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国难财-《小富即安?不,本公子意在天下》

  卓记钱庄二楼。

  一壶新茶已煮上。

  那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望了望窗外,窗外的人群已散去。

  那些官兵捕快们却并没有离去。

  他们井然有序的站在了这卓记钱庄的外面,骇然在保护着钱庄里的陈小富。

  他收回了视线,看着坐在对面的陈小富一捋长须微微一笑:

  “陈公子实在太有魅力!”

  “若不是那些官兵来的及时……陈公子恐怕会被那些姑娘们给生吞活剥了。”

  陈小富擦了一把额头的汗,苦笑道:

  “我也没料到她们会如此疯狂,多谢老丈了!”

  老人摆了摆手:“陈公子可是卓记钱庄临安分部的优质客户,能与陈公子同桌喝一杯茶……这是老夫的荣幸。”

  “自我介绍一下,老夫姓卓名同书,不瞒陈公子,老夫便是卓记钱庄的……大掌柜。”

  “今日刚巧来到临安城便已听说了许多关于陈公子的故事。”

  “陈公子非常人也,老夫对陈公子之才华佩服的五体投地!”

  陈小富没时间与这老人闲扯,他打了个哈哈:“原来是卓大掌柜!”

  他又摆了摆手:“都是些无足挂齿的虚名,哪里有卓记钱庄的银子来的实在。”

  他直奔主题:

  “今夜前来就是想问问今天有没有人给本公子存入了十二万两银子。”

  老人扭头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吴邃吴掌柜。

  吴掌柜上前一步,小意的说道:

  “有的,今天早上刚开门就有一群少年前来,他们给陈公子存入了十二万两银子,另外……”

  “他们还给红袖姑娘也存入了十二万两银子。”

  “红袖姑娘在午时左右来过钱庄一趟,她……她将那十二万两银子中的八万两存入了公子的户头,说……说是给公子压惊。”

  八万两银子压惊!

  陈小富愣了片刻便乐了,这位红袖姑娘倒是有一颗玲珑剔透心。

  昨夜在西子湖遇刺,她知道消息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花溪别院告诉了老黄这个消息。

  现在她又果断的让出了八万两银子,所为不过是为了证明她的清白。

  他没有注意到站在一旁的哑巴听到这事时候面色露出了一抹疑惑——

  同是内务司的人,他与红袖早就认识。

  红袖姑娘生的漂亮极有才华,武功也不错,但她却有一个极少有人知道的癖好。

  她爱银子!

  所有人都爱银子,但红袖姑娘对银子的爱近乎于痴!

  用老鬼的话说,这丫头属貔貅的,这辈子恐怕不太好嫁出去。

  帝京那位春衫公子就是因为她只进不出的这秉性终究还是离她而去。

  她伤心了一阵子,来了临安之后她似乎就已将春衫公子给忘记。

  现在她竟然给了陈小富八万两银子来压惊……

  难道她是受了什么刺激?

  陈小富自然不知道红袖姑娘的这一怪癖,他欣然接受。

  吴掌柜取来了票据凭证,陈小富收入怀中正要起身告辞,却被卓大掌柜一句话给拉了回来:

  “陈公子有没有兴趣用这些银子赚来更多的银子?”

  陈小富眼睛一亮:“卓大掌柜有什么好生意?”

  卓同书一捋长须,笑道:

  “眼下确实有一桩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卓掌柜说来听听。”

  “今岁自入夏以来,江南诸地少雨,但黄河流域却多暴雨。”

  “江南乃大周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小麦已经欠收……整个江南比去岁少收了足足四成!”

  “秋粮欠收也已成定局,预计江南秋粮也会比去岁少三四成。”

  “黄河流域多雨,导致了黄河水位上涨,在这短短的个把月里已淹没了沿河的上千个村庄!”

  “整个河南道半数遭灾。”

  “武陵、长恒、兰封,考城等多地决口,造成万顷田地被毁,数十万余灾民背井离乡。”

  “这时候什么东西最赚钱?”

  卓同书食指叩了叩桌面:“自然是粮食!”

  “朝廷虽说有向灾区拨发救灾粮食,但那只是杯水车薪,再被官府层层克扣之后,能真正到灾民手里的……根本不值一提。”

  “不瞒陈公子,老夫此行江南已与江南多地的巨富商贾在进行此事。”

  陈小富抬眼看向了卓同书,问道:“从江南之地买粮卖至灾区?”

  “不!”

  卓同书摆了摆手:“那些灾民兜里就没几个铜板,哪里买得起粮食?”

  “老夫之意,在于屯粮!”

  “今岁欠收,明年粮食价格必然暴涨!”

  “不仅仅是大周朝的其余各道,就算是这江南道,粮食也会翻了翻的涨!”

  “至明年春黄不接之时咱们再将屯于各地的粮食卖出去……”

  卓同书俯身:“所赚之利润,陈公子这二十万两银子变成百来万两,理应不会难!”

  “不知陈公子意下如何?”

  这算是在发国难财了。

  陈小富沉吟三息:“女皇陛下会怎么看?”

  卓同书微微一笑:“女皇陛下不会知道!”

  这么大个事女皇陛下不会知道?

  粮价关乎着民生,粮价的暴涨带来的不仅仅是百姓生活的艰难,更可能引发国内的暴乱!

  女皇陛下又不是聋子瞎子,她若是知道了有人在坐地起价,那肯定是会砍了这些人的脑袋的!

  陈小富起身,“这银子本公子赚不了。”

  “为何?”

  “小富即安,我能小富就行,至于大财嘛……我这良心还过不去那个坎!”

  “告辞!”

  陈小富转身带着哑巴离去。

  当二人与阿来一道离开了卓记钱庄的时候,二楼隔壁房间里走出来了一个人。

  这是个年约五旬的没有胡须的微胖的中年男子。

  他向窗外看去。

  看着陈小富登上了马车,看着那马车消失于街巷的尽头,这才扯着公鸭嗓子笑道:

  “卓同书,你输了!”

  卓同书已站了起来,躬身一礼:“萧公公,你赢了!”

  “不是杂家赢了,是陈小富赢了!”

  “陛下没有看错陈公子!”

  “他竟然拒绝了如此之大的诱惑……果然是有大智慧的少年郎!”

  卓同书也笑道:“如此说来,此子入帝京之后定会受陛下重用,不知公公何时前去花溪别院宣旨?”

  “不急,陛下既然命杂家多看看,那就再多看看。”

  陈小富不知道自己因为谨慎通过了第一次考验。

  在回花溪别院的途中,他在盘算着卓同书给他讲的这些信息。

  倘若卓同书说的是真的,那么粮价上涨就真会成为必然。

  花溪别院的粮仓里也没多少余粮……

  明儿个得叫大管家陈实打听打听河南道是否遭了重灾,如真如此,那就得屯粮!

  这个世界河南道的管辖范围极大,它直接就与江南道相邻。

  江南富庶,河南重灾……恐怕会有大量的灾民涌入江南道。

  会有多少逃至临安?

  这些人来了临安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