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表现机会-《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作为后世火遍大江南北的一道美食,小龙虾家喻户晓。

  严格来说,这东西甚至都不能叫龙虾。

  但在这个年代,它还只是刚刚起步,在许多地方,甚至被当成破坏水田的害虫。

  刘清明记得很清楚,清江省未来就是小龙虾养殖的第一大省,规模化养殖的开创者就在汉水旁的竟陵市,大概就是从今年开始,取得了初步成功。

  云岭乡交通不便,但除了东山村等几个纯粹靠山的村子,其余村庄都依山傍水,水资源并不匮乏,完全具备养殖条件。

  刘清明去林城、云州考察过,已经有零星几家做小龙虾的馆子。

  为了检验市场,他特地找厨子学了几手。

  今天吴新蕊下来,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把这个项目推销出去,没想到机会来得这么快。

  他端上来的这盆是蒜香味的,他记得吴新蕊胃不太好,不能吃辣。

  否则,麻小才是这道菜的正确打开方式。

  浓郁的香气一瞬间充满了整个桌子。

  所有人的动作都停了下来,几十双眼睛好奇地盯着那一大盆红得发亮的东西。

  在众人的注视下,刘清明洗干净手,从盆里拿起一只小龙虾,三下五除二,熟练地剥开虾壳,露出里面白嫩紧实的虾尾肉。

  他将虾肉放进一个装着蘸酱的小盏里,连同小盏一起,恭敬地送到吴新蕊面前。

  “省长,咱们乡穷,没什么好东西招待您。”刘清明说得很轻松,“这是水田里长的一种虾,现在个头还小,下个月才真正成熟。您先尝尝鲜。”

  吴新蕊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那碟虾肉。

  何群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恨不得立刻站起来痛斥刘清明胡闹。

  赵元佐已经开始思考,等会儿做检讨的时候,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才能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净一点。

  吴新蕊却夹起了那块白嫩的虾尾肉,没有去蘸酱,直接放进了嘴里,慢慢咀嚼。

  整个食堂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刘清明问:“味道怎么样?”

  吴新蕊缓缓点头:“不错,很好吃。”

  简单的五个字,让赵元佐和何群等人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刘清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大家都尝尝,自己动手,别客气。”

  何群第一个伸出筷子,夹起一只通红的虾,却有些无从下手:“要自己剥?”

  “是的,边剥边吃才有意思。当然,讲究一点也可以让厨房事先剥好。”刘清明解释道。

  何群有些犹豫。他当然会剥虾,但在省长面前,双手油乎乎地抓着东西吃,是不是太过不雅?

  没想到,吴新蕊直接放下了筷子,伸手从盆里拿起一只,就这么当众剥了起来。

  她的动作虽然生疏,却很认真。

  这次她将剥好的虾肉在酱汁里稍微蘸了一下,再送入口中。

  “嗯!”她眼睛一亮,满口鲜香让她再次称赞,“这个确实不错,你们都尝尝,不要拘束。”

  省长都亲自动手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矜持的。

  何群不再犹豫,拿起一只虾就开始跟虾壳较劲。

  桌上的其他干部也纷纷效仿。

  一时间,食堂里只剩下“咔嚓咔嚓”的剥壳声和满足的吸吮声。

  起初,大家还只是为了迎合省长,说几句“味道好”、“很鲜美”之类的捧场话。

  可慢慢地,所有人都吃出了其中的美味,言语间的赞美也真诚了许多。

  吴新蕊已经拿起了第三只,她慢条斯理地剥着壳,问刘清明:“这就是你想到的,改变云岭乡的办法?”

  “是其中一个思路。”刘清明点头,“我们乡大部分村子都有稻田和水塘,水资源也够。如果能在种植农作物之外,增加这种小龙虾的养殖,应该能给农民带来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

  何群刚解决掉一只虾,吮了吮手指,插话道:“想法是好,可你怎么知道它有市场呢?”

  刘清明笑了:“所以才需要各位领导来检验啊。各位见多识广,觉得它的味道如何?能不能在市场上打开销路?”

  何群说道:“味道还不错,比较鲜美。就是不知道价格怎么样?”

  “省城有几家馆子在做,价格还算实惠,生意很不错。”刘清明坦然答道。

  吴新蕊说:“你准备把它卖到省城去?”

  “可能不止。”刘清明说,“不过初期,还是先在省内市场试试水。”

  “这个想法可以。”吴新蕊说,“回头你可以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帮忙看看,评估一下可行性。你自己也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不要盲目上马。”

  “我记下了。”刘清明赶紧应下,随即话锋一转,“省长,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养殖技术,而是交通。我们乡的路况,想必您来的时候已经有印象了。”

  吴新蕊点点头:“路况很差,路面也窄,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所以,我想以腾飞矿业退给乡里的那几个矿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一笔贷款,先把路修起来。”刘清明终于抛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希望领导能支持。”

  吴新蕊没有回答,她只是安静地剥着虾。

  这个问题,是抛给何群的。

  当着新任省长的面,何群连个打太极的机会都没有。

  他能怎么说?说市里财政紧张?

  刚才吴新蕊已经敲打过他了。

  说银行那边不好办?

  那是他这个市委书记无能。

  他只能硬着头皮回答:“原则上可以试一试,你们乡先打个报告上来吧。”

  刘清明立刻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双手递了过去:“报告已经准备好了,请何书记过目。”

  何群在心里骂了一声,这小子是有备而来!

  他擦了擦手,只能接过那份报告。打开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六百万?”

  “我不知道银行那边是什么态度。”何群把报告合上,“我帮你问一下吧。”

  刘清明当然清楚,他不可能当场拍板拨款,哪怕省长坐镇也不行。

  有这个态度,这顿饭的目的就达到了。

  “太感谢何书记了!”刘清明立刻表态,“我们全乡群众等您的好消息!”

  这顿饭,大部分人都吃得很尽兴。

  小龙虾确实好吃,吴新蕊虽然吃得不多,但从她的表情能看出,她并非完全为了配合刘清明。

  刘清明知道她吃得慢,是为了让其他人能放开肚子吃好。

  否则,只要她一放下筷子,不管别人吃没吃饱,都只能跟着结束。

  这一点,在他当她大秘的时候就发现了。

  吴新蕊是那种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这也是为何她作风如此强势,在私底下的口碑却并不算差的原因。

  饭后,吴新蕊一行在乡政府的会议室,听取了乡党委的正式工作汇报。

  赵元佐的报告稿念得乏善可陈,一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乡,能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无非是些套话空话。

  可吴新蕊并没有苛责,也没有提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只是在赵元佐念完后,淡淡地问了一句:“说得都很好,那接下来,你们准备怎么干?”

  赵元佐把求助的眼神投向了刘清明,清了清嗓子说:“下面,请我们的乡长刘清明同志,谈一谈乡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刘清明站起身,对着吴新蕊和在座的领导们微微鞠躬,开口便语出惊人。

  “省长,何书记,各位领导。关于云岭乡接下来的发展,我个人目前有五个主要思路。”

  此言一出,连何群都来了兴趣。

  在他看来,云岭乡搞不好,是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决定的,不是干部不想搞好,是实在没办法。

  这个年轻的乡长,一开口就是五个思路,难道是想在省长面前放卫星?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刘清明身上。

  刘清明不疾不徐地说道:“第一,就是刚才提到的,以腾飞公司退给我们的几个煤矿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六百万,修一条从乡里直通市区的柏油公路,彻底解决我们乡交通不便的瓶颈问题。”

  “第二,以我们已经成立的劳务输出公司为依托,继续扩大规模,建立起一条将我乡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经济收入的快捷通道。这是见效最快的办法,但由于输出人数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

  “第三,就是大家中午品尝过的小龙虾。我准备在有条件的村子,搞规模化水产养殖,将它打造成一张属于云岭乡的特色名片。等公路修通,就向全省乃至邻省的餐饮市场全面进军。”

  “第四,因地制宜。对我乡其他的行政村,进行深入摸排,找出各自的优势项目,比如药材、茶叶、特色水果等,与农科院所进行技术合作,搞科技种植、订单式种植,打造新的、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我准备吸收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对我乡的十四个行政村,由乡干部包村包点,每个人负责一个村,订立明确的脱贫指标和时间表,将责任落实到人,切实地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摆脱贫困。”

  刘清明的发言可谓石破天惊。他提出的这些主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有些内容,就连赵元佐都是第一次听到。

  一时间,会议室里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