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公社购物、分道扬镳-《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李振华和江夕瑶两人还没有走到村口,远远看到门口站着两个人。

  不是别人,正是杨明、杨红军。

  见到李振华,杨明开心的打起了招呼。

  “小同志,又见面了。”

  “你们也是去公社吧。”

  “对。”

  李振华看着一个比一个包的严实,心中越发怀念‘家人们’。

  “你老也去?你这身子行么?”

  “小看我了吧,也就十公里一点事都没有,大不了慢点嘛。”

  这时,杨明旁边的杨红军插话了。

  “要我说你还是在家待着吧。”

  “有什么需要的,我给你带回来就行,你年纪大了,何必亲自跑一趟呢。”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嘛。”杨明有自己的坚持。

  李振华闻言,一脸的嫌弃。

  “还自己干呢。”

  “我看你这纯粹是给人拖后腿,还不如在家待着呢。”

  “不说路上你走得慢,跟不上我们的脚步,就是真的坚持一个来回,估计明天就得躺床上起不来。”

  “到时候怎么完成生产任务?”

  要知道。

  去公社可是十来公里,来回就是二十公里。

  别收他一个四五十岁、脱离群众日久的‘领导’,就是上辈子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

  哪怕坚持着走了一个来回,第二天能不能动弹都是两回事。

  太高看自己了。

  杨明闻言,被说的有些哑口无言。

  杨红军是他的警卫、下属,有些话不好意思说,他自然想不到。

  但是李振华直白的一句话,让他有些明白。

  “你这小子,说话还真是不客气。”

  “既然如此,那红军你帮我也跑一趟,我就不去了。”

  杨明只是觉得自己一个劳改犯,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别人,但也绝不是听不进人话。

  杨红军一听,顿时笑了。

  “那行,那你就在家等着吧。”

  杨明点点头,然后看向李振华。

  见他穿着一身单薄、有些脏的棉衣,棉大衣、手套、围巾,帽子全都没有。

  偏偏站在冷风中犹如青松一般,气度沉稳,不惧风霜。

  “你怎么不多穿点,不冷么?”

  “他倒是想穿,但是来的时候,她后娘给他准备的是芦苇花棉衣棉被,想穿也穿不了。”

  李振华还没有说话,江夕瑶就直接爆料了出来。

  杨明一听,这才知道怎么回事。

  当下二话不说,就要脱掉自己的棉大衣。

  李振华见状,连忙阻挡。

  “谢谢,谢谢。”

  “我年轻,火气大,真不怕冷。”

  “而且我已经让人给我邮寄了,过几天就到。”

  “那怎么行。”杨明沉下脸。

  “我去公社就在炕上待着,又不冷。”

  “你先穿着。”

  “真不用,她说起这个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我后娘是什么人,没有其他想法。”

  李振华自然坚决不要。

  自己又不冷,何必白欠一个人情呢。

  就在这时又来了两个人,正是谢晓盼、王丽梅。

  谢晓盼三十来岁,王丽梅二十多岁。

  来到先是跟众人打了个招呼,然后站在了杨红军身边静静不语。

  此时,杨明见李振华真不需要,也就不再让。

  “既然我不去了,那你们赶紧出发吧。”

  “也好早去早回。”

  众人刚准备出发,身后传来一声呼叫声。

  “哎,哎、哎,等我们一下。”

  “大家一起呗。”

  说话间,跑过来两个人影。

  正是吴江、周善达。

  这一下,一起来的八个劳改犯全部集齐,看到如此一幕,几人忍不住相互笑了起来。

  合着大家伙都准备早起去公社呢。

  “那就一起吧。”

  ……

  众人出发,杨明回家。

  一路上,闲着无聊七人相互交谈,很快熟悉了起来。

  熟悉之后,偏爱出现了。

  谢晓盼、王丽梅跟吴江、周善达熟悉后,明显更加亲近,更加相互对眼。

  李振华、江夕瑶明显一伙。

  杨红军本质上跟杨明一队,杨明不在,他明显对李振华更有认同感。

  所以七人的队伍走着走着,变成了前面四人,后面三人。

  看到这里,李振华心中好笑。

  谢晓盼、王丽梅一开始站在杨红军身边,怕是得到了杨红军的帮助。

  可惜杨红军的目标是保护杨明,自然不会对两女上心。

  现在吴江、周善达出现,很快就接替了杨红军的位置。

  可惜,他们怕是不知道。

  两个人加一起,怕是也不如杨红军一人靠谱。

  两个小时后。

  一个比996农场稍微大一些的村子出现在众人眼前。

  “啊,这就是红旗公社?”

  “这不就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子嘛。”

  吴江看着眼前的红旗公社,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满意。

  他走了十公里过来,气喘吁吁,双腿沉重如铅,结果就是个这?

  旁边的王丽梅强颜欢笑道。

  “已经不错了。”

  “至少可以买到东西,不比在农场,什么都没有。”

  “啊,你说的也对。”吴江点了点头。

  “那咱们去找供销社吧。”

  “等等,我先去一趟邮局,准备邮个信回去。”周善达说道。

  “对对对,先邮信件在买东西,不然不好拿。”

  吴江十分同意,扭头看向李振华三人。

  “你们呢,也先邮信么?”

  “我大字不识一个,就不去了。”李振华。

  “哎,我没有写信,下次来的时候在邮吧。”江夕瑶。

  “我不邮。”杨红军言简意赅。

  吴江见状,看了三人一眼,撇了撇嘴说道。

  “得,不去算了。”

  “我们先过去,回头忙完我们就先回去了啊。”

  说完,转身跟周善达、谢晓盼、王丽梅往邮局方向走去。

  显然来之前做过功课,知道怎么走。

  见他们走远。

  江夕瑶连吐了好几下。

  “呸呸呸,恶心死我了。”

  “怎么看怎么觉得那个吴江像个二流子。”

  “周善达也不是什么好人。”

  “还有谢晓盼、王丽梅,一听吴江他爸是厂长,周善达说几句好话,马上变得跟个哈巴狗似的。”

  “真是羞于与这样的人为伍。”

  李振华看了杨红军一眼,见他表情就知道,非常同意江夕瑶的评价。

  “好了,其实这样的才是正常呢。”

  “就跟你找我搭伙一样,他们也是各自寻找自己信得过的同伴而已。”

  “至于说找的伙伴靠谱与否,就要看她们的眼光了。”

  “咱们做好自己就行。”

  “对了,你们去哪里?”

  “供销社。”两人异口同声道。

  “那一起吧。”

  待三人一起到了供销社,才发现这里热闹的很。

  虽然不至于人挤人,可是也少见的热闹。

  “同志,我们买东西。”

  女人在买东西的时候,拥有特殊的天分。

  江夕瑶在人群中晃荡了两下,就钻到了柜台旁边,找到了一个空闲的售货员。

  “同志,你都需要什么?”售货员很是热情。

  江夕瑶二话不说,直接掏出一张纸条、一叠票据放到了柜台上,豪气十足道。

  “纸条上左边的全部给我来两套,右边的一份就行。”

  “顺便问一下,你们这里有棉花么,有的话给我来三十斤。”

  售货员接过纸条一看。

  就知道这是新来北疆的,不是新来的劳改犯,就是新来的下乡知青。

  对此,她早就见怪不怪。

  所幸这两年知青来的太多,上面对生活基本物品物资供应充足了一些。

  “你需要的东西都有。”

  “不过你这纸条上的油、还有其他两样,只能限量供应。”

  “棉花的话暂时没有,但是我们这里有棉大衣,棉衣棉裤,你看需要么?”

  “需要,需要,就要棉大衣,按照他号码买。”江夕瑶指了指李振华,双眼冒光。

  “对了,大棉帽,手套,围巾也都来一个。”

  “好的。”售货员笑道。

  在售货员备货的空隙,江夕瑶眼珠子转来转去。

  “同志,棉大衣能买两套么?”

  “可以呀,制成的衣服不限量,还不需要票呢。”

  “那我要三套棉大衣……”

  售货员显然没想到江夕瑶的操作,楞了一下说道。

  “好。”

  “不是,你要三套棉大衣干什么?”李振华戳了戳江夕瑶。

  “可以拆了做被子呀。”江夕瑶嘻嘻一笑。

  李振华一听,这才知道江夕瑶的打算。

  想了想,也就没多说什么。

  这时,杨红军也钻到了柜台跟前,拿出了跟江夕瑶同样的纸条。

  只有李振华,傻傻的站在江夕瑶身后。

  看着售货员拿出一件东西,她就把东西塞进一个麻袋里(麻袋新买的)。

  五六分钟后,装了大半麻袋。

  除了生活必须品,什么卫生纸,女人用的物品,男人贴身穿的都有。

  即使如此,还有一个水桶里装满了其他小物件。

  还有三套棉大衣。

  最后,看到东西买齐,江夕瑶非常开心。

  “同志,你算一下多少钱?”

  “一共一百二十五快八毛六分钱,票我点过了,你只要付钱就行。”

  江夕瑶一听,伸手往棉大衣里面准备拿钱。

  就在这时,李振华出现在她旁边,伸手往柜台上一拍。

  “一百二十五块八毛六,你数一下。”

  售货员早就看到了江夕瑶身后的李振华,知道他们是一起的,所以直接点了起来。

  留下江夕瑶一脸意外的看着李振华,难以置信的小声问道。

  “不是,你不是没有钱么?”

  “我可没有说过哦。”

  “等等,这不是钱的事,你不能跟我抢着付钱的,你赶紧把你的钱拿回来。”

  李振华看着一脸着急掏钱的江夕瑶,伸出手把她的手按住。

  “好了。”

  “有什么事情咱们回去说。”

  “在这里影响别人不说,还让让人看咱们笑话。”

  一句话,让江夕瑶放下了继续掏钱的动作,低头对着李振华说道。

  “哼,那就回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