笆篱子。”

  “凭啥蹲?我只是轻轻打一巴掌,她打回来就是,用得着……”

  “呸!”赵建军快气死了,对着宋金宝用力踹了一脚,“你脑子进水,人家没有,现在人家是受害者!”

  他揉揉眉心,“把你爹妈叫来!”

  说完,他又改变主意,亲自跑去老宋家找宋父宋母。

  宋父最近几天出去躲债,宋母忙着在那几个光棍儿身边搂钱。

  宋家另外两个儿女也各自忙着各自的事,家里没人。

  赵建军扑了空,心里的气更是不打一处来。

  好在即将离开时候,宋母春光满面回来。

  “宋金宝妈妈,宋金宝之前当众殴打……”

  赵建军在受害者面前不会说话,在此刻却没啥顾忌。

  说到最后,他没了耐心,“出一千私了,或者你儿子进去,自己选。”

  宋母脸色苍白,“苏锦绣这老东西!她就故意跑去石矿厂!她不去,我家金宝怎么会…”

  赵建军,“行了,欠人钱还有理了。”

  他走出去两步,“不行就报公安,方便,一天就能解决。”

  “别别,厂长,求求你了,我们家真没钱。”宋母哭穷,死活不肯再出一毛。

  她以为厂领导会出面调解,结果赵建军大步走远。

  “领导,别,别走啊!有话好好说,”

  她金宝如果进去,这辈子就完了。蹲笆篱子在如今时代,就是人生一大耻辱,能不沾边绝不沾边。

  最终还是公会同志了解过宋家困境之后,决定帮一把。

  “你儿子正式工,找个临时工兑换下工作,对方补差价一千,正好够赔钱的。”

  宋母打死都不情愿,儿子有这么个过明路的正式工工作实在不容易。

  “给点时间,我去筹钱。”

  宋母在午饭时候凑够一千,她怕看到苏锦绣之后拳头会痒,所以委托公会工作人员去跟苏锦绣谈。

  只要钱到位,一切好说。

  苏锦绣清点完之后,双方写了字据,也算解释清楚了这1000块钱的来历,以免以后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手里又有进账,加上她去机械厂那边领了自己上月的工资,苏锦绣乐呵回家。

  她关上卧室的门,把刚刚得来的钱放炕上,又把床底下的铁盒子、檀木箱子的棉袄、炕琴柜最下面的被子都拿出来放炕上。

  铁盒子的锁打开,棉袄腋下的线以及被子边沿线都拆开,苏锦绣小心翼翼掏出几张面值不一的钱。

  家里没存款并假,这三处藏钱的地儿加起来都没凑够十块。

  苏锦绣数了数藏了十多年的钱,眼睛有些酸。

  这日子过的……

  这日子还得咬牙往下过。

  老宋家贡献的1550块,大街上挨砍赔偿款净赚的小200,家里的8块5,除去这两天家里的零花,苏锦绣手里还剩下1748块。

  其中1200算是过了明路的,剩下548,苏锦绣想着先留手里,以后找机会,一并拿出来。

  她翻出来账本,欠债3000,这还差不老少。

  苏锦绣选出几个朋友,加起来是1195块钱的账,她收拾了一下,用旧报纸把还账的钱挨个儿包好,揣进竹篮子出了门。

  供销社里买了八毛一斤的糟子糕,要了六斤,赶在天黑之前,把那六家的欠债还上。

  回家路上,苏锦绣感觉脚步轻盈了许多,忽然减掉三分之一的债务,这日子似乎也有了盼头儿。

  【纳闷儿为啥老江家那么多人赚钱,还欠那么多债,江卫民一个月不是只要20块吗?】

  【家里人多,吃的也就多,老二老五的工作是花钱买的,老大的大学走后门花了大几千。】

  【江少行的工资有时候还给了老家那边,他爸妈身体不好。】

  【他家房子明显比别人家宽敞,几个儿子娶媳妇也花钱的姐妹。】

  ……

  苏锦绣眼睛生疼,好像是被风吹的,她吸吸鼻子,心下想着:人活一辈子哪有不累的?

  就在她加快脚步时,眼前又一条弹幕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要我说,现在就该下海经商,手里那几百块当本钱足够,比如弄个烤箱,做鸡蛋糕之类的卖,我看他们挺喜欢买鸡蛋糕出门走亲访友的。】

  鸡蛋糕?是糟子糕吗?

  烤箱好说,她家三女婿是第一食品厂的副厂长,去问问他应该有门路。

  但是,她不会做糟子糕,而且她跟她三闺女不太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