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家和万事兴-《被退亲嫁侯府庶子,国师吃瓜看戏》

  天刚下过一场雪,漂亮的很。

  徐晼到侯府,依旧在太夫人屋里。看李氏已经过了新手期,从媳妇熬成婆适应新身份,自有一种沉稳大气,侯府能娶到这样的填房都是福气。

  李氏看着老六媳妇依旧年轻单纯,心想福气都是她带来的。

  卢氏坐在一边,也是没想到,老六这么快就能升官,大器或许都不用晚成?或者多晚算晚?或者梅溪先生年纪大了打算培养他?

  如今新帝有能力,梅溪先生就不打算管了,乐得清闲,一点都不恋权。他算急流勇退,梅山书院派可是有点乱,但在新帝压制下没乱起来。

  梅溪先生说了,梅山书院不该成为什么派,就该认真教书。而且梅山书院教的东西很多,光这些就够管的,梅溪先生要去搞那些。

  但梅溪先生对朝廷的影响毋庸置疑,新帝对这个姑父极为尊重,有事就向他请教,如帝师。

  总之梅溪先生闲了,要培养一下老六不难,所以老六仍简在帝心,堪比师弟。

  曾经看不起老六的人都得傻眼,卢氏是其中之一,不过她只是不在意,没有什么恶意。

  卢氏觉得老六和新帝像又不像,老六可没那个心智,老六敦朴就够了。老六当差到现在多年,中间丁忧了两年多,品行基本没变,是不停的成长,好像看不到头。

  卢氏知道,如今新帝虽然很强,但也需要人,所以破格提升的人不少,像余家的余文炳就是,而做事就需要银子,必须管好户部,所以把老六提上来练起来就很好理解。

  一个老六卡在那儿,衙门的风气至少能好三分,谁收买他逼迫他害他都没用,这能力极特殊,把他放在这个位置,向下能看到小吏,向上能看到堂官,真是妙极。

  卢氏觉得,归根结底是陛下圣明,知人、善用。

  瞿元衡、瞿元燮和瞿元珪一块领了旨过来,圣旨依旧下到侯府。

  瞿元燮心情复杂,老六的官快赶上他了,好像比他更有前途。

  众人到了太夫人跟前,先回话:“升了朝请大夫。”

  李氏直笑,老六做官,职事官还一直跟着散官,职事官升了散官也升了,如今是四品,在朝廷慢慢冒头了。他做官不紧不慢,从来不钻营,还老得罪人,但官升的真不慢。

  瞿元衡也高兴,有皇恩护着,侯府才更稳。瞿通这些兄弟做官可没那么快。

  郡主高兴的和六婶说道:“可以进宫朝拜皇后、可以领宴了。”

  徐晼虽然不喜欢行礼,但喜欢玩,感觉还不错。

  郡主看着六婶直笑,有六叔一直升官,六婶就一直玩着,这样过一辈子好像挺不错。家里的事不用操心,人情往来算在侯府,不用相夫六爷就很稳,教子还没有,以后没准也不用教。这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郡主如今也自在的很,越看瞿适越满意,他稳重比得上六叔,心智也不差,郡主不求他上进,只要把小日子过好。

  全家人在一块吃饭,在陶煦堂摆就可以,男左女右,中间摆上屏风。

  其乐融融,吃完饭准备到戏台看戏。

  除服了,整个京城都要热闹起来。

  侯府格外的忙起来,大家一块商量事儿。

  徐晼坐在一边,一般不说话,嘴里吃不停。

  薛朝晖也吃,胖就胖吧,她都准备当祖母了。

  侯府年后头一件事是尚公主,虽然这事儿在公主府办,有礼部办,但侯府还得忙一忙。

  第二件事是瞿超娶亲,但亲事不在侯府办,所以侯府相当于忙一半。或者说简办,帮瞿超办好。

  瞿超很满意了,他和侯府还是分清楚一点,免得他爹糊涂,更免得未过门的媳妇糊涂。

  第三件事是瞿蔷出嫁,她要嫁过去读书。嫁女比娶妇简单一些,但事情多了就忙。

  紧接着是郡主再嫁,这事儿低调办但不能失礼,礼必须清楚。到时候会有礼部来,算是新帝给的面子。

  这一件件忙完,再是瞿迥成亲。瞿邈和瞿选成亲定在明年底。

  徐晼听着大家议事都能听晕了。戏也没看成。

  卢氏笑她:“你不是都学会了吗?”

  徐晼底气十足:“没办过肯定不一样,这不是有二太太吗?”

  卢氏问道:“你还能靠我一辈子?”

  徐晼应道:“为什么不行?二太太要是不管,还有大奶奶。”她向通大奶奶求助。

  颜安寿直笑。六婶就是懒,谁还不知道吗?不过这么多事她也晕头转向,得大家一块办,弄清楚了还好点。

  每件事一个人负责,还得有人总管,不是谁要什么就有,得看好不能和别的事撞了,要不然就乱了,有些事能一块办,办完也不能乱了,有的要商量着来,和亲家商量。端的是千头万绪。就看管家的能耐了。

  徐晼笑道:“咱家的媳妇都厉害,我除外。”

  颜安寿能笑弯腰。

  瞿元衡向侯府媳妇们行礼:“辛苦大家了。”

  瞿元燮跟着谦虚:“太太奶奶们确实了不起,我都觉得头大。”

  卢氏客气的回礼:“还是要诸位爷撑起这个家。”

  徐晼接话:“要不然累死媳妇也白搭。”

  李氏指着她直笑。

  徐晼轻松的很,没看戏就自己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管家得有的管,要是没米靠什么吹?”

  李氏笑道:“大家都听见了,男主外女主内,大家齐心协力,家和万事兴。”

  众人一块应道:“谨遵太夫人教诲。”

  李氏谦虚道:“我没什么能耐,你们就很好,能耐最大的那个闲着,你们就辛苦一点。”

  徐晼说道:“还以为现在就能听到‘老婆子不行’了。”

  众人都险些落下泪来。

  李氏不得不点名:“说你呢。”

  徐晼忙说道:“我挺忙的。”

  李氏笑道:“好。”

  瞿元燮感受着家里这个氛围,觉得侯府至少能再兴旺一百年。他不年轻了,虽然做个少尹,但一定要谨慎的做好,为了侯府的稳定,上要孝顺继母,为祖父祖母的名声;下要护着儿孙,容不得闪失,也不需要锐意进取,让年轻人去进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