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马车离开了花溪别院。
耳房的屋檐下,老黄和夏侯常胜目送着那辆马车消失于远方这才彼此对视了一眼。
夏侯常胜惊讶问道:“少爷什么时候读过兵书?”
老黄摇了摇头。
夏侯常胜又问:“那是老夫人给少爷请过武院的教习?”
老黄又摇了摇头。
夏侯常胜这就愈发的疑惑了:
“少爷刚才是不是说明天他写一本练兵之法给我?我还必须按照他的法子来练兵?”
这一次老黄点了点头。
夏侯常胜笑了:“一个从来没有看过兵书,从来没学过兵法的人,却要写一本兵法之书,还必须按照他的法子来练兵……”
“少爷不知道我曾经可是武状元!”
“练兵,我练了这么多年兵,曾经练出过那么多的兵,你觉得少爷的方法会比我的还好么?”
老黄咧嘴笑了起来:“我觉得你还是等看过了少爷写的兵书再说吧。”
他杵着拐杖来到了那椅子旁,徐徐坐了下去,徐徐又躺了下去,望着西沉的夕阳,又说了一句:
“曾经没有人认为少爷能做诗词文章,可偏偏少爷却一鸣惊天下。”
“你这个武状元现在也不相信少爷能写出兵法之书,能有更好的练兵之道,可万一少爷他真的就懂呢?”
夏侯常胜哑口无言。
他也坐在了椅子上,心里自然是不服的,便对陈小富要写的兵法之书愈发的期待起来。
“少爷缺银子?”
“应该是。”
“可我听说他不是在临安书院赚了很多银子的么?这就花光了?”
老黄沉吟三息,微微一叹:
“哎……恰好少奶奶在,恰好少爷说过以后家里的银子都归少奶奶管,所以……那些银子都在少奶奶的户头上。”
“少爷在瓦泥山捣鼓的那些玩意儿可是需要银子的!他兜里没有了,自然只能去赚了。”
夏侯常胜又吃了一惊:“赏月楼可是花银子的地方,少爷去赏月楼怎么赚银子?”
老黄瞅了夏侯常胜一眼:“别忘记了少爷的才华可与大儒比肩!”
“少爷的诗词自然是很值钱的!”
“不然,他哪里会给你开一百两银子的月俸!”
此去赏月楼确实是因为陈小富缺银子了。
昨日赏月楼的那位花魁红袖姑娘又派人给他送了一封请柬,说距离这临安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的时间剩下月余,她还没有一首好词。
她愿意重金求词!
昨日需要洗髓,他将这事给忘记了。
今日参悟那《无极三式》,至傍晚时分才想起了这一茬,这才叫上了阿来匆匆忙忙向赏月楼而去。
当马车抵达西子湖畔通往湖心那映月岛的码头时候,夕阳已完全落山,月亮已挂在了天边。
这个时候前往映月岛的人并不多,因为时辰早了一些。
陈小富所想便是早些去,那位红袖姑娘尚未迎客,看她需要一首怎样的词写给她。
一手交词一手交银子。
他便能早些离去,回了花溪别院好继续练他痴迷的武功。
或者写那本练兵之书。
通往映月岛的那艘渡船上除了艄公之外另有五人。
那五人穿着儒衫站在船头。
陈小富登船之后与阿来站在船尾。
他正在欣赏这落日余晖下的西子湖的美景,船头忽有人声传来:
“说来也是奇怪,距离咱临安书院的那场比试转眼就过去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硬是再没有到看见陈公子一眼。”
“也没有再听说陈公子做出了新的诗词来。”
“听说红袖姑娘给他送去了几次请柬,可他偏偏一次也没有去过。”
“齐国的那十二位也是奇怪,他们莫非就呆在咱们书院不走了么?”
“这些日子又有风言风语之声,说陈公子在书院所做的那些诗词……恐怕是书院与他同流合污做了假,为的是骗取临安那些街坊的银子……”
“我肯定是不信的!”
“我梁书喻坚信那些诗词就是陈公子所做!”
“奈何人言可畏,陈公子若是能再站出来再做一首诗词让那些人闭嘴可就最好了。”
“哎……”
另有一人这时说道:“陈公子那次大胜,咱临安书院的学子虽说心有不甘但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他是临安人,若不是他出头,咱们恐怕会惨败给齐国那十二才子。”
“我倒是认为在城里放出那些风言风语的人怕就是这些齐人!”
“尤其是那个叫钰扶的,不瞒你们说,老子看他很不爽!”
“也不知道院正大人是怎么想的,竟然请了他来给我们讲诗词……他输给陈公子输的那么惨,他还有脸来给我们讲诗词!”
“若是陈公子来讲,我王至贤定不会抗拒。”
“他一个齐人,站在讲台上那趾高气昂的模样还真当自己是先生了。”
“若不是看在徐老大儒的份上,老子一砖头就给他砸过去!”
其余学子大笑。
李三秋摇头笑道:
“至贤兄,那可要不得!”
“毕竟人家是齐国的使团!”
“你若真一砖头将那啥钰扶给砸晕了,恐怕礼部会请你去帝京做一个解释。”
李三秋身旁站着胖子孙岳。
他手里摇着一把金丝折扇——
正是潘青云被陈小富暴打一顿丢在了书院里的那把扇子。
这时他也笑道:
“莫要冲动!”
“陈公子的诗词文章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但陈公子的那暴脾气嘛……我劝诸位还是不要有才好!”
那叫梁书喻的少年就不服气了,他瞪了孙岳一眼:
“我倒是觉得陈公子的脾气比他的诗词文章更值得我等学习!”
“大周开国仅十六年余,女皇陛下就是通过武力平定北方,令周边诸国与我朝交好!”
“现在女皇陛下重文,读书人是越来越多了,读书人讲的道理也越来越复杂了,但骨气呢?”
“我梁书喻表示怀疑。”
“我依旧认为陈公子说的那句话极有道理!”
“他说我是个讲道理的人,若阁下不讲道理我也略懂拳脚……你们品品这句话。”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至今,这句话都是正确的!”
“这便是先礼后兵!”
“若是礼有了却没有兵……你的道理说给谁听?”
“人家都不讲道理了,你若是没本事动拳脚,那你的道理狗屁都不是,反而还要挨揍的!”
“血性这个东西绝不能丢!”
“因为道理是建立在拳脚之上的!”
“你们瞧瞧,陈公子揍了那位帝京来的公子哥,他不就灰溜溜的走了么?”
孙岳表示不服:“可他得罪了那位公子哥肯定是会遭到报复的!”
梁书喻撇了撇嘴:“就因为怕被报复就任人欺压?”
“就因为怕被报复就退避三舍?”
“就因为怕被报复就当孙子?”
“胖子啊,血性这个东西、骨气这个东西,就算是死……也不能丢!”
“边疆的将士们若丢了血性丢了骨气,国家就会丢掉疆域!”
“朝廷的文臣们若丢了血性丢了骨气……国家甚至会沦为他国之傀儡!”
就在梁书喻慷慨激昂时候,
陈小富抬步,鼓掌:“这位兄台说的对!”
所有学子向他看了过来,皆大吃一惊!
耳房的屋檐下,老黄和夏侯常胜目送着那辆马车消失于远方这才彼此对视了一眼。
夏侯常胜惊讶问道:“少爷什么时候读过兵书?”
老黄摇了摇头。
夏侯常胜又问:“那是老夫人给少爷请过武院的教习?”
老黄又摇了摇头。
夏侯常胜这就愈发的疑惑了:
“少爷刚才是不是说明天他写一本练兵之法给我?我还必须按照他的法子来练兵?”
这一次老黄点了点头。
夏侯常胜笑了:“一个从来没有看过兵书,从来没学过兵法的人,却要写一本兵法之书,还必须按照他的法子来练兵……”
“少爷不知道我曾经可是武状元!”
“练兵,我练了这么多年兵,曾经练出过那么多的兵,你觉得少爷的方法会比我的还好么?”
老黄咧嘴笑了起来:“我觉得你还是等看过了少爷写的兵书再说吧。”
他杵着拐杖来到了那椅子旁,徐徐坐了下去,徐徐又躺了下去,望着西沉的夕阳,又说了一句:
“曾经没有人认为少爷能做诗词文章,可偏偏少爷却一鸣惊天下。”
“你这个武状元现在也不相信少爷能写出兵法之书,能有更好的练兵之道,可万一少爷他真的就懂呢?”
夏侯常胜哑口无言。
他也坐在了椅子上,心里自然是不服的,便对陈小富要写的兵法之书愈发的期待起来。
“少爷缺银子?”
“应该是。”
“可我听说他不是在临安书院赚了很多银子的么?这就花光了?”
老黄沉吟三息,微微一叹:
“哎……恰好少奶奶在,恰好少爷说过以后家里的银子都归少奶奶管,所以……那些银子都在少奶奶的户头上。”
“少爷在瓦泥山捣鼓的那些玩意儿可是需要银子的!他兜里没有了,自然只能去赚了。”
夏侯常胜又吃了一惊:“赏月楼可是花银子的地方,少爷去赏月楼怎么赚银子?”
老黄瞅了夏侯常胜一眼:“别忘记了少爷的才华可与大儒比肩!”
“少爷的诗词自然是很值钱的!”
“不然,他哪里会给你开一百两银子的月俸!”
此去赏月楼确实是因为陈小富缺银子了。
昨日赏月楼的那位花魁红袖姑娘又派人给他送了一封请柬,说距离这临安一年一度的花魁大赛的时间剩下月余,她还没有一首好词。
她愿意重金求词!
昨日需要洗髓,他将这事给忘记了。
今日参悟那《无极三式》,至傍晚时分才想起了这一茬,这才叫上了阿来匆匆忙忙向赏月楼而去。
当马车抵达西子湖畔通往湖心那映月岛的码头时候,夕阳已完全落山,月亮已挂在了天边。
这个时候前往映月岛的人并不多,因为时辰早了一些。
陈小富所想便是早些去,那位红袖姑娘尚未迎客,看她需要一首怎样的词写给她。
一手交词一手交银子。
他便能早些离去,回了花溪别院好继续练他痴迷的武功。
或者写那本练兵之书。
通往映月岛的那艘渡船上除了艄公之外另有五人。
那五人穿着儒衫站在船头。
陈小富登船之后与阿来站在船尾。
他正在欣赏这落日余晖下的西子湖的美景,船头忽有人声传来:
“说来也是奇怪,距离咱临安书院的那场比试转眼就过去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硬是再没有到看见陈公子一眼。”
“也没有再听说陈公子做出了新的诗词来。”
“听说红袖姑娘给他送去了几次请柬,可他偏偏一次也没有去过。”
“齐国的那十二位也是奇怪,他们莫非就呆在咱们书院不走了么?”
“这些日子又有风言风语之声,说陈公子在书院所做的那些诗词……恐怕是书院与他同流合污做了假,为的是骗取临安那些街坊的银子……”
“我肯定是不信的!”
“我梁书喻坚信那些诗词就是陈公子所做!”
“奈何人言可畏,陈公子若是能再站出来再做一首诗词让那些人闭嘴可就最好了。”
“哎……”
另有一人这时说道:“陈公子那次大胜,咱临安书院的学子虽说心有不甘但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他是临安人,若不是他出头,咱们恐怕会惨败给齐国那十二才子。”
“我倒是认为在城里放出那些风言风语的人怕就是这些齐人!”
“尤其是那个叫钰扶的,不瞒你们说,老子看他很不爽!”
“也不知道院正大人是怎么想的,竟然请了他来给我们讲诗词……他输给陈公子输的那么惨,他还有脸来给我们讲诗词!”
“若是陈公子来讲,我王至贤定不会抗拒。”
“他一个齐人,站在讲台上那趾高气昂的模样还真当自己是先生了。”
“若不是看在徐老大儒的份上,老子一砖头就给他砸过去!”
其余学子大笑。
李三秋摇头笑道:
“至贤兄,那可要不得!”
“毕竟人家是齐国的使团!”
“你若真一砖头将那啥钰扶给砸晕了,恐怕礼部会请你去帝京做一个解释。”
李三秋身旁站着胖子孙岳。
他手里摇着一把金丝折扇——
正是潘青云被陈小富暴打一顿丢在了书院里的那把扇子。
这时他也笑道:
“莫要冲动!”
“陈公子的诗词文章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但陈公子的那暴脾气嘛……我劝诸位还是不要有才好!”
那叫梁书喻的少年就不服气了,他瞪了孙岳一眼:
“我倒是觉得陈公子的脾气比他的诗词文章更值得我等学习!”
“大周开国仅十六年余,女皇陛下就是通过武力平定北方,令周边诸国与我朝交好!”
“现在女皇陛下重文,读书人是越来越多了,读书人讲的道理也越来越复杂了,但骨气呢?”
“我梁书喻表示怀疑。”
“我依旧认为陈公子说的那句话极有道理!”
“他说我是个讲道理的人,若阁下不讲道理我也略懂拳脚……你们品品这句话。”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与国至今,这句话都是正确的!”
“这便是先礼后兵!”
“若是礼有了却没有兵……你的道理说给谁听?”
“人家都不讲道理了,你若是没本事动拳脚,那你的道理狗屁都不是,反而还要挨揍的!”
“血性这个东西绝不能丢!”
“因为道理是建立在拳脚之上的!”
“你们瞧瞧,陈公子揍了那位帝京来的公子哥,他不就灰溜溜的走了么?”
孙岳表示不服:“可他得罪了那位公子哥肯定是会遭到报复的!”
梁书喻撇了撇嘴:“就因为怕被报复就任人欺压?”
“就因为怕被报复就退避三舍?”
“就因为怕被报复就当孙子?”
“胖子啊,血性这个东西、骨气这个东西,就算是死……也不能丢!”
“边疆的将士们若丢了血性丢了骨气,国家就会丢掉疆域!”
“朝廷的文臣们若丢了血性丢了骨气……国家甚至会沦为他国之傀儡!”
就在梁书喻慷慨激昂时候,
陈小富抬步,鼓掌:“这位兄台说的对!”
所有学子向他看了过来,皆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