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6章 抽空投了个稿-《三个儿子无人送终,重生只疼闺女》

  苏晚秋挑眉,静静地看着他,想听听他能憋出来什么屁。

  “你看咱们分开吃也挺久了,爸妈岁数大,儿媳妇又怀孕,原来确实是我们态度不好,这我替他们给你道个歉。”

  “但以后能不能不闹了,咱们一家子好好过日子。”

  苏晚秋冷笑,“好好过日子的意思就是让我养着你们一家子是吗?”

  “什么叫我们一家子?建强建军不是你儿子啊?”

  别说,还真有一个不是。

  苏晚秋再次躺下,“你把我闺女赶去窝棚,你妈又撕了小娟的书,然后你现在跟我说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有时候我都在想,你这老师是怎么当上的?靠不要脸吗?”

  “你!不可理喻!”任志明气得脸红脖子粗。

  “那就别理,千万别理!”

  苏晚秋翻身睡觉。

  任志明一肚子气,没地方撒。

  苏晚秋原来是营业员,倒还好,升了组长脾气也大了。

  现如今人家是主任了,给任志明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动苏晚秋一下。

  只要苏晚秋给他贴张大字报,他就能被镇上那群戴红袖章的人打死。

  第二天一早,苏晚秋带着杨婉和齐兵去供销社上班,然后自己送任娟任云去上学。

  这一路上,听到任娟说,她才知道。

  秦桂芬一听说她被困在了农场,第二天就不让任娟去上学了。

  任娟不能出门,就偷偷在家里看书练习,结果昨天晚上被秦桂芬知道了,这才有了撕书的事。

  琉河镇小学和初中在一起,把任云送走,苏晚秋跟着任娟来到她们老师的办公室。

  任娟的班主任姓蒋,也是三十多岁的女人。

  她和任志明曾经是同学,但因为任志明本身家庭成分不好,在加上他当老师的时候,说过一些激进的话,所以到现在还在生产队改造。

  其实这两年,很多老师都已经返岗了,任志明只不过差点运气。

  蒋老师见到任娟和苏晚秋,立刻站了起来,“苏组长,上周任娟的奶奶来学校说要给她办退学,这是怎么回事?”

  苏晚秋成为代理主任的事还没传开,所以蒋老师还是称呼她组长。

  “蒋老师,真是对不起啊,她奶奶老糊涂了,我已经批评过他们了,任娟不退学,您看能不能和校长说一声。”

  “苏组长,任娟学习很好,回回都是班上第一,虽然现在不用高考,但上完高中对她个人来说那肯定也是有帮助的。”

  “我根本就没给她办退学手续,本来还想周一去你们家找你谈谈呢。”

  苏晚秋连连道谢,“太好了!谢谢您。”

  “正好您今天来了,我还有点事想说,咱们镇上的高中部就两个班,资源也不好,我的想法是,让任娟争取一下,去县城上高中。”

  蒋老师的话说到苏晚秋心里了,她本来还想在升学考试之前找她来说这件事呢。

  两年后就要恢复高考了,如果可能的话,任娟正好能参加第一届高考。

  在琉河镇上高中,那她基本没有考上的希望。

  所以苏晚秋也想让任娟去县城里上高中。

  “蒋老师,那当然是好啊!县城里的高中,我见过,又大又气派,而且从那出来的学生都能分到好工作呢。”

  “任娟升学考试肯定没问题,就是这推荐信...”

  苏晚秋明白蒋老师话里的意思了。

  她能在公社工作,那是因为救过前任县委书记的命,如果按照家庭成分,轮也轮不上她。

  任娟的家庭成分不好,想去县城上高中就必须有推荐信。

  如果是两个月前,苏晚秋都不敢想,但现在可不是从前了。

  别说琉河镇了,就算是第一书记于东方的推荐信,她都能想办法要来。

  “蒋老师,推荐信的事包在我身上,您就放心吧。”

  “小娟就交给您了。”

  “行,既然你这么说,我就不愁这件事了。”

  从学校出来,苏晚秋遇到了很多去公社上班的人。

  所有人见到她都是满脸笑容,一口一个主任叫着,别提嘴有多甜了。

  逢年过节,像那种烟酒糖布这类的紧俏货,可不是光有钱和票就能买到的。

  但如果供销社主任说句话,那什么东西买不着啊?

  回到供销社,史桂霞又开始往她身上凑,苏晚秋警告了她几次,才收敛。

  杨婉跟着谢秀花学习,她有文化,半天就把柜台这点事摸得门儿清。

  而且人还勤快,态度也好,供销社前前后后的人对她印象都不错。

  至于齐兵,人冷话少,但活是真不少干,虽然不怎么和人说话,但大家都看在眼里,知道这人就是个闷声驴。

  苏晚秋在前面站了半天,看到杨婉上手了,下午这才去后院办公室,开始对账和梳理供销社的货物清单。

  下午,镇上邮局的人来送报纸,照例给供销社主任办公室也送了几份。

  苏晚秋忙完手上的工作,就看起了报纸。

  平时在柜台上,也没工夫看这个。

  松山县归南元市管理,所以每次都会有一份南元市的报纸。

  苏晚秋随意地看着,结果在南元文化局的专栏最下面看到了征稿活动。

  这是一个关于歌颂农民的散文征稿,一旦征用,稿费要40块呢!

  苏晚秋想起前世跟着那位老教授学习的时候,在她家看了很多书。

  现在她还能想起来那些书上写的内容。

  既然重生了,这些知识必须利用起来啊!

  苏晚秋没有犹豫,她从抽屉里拿出纸笔,一手潇洒的行楷跃然纸上。

  她回忆起看过的一本书里,关于土地和农民的文章,又结合自己的想法组合拼接,很快就写出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散文。

  而且她在散文的最后,还用钢笔画了一幅农民耕作的画。

  专栏里要求,要用笔名,苏晚秋想了半天。

  最后在信封的寄信人那写下了“正初”两个字。

  下班的时候,苏晚秋把这封投稿的信放进了路边的邮筒里。

  她只是觉得投稿挺新鲜,并没当回事,所以很快就将这件事忘了。

  这几天,杨婉住在家里,晚上经常给任娟辅导功课。

  苏晚秋没事就会去听,也当是上课了。

  有时候,她会在西厢房看那些买来的高中教材,有看不懂的地方就请教杨婉。

  杨婉也乐得为苏晚秋答疑。

  每天苏晚秋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周末去看大女儿。

  一转眼就过了去一个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