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章 破坏者-《哈哈哈,大明》

  姜布政使在说完赐座之后就离开了。

  余令没有去想姜布政使是要有要事要忙,还是要对自己来一个下马威。

  无论是什么对余令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已经撕破脸了。

  当姜布政使问沈毅是不是自己爹的时候,两人之间的仇怨就已经结下了。

  别看这像是一句玩笑话。

  可这些话百姓可以说,官员之间不能说。

  余令来大明这么久,也读了这么多书,对大明的礼仪已经知道很多。

  在文人,官人之间礼仪和道德规范非常严格。

  这也是君子之道。

  不问候父母,不奔下三路,这是基本的原则。

  文人和官员如果对骂的时候问候对方的父母会被视为对先辈的大不敬,等于彻底的撕破脸。

  余员外健在,布政使一来就质问沈毅是不是余令的爹。

  这已经算是非常严重的失礼了。

  按照大明律法,姜布政使已经触犯法律中“骂詈(lì)罪”。

  骂人的时候可以骂人“蹄子”、“畜生”、“东西”、“老货”等等……

  但绝对不能拿父母开玩笑。

  姜布政使敢骂余令,因为他根本就瞧不上余令。

  在朝廷的眼里,布政使是各省藩镇的一把手,封疆大吏。

  大明九边军事重镇,西北这边三个,所以都督也叫做三边都督。

  在都督之下就是“三司”,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

  作为整个三边的二把手,数千名官吏看他眼色。

  虽然明知辱人父母是不对的,但他毫不在意。

  骂了又如何,有人敢为余令出头吗?

  官场虚伪的面具之下就是恃强凌弱。

  在姜布政使的眼里,余令和宫中的阉人走的近又如何。

  只要余令使唤不动掌印大太监,他的地位无人可撼动。

  就算沈毅当面,他也得站着回话。

  余令知道布政使是多大官,余令也知道自己做不了什么。

  所以在姜布政使走后,余令在认真的回忆他的模样。

  应该四十五六的年纪,有胡子,很富态,眉毛稀疏,在左边的眉眼之下有一颗小小的痣,爱笑……

  记住了这些,余令满意的松了口气。

  近些年长安灾祸不断,百姓过的不好,自己才上任。

  按照目前朝廷的一个办事效率,自己在这个位置可能需要干很多年。

  但也不排除有好运气。

  所以,要好好的做官,要好好的组织考试。

  要不遗余力的把土豆推广起来,要成为长安的青天大老爷。

  只要自己手底下有了人。

  什么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没有自己的命令好使。

  余令想通了这些,笑容再度浮现在脸上。

  自己年轻,能活,最起码比姓姜的能活。

  “此子今后要么是大恐怖,要么就是厚脸皮!”

  姜布政使从缝隙处收回目光。

  他从刘州那里知道余令的很多事,包括剿匪,包括去河套贩马。

  就连余令的家世他都打听的一清二楚。

  他和万历一样,从心眼里喜欢这种没家世的。

  好操控不说,人还忠心,给一根骨头就能让其感恩颂德。

  可惜,这孩子跟了阉人。

  姜布政使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并未把余令当回事。

  余令这样的人很多,只要他想,天南地北都会有人送来。

  “刘州!”

  “下官在!”

  “你在武功任职多年,长安这一块你熟,你来说说,我若是把余令调到卫所去,沈毅会不会来找我!”

  刘州知道布政使这是探底了,闻言恭敬道:

  “回大人的话,沈毅在长安很少离开龙首原,不过大人还是得注意下忠州那边,余令和秦、马两家的关系很好!”

  “马千乘和秦良玉?”

  “对!”

  姜布政使笑了笑,淡淡道:

  “三十五年秦良玉进京,听宫里人说陛下并未见她,如今奢安有了乱象,自顾不暇!”

  “张首?”

  恭候在一旁的张同知听见姜布政使在呼唤自己,露出淡淡的笑意,快步上前:

  “大人我在!”

  望着“懂事”的张同知,姜布政使面露不屑。

  又是一个在长安活了快十年的人,被一个小子吓的告病了。

  姜布政使知道张同知不是怕余令,而是怕余令身后的人。

  “来,你来说说,你觉得余令在这长安,在这百姓之中口碑如何,名望如何,是好官,还是一个贪官!”

  “是好官!”

  姜布政使望着张同知淡淡道:

  “倒也公正,倒也没诓骗我,那便借着我的手去压余令一头吧!”

  “是!”

  张同知倒是这么想过,可他也知道,姜布政使迟早会离开这里回都督府。

  一旦他走了,南宫来了……

  阉人都是小心眼。

  一旦他知道自己落井下石,南宫虽然不能对姜布政使做什么,但他要对自己做什么实在太简单了。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啊!

  姜布政使抬眼扫了两人一眼,淡淡道:

  “走吧,晾了人家半天了,不说点什么不合适,都是臣子而已!”

  听得脚步声,余令赶紧站直了身子。

  姜布政使瞅了余令一眼,笑道:

  “余同知勿怪,刚才有些要紧事要处理,怠慢了你,还请莫要往心里去,对了,你不会告诉沈毅吧!”

  世人都说太监变态,余令发现这姜布政使更变态。

  刚才是不是在后面薄荷吃多了,张口就是风凉话。

  都这么大的官了,还皮里阳秋地奚落人,太监把他怎么了?

  “下官不敢!”

  姜布政使笑了笑说道:

  “说说吧,你重新上户籍,今后税务按照户籍走,劳役我就不说了,税收你来说咋办吧!”

  余令闻言赶紧道:

  “回大人的话,长安百姓被侵占的良田众多。

  按照“赎粮”制度,别的地方下官不敢言,但仅长安县这一个县,当下每户要承担两户的粮款!”

  “如今,卖地的百姓越来越多,有地的百姓越来越少。

  下官计算过,最多五年,长安的每户百姓至少要承担三户粮款!”

  余令咬着牙继续道:

  “如今年景一年比一年差,天暖和的晚,又冷的早,粮食减收,如果这个时候不做些什么,到最后无粮可收!”

  “一旦一户百姓要承担三户粮款的时候,就算是丰收年百姓也承担不起这么高的赋税粮款。”

  姜布政使闻言呵呵一笑。

  听着这个呵呵的笑声,虽然只是笑声,余令却知道姜布政使说了很多话。

  说自己夏虫不可语冰。

  “继续!”

  “如今长安还能收上来粮食,稳住这些不至于饿死,若不管,用赔粮来继续压榨那些愿意种地的,边军将无粮可用!”

  姜布政使又笑了,忽然道:

  “你这么做了成了青天大老爷,那我问你,边军少粮,无粮可用,那些镇守边关的儿郎就活该饿死是么?”

  “不敢!”

  姜布政使闻言怒喝道:

  “你有什么不敢,修缮大慈恩寺你压榨富户,如今你已经在重新统计黄册,你告诉我你不敢!”

  “你小子说的冠冕堂皇,全都是为了一己之私。

  大明立国以来这些年都这么过了,这岂是你一个走偏门的阉党能在这里大放厥词的?”

  余令决定说话了。

  还有脸提大明开国以来。

  咋不说大明开国时候军屯屯田种粮能自给自足?

  咋不说现在卫所武官把军户当作自己的农奴呢?

  之前卫所是缺粮的,但也是年景不好的时候缺,不是像现在每年都伸手问百姓去要粮。

  真要按照大明立国那会,军屯自给自足不说还有结余。

  如今军屯的人都跑完了,又开始扯大明立国以来。

  余令知道姜布政使一定知道这些。

  现在他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因为他不想得罪人,因为他不缺粮食,不会饿肚子。

  所以他装着看不见,把老实巴交的百姓往死里欺负。

  他动动嘴就行了,反正坏事都是别人来做!

  一旦这群老实人活不下去了,老实人的怒火他们是承受不了的。

  余令想不明白,都是读书人,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眼下身处其中却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真的是肉食者鄙么?

  见余令不说话,姜布政使脸上又浮现出淡淡的笑意。

  余令说的他都知道,在束发求学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豪情。

  如今……

  姜布政使觉得自己看透了。

  自己这个岁数了,自己在任上又能呆几年呢,做的再好,一纸调令……

  那还不是给下任做嫁衣?

  所以,自己在这里不犯错就是大功,保证卫所的那些将士不饿死就是大功,地方不出乱子就是大功。

  自己的目标是内阁。

  而不是像余令这样,为了巴掌大小的地方在这里讨论国策。

  长安治好了有用吗?

  甘肃、延绥、宁夏等地呢?

  “余令听令!”

  “下官在!”

  “既然你有这个心思,你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身为上官的我不能不体恤下属,不能不体恤百姓!”

  “听说你整顿吏治,收没了很多钱财和土地,长安现在有很多军户,我就给你一千户,来实现你的雄心壮志。”

  姜布政使望着余令笑了笑:

  “办的好无功,办不好你有罪,还是那句话,我不能让你的一个决定,导致了我边关儿郎没了军粮!”

  “如果你连让这一千户军户过上好日子的本事都没有,你刚才所言无非是纸上谈兵罢了,我会写折子去吏部,撤你的职!”

  “接令吧,让我看看宫里的阉人看中你哪一点!”

  余令的心都在颤抖,这姜布政使是真的狠。

  自己好不容易搞点土地,好不容易有了点银钱……

  姜布政使这一棒子直接就把自己敲了回去。

  自己养一千军户,还不是替卫所来干这活,连个官职都没有,生死全在他手里捏着。

  这是把自己当家奴啊!

  “余令?”

  余令赶紧道:“下官接令!”

  姜布政使摆摆手:

  “好了,接了令就走吧,早些去做,张同知会看着你,对了,这驿递寒酸,我就不留你吃饭了!”

  “遵命!”

  望着余令离开,刘州咬了咬牙低声道:

  “大人,不能让余令手里有人!”

  “为何?”

  “这小子知兵,懂兵,还擅长收买人心,短短几年的时间,朱家宗室都唯余令马首是瞻,如今他手里有了人!”

  姜布政使灰蒙蒙的眼眸盯着刘州:“继续说!”

  “女真奴儿之事历历在目,余令此子比那奴儿更懂大明,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非大义,他只认……”

  姜布政摆摆手,直接打断的刘州的话,笑道:

  “奴儿芥疾之藓罢了,我也不是那李成梁,余令他也不是那奴儿,他是我大明人,明白了么?”

  “可是大人……”

  姜布政不善的望着刘州,嗤笑道:

  “你在教我做事么刘大人?”

  “不敢!”

  “不敢就闭上的你的嘴,你要是真的能看的准,你眼下也不会是这个地步了,对吗,副千户大人?”

  “没眼色,我若不这么做,等着整个长安府成为阉人的地盘,蠢货!”

  刘州冷汗直流。

  话虽如此,他心里依旧觉得姜布政在玩火。

  余令的短板是无人可用,这一下给了他一千户。

  虽说是穷的就只剩命的军户……

  若是余令让他们活命......

  这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