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人们鱼贯而入,捧着大红漆盘,盘中盛着大厨房刚蒸好的白面饽饽、炸得酥脆的贡糕、水淋淋的整鸡整鱼,还有几碗撒了桂花的甜糯年糕。
沈忠国抬手点起檀香,沈沉戈则带着兄弟二人检查祠堂内的吉祥符是否端挂整齐。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小辈们在沈忠国和秦黎的引领下,在蒲团上跪下磕头,等到沈忠国说完了新年的吉利话,才站起身来。
依次上过了香,这祭祀也就算结束了。
用过午膳后,沈明曦小憩会儿,下午同着柳琳琅和沈明珠一道去了幼安堂。
还是建在原本的慈安堂所在地,屋子都翻新了一番,现在被救下的孩子们都在里头养着。
宫里放出来的一些适龄宫女,到了年纪,又不想成家的,有的就选择来了这里,同孩子们一道生活。
如今幼安堂里的孩子约有五六十个,宫女约有十来位。
因着担心孩子们长大后无处可去,由京城里的各家筹集银钱,为他们聘请了夫子,学些安身立命的手艺譬如女红、木工一类的,只要有人想学,就会有夫子教。
能直接在将军府的铺子里帮工的,这幼安堂除了杨芦花,再没有第二个。
但没有人会因此嫉妒她,因为大家都知道,她还有个痴傻的妹妹要养。
孩子们每月的生活所需费,由国库拨款,户部核算后发放。
宫里头也有皇后带头,其他的妃嫔也捐赠了不少钱财到国库里头,将近年关的时候,甚至给了他们新的被褥,发了二十来斤肉。
他们的房间算不得宽敞,一间房里睡四个孩子。
但如今的生活远比先前在家中的情况要好,住在不漏雨不透风的屋子里,不会挨打,也不挨骂,还有新衣裳,能睡暖和的被子,隔个三五日还能见着荤腥。
所有人都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
如今杨芦花和杨雪花就在这里头住着。
今儿过年,杨芦花拿自己的月例给雪花做了身新衣裳,又买了串大大的糖葫芦。
至于她自己,将就着凑合就好。
她的月例得存着,到时候看看能不能自己立户,然后买个小屋子住着。
因为年幼,她如今只是在户部那边登记了姓名和画像,要立户怎么着也得及笄才行,因而和杨雪花两个这会儿还算是半个黑户。
不仅是她们,幼安堂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这样。
杨芦花带着杨雪花将她俩的床铺装点了一番。
昨日铺子让休息,她去庙里求了个平安符,放在杨雪花的枕头底下。
刚给杨雪花戴好了她费时缠好的绒花,便听到外面响起一阵欢呼声。
杨芦花开了门探出头去,问:“外头怎么这么热闹?”
笑意盈盈的姑娘看了她一眼,说道:“芦花,外头有贵人来看咱们啦!”
贵人,杨芦花心中疑惑,牵着杨雪花出了门。
杨雪花怕冷,缩在屋子里不肯出去。
杨芦花劝了又劝,她说什么都不愿意出门,最后提到沈家的姑娘来诓骗她,她才肯跟着一道走。
小丫头虽痴傻,但姐姐日日在她耳边念叨“救命恩人”,她倒是记得牢靠。
出去后,杨芦花才知晓自己竟是歪打正着了,来的竟真是将军府的几位恩人。
来的马车有两辆,一辆上头装着柳琳琅给这些孩子准备的新年礼物。
每人都有一份干果蜜饯和一套新袄子,还有双新鞋子。
都是棉布料子,保暖性很好。
下了马车,宫里出来的宫女(以下统称姑娘)们分发了衣裳和鞋子。
衣裳和鞋子的尺码都是柳琳琅一早便让人量好了的,捆绑着衣裳和鞋子的带子底下压着纸张,按照纸张上写的名字发下去就好。
在沈明曦和沈明珠去书院的时候,柳琳琅显然已经到这里来了许多次,如今都已经同幼安堂管事的姑娘们十分熟悉了。
她同那些姑娘谈话,沈明曦姐妹两个则是同幼安堂的孩子们玩到了一块儿去。
虽说两人并不算是真正的孩童,可看着面前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面庞,神情也都跟着柔软了几分。
并不算大的院落里,堆了点燃的柴火取暖。
孩子们拿平日里自己做的稻草垫子,挤在一团,一前一后围成了两个圈,大家紧密相贴着,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尽管经历了磨难,在他们有些早熟的心灵角落里,依旧栖息着童真。
谈及梦想时,仍旧会七嘴八舌讨论自己的未来:
“日后我想开一家绣坊,专门招收无家可归的女子上工。”
“夫子说我画画得很好,很有天赋,我想做个画师,游遍炎国的大好河山,然后将它们全都画下来!”
“我想早日出师,去挣点银子,然后攒起来,买一方小院子,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
“……”
“姐姐,你呢?”沈明曦用手肘碰了碰沈明珠,凑到她耳边,黝黑的眸子看着她:“姐姐以后想做什么?”
“大概是想挣很多很多钱,然后给你花吧?”沈明珠想了想,在心里无声地补充:如果可以,日后还想搞个皇商的名头。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天子脚下,自然是有天子当靠山才是最好的。
交谈间,云芙和千影气喘吁吁地来了。
是方才下马车之前,沈明曦让她俩同侍卫一道去买了些东西。
“多谢你们啦,云芙,千影,晚些时候我跟娘说,让她帮你们涨月例!”沈明曦哼着歌看了一眼袋子里头装着的东西,满意地点点头。
两个丫鬟齐声说着:“都是奴婢应该的。”
沈明曦却已经转过身,招呼身后的孩子们:“来,咱们一起布置幼安堂呀!”
二人相视一笑。
要不说她们主子善良,就连皇帝都夸赞呢?
买来的东西无非就是灯笼、蜡烛、红绸一类的。
还有重些的炮竹,在护卫手里提着。
大家蜂拥而上,从沈明曦手里接过了那些东西,很快分好了工,开始布置起来。
外头,在沈明珠的安排下,等到大门口的灯笼挂好,护卫点燃了炮竹。
“噼里啪啦”的炸裂声混合着欢笑声,红色的灯笼随着冬日的寒风微微摇晃,此刻,这个由被遗弃的孩子和放出宫的宫女组成的大家庭,终于在硝烟的气息中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新年。
喜欢我一病秧子,你说我是团宠?
沈忠国抬手点起檀香,沈沉戈则带着兄弟二人检查祠堂内的吉祥符是否端挂整齐。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后,小辈们在沈忠国和秦黎的引领下,在蒲团上跪下磕头,等到沈忠国说完了新年的吉利话,才站起身来。
依次上过了香,这祭祀也就算结束了。
用过午膳后,沈明曦小憩会儿,下午同着柳琳琅和沈明珠一道去了幼安堂。
还是建在原本的慈安堂所在地,屋子都翻新了一番,现在被救下的孩子们都在里头养着。
宫里放出来的一些适龄宫女,到了年纪,又不想成家的,有的就选择来了这里,同孩子们一道生活。
如今幼安堂里的孩子约有五六十个,宫女约有十来位。
因着担心孩子们长大后无处可去,由京城里的各家筹集银钱,为他们聘请了夫子,学些安身立命的手艺譬如女红、木工一类的,只要有人想学,就会有夫子教。
能直接在将军府的铺子里帮工的,这幼安堂除了杨芦花,再没有第二个。
但没有人会因此嫉妒她,因为大家都知道,她还有个痴傻的妹妹要养。
孩子们每月的生活所需费,由国库拨款,户部核算后发放。
宫里头也有皇后带头,其他的妃嫔也捐赠了不少钱财到国库里头,将近年关的时候,甚至给了他们新的被褥,发了二十来斤肉。
他们的房间算不得宽敞,一间房里睡四个孩子。
但如今的生活远比先前在家中的情况要好,住在不漏雨不透风的屋子里,不会挨打,也不挨骂,还有新衣裳,能睡暖和的被子,隔个三五日还能见着荤腥。
所有人都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足。
如今杨芦花和杨雪花就在这里头住着。
今儿过年,杨芦花拿自己的月例给雪花做了身新衣裳,又买了串大大的糖葫芦。
至于她自己,将就着凑合就好。
她的月例得存着,到时候看看能不能自己立户,然后买个小屋子住着。
因为年幼,她如今只是在户部那边登记了姓名和画像,要立户怎么着也得及笄才行,因而和杨雪花两个这会儿还算是半个黑户。
不仅是她们,幼安堂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这样。
杨芦花带着杨雪花将她俩的床铺装点了一番。
昨日铺子让休息,她去庙里求了个平安符,放在杨雪花的枕头底下。
刚给杨雪花戴好了她费时缠好的绒花,便听到外面响起一阵欢呼声。
杨芦花开了门探出头去,问:“外头怎么这么热闹?”
笑意盈盈的姑娘看了她一眼,说道:“芦花,外头有贵人来看咱们啦!”
贵人,杨芦花心中疑惑,牵着杨雪花出了门。
杨雪花怕冷,缩在屋子里不肯出去。
杨芦花劝了又劝,她说什么都不愿意出门,最后提到沈家的姑娘来诓骗她,她才肯跟着一道走。
小丫头虽痴傻,但姐姐日日在她耳边念叨“救命恩人”,她倒是记得牢靠。
出去后,杨芦花才知晓自己竟是歪打正着了,来的竟真是将军府的几位恩人。
来的马车有两辆,一辆上头装着柳琳琅给这些孩子准备的新年礼物。
每人都有一份干果蜜饯和一套新袄子,还有双新鞋子。
都是棉布料子,保暖性很好。
下了马车,宫里出来的宫女(以下统称姑娘)们分发了衣裳和鞋子。
衣裳和鞋子的尺码都是柳琳琅一早便让人量好了的,捆绑着衣裳和鞋子的带子底下压着纸张,按照纸张上写的名字发下去就好。
在沈明曦和沈明珠去书院的时候,柳琳琅显然已经到这里来了许多次,如今都已经同幼安堂管事的姑娘们十分熟悉了。
她同那些姑娘谈话,沈明曦姐妹两个则是同幼安堂的孩子们玩到了一块儿去。
虽说两人并不算是真正的孩童,可看着面前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面庞,神情也都跟着柔软了几分。
并不算大的院落里,堆了点燃的柴火取暖。
孩子们拿平日里自己做的稻草垫子,挤在一团,一前一后围成了两个圈,大家紧密相贴着,坐在一起谈天说地。
尽管经历了磨难,在他们有些早熟的心灵角落里,依旧栖息着童真。
谈及梦想时,仍旧会七嘴八舌讨论自己的未来:
“日后我想开一家绣坊,专门招收无家可归的女子上工。”
“夫子说我画画得很好,很有天赋,我想做个画师,游遍炎国的大好河山,然后将它们全都画下来!”
“我想早日出师,去挣点银子,然后攒起来,买一方小院子,有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
“……”
“姐姐,你呢?”沈明曦用手肘碰了碰沈明珠,凑到她耳边,黝黑的眸子看着她:“姐姐以后想做什么?”
“大概是想挣很多很多钱,然后给你花吧?”沈明珠想了想,在心里无声地补充:如果可以,日后还想搞个皇商的名头。
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天子脚下,自然是有天子当靠山才是最好的。
交谈间,云芙和千影气喘吁吁地来了。
是方才下马车之前,沈明曦让她俩同侍卫一道去买了些东西。
“多谢你们啦,云芙,千影,晚些时候我跟娘说,让她帮你们涨月例!”沈明曦哼着歌看了一眼袋子里头装着的东西,满意地点点头。
两个丫鬟齐声说着:“都是奴婢应该的。”
沈明曦却已经转过身,招呼身后的孩子们:“来,咱们一起布置幼安堂呀!”
二人相视一笑。
要不说她们主子善良,就连皇帝都夸赞呢?
买来的东西无非就是灯笼、蜡烛、红绸一类的。
还有重些的炮竹,在护卫手里提着。
大家蜂拥而上,从沈明曦手里接过了那些东西,很快分好了工,开始布置起来。
外头,在沈明珠的安排下,等到大门口的灯笼挂好,护卫点燃了炮竹。
“噼里啪啦”的炸裂声混合着欢笑声,红色的灯笼随着冬日的寒风微微摇晃,此刻,这个由被遗弃的孩子和放出宫的宫女组成的大家庭,终于在硝烟的气息中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新年。
喜欢我一病秧子,你说我是团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