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章 小老虎讲故事-《哈哈哈,大明》

  好好的一顿开荤宴硬是吃吐了七八个人。

  不是羊肉不美味,不是羊汤的油光不诱人。

  而是小肥的那一番形容实在太恐怖,文字的力量直击心灵。

  吴墨阳最惨,吃蒜都压不下去。

  用他的话来说,他说他的嘴里仿佛有一个牧场,里面挤满了无数只羊。

  那膻味直冲天灵盖,挥之不去。

  苏怀瑾也好不到哪里去。

  他虽然没吃,他虽然也吃羊肉......

  但因为读书多,见识多,虽然没吃但能彻彻底底的理会那种味道。

  他听说吃蒜可以压一压……

  可从小在云南长大的他忽略了一件事。

  他以为他成了北方人,他以为他能接受大蒜的味道,可事实并不如此。

  熟的可以,生的不行。

  他也呕了......

  这一晚,不吃那一坨油的人一点事都没有,粗神经的人一点事没有。

  有事的全是那些读过书,家境不错的。

  茹让吃了就睡觉,一句话不说。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一直在打嗝。

  每一次打嗝之后,他都必须狠狠的吞咽一下,然后重重的拍一下胸口。

  余令笑了笑,把身子摆了一个舒服的位置后闭上了眼。

  天亮了,众人按照先前分配好的任务各自忙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经过一晚的休息,每个人又变得精神满满起来。

  在昨晚,每个人都睡的很踏实。

  在之前不行,之前真是的浅浅的睡,一点点的动静就得警惕起来,在卫所里就不用这么紧张了。

  若是在卫所里出了事,那这事就大了。

  天亮了,队伍要在这里休整两天,余令这才有时间打量靖边卫。

  看着碑文余令才知道这个卫所是洪武六年设立的。

  “绥靖边疆”之义,叫靖边卫。

  这里离榆林卫已经不远了。

  望着碑文,余令愣愣出神,那时候这里还是大明的内地,洪武爷和永乐爷时代大明可以去北海钓鱼。

  如今却成了边关。

  要随时预防着北面的草原入侵,被打了还不敢还手......

  虽然叫卫,但在余令的眼里这就是一座军城,南北走向,城池背靠着大山,三面环水、城高墙厚。

  站在城墙上,已经可以看到北面的长城了。

  到了这里,剩下的路程就不多了。

  余令在打量着北面的风光,卫所下有人在用不经意的余光打量着余令。

  “来了!”

  “是啊,来了!”

  “吴守备怎么说?”

  “守备说这队伍是一只肥羊,是去往互市和蒙古各部交易马匹牛羊的肥羊,昨日看了,他们的车驾上全是绸缎。”

  “那……”

  见手底下的兄弟伸手抹了抹脖子,张俊笑了笑:

  “不行,不行的,绸缎是死物,落在我们手里就砸在手里了!”

  “那守备的意思是?”

  “等过了卫所管辖范围先杀一批,等到他们从互市交易归来,再杀剩下的一批,事情就这么简单。”

  “一次弄完多省事!”

  “天啊,身边怎么全是你这样的笨蛋。

  记住,绸缎是死物,还是蜀锦,是蜀锦啊,留下来就砸在手里。”

  张俊越想越气照着自己身后的护卫就是一脚,怒骂道:

  “可马匹不一样,天下这么大,马儿这么多,一发卖,谁知道这马是谁的,有标记么,喊它,它会答应么?”

  “头儿,别打了,别打了,知道了,也记住了!”

  “找谁?”

  “崔大狗!”

  “他那点人是不是有点少?”

  “从长安来的队伍里只有五人出自卫所,这五人还是被人嫌弃的五人,除了吃的多,一无是处。”

  ………

  休息的两天时间一晃而过,队伍再次出发。

  余令本想去看看丹霞地貌在大明是什么样子,一想到去那里又得走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余令准备等回来的时候再看。

  这一次出发所有人的兴致都高昂了起来,因为离此行的终点不远了。

  虽然朱县令说了尽量不要钻帐篷。

  但瑾哥却用大家的钱买了那么多的盐。

  原先还担心万一禁不住诱惑钻了人家帐篷走时给人家点什么好。

  此时就没有这个担忧了,给一小袋盐那就是好东西。

  都是男人,这个念头一升起,那动力无穷。

  朱县令望着悄声讨论的众人轻轻叹了口气。

  他幽怨的望着余令,因为此行的余家人都是十七八岁,几乎都是军户子弟,都没完亲。

  这群汉子,总有使不完的劲,总是精神满满。

  虽然这一路喊苦喊累最大声的是他们。

  但这一路最卖力的也是他们,说干就干的劲让朱县令羡慕。

  “你在读兵书?”

  望着目光湛湛的朱县令,余令坦然的点了点头:

  “不瞒长辈,小子的确在读兵书,不知朱伯是如何看出来的。”

  “兵之贵选,你选的这些人身子骨很好,这一路你总是有意无意的在训练他们,你一举手,他们就知道要做什么!”

  朱县令看着余令道:“今后你要做什么?”

  “保家卫国!”

  朱县令闻言哈哈大笑:

  “孩子,自打认识你开始我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我总觉得我面前站着一个大人!”

  “真的!”

  “说实话!”

  “实话就是我不想我的家人为鱼肉,就这么简单,而且,我听说女真准备立国了,我怕他们会来!”

  朱县令又笑了,笑得直不起腰来。

  “你小子说谎话都不会说,你哪怕说怕蒙古部族南下我都捏着鼻子认了,你怕女真,知道他们有多少人么?”

  “知道一点。”

  朱县令望着余令笑道:“不,你一点都不知道。

  虽说如今万岁爷不管事,大明看起来有了灰败之相,但灭女真一个卫所就够了!”

  说着,朱县令突然咬牙切齿了起来:

  “若不是李成梁这个恶賊让女真有了喘口气的机会。

  女真如今敢跟我大明划分国线,给奴儿他狗胆了,还用一个卫所,一万人就够了.....”

  朱县令冷笑道:

  “小余令你等着吧,等着太子上位……”

  余令很想说朱县令错了,就目前看来女真的确不配为大明的敌人。

  人少,地少,可问题是人家真的做到了。

  “我们这次去换马,咱们大明真的少马么,我记得洪武爷在世的时候设立了御马监和苑马寺来养马,怎么……”

  朱县令闻言叹了口气,忍不住喃喃道:

  “帅曰马不死,而吾所养之马何以售?

  裨曰马不死,而吾验马之钱何以来?

  军曰马不死,而吾与马户通同及阖族帮买之利何以得?”

  见朱县令说完这句话后就闭口不言。

  一头雾水的跑到苏怀瑾身边,把方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他。

  还是苏怀瑾好,三言两语就让余令明白为什么要买马了。

  不算河套这样的产马地丢失,大明缺马的主要原因是有两点。

  第一点是大明内的牧场被那些藩王,官员霸占了。

  这个霸占是朝廷默许的。

  因为养马的开支太大,朝廷没钱了。

  从明宪宗时期开始朝廷就默认了马场被霸占,朝廷每年能从这些家要点钱。

  第二个原因就是卫所。

  他们自己养马,然后把自己养的马卖给卫所。

  可这样养马贩马赚钱的速度太慢。

  养马贩马的将军就得想法加速速度。

  所以,才有了朱县令那句“帅曰马不死,而吾所养之马何以售”。

  他们养马,卖马,然后杀马,再买.....

  最厉害的是那些养马的官员。

  为了让自己的马卖出高价,利用影响力在朝廷宣传胡马不好用这个观念。

  苏怀瑾叹了口气,别的他可以理解,他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杀马。

  “令哥,大明其实根本就不缺马,缺的是有良心的官员,我爹说这是根子烂了,得让洪武爷来……”

  望着咬着牙说话的苏怀瑾,余令打了个哆嗦。

  真要让洪武爷来了,这朝堂上上下下的文武百官,至少有一半的九族要被砍。

  剩下的一半留着后面慢慢砍。

  队伍慢慢的往前,慢慢的走出榆林卫地界。

  过了榆林卫众人眼前所见的物事一下子就荒凉了起来。

  寒风也突然加大了力度,望着阴沉沉的天……

  大家都明白一场大雪即将到来。

  谢大牙缩着脖子走到余令身边,看了看周围,低着嗓子道:

  “少东家,得注意一下了,有人盯上我们了。”

  “当真?”

  “真!”

  余令深吸一口气,低声道:“下一个休憩点,挨个提醒大家换甲,各班长看好自己手底下的四个人。”

  谢添点了点头,悄然离去。

  在余令看来被人盯上是必然的,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世道又这么乱,又靠近边关,总会有小毛贼想来试一试的。

  ……

  榆林卫要下雪了,京城的雪已经落下了。

  “小主子,奴今日给你讲太祖爷的故事……”

  小老虎手里拿着《明太祖实录》。

  这本书是姚广孝高僧所编撰的第三版,小老虎要根据这本书来编故事。

  在五皇孙睡前给他讲。

  这是小老虎收到余令的信后开始的。

  小老虎虽然不懂小余令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给皇孙讲故事。

  但小老虎还是毫不犹豫的照做。

  刘淑女听着小老虎的故事,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这小老虎有意思,想让自己的儿子去学洪武爷。

  可惜啊,自己的儿子永远坐不上那个位置。

  望着手里精美的蜀锦,刘淑女觉得小老虎这孩子真好,有孝心。

  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了这么精美的蜀锦,一股脑的全都给了自己,这要拿出去卖,这得多少钱啊。

  “大伴~~”

  “嗯,大伴在呢。”

  “洪武老祖宗真的那么厉害么?”

  “真的!”

  “那我好好听,我要成为洪武爷.....”

  “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