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遮住陛下双眼-《开局死谏朱元璋,我乃最强驸马爷》

  “那有何难!”白辰挺直胸膛道。

  此话一出。

  周围人顿时议论纷纷。

  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句:“真是大言不惭。”

  ……

  白辰用下意识去寻找声音的来源。

  还是一无所获。

  “少年意气喜欢夸大其词没有关系。”

  “但也得分场合。”

  那道反驳的声音刚刚落下。

  其他人又陆陆续续地开口。

  白辰的目光扫视在这些人的身上。

  看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幸灾乐祸。

  白辰不由在心中冷哼。

  “你们做不到,并不代表其他人做不到。”

  “我劝诸位大人,得知道什么叫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白辰朝着天空的方向拱了拱手。

  “诸位最好还是学学陛下的品格,和他的容人之量!”

  原本已经快到大殿之上的朱元璋,突然停住脚步。

  “陛下……该上朝了……”在他身旁的公公温声提醒。

  “不急,我倒是想要看看这小子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这小子在自己面前高谈阔论。

  甚至出言点破,自己的不足之处。

  却在人后如此夸赞。

  朱元璋不由升起好奇之心。

  在多方关注之下。

  终于有一个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怼。

  直接高喊:“说了这么多,有能耐,你倒是把全词都写出来!”

  呃……

  毕竟快要上朝了。

  白辰可不敢耽误时间。

  他正想说上完朝之后再展示。

  就听到邓愈在一旁开口:“说吧,有我给你撑腰,不会出事儿的。”

  邓愈默默地将视线从朱元璋身上抽离。

  他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陛下有些时候还是老样子。

  既然朱元璋想听。

  那他为何不推波助澜呢?

  “行!”

  白辰清了清嗓子。

  却见他向前装模作样地走了两步。

  似乎在思考。

  在众人不耐烦时才开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他顿了顿又走两步

  大有一种七步成诗的感觉。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两句。

  似乎跟最开始的那两句毫无关系。

  却也展露出其不俗的文学功力。

  当初这首诗被写出来时。

  意思为朋友为李白设下盛宴践行。

  面对价值千金的美酒佳肴。

  李白却只觉内心一片惘然。

  由此展现出他的苦闷和抑郁之情。

  可换作当下的情境。

  就有人给出解读:“他这是在感慨自己少年得志却被人小看的苦闷。”

  “不然怎么说还是少年心性呢,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实在难顶大任。”

  “倒也有成长的可能性。”

  面对周围的议论纷纷。

  与白辰相熟的众人皆为他捏了一把汗。

  可后者却优哉悠哉地摇头晃脑,继续开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这两句诗词更让周围人面临困惑。

  “小子,你该不会是胡编乱造吧。”

  “这里既没有黄河也没有冰川,更别提大雪。”

  “此时艳阳高照,又是在大殿门前,哪来的小溪给你钓鱼。”

  面对这些故意找麻烦的声音。

  白辰虽然什么都没说。

  可与他亲近的人却纷纷皱起眉头。

  “说从表面字义来看,他们说得没错,的确是胡乱拼凑。”

  “可若从更深的意境来讲,这两句诗词就是在表达他虽然遭遇困境,却心中仍有希望。”

  “的确,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借助典故来表达,希望能得到民主赏识,实现政治抱负。”

  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讨论声,并未故意压低。

  甚至他们的高谈阔论,让那些奚落的声音戛然而止。

  白辰向他们二人投去感激的目光。

  紧接着猛地提高嗓音:“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两句直接点题。

  “好!”

  这首诗词听得邓愈泪眼婆娑。

  他率先鼓掌。

  “少年人意气风发,应当以白辰为榜样。”

  “你这两句话让我不由回忆起过往。”

  “当年我与陛下征战沙场之时,同样遇到重重障碍,但我们坚信总有一天能够乘长风破万重浪,一路高歌,成就千秋霸业。”

  邓愈深深地吸了口气。

  “就凭你今日所谈,足够让我高看你一眼。”

  邓愈直接走到白辰的面前,直拍他肩膀。

  “我小女孩刚到出嫁的年纪,不知你现在是否婚配,如果没有的话能不能……”

  考虑二字还没说出口。

  就看到朱元璋急急忙忙地走上前来。

  “这是我未来驸马!”

  此话一出。

  周围顿时一片静谧。

  朱元璋更是后悔不已。

  先前在面对白辰的请求时。

  自己瞧不起他草根出身。

  想要给宁国公主更好的。

  可结果自己此刻却如此匆忙的,和邓愈抢夺乘龙快婿。

  这不就是在打他的脸吗?

  白辰更是迫不及待地询问:“陛下您终于想通了,允许我成为驸马了?”

  与他脸上那欣喜若狂,表情相反的是周遭众臣的脸色。

  此时的白辰如日中天。

  颇受朱元璋等人的赏识。

  若不压制,日后就得踩在他们的乌纱帽上前行。

  “咳咳……这只是我自己的观念。”

  “至于你能不能成驸马,还得看公主自己的意见。”

  朱元璋也不好反悔。

  就只能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拉开话题。

  所有人都听明白朱元璋顾左右而言他。

  却谁都不敢反驳。

  “行了,时间不早了,咱们在门口已经耽误许久,还是抓紧上朝吧。”

  刘伯温出面,替朱元璋解围。

  再继续僵持下去。

  他都怕朱元璋面上无光,大开杀戒。

  毕竟由始至终。

  有关于白辰能否成为驸马之事。

  刘伯温都参与其中。

  在朝堂之上。

  赵承光从人群中走出,向朱元璋行礼。

  “陛下,您得为老臣做主啊!”

  一看这哭哭啼啼的状态。

  朱元璋就感到头大:“说。”

  “昨日我儿正在玲珑馆处理生意。”

  “就直接被左参议不分缘由地抓走。”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奏,却被曾秉正拦住,无法送到您面前。”

  “他们通政使司上下包庇,竟敢阻拦奏章,这就等于蒙住陛下的双眼啊,还请陛下明鉴,还我儿一个公平。”

  赵承光语气抑扬顿挫,能轻而易举地牵动人心。

  “白辰,你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