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期的轮式装甲车,一点儿都不吃香,越野能力太差,一旦遇到下雨天,更是寸步难行,想要在野外如履平地,履带式的底盘才是最好用的!
不过,履带式的也有缺点,油耗高,最高速度小。尤其是上了公路之后,那慢如蜗牛的样子,让人有种想要踹一脚的冲动。
而随着技术的提升,轮式车辆的缺陷也在慢慢改进,尤其是越野能力,当发展到四轴装甲车,八个轮子的时候,野外跑起来也很猛,上了公路,又能高速前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轮式装甲车发展得越来越迅猛,在后世甚至超越履带式车辆,成了陆军快速反应部队的主流装备。
缺陷?
老毛子一直都有BTR系列的轮式步兵战车,西方也在研究各种车辆,东方呢?
东方其实也有。
最早的时候,就是在汽车上焊接装甲,进行改造,这样的越野能力始终差强人意,前后轮不是等间距的,一看就是汽车改的,甚至到了八十年代初期,WZ523轮式装甲车也是这样。
后来在八十年代,搞了WZ551系列装甲车,前后等间距的车轮布置方式,终于算是一次巨大的进步,然后成为了陆军的主力,就这样,到了新千年之后,大八轮横空出世,在这个领域,终于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说起轮式装甲车来,八轮才是王道,前面两个轮子转向,后面全时驱动,前面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或者断开动力,世界主流的装甲车都是这样的。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的轮式装甲车,都是用汽车底盘改装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现成的技术,缺陷也很明显,就是中央有鼓包,导致车体整体高度太高,要说先进的方案,应该是侧传动。”
后世,咱们的大八轮,用的就是这种方案!
中央传动,和汽车一样,一根传动轴贯穿前后,在中央有差速器,这东西就会鼓起来,既影响下面的通过性,又影响上面的乘坐。
看后世那些装甲车翻车,就能看到这四根车轴上的大鼓包。
而侧传动,就是去掉中央的传动轴,把动力从两边传动出去,这样中央不鼓了,改成两边鼓包了,不过,两边无所谓,这里正好可以放置成员的座位!
后世咱们的大八轮,是相当低矮的,但是内部空间却非常富裕,谁坐谁竖大拇指。
听着秦淼一番介绍,袁老等人频频点头:“你小子,就不知道主动拿出来!非得咱们逼你一把,你才肯把好东西交给咱们!”
“没错,得罚,一年之内,就得把这种大八轮搞出来!”
“陆主任,这个研发,落在咱们哈工大身上了,以后,还是咱们代工的方式生产!”
这下轮到陆主任皱眉头了:“三水,咱们……”
“咱们合作愉快!”
“报告!刚刚接到航天院的电话,请咱们清山奔驰厂,把首辆下线的导弹发射车开过去,他们要评估使用!”
“看来,航天院是着急了啊!”袁老笑着说道:“咱们也一起去看看。”
航天院。
“各位领导,咱们万山厂生产的车辆,绝对质量一流!”范建满脸的期待:“哈工大那边,根本就没有运营车企的经验,他们都没法实现车辆的量产,就算是最后找到了清山厂生产,那厂子也是新的,质量根本就没法和咱们的老牌企业相比……”
“老范啊,你别着急,咱们已经给清山厂打了电话,等那边把车子开过来,两辆车会一起做对比。”
“啥?”一旁,范建睁大了眼睛:“黄老,咱们可都是一个系统内的,您还不相信咱们?”
“不不,这就是个流程,只要你们厂的产品质量更好,咱们当然会用你们厂的。”
说话间,外面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辆漂亮的轮式多轴发射车,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车体宽大,五排车轴,驾驶室内凹……
万山厂来的众人,看向了大门口的方向,那车子……
“哈哈哈,驾驶室居然内凹,看着就像是个丑八怪,哪里有我们的好!”
“没错,右侧的视野还容易被挡住,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当然是为了放东风-3导弹的,毕竟这导弹是24米的长度,哪怕用了五轴发射车的设计方案,也得驾驶室内凹,这样才能容纳下。
而现在,航天院的巨浪上岸项目,导弹的长度真有10.7米,就不需要再将驾驶室内凹了,后面的部分,也是完全能放下的。
不过……
巨浪-1还只是个开始啊!
“我看不错,以后咱们还要发展射程更远的导弹,东风31,东风41都会有的,长度会越来越长,驾驶室内凹,是正确的选择!”
啥?
航天院的领导,居然还看上了?
万山厂的众人,心中有些不愿意,咱们才是一个系统的啊,你们不照顾系统内的兄弟,居然……
“走,咱们看看去!”
呼啦啦……一群人过去。
万山厂的人就更无语了,咱们把车子开动过来的时候,大家伙也没这么兴奋的啊!你们这……还是一个系统的吗?
一进门,秦淼也看到了大院里停的一辆导弹发射车,这是李逵遇到了李鬼啊!
“开过去,和那辆车并列停放!”
“是!”
两辆导弹发射车停靠在一起,瞬间就有了对比,很明显,来自清山厂的车辆,更加精致,每一个焊缝,每一个螺丝,都那么完美,甚至漆面看着都更亮!
“这螺丝上的黄色标记是什么?”
“当然是松紧标志,如果这线分裂开,就说明螺丝松了。”
“好办法啊!”
“都是德国标准!”
“这漆面看着很亮啊。”
“德国工艺,电泳后的,使用三十年也不会生锈!”
“哼,德国工艺怎么了,还是得看实际性能!”范建上来,气鼓鼓地说道。
“是啊,那就正式对比开始吧,给我们各自背个大圆桶吧!”秦淼笑呵呵地说道:“二十吨,如何?”
不过,履带式的也有缺点,油耗高,最高速度小。尤其是上了公路之后,那慢如蜗牛的样子,让人有种想要踹一脚的冲动。
而随着技术的提升,轮式车辆的缺陷也在慢慢改进,尤其是越野能力,当发展到四轴装甲车,八个轮子的时候,野外跑起来也很猛,上了公路,又能高速前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轮式装甲车发展得越来越迅猛,在后世甚至超越履带式车辆,成了陆军快速反应部队的主流装备。
缺陷?
老毛子一直都有BTR系列的轮式步兵战车,西方也在研究各种车辆,东方呢?
东方其实也有。
最早的时候,就是在汽车上焊接装甲,进行改造,这样的越野能力始终差强人意,前后轮不是等间距的,一看就是汽车改的,甚至到了八十年代初期,WZ523轮式装甲车也是这样。
后来在八十年代,搞了WZ551系列装甲车,前后等间距的车轮布置方式,终于算是一次巨大的进步,然后成为了陆军的主力,就这样,到了新千年之后,大八轮横空出世,在这个领域,终于追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说起轮式装甲车来,八轮才是王道,前面两个轮子转向,后面全时驱动,前面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或者断开动力,世界主流的装甲车都是这样的。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的轮式装甲车,都是用汽车底盘改装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利用现成的技术,缺陷也很明显,就是中央有鼓包,导致车体整体高度太高,要说先进的方案,应该是侧传动。”
后世,咱们的大八轮,用的就是这种方案!
中央传动,和汽车一样,一根传动轴贯穿前后,在中央有差速器,这东西就会鼓起来,既影响下面的通过性,又影响上面的乘坐。
看后世那些装甲车翻车,就能看到这四根车轴上的大鼓包。
而侧传动,就是去掉中央的传动轴,把动力从两边传动出去,这样中央不鼓了,改成两边鼓包了,不过,两边无所谓,这里正好可以放置成员的座位!
后世咱们的大八轮,是相当低矮的,但是内部空间却非常富裕,谁坐谁竖大拇指。
听着秦淼一番介绍,袁老等人频频点头:“你小子,就不知道主动拿出来!非得咱们逼你一把,你才肯把好东西交给咱们!”
“没错,得罚,一年之内,就得把这种大八轮搞出来!”
“陆主任,这个研发,落在咱们哈工大身上了,以后,还是咱们代工的方式生产!”
这下轮到陆主任皱眉头了:“三水,咱们……”
“咱们合作愉快!”
“报告!刚刚接到航天院的电话,请咱们清山奔驰厂,把首辆下线的导弹发射车开过去,他们要评估使用!”
“看来,航天院是着急了啊!”袁老笑着说道:“咱们也一起去看看。”
航天院。
“各位领导,咱们万山厂生产的车辆,绝对质量一流!”范建满脸的期待:“哈工大那边,根本就没有运营车企的经验,他们都没法实现车辆的量产,就算是最后找到了清山厂生产,那厂子也是新的,质量根本就没法和咱们的老牌企业相比……”
“老范啊,你别着急,咱们已经给清山厂打了电话,等那边把车子开过来,两辆车会一起做对比。”
“啥?”一旁,范建睁大了眼睛:“黄老,咱们可都是一个系统内的,您还不相信咱们?”
“不不,这就是个流程,只要你们厂的产品质量更好,咱们当然会用你们厂的。”
说话间,外面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声,一辆漂亮的轮式多轴发射车,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车体宽大,五排车轴,驾驶室内凹……
万山厂来的众人,看向了大门口的方向,那车子……
“哈哈哈,驾驶室居然内凹,看着就像是个丑八怪,哪里有我们的好!”
“没错,右侧的视野还容易被挡住,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当然是为了放东风-3导弹的,毕竟这导弹是24米的长度,哪怕用了五轴发射车的设计方案,也得驾驶室内凹,这样才能容纳下。
而现在,航天院的巨浪上岸项目,导弹的长度真有10.7米,就不需要再将驾驶室内凹了,后面的部分,也是完全能放下的。
不过……
巨浪-1还只是个开始啊!
“我看不错,以后咱们还要发展射程更远的导弹,东风31,东风41都会有的,长度会越来越长,驾驶室内凹,是正确的选择!”
啥?
航天院的领导,居然还看上了?
万山厂的众人,心中有些不愿意,咱们才是一个系统的啊,你们不照顾系统内的兄弟,居然……
“走,咱们看看去!”
呼啦啦……一群人过去。
万山厂的人就更无语了,咱们把车子开动过来的时候,大家伙也没这么兴奋的啊!你们这……还是一个系统的吗?
一进门,秦淼也看到了大院里停的一辆导弹发射车,这是李逵遇到了李鬼啊!
“开过去,和那辆车并列停放!”
“是!”
两辆导弹发射车停靠在一起,瞬间就有了对比,很明显,来自清山厂的车辆,更加精致,每一个焊缝,每一个螺丝,都那么完美,甚至漆面看着都更亮!
“这螺丝上的黄色标记是什么?”
“当然是松紧标志,如果这线分裂开,就说明螺丝松了。”
“好办法啊!”
“都是德国标准!”
“这漆面看着很亮啊。”
“德国工艺,电泳后的,使用三十年也不会生锈!”
“哼,德国工艺怎么了,还是得看实际性能!”范建上来,气鼓鼓地说道。
“是啊,那就正式对比开始吧,给我们各自背个大圆桶吧!”秦淼笑呵呵地说道:“二十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