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内,刘宏就那样盘膝而坐。
身上的玄色帝袍,被大片早已干涸发暗的血迹所浸染,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那方象征着至高皇权、镇压国运的传国玉玺,此刻竟黯淡无光地掉落在一旁的地面上,仿佛失去了所有神异。
再看刘宏的面容,双目紧闭,脸上毫无生气,嘴角残留着血痕。
从他身上感应不到丝毫生命的气息,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
周围顿时一片死寂!
此刻所有涌入大殿的大臣们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术一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大脑更是一片空白。
太尉杨彪离得最近,看得也最是真切。
他浑身猛地一颤,如同被惊雷劈中,踉跄着向前,苍老的脸上瞬间血色尽褪,手指颤抖地想要摸向那毫无声息的身影。
然而最终还是停了下来,只有喉咙里发出意义不明的嗬嗬声响,竟是连话都说不出来。
而众人在惊骇之后,一个足以将整个大汉帝国掀翻的念头,瞬间炸响在每个人的脑海:
陛下……驾崩了?!!
很快,刘宏“驾崩”的消息便如同狂风过境,传遍了整个皇宫,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宫外蔓延。
这一刻,无论是忠君爱国之辈,还是心怀鬼胎之人,内心都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皇位该由谁继承?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确立新帝,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然而,先帝去得突然,生前并未明确提出要传位给谁,并且未央宫中也没有搜出遗诏。
如此一来,有关大汉皇位的争夺,瞬间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翌日一大早,崇德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却无一人关心日常政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方悬挂幕帘的座位上
幕帘后面,一身缟素的美妇人正掩面抽泣,正是何皇后。
哦不对,现在应该称其为太后了。
此刻这位何太后虽然面容看起来很,但眼神中却有一种藏不住的锋芒。
其兄长何进,则按剑立于丹陛之下,一副虎视眈眈的模样。
“国遭大丧,神器无主,当务之急,应速立新君,以安天下人心!”
何进声如洪钟,率先打破了殿内的沉闷。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一副义正辞严的模样,朗声道:“本将军以为,大皇子辩,乃当今太后所出,嫡长子也,当继承大统,正位为君!
如此,方合祖宗法度,亦是礼制所归!”
一介屠夫出身的何进能说出这样一番文邹邹的话,可见其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而随着何进的话音落下,其身后一众外戚党羽,以及与何氏交好的一众大臣纷纷出声附和。
何皇后在幕帘后亦是微微颔首,出声表示认可。
毕竟嫡长子继承制,可谓名正而言顺,几乎无人可以指摘。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尖细却带着奇异穿透力的声音自殿后传了过来。
“大将军此言差矣!立储继位,乃国之根本,岂能仅凭长幼?
需考较贤德,方为社稷之福!”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中常侍张让自殿后缓缓走出。
手中持着一卷明黄绢帛,面色肃穆。
在其身后,赵忠、郭胜等十常侍核心人物皆在。
他们深知,若让与大皇子那一派的外戚彻底掌权,他们这些先帝旧日的“家奴”,必将遭到清算,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他们早在得知刘宏驾崩时,便已暗中串联,决定铤而走险一把!
“先帝英明神武,又岂会不虑及身后之事!”
张让说着,高高举起手中的绢帛。
“此乃先帝亲笔所书,各位听旨!”
听到这话,殿内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但还是齐齐拱手:“臣等听旨。”
“朕自知时日无多,特立下遗诏,皇子协,天资颖悟,颇有朕风,深肖朕躬,当继承储君之位!”
“什么?!”
“竟有遗诏!”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惊疑不定地看着张让手中的那卷“圣旨”,何进更是脸色铁青,勃然大怒。
“胡说八道!陛下驾崩突然,哪里来的遗诏?
这必是你等阉宦伪造遗诏,欲行篡逆之事!
来人!给本将军将此逆贼拿下!”何进怒吼,殿外当即冲入数名甲士。
“放肆!”
张让猛地踏前一步,周身气息骤然一变!
此刻的他,不再是那个卑躬屈膝的宦官,而是一条择人而噬的毒蛇!
伴随一股阴冷、诡异、却又磅礴浩瀚的精神威压弥漫开来,整个大殿内的温度骤降,仿佛有无数无形的幽魂在嘶嚎。
“这是……阴阳家的三品阴神!”
一位见识广博的大臣惊讶出声。
而那几名冲上来的甲士则瞬间如遭重击,闷哼一声僵在原地,无法动弹分毫。
何进本人也是面色大变,只感觉一股寒意直透灵魂,仿佛被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盯上了,一时间也不敢有任何动作。
他虽为当朝大将军,但自身修为却十分拉胯,看着无数资源的堆积,才勉强突破到了六品。
但这点修为,在三品阴神面前,压根就不够看。
“大将军,还想看看杂家这‘诏书’,是真是假吗?”张让声音冰冷,眼中闪烁着幽光。
“此乃先帝遗命,更有玉玺为凭!
尔等欲抗旨不遵,是想谋反不成!”
一听这话,殿内那些原本跃跃欲试,准备支持何进的一众大臣,此刻面色也变得凝重无比,不敢再随意变态。
不管那诏书是真是假,光是张让那深不可测的阴神境修为,就足以让他们投鼠忌器。
一时间,大殿内虽然剑拔弩张,却又陷入了诡异的僵持。
外戚有兵权和大义名分,而宦官有“遗诏”和高端战力,谁也不敢轻易撕破脸。
大家还是在规则内争夺为好,莫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而帘幕之后,何皇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她知道,今日若强行推辩儿上位,有张让这等高手在,外加不知真假的遗诏,己方未必能得到一众大臣的支持,甚至可能会让局面更加失控。
深吸一口气,何太后强作镇定,声音透过帘幕传出,打破了僵局:“张常侍既言有先帝遗诏,事关国本,不可不察。
然陛下新丧,此事疑点甚多,仓促之间难以辨明真伪。
依本宫看,不若暂缓几日,由三公、宗正及诸位大臣共同勘验诏书真伪,再行定夺。
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擅动兵戈,惊扰先帝英灵!”
作为当朝太后,在新帝未立之前,她便是在场地位最高之人。
而她这些话,既未承认遗诏,也没有直接否定,算是留了点缓冲的可能。
只要能暂时压下即将爆发的流血冲突,为自己和兄长争取喘息和谋划的时间就行。
张让闻言眼睛微眯,知道今日已无法强行扶刘协上位,也顺势收起威压:“既然如此,杂家便静候诸位公卿明鉴。”
一场大朝会,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
但所有人都清楚,宦官与外戚之间的斗争,已经彻底摆上了明面,再无转圜余地。
在此过程中,诸如袁隗、杨彪等世家门阀的代表,自始至终都是冷眼旁观,未曾轻易表态。
无论最终是大皇子辩登基,还是二皇子协登基,都不会影响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对朝堂的掌控。
因此于他们而言,静观其变,待价而沽,方为上策。
身上的玄色帝袍,被大片早已干涸发暗的血迹所浸染,显得有些触目惊心。
那方象征着至高皇权、镇压国运的传国玉玺,此刻竟黯淡无光地掉落在一旁的地面上,仿佛失去了所有神异。
再看刘宏的面容,双目紧闭,脸上毫无生气,嘴角残留着血痕。
从他身上感应不到丝毫生命的气息,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
周围顿时一片死寂!
此刻所有涌入大殿的大臣们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术一般,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大脑更是一片空白。
太尉杨彪离得最近,看得也最是真切。
他浑身猛地一颤,如同被惊雷劈中,踉跄着向前,苍老的脸上瞬间血色尽褪,手指颤抖地想要摸向那毫无声息的身影。
然而最终还是停了下来,只有喉咙里发出意义不明的嗬嗬声响,竟是连话都说不出来。
而众人在惊骇之后,一个足以将整个大汉帝国掀翻的念头,瞬间炸响在每个人的脑海:
陛下……驾崩了?!!
很快,刘宏“驾崩”的消息便如同狂风过境,传遍了整个皇宫,并以惊人的速度向宫外蔓延。
这一刻,无论是忠君爱国之辈,还是心怀鬼胎之人,内心都只有一个想法,那便是皇位该由谁继承?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确立新帝,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然而,先帝去得突然,生前并未明确提出要传位给谁,并且未央宫中也没有搜出遗诏。
如此一来,有关大汉皇位的争夺,瞬间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翌日一大早,崇德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却无一人关心日常政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方悬挂幕帘的座位上
幕帘后面,一身缟素的美妇人正掩面抽泣,正是何皇后。
哦不对,现在应该称其为太后了。
此刻这位何太后虽然面容看起来很,但眼神中却有一种藏不住的锋芒。
其兄长何进,则按剑立于丹陛之下,一副虎视眈眈的模样。
“国遭大丧,神器无主,当务之急,应速立新君,以安天下人心!”
何进声如洪钟,率先打破了殿内的沉闷。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一副义正辞严的模样,朗声道:“本将军以为,大皇子辩,乃当今太后所出,嫡长子也,当继承大统,正位为君!
如此,方合祖宗法度,亦是礼制所归!”
一介屠夫出身的何进能说出这样一番文邹邹的话,可见其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而随着何进的话音落下,其身后一众外戚党羽,以及与何氏交好的一众大臣纷纷出声附和。
何皇后在幕帘后亦是微微颔首,出声表示认可。
毕竟嫡长子继承制,可谓名正而言顺,几乎无人可以指摘。
然而,就在此时,一道尖细却带着奇异穿透力的声音自殿后传了过来。
“大将军此言差矣!立储继位,乃国之根本,岂能仅凭长幼?
需考较贤德,方为社稷之福!”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中常侍张让自殿后缓缓走出。
手中持着一卷明黄绢帛,面色肃穆。
在其身后,赵忠、郭胜等十常侍核心人物皆在。
他们深知,若让与大皇子那一派的外戚彻底掌权,他们这些先帝旧日的“家奴”,必将遭到清算,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他们早在得知刘宏驾崩时,便已暗中串联,决定铤而走险一把!
“先帝英明神武,又岂会不虑及身后之事!”
张让说着,高高举起手中的绢帛。
“此乃先帝亲笔所书,各位听旨!”
听到这话,殿内一众大臣面面相觑,但还是齐齐拱手:“臣等听旨。”
“朕自知时日无多,特立下遗诏,皇子协,天资颖悟,颇有朕风,深肖朕躬,当继承储君之位!”
“什么?!”
“竟有遗诏!”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惊疑不定地看着张让手中的那卷“圣旨”,何进更是脸色铁青,勃然大怒。
“胡说八道!陛下驾崩突然,哪里来的遗诏?
这必是你等阉宦伪造遗诏,欲行篡逆之事!
来人!给本将军将此逆贼拿下!”何进怒吼,殿外当即冲入数名甲士。
“放肆!”
张让猛地踏前一步,周身气息骤然一变!
此刻的他,不再是那个卑躬屈膝的宦官,而是一条择人而噬的毒蛇!
伴随一股阴冷、诡异、却又磅礴浩瀚的精神威压弥漫开来,整个大殿内的温度骤降,仿佛有无数无形的幽魂在嘶嚎。
“这是……阴阳家的三品阴神!”
一位见识广博的大臣惊讶出声。
而那几名冲上来的甲士则瞬间如遭重击,闷哼一声僵在原地,无法动弹分毫。
何进本人也是面色大变,只感觉一股寒意直透灵魂,仿佛被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盯上了,一时间也不敢有任何动作。
他虽为当朝大将军,但自身修为却十分拉胯,看着无数资源的堆积,才勉强突破到了六品。
但这点修为,在三品阴神面前,压根就不够看。
“大将军,还想看看杂家这‘诏书’,是真是假吗?”张让声音冰冷,眼中闪烁着幽光。
“此乃先帝遗命,更有玉玺为凭!
尔等欲抗旨不遵,是想谋反不成!”
一听这话,殿内那些原本跃跃欲试,准备支持何进的一众大臣,此刻面色也变得凝重无比,不敢再随意变态。
不管那诏书是真是假,光是张让那深不可测的阴神境修为,就足以让他们投鼠忌器。
一时间,大殿内虽然剑拔弩张,却又陷入了诡异的僵持。
外戚有兵权和大义名分,而宦官有“遗诏”和高端战力,谁也不敢轻易撕破脸。
大家还是在规则内争夺为好,莫要上升到人身攻击。
而帘幕之后,何皇后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她知道,今日若强行推辩儿上位,有张让这等高手在,外加不知真假的遗诏,己方未必能得到一众大臣的支持,甚至可能会让局面更加失控。
深吸一口气,何太后强作镇定,声音透过帘幕传出,打破了僵局:“张常侍既言有先帝遗诏,事关国本,不可不察。
然陛下新丧,此事疑点甚多,仓促之间难以辨明真伪。
依本宫看,不若暂缓几日,由三公、宗正及诸位大臣共同勘验诏书真伪,再行定夺。
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擅动兵戈,惊扰先帝英灵!”
作为当朝太后,在新帝未立之前,她便是在场地位最高之人。
而她这些话,既未承认遗诏,也没有直接否定,算是留了点缓冲的可能。
只要能暂时压下即将爆发的流血冲突,为自己和兄长争取喘息和谋划的时间就行。
张让闻言眼睛微眯,知道今日已无法强行扶刘协上位,也顺势收起威压:“既然如此,杂家便静候诸位公卿明鉴。”
一场大朝会,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
但所有人都清楚,宦官与外戚之间的斗争,已经彻底摆上了明面,再无转圜余地。
在此过程中,诸如袁隗、杨彪等世家门阀的代表,自始至终都是冷眼旁观,未曾轻易表态。
无论最终是大皇子辩登基,还是二皇子协登基,都不会影响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对朝堂的掌控。
因此于他们而言,静观其变,待价而沽,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