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抽卡模拟器-《游戏制作:从重铸二次元游戏开始》

  当然,考虑到《终末战线》毕竟是2D游戏,内容更新难度主要是在现有框架下去扩展,星辰还在加大人员规模,所以2个月的时间也就够了。

  陈默觉得,以当下星辰游戏的能力,维持更新应该不是难事。

  那也就是说,在未来,这款游戏至少每两个月就会带来一次更新,就算其中某次更新不尽人意,也可以再等两个月。

  这也是为什么陈默会在自己的文章里,写下一句,这是否会是华夏游戏的新未来。

  因为楚晨的这个成功公式和以往的游戏都太不一样了。

  以往的游戏,氪金系统和玩法和数值直接挂钩,得益于时间的沉淀,这种模式已经有了最优解。

  你能想到的付费点,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想完了。

  这样的游戏做出来,自然也就千篇一律,甚至有时候,从进游戏开始,你就能猜到这个游戏有什么内容。

  然而《终末战线》却不同。

  它给了另一个方式,那就是整个游戏,其实都是在不断强化某一个“单一付费点”,PVP玩法是粘性玩法。

  剩下的剧情,还有PVE,这两个分项,则是在不断的强化以“角色为主”的付费点。

  过剧情,是为了让玩家对角色产生好感,从而付费。

  PVE,是为了让玩家对角色有需求,从而付费。

  但无论是哪种付费,这种付费方式,对游戏本体的玩法并没有产生干涉,也就是说,原则上,你可以把任何单机玩法的部分放到这个框架里。

  只要你的游戏好玩,能带动玩家对角色产生好感,能带动玩家对角色有需求,就能套入这个公式之中。

  “这个公式可太完美了....”

  一想到未来在这个公式下,极有可能会让死气沉沉的华夏网络游戏市场重现生机,陈默就感觉莫名的有些激动。

  不过....

  如果楚晨知道了陈默的想法,多半会笑着摇摇头。

  在未来,这套公式虽然确实成为了二次元游戏颠覆传统氪金游戏的契机,但二次元游戏你要说有多少厂商,真的完全将这个公式利用起来..

  其实也没有。

  因为许多二次元游戏厂商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用“角色”付费这个核心的前提,还是游戏质量。

  要么你美术强,强到能让玩家看到就想“要”

  要么你剧情好,能让玩家沉浸其中。

  要么你玩法好,能让玩家感觉有趣。

  可你剧情无力,玩法不精,框架松散,美术拉胯,没一个系统像样,学了个“抽卡”就想赚钱?做你的美梦!

  大量的资本只看到二次元游戏躺着挣钱,却只看到了个表皮。

  最终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大堆只学会了“氪金”抽角色这个系统,但游戏本身却无聊到爆,最终褒姒的游戏。

  完了还要抱怨一句,二次元游戏市场废了,不挣钱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

  至少在2016年,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而《终末战线》的出现,确实给了不少人一个颇为梦幻的开局。

  这也是为什么,陈默会说出这句话的原因。

  ~~~

  同一时间,楚晨家中。

  “晨总!!”

  “爆了!!!”

  “......”

  “晨总,真的爆了!”

  “喂?能听到吗?晨总!!晨总!!”

  隔着一掌的距离,楚晨都能清晰的听到李苏豪像是战吼一样的声音。

  “是,是,知道日服现在形式不错,你太激动了李苏豪...”

  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给憋坏了,李苏豪的声音特别激动。

  不过楚晨其实也理解,今天的《终末战线》日服,上线不久,就冲到了苹果畅销第27,中午就到了畅销第17,再到晚上《终末战线》已经一下子冲到了日服畅销第9名。

  要知道在日本,苹果的市场占有率是碾压安卓的,毫不夸张的说,苹果畅销榜在日本基本上就等于手游畅销榜。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款新游戏能在一天的时间,直接冲到苹果应用市场畅销榜前10。

  这个成绩,已经不能叫好,而是真的应该用爆这个词。

  在确认自己真的已经进入到日服前10之后,李苏豪就给楚晨打来的电话,这电话自然是有报喜的意思。

  不过,更多的,李苏豪是想要趁着现在热度高,想要求楚晨给更多的资源倾斜,想办法让这把大火,给烧得再旺一些。

  现在整个日服爆火。

  主要还是靠两点,其一是《终末战线》在日本的玩家基础,之前几个月的事件,有不少日本玩家其实是在P站就接触过《终末战线》

  只是因为语言,网络环境,充值问题,玩了一会就流失了。

  现在《终末战线》日服更新,还更新了新的内容,这群玩家自然就回来了。

  除了这群玩家。

  另外还有一群一直在玩《终末战线》国服的日本玩家。

  他们则更为疯狂。

  因为他们憋了接近三个月氪金需求,在这一刻,是全部爆发了出来。

  “报复性消费”这个词,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最初《终末战线》能上畅销榜,就有他们的功劳。

  皮肤,戒指,没有抽到的角色,这群人就像是不要钱一样,疯狂的氪。

  颇有一种人均不氪到满图鉴,戒子不人手一个,不罢休的架势。

  当然,他们之所以这么氪,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终末战线》在日服的价格优势。

  “9800日元,标准100次招募,叠加各种活动,可以实现150抽!?招募还有50抽保底!!?”

  “9800日元?150抽?”

  “戒子!!诶!!!真的假的!!一枚只要2900日元!!?皮肤也是!!?”

  “欸!???官方定价BUG了吧!!!”

  “呜哇,绝对BUG了吧!!快抽啊!!不抽到时候修复了没得抽了!!”

  这个被无数日服玩家看做BUG的价格。

  你要让国服玩家来看的话,其实还是很贵的。

  因为当下的国服,在没有任何活动的加成下,是30块钱10抽,100抽就等于300软妹币,按照此时的汇率换算成日元,也就4500日元不到。

  但实际上《终末战线》日服的价格,接近汇率的两倍。

  这无疑是一种及其明显的“差异化定价”,那为什么日本玩家会像是疯了一样氪呢?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当下主流的日本游戏是真的坑。

  以当下日本最火的几款游戏为例《FGO》480日元/抽,《智龙迷城》600日元/抽,《白猫计划》400日元/抽,最便宜的《碧蓝幻想》也要300日元/抽。

  而且这些游戏可都没有保底。

  没有保底,也就意味着玩家想要自己的喜欢的角色,那基本上就得往死里氪。

  就在今年年年初的时候,看似最便宜的《碧蓝幻想》还搞了个骚操作。

  在16年1月的时候,出了一个新年限定角色。

  由于没有保底,也没有兑换,按照出货率,想要硬抽出货,平均需要超过2000抽,也就是60万日元才能抽出来。

  一个角色60万日元,4万人民币抽一个角色!

  日本玩家是氪金厉害,但再是氪金母猪,也经不住这么薅啊。

  因此。

  这两年日本玩家对于日本手游的氪金系统其实也是怨声载道,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一大堆国内二次元游戏登录日本之后,大杀四方的原因。

  一方面是之前讲过的汇率,另一方面,则是国内至少还给保底啊,而且从18年的崩坏3开始,角色就已经有限定角色池了。

  和日本厂商这些逮着蛤蟆往死里薅的活动相比,华夏的二次元游戏是真的已经很良心的。

  前世不少华夏二次元游戏都吃到了这个红利。

  只不过现在《终末战线》把这个红利吃的更早了一些,平下来也就是100日元一抽的价格,在日本玩家眼里,便宜到跟不要钱一样。

  就好像平时喝奶茶都是20一杯,突然有家店只要5块!!而且口感还更好!!

  这怎么忍?

  即便《终末战线》的五星角色要比后世的主流二次元游戏多很多,初版就有接近50个角色,其中五星30个。

  1.0版本更新之后又加入了2个五星,也就是32个五星角色。

  所以其实要全图鉴的话,也要花不少钱,但由于抽卡单价很低,而且其他日本游戏简直就是周扒皮。

  所以《终末战线》一出,直接就炸了。

  甚至有日本的主播,根本就不玩游戏,纯粹是因为这个价格便宜,把这个游戏下下来,当抽卡模拟器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