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气氛在赵凌那句饱含思念的“朕想他了”之后,似乎终于缓和下来,尘埃落定。
扶苏与夏无且领命,准备踏上迎接嬴政的旅程,此事眼看就要翻篇,君臣之间那层因隐瞒而生的薄冰仿佛正在消融。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和的当口,一个洪亮而突兀的声音响起。
“陛下!老臣以为,长安候不可离开咸阳!”
发声者,正是蒙武!
蒙武须发微张,目光如炬,踏前一步,声若洪钟,震得殿梁似乎都嗡嗡作响。
他这一声断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让刚刚松弛的气氛重新绷紧!
章邯和夏无且惊愕地看向蒙武,扶苏则是神色平静地望着蒙武,不喜不悲,似乎蒙武的劝谏在他意料之中。
赵凌端坐御座之上,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重新浮现。
他当然明白蒙武这声阻拦的分量。
扶苏,这位曾经被嬴政寄予厚望的长公子,一旦离开咸阳,与那位可能“复活”的始皇帝在河内郡汇合……
这其中的象征意义和政治风险,不言而喻!
那将是旧日权力核心的重聚,足以让任何新君心生警惕。
但你蒙武说这话合适吗?
你蒙家世代忠烈,你蒙武就是帮着父皇隐瞒得最厉害的那个人。
记得最开始赵凌入咸阳的时候,蒙武都不曾称其一声陛下。
现在你倒担忧其朕的皇位来了?
“哦?”赵凌的声音拖长了调子,目光幽幽地落在蒙武脸上,意味深长地问道,“蒙老将军此话……是何深意啊?长安候奉朕旨意,前往迎接父皇,此乃人子孝道,天经地义。有何不可?”
蒙武也陷入了沉默,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与赵凌四目相对,化作无声的对峙。
在那双眼睛里,蒙武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或犹豫,只有深潭般的平静和掌控一切的自信。
电光火石间,一个念头如同冷水浇头,让蒙武瞬间清醒!
他猛地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眼前这位新帝,又不是什么愣头青?
他能在始皇“驾崩”后的惊涛骇浪中杀出血路,登上帝位,并在短短半年间牢牢掌控帝国权柄,其心机之深、手段之稳、思虑之远,远超常人想象!
他岂会不知扶苏离开咸阳与嬴政汇合的意义?
他岂会不明白这其中可能蕴含的政治风险?
但他依旧这么做了!
而且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光明正大地让扶苏去!
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断!
是自己……小觑了这位年轻帝王的胸襟与手腕!
蒙武笑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又有些欣慰:“看来陛下是早已想好了。”
赵凌看着蒙武瞬间变幻的神情,明白这位老将已经回过味来。
他微微颔首:“蒙老将军不必多虑。长安候乃朕之长兄,血脉相连,骨肉情深。”
“朕对长兄,有何不放心之处?”他目光转向扶苏,“父皇尚在人间,此乃天大喜事。朕身负社稷重担,国务缠身,难以亲往河内郡迎奉父皇。由长兄扶苏代朕前往,尽人子孝心,迎接父皇归京,于情于理,皆是理所当然!”
蒙武微微点头,他下意识地看向扶苏,只见扶苏也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他这才联想到扶苏早已在章台宫,想必在他们到来之前,这对兄弟之间,早已有过一番深谈,甚至达成了某种默契。
皇帝心意已决,他蒙武一个臣子,还能再说什么?
“陛下思虑周全,是老臣……僭越了。”蒙武终于躬身,不再多言。
“如此便好。”赵凌满意地收回目光,仿佛刚才那场小小的风波从未发生。
他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他此刻最关心的事情,嘴角一扯,说道:“三位爱卿,现在该轮到你们告诉朕了。”
“朕那位雄才大略的父皇,在假死之后,却骤然发现朕突然率领大军兵临咸阳,一举掌控了局面,他老人家当时是何等态度?”
赵凌的目光在三人之间扫过。
他对嬴政的敬仰发自肺腑,此刻,他无比渴望知道,自己这半年的所作所为,是否得到了那位千古一帝的认可。
蒙武与章邯、夏无且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次再无隐瞒的必要。
蒙武清了清嗓子,笑着讲述起有关始皇帝的事情:“回禀陛下。当陛下神兵天降,初临咸阳城下,消息传到始皇耳中时……”
蒙武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年前,“始皇帝陛下初闻此讯,震惊之情,溢于言表!他也没想到陛下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雷霆之势掌控咸阳!此等手腕,嘿嘿,始皇帝还跟老臣炫耀他生了个好儿子呢。”
“陛下解决朝中内乱,镇压三大氏族,更短短三月时间痛击匈奴,这些事情,想必始皇陛下也是高兴坏了,说不定现在做梦都会笑醒呢。”
蒙武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他这次再无保留,甚至将当初与嬴政私下约定的“一年之约”也和盘托出。
其中也讲到某些事情,始皇帝的从震怒到开怀大笑。
赵凌静静地听着,他忍不住低低地笑出声来,起初是压抑的轻笑,渐渐变得畅快而爽朗,回荡在章台宫中。
“哈哈……朕这位父皇啊……”赵凌笑着摇头,眼中满是无奈却又带着深深的孺慕之情,“当真是……煞费苦心!”
他完全可以想象嬴政假死之初的盘算:为扶苏扫清障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为帝国燃烧一次余热。
却万万没想到,这假死之举,先是诈出了赵高、李斯这对狼狈为奸的篡逆之徒。
紧接着,竟又将他这个隐忍蛰伏了多年、连父皇都未曾真正看清的“废柴”儿子,给硬生生地“诈”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心!
而自己入主咸阳后的种种施为,那些在嬴政看来或许是“背道而驰”的革新之举,最终却赢得了这位千古一帝的理解和认可!
这份认可,比千军万马的臣服,比堆积如山的珍宝,更让赵凌感到由衷的喜悦,甚至还有点小骄傲。
赵凌抚掌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意气风发:“朕的父皇,不愧是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这眼光,这胸襟,当世无人能及!”
扶苏与夏无且领命,准备踏上迎接嬴政的旅程,此事眼看就要翻篇,君臣之间那层因隐瞒而生的薄冰仿佛正在消融。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和的当口,一个洪亮而突兀的声音响起。
“陛下!老臣以为,长安候不可离开咸阳!”
发声者,正是蒙武!
蒙武须发微张,目光如炬,踏前一步,声若洪钟,震得殿梁似乎都嗡嗡作响。
他这一声断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让刚刚松弛的气氛重新绷紧!
章邯和夏无且惊愕地看向蒙武,扶苏则是神色平静地望着蒙武,不喜不悲,似乎蒙武的劝谏在他意料之中。
赵凌端坐御座之上,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嘴角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重新浮现。
他当然明白蒙武这声阻拦的分量。
扶苏,这位曾经被嬴政寄予厚望的长公子,一旦离开咸阳,与那位可能“复活”的始皇帝在河内郡汇合……
这其中的象征意义和政治风险,不言而喻!
那将是旧日权力核心的重聚,足以让任何新君心生警惕。
但你蒙武说这话合适吗?
你蒙家世代忠烈,你蒙武就是帮着父皇隐瞒得最厉害的那个人。
记得最开始赵凌入咸阳的时候,蒙武都不曾称其一声陛下。
现在你倒担忧其朕的皇位来了?
“哦?”赵凌的声音拖长了调子,目光幽幽地落在蒙武脸上,意味深长地问道,“蒙老将军此话……是何深意啊?长安候奉朕旨意,前往迎接父皇,此乃人子孝道,天经地义。有何不可?”
蒙武也陷入了沉默,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与赵凌四目相对,化作无声的对峙。
在那双眼睛里,蒙武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或犹豫,只有深潭般的平静和掌控一切的自信。
电光火石间,一个念头如同冷水浇头,让蒙武瞬间清醒!
他猛地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眼前这位新帝,又不是什么愣头青?
他能在始皇“驾崩”后的惊涛骇浪中杀出血路,登上帝位,并在短短半年间牢牢掌控帝国权柄,其心机之深、手段之稳、思虑之远,远超常人想象!
他岂会不知扶苏离开咸阳与嬴政汇合的意义?
他岂会不明白这其中可能蕴含的政治风险?
但他依旧这么做了!
而且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光明正大地让扶苏去!
这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断!
是自己……小觑了这位年轻帝王的胸襟与手腕!
蒙武笑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又有些欣慰:“看来陛下是早已想好了。”
赵凌看着蒙武瞬间变幻的神情,明白这位老将已经回过味来。
他微微颔首:“蒙老将军不必多虑。长安候乃朕之长兄,血脉相连,骨肉情深。”
“朕对长兄,有何不放心之处?”他目光转向扶苏,“父皇尚在人间,此乃天大喜事。朕身负社稷重担,国务缠身,难以亲往河内郡迎奉父皇。由长兄扶苏代朕前往,尽人子孝心,迎接父皇归京,于情于理,皆是理所当然!”
蒙武微微点头,他下意识地看向扶苏,只见扶苏也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他这才联想到扶苏早已在章台宫,想必在他们到来之前,这对兄弟之间,早已有过一番深谈,甚至达成了某种默契。
皇帝心意已决,他蒙武一个臣子,还能再说什么?
“陛下思虑周全,是老臣……僭越了。”蒙武终于躬身,不再多言。
“如此便好。”赵凌满意地收回目光,仿佛刚才那场小小的风波从未发生。
他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了他此刻最关心的事情,嘴角一扯,说道:“三位爱卿,现在该轮到你们告诉朕了。”
“朕那位雄才大略的父皇,在假死之后,却骤然发现朕突然率领大军兵临咸阳,一举掌控了局面,他老人家当时是何等态度?”
赵凌的目光在三人之间扫过。
他对嬴政的敬仰发自肺腑,此刻,他无比渴望知道,自己这半年的所作所为,是否得到了那位千古一帝的认可。
蒙武与章邯、夏无且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次再无隐瞒的必要。
蒙武清了清嗓子,笑着讲述起有关始皇帝的事情:“回禀陛下。当陛下神兵天降,初临咸阳城下,消息传到始皇耳中时……”
蒙武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半年前,“始皇帝陛下初闻此讯,震惊之情,溢于言表!他也没想到陛下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雷霆之势掌控咸阳!此等手腕,嘿嘿,始皇帝还跟老臣炫耀他生了个好儿子呢。”
“陛下解决朝中内乱,镇压三大氏族,更短短三月时间痛击匈奴,这些事情,想必始皇陛下也是高兴坏了,说不定现在做梦都会笑醒呢。”
蒙武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他这次再无保留,甚至将当初与嬴政私下约定的“一年之约”也和盘托出。
其中也讲到某些事情,始皇帝的从震怒到开怀大笑。
赵凌静静地听着,他忍不住低低地笑出声来,起初是压抑的轻笑,渐渐变得畅快而爽朗,回荡在章台宫中。
“哈哈……朕这位父皇啊……”赵凌笑着摇头,眼中满是无奈却又带着深深的孺慕之情,“当真是……煞费苦心!”
他完全可以想象嬴政假死之初的盘算:为扶苏扫清障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再为帝国燃烧一次余热。
却万万没想到,这假死之举,先是诈出了赵高、李斯这对狼狈为奸的篡逆之徒。
紧接着,竟又将他这个隐忍蛰伏了多年、连父皇都未曾真正看清的“废柴”儿子,给硬生生地“诈”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心!
而自己入主咸阳后的种种施为,那些在嬴政看来或许是“背道而驰”的革新之举,最终却赢得了这位千古一帝的理解和认可!
这份认可,比千军万马的臣服,比堆积如山的珍宝,更让赵凌感到由衷的喜悦,甚至还有点小骄傲。
赵凌抚掌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意气风发:“朕的父皇,不愧是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这眼光,这胸襟,当世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