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白露的呼吸,微微一滞。
好快的刀!
好狠的手段!
她几乎能想象到,昨夜的扬州,是何等的人间炼狱。
可她的心中,没有半分不忍。
因为丝帛的末尾,附上了几条从那些罪恶契约中,摘抄下来的罪证。
那些冰冷的文字,足以让任何心慈手软之人,都变得心硬如铁。
“做得好。”
她轻声说道,将丝帛递还给小安子。
然而,小安子却没有接,他从袖中,取出了第二个竹筒。
这个竹筒,通体赤红,上面烙着一只浴火凤凰的印记。
这是独属于坤宁宫,由她亲手建立的,那个小小的,还很稚嫩的情报网络,“凤仪阁”的最高密信。
宁白露的心,没来由地沉了下去。
她有预感,这个竹筒里装着的,才是真正的,能撼动天地的惊雷。
她打开竹筒。
里面,只有一张小小的纸条。
纸条上,也只有寥寥数语。
“李威勾结漕帮,顾氏余党合流。”
“欲兴兵变于南,起文祸于北。”
“罪名:妖后干政,祸国殃民。”
“剑锋,直指坤宁。”
轰!
宁白露的脑海中,仿佛有万道惊雷,同时炸响。
她手中的纸条,飘然落地,那双总是清澈如水的眼眸里,第一次,浮现出了真正的,刺骨的寒意。
好一招釜底抽薪!
好一招恶毒至极的阳谋!
她低估了那些人的无耻,也低估了他们被逼到绝境后,那疯狂反扑的决心。
他们不敢攻击陛下,便将所有的脏水,所有的罪名,都泼到了她的身上!
他们要将她,塑造成一个红颜祸水,一个祸国殃民的妖后,一个足以让陛下为了平息“众怒”,而不得不舍弃的棋子!
一旦“妖后”之名坐实,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罪证。
她举荐的贤臣,会变成她安插的党羽。
她提出的良策,会变成她祸乱朝纲的毒计。
她为陛下分忧的苦心,会变成她牝鸡司晨的野心!
届时,她将万劫不复,宁家,亦会万劫不复!
而失去了她这个最得力臂助的陛下,将再次陷入孤军奋战的绝境!
一瞬间,宁白露感到一阵手脚冰凉。
这不是针对她的战争。
这是针对陛下的,最阴险,最致命的一场围剿!
小安子看着她瞬间煞白的脸色,眼中杀机暴涨。
“娘娘!”
他的声音,阴冷得如同地狱里的寒风。
“奴婢这就带人,去将那些乱嚼舌根的逆贼,一个个都揪出来,剥皮抽筋,挂在城墙上!”
“不必。”
宁白露缓缓开口,声音竟已恢复了平静。
只是那平静之下,蕴藏着的是足以冻结一切的,绝对的冰冷。
她俯身,捡起地上的纸条,将它凑到烛火上,静静地看着它,化为一缕青烟。
“他们既然想让本宫当这个‘妖后’。”
她抬起头,看向小安子,那双美丽的凤眸里,再无半分温婉,只剩下与她的夫君如出一辙的,漠然与决绝。
“那本宫,就当给他们看。”
“传本宫懿旨。”
“立刻将沈侍郎在扬州抄没的所有金银珠宝,尽数起运,送往北境!”
“告诉边关的将士们,这是本宫代表陛下,赏给他们的!让他们吃饱穿暖,换上最好的兵器,狠狠地打!打出我大玥的国威!”
“再将那些罪恶的田契、债卷,立刻发还扬州百姓!凡是被盐商侵占的家产,一律归还原主!无主之田,尽数分给流民!”
“本宫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我这个‘妖后’,抄家得来的钱,是进了自己的口袋,还是给了戍边的将士,与无地的饥民!”
小安子浑身一震,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重重叩首。
“奴婢,遵旨!”
他明白,娘娘这是要用最直接,最刚猛的方式,来回击这场泼天而来的脏水!
你不是说我贪婪吗?我便散尽千金,犒赏三军,赈济万民!
你不是说我祸国吗?我便用这笔钱,稳固北境边防,安定江南民心!
这是阳谋对阳谋!
是用真正的仁义,去碾碎那些虚伪的道德绑架!
然而,宁白露知道,这还不够。
这只能让她立于不败之地,却无法真正地,斩断那些射向她的毒箭。
她缓缓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空白的奏疏。
她要做的,不仅仅是防守。
她要反击。
她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尝一尝,什么叫做真正的,引火烧身。
笔尖落下。
一行清丽却又带着无边杀伐之气的字迹,跃然纸上。
“臣妾,请陛下下旨。”
“彻查,京城百官,及皇亲国戚,于江南之产业。”
“凡与盐商有染者。”
“同罪。”
随后,宁白露来到了养心殿
烛火在特制的聚光灯阵中汇聚,将光芒凝成一束,温柔地倾泻在书案之上,亮如白昼。
宁白露纤长的身影,被这片光明映照得轮廓分明,静谧中透着一股山雨欲来前的坚定。
她将一份写有“方正”二字的密报,如同一柄淬了寒光的匕首,悄无声息地,放在了何岁的御案前。
她的神情,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平静,平静中又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仿佛她呈上的不是一个臣子的名字,而是一场即将席卷天下的风暴,一个足以颠覆棋局的变数。
“陛下,臣妾……或许找到了您需要的那把刀。”
何岁抬起眼帘。
他的目光从一份关于北境防务的朱批奏折上移开,落在了宁白露那张清丽而严肃的脸上,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
【哦?朕的梓潼终于动杀机了?看样子被气的不轻啊】
【是谁呢?】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身体微微后仰,靠在龙椅宽大的椅背上,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闲适姿态。
“说来听听。”
宁白露的声音,清冷、平稳,不带一丝情感的波澜。
此刻的她,完全不像是在举荐一位前途无量的能臣,更像是一位最顶级的兵器鉴赏家,在评估一件威力巨大、却也极度危险的传世凶器。
“此人名方正,翰林院七品编修。”
“臣妾以‘凤仪’观其气运,见其顶上悬着一柄九星正气所化之剑,其势刚猛,其光炽烈,如煌煌大日,不容天地间存有半点阴霾。”
“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视腐败为生死大敌。若论心性,他是天生的酷吏,亦是天生的孤臣。”
她说到这里,微微一顿。
话锋陡然一转,那双清澈如古井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清晰得近乎刺眼的警示微光。
“但,他也是一柄无鞘之剑。”
好快的刀!
好狠的手段!
她几乎能想象到,昨夜的扬州,是何等的人间炼狱。
可她的心中,没有半分不忍。
因为丝帛的末尾,附上了几条从那些罪恶契约中,摘抄下来的罪证。
那些冰冷的文字,足以让任何心慈手软之人,都变得心硬如铁。
“做得好。”
她轻声说道,将丝帛递还给小安子。
然而,小安子却没有接,他从袖中,取出了第二个竹筒。
这个竹筒,通体赤红,上面烙着一只浴火凤凰的印记。
这是独属于坤宁宫,由她亲手建立的,那个小小的,还很稚嫩的情报网络,“凤仪阁”的最高密信。
宁白露的心,没来由地沉了下去。
她有预感,这个竹筒里装着的,才是真正的,能撼动天地的惊雷。
她打开竹筒。
里面,只有一张小小的纸条。
纸条上,也只有寥寥数语。
“李威勾结漕帮,顾氏余党合流。”
“欲兴兵变于南,起文祸于北。”
“罪名:妖后干政,祸国殃民。”
“剑锋,直指坤宁。”
轰!
宁白露的脑海中,仿佛有万道惊雷,同时炸响。
她手中的纸条,飘然落地,那双总是清澈如水的眼眸里,第一次,浮现出了真正的,刺骨的寒意。
好一招釜底抽薪!
好一招恶毒至极的阳谋!
她低估了那些人的无耻,也低估了他们被逼到绝境后,那疯狂反扑的决心。
他们不敢攻击陛下,便将所有的脏水,所有的罪名,都泼到了她的身上!
他们要将她,塑造成一个红颜祸水,一个祸国殃民的妖后,一个足以让陛下为了平息“众怒”,而不得不舍弃的棋子!
一旦“妖后”之名坐实,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罪证。
她举荐的贤臣,会变成她安插的党羽。
她提出的良策,会变成她祸乱朝纲的毒计。
她为陛下分忧的苦心,会变成她牝鸡司晨的野心!
届时,她将万劫不复,宁家,亦会万劫不复!
而失去了她这个最得力臂助的陛下,将再次陷入孤军奋战的绝境!
一瞬间,宁白露感到一阵手脚冰凉。
这不是针对她的战争。
这是针对陛下的,最阴险,最致命的一场围剿!
小安子看着她瞬间煞白的脸色,眼中杀机暴涨。
“娘娘!”
他的声音,阴冷得如同地狱里的寒风。
“奴婢这就带人,去将那些乱嚼舌根的逆贼,一个个都揪出来,剥皮抽筋,挂在城墙上!”
“不必。”
宁白露缓缓开口,声音竟已恢复了平静。
只是那平静之下,蕴藏着的是足以冻结一切的,绝对的冰冷。
她俯身,捡起地上的纸条,将它凑到烛火上,静静地看着它,化为一缕青烟。
“他们既然想让本宫当这个‘妖后’。”
她抬起头,看向小安子,那双美丽的凤眸里,再无半分温婉,只剩下与她的夫君如出一辙的,漠然与决绝。
“那本宫,就当给他们看。”
“传本宫懿旨。”
“立刻将沈侍郎在扬州抄没的所有金银珠宝,尽数起运,送往北境!”
“告诉边关的将士们,这是本宫代表陛下,赏给他们的!让他们吃饱穿暖,换上最好的兵器,狠狠地打!打出我大玥的国威!”
“再将那些罪恶的田契、债卷,立刻发还扬州百姓!凡是被盐商侵占的家产,一律归还原主!无主之田,尽数分给流民!”
“本宫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我这个‘妖后’,抄家得来的钱,是进了自己的口袋,还是给了戍边的将士,与无地的饥民!”
小安子浑身一震,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重重叩首。
“奴婢,遵旨!”
他明白,娘娘这是要用最直接,最刚猛的方式,来回击这场泼天而来的脏水!
你不是说我贪婪吗?我便散尽千金,犒赏三军,赈济万民!
你不是说我祸国吗?我便用这笔钱,稳固北境边防,安定江南民心!
这是阳谋对阳谋!
是用真正的仁义,去碾碎那些虚伪的道德绑架!
然而,宁白露知道,这还不够。
这只能让她立于不败之地,却无法真正地,斩断那些射向她的毒箭。
她缓缓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空白的奏疏。
她要做的,不仅仅是防守。
她要反击。
她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尝一尝,什么叫做真正的,引火烧身。
笔尖落下。
一行清丽却又带着无边杀伐之气的字迹,跃然纸上。
“臣妾,请陛下下旨。”
“彻查,京城百官,及皇亲国戚,于江南之产业。”
“凡与盐商有染者。”
“同罪。”
随后,宁白露来到了养心殿
烛火在特制的聚光灯阵中汇聚,将光芒凝成一束,温柔地倾泻在书案之上,亮如白昼。
宁白露纤长的身影,被这片光明映照得轮廓分明,静谧中透着一股山雨欲来前的坚定。
她将一份写有“方正”二字的密报,如同一柄淬了寒光的匕首,悄无声息地,放在了何岁的御案前。
她的神情,是一种超乎寻常的平静,平静中又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仿佛她呈上的不是一个臣子的名字,而是一场即将席卷天下的风暴,一个足以颠覆棋局的变数。
“陛下,臣妾……或许找到了您需要的那把刀。”
何岁抬起眼帘。
他的目光从一份关于北境防务的朱批奏折上移开,落在了宁白露那张清丽而严肃的脸上,饶有兴致地挑了挑眉。
【哦?朕的梓潼终于动杀机了?看样子被气的不轻啊】
【是谁呢?】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身体微微后仰,靠在龙椅宽大的椅背上,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闲适姿态。
“说来听听。”
宁白露的声音,清冷、平稳,不带一丝情感的波澜。
此刻的她,完全不像是在举荐一位前途无量的能臣,更像是一位最顶级的兵器鉴赏家,在评估一件威力巨大、却也极度危险的传世凶器。
“此人名方正,翰林院七品编修。”
“臣妾以‘凤仪’观其气运,见其顶上悬着一柄九星正气所化之剑,其势刚猛,其光炽烈,如煌煌大日,不容天地间存有半点阴霾。”
“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视腐败为生死大敌。若论心性,他是天生的酷吏,亦是天生的孤臣。”
她说到这里,微微一顿。
话锋陡然一转,那双清澈如古井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清晰得近乎刺眼的警示微光。
“但,他也是一柄无鞘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