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蘅进宫谢恩,两辈子加起来,都是第一次去皇宫。
当今皇后与陛下是少年夫妻,情深意笃,后宫妃嫔无人能及。
据说当年与宋氏情谊匪浅,虽年长几岁,却视如姐妹,那份亲厚曾羡煞旁人。
“崔小姐,您这边请,娘娘盼您许久了。”
皇后身边极得脸的大宫女笑容满面地引路。
“能得娘娘召见,是臣女的福分。”
崔玉蘅姿态恭谨,随着踏入坤宁宫。
殿内陈设清雅,并无过多奢华点缀,却自有一股沉稳的威仪。
宫人们垂首侍立,静默无声。
“娘娘,崔二小姐到了。”大宫女柔声通传。
崔玉蘅步入内殿,只瞥见上首一抹素雅的裙裾,便立刻依礼跪拜:
“臣女崔氏玉蘅,叩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快起来,快起来。”崔玉蘅被宫女搀起。
“近前来,让本宫好好瞧瞧。”皇后招手,笑容和煦。
崔玉蘅依言上前,在下方绣凳坐下。
“一晃都这么多年了,青澜的孩子都出落得这般标致了。你这孩子,也不常来宫里走动看看本宫。”
皇后亲昵地拉过崔玉蘅的手,轻轻拍了拍,语气满是长辈的怜爱和追忆。
她提及宋青澜时,眼中流露出真挚的怀念:“青澜那孩子,看着清冷,实则赤诚可爱,比那些弯弯绕绕的不知纯粹多少……”
皇后絮絮叨叨回忆着宋青澜与崔砚的“才子佳人”,感念先帝对宋氏孤女的恩典,以及自己当年对宋青澜的照拂。
言辞恳切,情意绵绵。
“娘娘厚爱,臣女感激不尽。只是不敢贸然叨扰凤驾。”崔玉蘅力求少说少错。
“跟本宫还这般生分,可没你娘当年的大胆劲儿。”皇后佯装嗔怪,吩咐宫人上茶点。
话题一转,语气带着几分不屑:“你那继母赵氏,终究是小门小户出身,上不得台面。
莫与她计较,日后多来宫里走动,自有本宫为你做主。”
皇后可以随意贬低赵氏,崔玉蘅却半个字不能附和,否则一个“不敬继母”的罪名就能压下来。
“谢娘娘垂怜,是臣女天大的福气。”崔玉蘅这才稍稍抬眼,看清皇后面容。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却无损那份雍容气度。
圆润的脸庞极具亲和力,衣着素雅,近乎家常,未施浓妆,仿佛只是一位寻常的慈蔼长辈。
“衡阳侯也是老糊涂了,竟做出宠妾灭妻这等荒唐事!这次栽了跟头也是活该!你放心,经此一事,再无人敢欺辱于你。”
皇后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直接将小赵氏定性为“妾”,言语间仿佛已为崔玉蘅扫平一切障碍。
但崔玉蘅发现,皇后怎么净说一些她不好接话的话题,衡阳侯也是她能够在公共场合议论的吗?
她面上却适时地显露出感动,眼眶微红,盈盈欲泣,再次拜倒:
“娘娘恩同再造!若非娘娘与陛下主持公道,臣女真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这倒是真的,虽说不知道皇帝皇后为何这样帮她,难道就是看在娘亲的面子上,那这感情也太深了。
她不相信。
这份感激半真半假,帝后为何如此出力?
仅凭故人之情?她不信。
但这份“恩情”带来的实际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她必须承下。
宫女又把她扶起来。
崔玉蘅打起十二分精神,对皇后所有试探性、引导性的话题都四两拨千斤地挡了回去。
待到告退离宫,已是腹内空空,心神俱疲。
崔玉蘅的身影刚消失在宫门,皇后脸上那春风化雨般的慈和瞬间冰封。
她端起茶盏,指腹摩挲着温润的瓷壁,声音冷了下来:“我儿,看清楚了?”
屏风后转出一位身着蟒袍的年轻男子,正是二皇子。
他面容算得上俊朗,却因眉宇间挥之不去的阴鸷之气而显得刻薄。
他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目光还流连在崔玉蘅离开的方向,仿佛在回味着什么。
“谨慎,规矩,就是……木讷了些,”二皇子语气轻佻,带着居高临下的品评,
“不过,那张脸,那身段……啧啧,倒是个尤物,勉强够格入本皇子的眼。”
他舔了舔嘴唇,眼中毫不掩饰的占有欲和淫邪之光令人作呕。
殿内早已屏退左右。
皇后冷哼一声,眼中精光闪烁:“木讷才好!心思太活络,反倒不易掌控。”
什么故人之女的情分?不过是可利用的棋子罢了。
“母妃,您别担心,太子......怕是不好了。”二皇子踱步上前,自顾自倒了杯茶,压低声音。
“呵呵呵呵......”皇后舒心极了,“崔氏女,必是你囊中之物。本宫会寻机将她讨来给你做侧妃。但你要记住,最重要的,是那件东西……”
她一生之恨,便是太子之位悬于他人之子头顶!
“儿臣明白。”二皇子眼中闪过贪婪,“定要拿到手!”
当年那件关乎重大的东西,随着宋青澜之死下落不明。
皇帝费尽心机才查到蛛丝马迹,指向崔府。
宋青澜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便是这个女儿,她怎么可能不把东西留给崔玉蘅?
崔府。
“我为您重新包扎吧。”灰衣欲言又止。
主子从昨晚回来就一直坐在这里,身上那处包扎……竟像是带着过了一夜。
在灰衣人看来,这包扎的人有点手法,但不多,甚至有些粗糙,现在伤口还在渗血呢。
主子武功高强,昨晚上独自出去,就把太子给杀了,今天朝堂上必定是轩然大波。
虽也受了伤,却固执地不让他们近身处理。
温亭骤按在这伤口上,想起这是她的衬裙,耳根微微有些热。
白日里对他视若无睹,如同陌路;深夜里却能那般坦然、近乎大胆地为一个陌生“匪徒”宽衣包扎……
她似乎全然不懂何为男女大防,对男人的躯体也毫无寻常闺秀的羞怯。
更关键的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娇小姐,怎会如此熟稔地处理这般狰狞的刀伤?
温亭骤觉得自己不能够再想她了,越想谜团就越多。
如果她不配合,那就只能用些非常手段,将她绑来,撬开她的嘴,问个清楚明白
“不必,今天有何消息。”
灰衣人:“回主子,崔二小姐,近日正在京中各家适龄子弟中,积极相看夫婿。似乎……急于出嫁。”
当今皇后与陛下是少年夫妻,情深意笃,后宫妃嫔无人能及。
据说当年与宋氏情谊匪浅,虽年长几岁,却视如姐妹,那份亲厚曾羡煞旁人。
“崔小姐,您这边请,娘娘盼您许久了。”
皇后身边极得脸的大宫女笑容满面地引路。
“能得娘娘召见,是臣女的福分。”
崔玉蘅姿态恭谨,随着踏入坤宁宫。
殿内陈设清雅,并无过多奢华点缀,却自有一股沉稳的威仪。
宫人们垂首侍立,静默无声。
“娘娘,崔二小姐到了。”大宫女柔声通传。
崔玉蘅步入内殿,只瞥见上首一抹素雅的裙裾,便立刻依礼跪拜:
“臣女崔氏玉蘅,叩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快起来,快起来。”崔玉蘅被宫女搀起。
“近前来,让本宫好好瞧瞧。”皇后招手,笑容和煦。
崔玉蘅依言上前,在下方绣凳坐下。
“一晃都这么多年了,青澜的孩子都出落得这般标致了。你这孩子,也不常来宫里走动看看本宫。”
皇后亲昵地拉过崔玉蘅的手,轻轻拍了拍,语气满是长辈的怜爱和追忆。
她提及宋青澜时,眼中流露出真挚的怀念:“青澜那孩子,看着清冷,实则赤诚可爱,比那些弯弯绕绕的不知纯粹多少……”
皇后絮絮叨叨回忆着宋青澜与崔砚的“才子佳人”,感念先帝对宋氏孤女的恩典,以及自己当年对宋青澜的照拂。
言辞恳切,情意绵绵。
“娘娘厚爱,臣女感激不尽。只是不敢贸然叨扰凤驾。”崔玉蘅力求少说少错。
“跟本宫还这般生分,可没你娘当年的大胆劲儿。”皇后佯装嗔怪,吩咐宫人上茶点。
话题一转,语气带着几分不屑:“你那继母赵氏,终究是小门小户出身,上不得台面。
莫与她计较,日后多来宫里走动,自有本宫为你做主。”
皇后可以随意贬低赵氏,崔玉蘅却半个字不能附和,否则一个“不敬继母”的罪名就能压下来。
“谢娘娘垂怜,是臣女天大的福气。”崔玉蘅这才稍稍抬眼,看清皇后面容。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却无损那份雍容气度。
圆润的脸庞极具亲和力,衣着素雅,近乎家常,未施浓妆,仿佛只是一位寻常的慈蔼长辈。
“衡阳侯也是老糊涂了,竟做出宠妾灭妻这等荒唐事!这次栽了跟头也是活该!你放心,经此一事,再无人敢欺辱于你。”
皇后语气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直接将小赵氏定性为“妾”,言语间仿佛已为崔玉蘅扫平一切障碍。
但崔玉蘅发现,皇后怎么净说一些她不好接话的话题,衡阳侯也是她能够在公共场合议论的吗?
她面上却适时地显露出感动,眼眶微红,盈盈欲泣,再次拜倒:
“娘娘恩同再造!若非娘娘与陛下主持公道,臣女真不知该如何自处了……”
这倒是真的,虽说不知道皇帝皇后为何这样帮她,难道就是看在娘亲的面子上,那这感情也太深了。
她不相信。
这份感激半真半假,帝后为何如此出力?
仅凭故人之情?她不信。
但这份“恩情”带来的实际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她必须承下。
宫女又把她扶起来。
崔玉蘅打起十二分精神,对皇后所有试探性、引导性的话题都四两拨千斤地挡了回去。
待到告退离宫,已是腹内空空,心神俱疲。
崔玉蘅的身影刚消失在宫门,皇后脸上那春风化雨般的慈和瞬间冰封。
她端起茶盏,指腹摩挲着温润的瓷壁,声音冷了下来:“我儿,看清楚了?”
屏风后转出一位身着蟒袍的年轻男子,正是二皇子。
他面容算得上俊朗,却因眉宇间挥之不去的阴鸷之气而显得刻薄。
他嘴角噙着一丝玩味的笑,目光还流连在崔玉蘅离开的方向,仿佛在回味着什么。
“谨慎,规矩,就是……木讷了些,”二皇子语气轻佻,带着居高临下的品评,
“不过,那张脸,那身段……啧啧,倒是个尤物,勉强够格入本皇子的眼。”
他舔了舔嘴唇,眼中毫不掩饰的占有欲和淫邪之光令人作呕。
殿内早已屏退左右。
皇后冷哼一声,眼中精光闪烁:“木讷才好!心思太活络,反倒不易掌控。”
什么故人之女的情分?不过是可利用的棋子罢了。
“母妃,您别担心,太子......怕是不好了。”二皇子踱步上前,自顾自倒了杯茶,压低声音。
“呵呵呵呵......”皇后舒心极了,“崔氏女,必是你囊中之物。本宫会寻机将她讨来给你做侧妃。但你要记住,最重要的,是那件东西……”
她一生之恨,便是太子之位悬于他人之子头顶!
“儿臣明白。”二皇子眼中闪过贪婪,“定要拿到手!”
当年那件关乎重大的东西,随着宋青澜之死下落不明。
皇帝费尽心机才查到蛛丝马迹,指向崔府。
宋青澜在这世上唯一的牵挂便是这个女儿,她怎么可能不把东西留给崔玉蘅?
崔府。
“我为您重新包扎吧。”灰衣欲言又止。
主子从昨晚回来就一直坐在这里,身上那处包扎……竟像是带着过了一夜。
在灰衣人看来,这包扎的人有点手法,但不多,甚至有些粗糙,现在伤口还在渗血呢。
主子武功高强,昨晚上独自出去,就把太子给杀了,今天朝堂上必定是轩然大波。
虽也受了伤,却固执地不让他们近身处理。
温亭骤按在这伤口上,想起这是她的衬裙,耳根微微有些热。
白日里对他视若无睹,如同陌路;深夜里却能那般坦然、近乎大胆地为一个陌生“匪徒”宽衣包扎……
她似乎全然不懂何为男女大防,对男人的躯体也毫无寻常闺秀的羞怯。
更关键的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娇小姐,怎会如此熟稔地处理这般狰狞的刀伤?
温亭骤觉得自己不能够再想她了,越想谜团就越多。
如果她不配合,那就只能用些非常手段,将她绑来,撬开她的嘴,问个清楚明白
“不必,今天有何消息。”
灰衣人:“回主子,崔二小姐,近日正在京中各家适龄子弟中,积极相看夫婿。似乎……急于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