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我们能够精准解析梦境内容,并识别出其中可能对短睡眠者造成精神或生理损害的片段,予以屏蔽或重构,从而维持梦境的稳定性。”
刘一凡语调平稳,语句如同一份已经无数次打磨过的产品简报。他稍作停顿,目光落在金友享脸上:
“简而言之——让梦境,彻底失去伤人的能力。”
金友享没有立刻回应,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节奏能压住心中翻涌的焦虑。
他当然想知道这个产品是否真的有效,毕竟他女儿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不容再耽搁半步的地步。
科学界至今未能揭开“短睡眠者”现象的真正成因。
现有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睡眠模式既不由遗传决定,也未在已知的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任何稳定的关联标记。
换言之——它既非天赋,也非疾病,而是一种无规律、跨越人群的突变现象。
有些人自出生起就不需要长时间休息;而另一些人,则在某个阶段后天“转化”,忽然开始只需极少的睡眠时间,依旧维持正常功能。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进化的馈赠。但很快,人们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结构中,短睡眠者被视为天生的“高效劳动力”——他们的三个小时休息时间被无限压缩,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凑,精神压力也逐步升高。
资本的挤压、个人野心的驱使,使许多短睡眠者沦为无休止运转的工具,仿佛不眠不休的机器。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短睡眠者开始出现一系列不可逆的身心退化:焦虑失调、记忆断片、感知紊乱……这些最开始被归咎于过劳或精神障碍。
直到出现第一批梦境“创伤”案例,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本质。
起初,这些现象只是些令人疑惑的小插曲:有人梦中摔倒,醒来时腿上赫然青紫;有人梦里被划伤,现实中皮肤亦留下相同创口。
这些先是被归因于梦游、自残,或未被注意到的现实伤害。
但案例逐渐增多,且伤害模式近乎一致。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人对自己的梦境毫无记忆,仿佛他们不是做梦,而是经历了某种“被遗忘的现实”。
真正引发危机的,是第一批死亡案例。
在无任何外力介入的前提下,一些短睡眠者被发现死于房间之中,死因却是无法用现实解释的创伤。
监控画面显示,他们在空无一人的空间中,像是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摧毁。
科学界的解释一度陷入停滞,直到通梦仪的出现,才终于打开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那道门。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金友享语气沉重,眼角有一丝难掩的疲惫。
“顶级的心理医生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单靠这样一个设备……真的能有效吗?”
“请您放心,”刘一凡平稳地回答,“我们的设备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生理负担。而且,它并不需要长期依赖,只要使用几次,梦境状态恢复稳定后,系统会自动发出结束提示。”
他点了下桌面,屏幕上浮现出一个全息界面,其中一栏是设备状态栏。
“当核心算法判定梦境已达安全区间,设备将出现绿色信号,并伴随短振提示,表示可暂停使用。
系统还会建议用户继续观察两至三晚,以确保梦境维稳。”
金友享沉默了一下,低头看向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像是在思索,又像是在压抑什么。
他的女儿金浅浅,如今正饱受这种莫名其妙的梦境折磨。
起初,她在手臂上发现几道细小划痕,却完全想不起是何时受的伤。短短十天,伤痕便蔓延至大腿,甚至开始伴有阵阵刺痛。
疼痛来得毫无征兆,又极度真实,仿佛是从梦境中延续下来的东西。
金友享和女儿原本都是典型的长睡眠者。
直到一年前,金浅浅突然变得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醒来,精神状态反倒比以前更好。当时他们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一度以为是身体变强的表现。
可半月前的一道消息打破了这一切。
她男友在一次跨国航班中失事遇难,从那天起,金浅浅的梦境开始出现剧烈波动。
她经常在半夜惊醒,神色惊惶,却又说不清自己梦见了什么。
只是身体上的伤口,一道接一道,如同有某种看不见的东西,正从梦境的深处追逐着她,将她一寸一寸地逼入绝境。
任务派发:编号2025
目标:金浅浅
状态:待介入干预
派发人:刘一凡
消息在孟杳然工位的半透明界面上悄然弹出,任务编号在右上角闪烁着浅绿色光点,系统紧跟着收到金浅浅的个人信息。
孟杳然是刘一凡的下属,也是南柯科技公司的一员。先前提到专为短睡眠人群服务的产品通梦仪,便是这家公司的主推产品。
在确认完接收案子之后,她便沿着通道朝外走去,前排的同事正好转身,一边走一边朝她挥了挥手:“孟,一起去开会吧。”
她点点头,步入了那支正向会议室行进的队伍中。
按理说,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或虚拟接口实现远程会议。
但对于南柯来说,信息保密远比便捷重要。
会议区被设于信号死角之内,任何个人设备都必须在入口处交由特定机柜封存;每位参与者要通过三重身份认证,且需佩戴无记录权限的标准腕环。
墙面内部嵌有微型反干扰膜阵列,可动态扰乱所有电磁波;而天花板与地板则装配了非接触式热成像与声学扫描系统,实时监控微动作与语音源。
所有内容只可现场讨论,不得备份、转录或带出。一旦会议开始,整个区域将进入静默封闭状态——仿佛与外界彻底隔绝。
因此孟杳然每次踏入会议层时,都有一股熟悉的安静压迫感,像走入一段被精密切割出来的时间。
这一年一度的公司大会,听起来气势恢宏,实则内容单薄,向来只是例行寒暄。
孟杳然从未理解,这样的会议为何要层层保密,甚至禁止携带一切电子设备,不过想想也快到培训新人的日子了。
公司有三条入职的硬性要求:心理健康、身体合格,以及必须是长睡眠者。
官方说法是,长睡眠者在心理弹性和生理修复能力上更占优势,适合长期应对高强度任务,只是这种说法从未被科学证实。
然而最近几年,短睡眠者的比例不断上升,公司人员流动也随之加剧,每半年便要开启一次新人招募。
话说回来,今年的大会略有不同,主持人不再是熟悉的谢安,而是他哥哥谢槐。
虽然早听说谢家兄弟一明一暗搭配运作,但谢槐从未出现在这种场合,难道他们厌倦了这样的工作方式?
更奇怪的是,会议内容不再像之前一样枯燥,而是多了些具体部署。
“下个月我们将培训一批新人,现在我公布一下培训人的名单:尧浪、许文安、何森、方凌意、米玲、孟杳然,负责人莫陈水会与上述人员对接好工作。”
听到自己名字那一刻,孟杳然心里顿了一下。
她才正式工作一年,就要负责培训新人,内心多少还是有些不安。
刘一凡语调平稳,语句如同一份已经无数次打磨过的产品简报。他稍作停顿,目光落在金友享脸上:
“简而言之——让梦境,彻底失去伤人的能力。”
金友享没有立刻回应,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节奏能压住心中翻涌的焦虑。
他当然想知道这个产品是否真的有效,毕竟他女儿的情况,已经恶化到不容再耽搁半步的地步。
科学界至今未能揭开“短睡眠者”现象的真正成因。
现有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睡眠模式既不由遗传决定,也未在已知的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任何稳定的关联标记。
换言之——它既非天赋,也非疾病,而是一种无规律、跨越人群的突变现象。
有些人自出生起就不需要长时间休息;而另一些人,则在某个阶段后天“转化”,忽然开始只需极少的睡眠时间,依旧维持正常功能。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进化的馈赠。但很快,人们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在高速运转的社会结构中,短睡眠者被视为天生的“高效劳动力”——他们的三个小时休息时间被无限压缩,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凑,精神压力也逐步升高。
资本的挤压、个人野心的驱使,使许多短睡眠者沦为无休止运转的工具,仿佛不眠不休的机器。
随着时间推移,部分短睡眠者开始出现一系列不可逆的身心退化:焦虑失调、记忆断片、感知紊乱……这些最开始被归咎于过劳或精神障碍。
直到出现第一批梦境“创伤”案例,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本质。
起初,这些现象只是些令人疑惑的小插曲:有人梦中摔倒,醒来时腿上赫然青紫;有人梦里被划伤,现实中皮肤亦留下相同创口。
这些先是被归因于梦游、自残,或未被注意到的现实伤害。
但案例逐渐增多,且伤害模式近乎一致。更令人警惕的是,这些人对自己的梦境毫无记忆,仿佛他们不是做梦,而是经历了某种“被遗忘的现实”。
真正引发危机的,是第一批死亡案例。
在无任何外力介入的前提下,一些短睡眠者被发现死于房间之中,死因却是无法用现实解释的创伤。
监控画面显示,他们在空无一人的空间中,像是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摧毁。
科学界的解释一度陷入停滞,直到通梦仪的出现,才终于打开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那道门。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金友享语气沉重,眼角有一丝难掩的疲惫。
“顶级的心理医生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单靠这样一个设备……真的能有效吗?”
“请您放心,”刘一凡平稳地回答,“我们的设备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生理负担。而且,它并不需要长期依赖,只要使用几次,梦境状态恢复稳定后,系统会自动发出结束提示。”
他点了下桌面,屏幕上浮现出一个全息界面,其中一栏是设备状态栏。
“当核心算法判定梦境已达安全区间,设备将出现绿色信号,并伴随短振提示,表示可暂停使用。
系统还会建议用户继续观察两至三晚,以确保梦境维稳。”
金友享沉默了一下,低头看向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像是在思索,又像是在压抑什么。
他的女儿金浅浅,如今正饱受这种莫名其妙的梦境折磨。
起初,她在手臂上发现几道细小划痕,却完全想不起是何时受的伤。短短十天,伤痕便蔓延至大腿,甚至开始伴有阵阵刺痛。
疼痛来得毫无征兆,又极度真实,仿佛是从梦境中延续下来的东西。
金友享和女儿原本都是典型的长睡眠者。
直到一年前,金浅浅突然变得只需要三个小时就能醒来,精神状态反倒比以前更好。当时他们并没有把这当回事,一度以为是身体变强的表现。
可半月前的一道消息打破了这一切。
她男友在一次跨国航班中失事遇难,从那天起,金浅浅的梦境开始出现剧烈波动。
她经常在半夜惊醒,神色惊惶,却又说不清自己梦见了什么。
只是身体上的伤口,一道接一道,如同有某种看不见的东西,正从梦境的深处追逐着她,将她一寸一寸地逼入绝境。
任务派发:编号2025
目标:金浅浅
状态:待介入干预
派发人:刘一凡
消息在孟杳然工位的半透明界面上悄然弹出,任务编号在右上角闪烁着浅绿色光点,系统紧跟着收到金浅浅的个人信息。
孟杳然是刘一凡的下属,也是南柯科技公司的一员。先前提到专为短睡眠人群服务的产品通梦仪,便是这家公司的主推产品。
在确认完接收案子之后,她便沿着通道朝外走去,前排的同事正好转身,一边走一边朝她挥了挥手:“孟,一起去开会吧。”
她点点头,步入了那支正向会议室行进的队伍中。
按理说,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或虚拟接口实现远程会议。
但对于南柯来说,信息保密远比便捷重要。
会议区被设于信号死角之内,任何个人设备都必须在入口处交由特定机柜封存;每位参与者要通过三重身份认证,且需佩戴无记录权限的标准腕环。
墙面内部嵌有微型反干扰膜阵列,可动态扰乱所有电磁波;而天花板与地板则装配了非接触式热成像与声学扫描系统,实时监控微动作与语音源。
所有内容只可现场讨论,不得备份、转录或带出。一旦会议开始,整个区域将进入静默封闭状态——仿佛与外界彻底隔绝。
因此孟杳然每次踏入会议层时,都有一股熟悉的安静压迫感,像走入一段被精密切割出来的时间。
这一年一度的公司大会,听起来气势恢宏,实则内容单薄,向来只是例行寒暄。
孟杳然从未理解,这样的会议为何要层层保密,甚至禁止携带一切电子设备,不过想想也快到培训新人的日子了。
公司有三条入职的硬性要求:心理健康、身体合格,以及必须是长睡眠者。
官方说法是,长睡眠者在心理弹性和生理修复能力上更占优势,适合长期应对高强度任务,只是这种说法从未被科学证实。
然而最近几年,短睡眠者的比例不断上升,公司人员流动也随之加剧,每半年便要开启一次新人招募。
话说回来,今年的大会略有不同,主持人不再是熟悉的谢安,而是他哥哥谢槐。
虽然早听说谢家兄弟一明一暗搭配运作,但谢槐从未出现在这种场合,难道他们厌倦了这样的工作方式?
更奇怪的是,会议内容不再像之前一样枯燥,而是多了些具体部署。
“下个月我们将培训一批新人,现在我公布一下培训人的名单:尧浪、许文安、何森、方凌意、米玲、孟杳然,负责人莫陈水会与上述人员对接好工作。”
听到自己名字那一刻,孟杳然心里顿了一下。
她才正式工作一年,就要负责培训新人,内心多少还是有些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