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7月中旬,陆家贵对外表现出来的、对洪灾的担忧成了残酷的现实。
长江、嫩江、松花江,几条大江大河像是发了疯的巨龙,水位一路飙升,不断突破警戒线,甚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暴雨根本没停的意思,反而越下越猛,上游各地河流的洪水汇聚到中下游,导致各大流域中下游很多地方堤坝告急,溃口、管涌险情不断,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已经行动起来了。
电视里、广播里、网络上,全天候滚动播放着汛情通报和救灾新闻,全国人民的神经都绷紧了。
在这种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
就在一片汪洋和混乱中,一支车队成了最亮眼的风景线。
不少刷着醒目橙色涂装、贴着“通达物流”巨大Logo的货车、挂车,甚至还有临时征调的冷藏车,顶着暴雨,艰难却坚定地行驶在泥泞的堤坝公路、甚至是漫水的国道上。
车身上溅满了泥点,但那个“通达物流”的标识却格外清晰。
穿着同色系橙色工装、套着雨衣的通达物流司机和装卸工们,和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当地干部群众混在一起,有的在扛沙袋加固堤坝,更多的是在紧张地搬运物资。
在当地政府或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一箱箱的矿泉水、方便面、饼干、药品,一捆捆的帐篷、救生衣、救生圈,被他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车上卸下,又迅速分发到最需要的地方。
“快,这边再来一箱消毒水!”
“帐篷,帐篷优先给老人和孩子!”
“师傅,辛苦你们了,喝口水吧!”一个当地的大妈端着热水壶想递给正在擦汗的司机。
“不了不了,大娘,我们车上都有矿泉水,谢谢您,还得赶去下一个点呢!”司机摆摆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跳上车门,发动机再次轰鸣起来。
央视新闻的采访车也艰难地穿行在救灾现场。
一个女记者拦住了一位刚卸完货、正准备上车的通达物流老师傅,话筒递了过去,摄像机对准了他和他身后满是泥泞却标识鲜明的货车。
“师傅您好,我们是央视新闻的。看您这车是通达物流的,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参与到救灾中的吗?”
老师傅有点腼腆,搓了搓粗糙的手:“公司号召的呗,就说哪里有灾,我们就得顶上去,保证物资送到。”
“当然,孙总说了,一切自愿,实在抽不开身或身体不允许的也不会强迫参与,总之是安全第一,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但只要条件允许的,我们都参与了,而且都会尽力。”
“俺们就是开车的,能帮上忙,运运货,心里踏实。”
记者:“公司对你们参与救灾有什么支持吗?”
“有啊,参与救灾的人一天额外补贴一百块呢!受了伤公司全管,要是真出了事,家里孩子老人公司说养到老!”老师傅说着,语气里带着自豪和感激,“而且俺们不是瞎干,公司都安排好了,听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调度。你看这车,这油,这物资,都是公司出的钱!”
镜头适时地给了一个特写,清晰地拍下了老师傅真诚的面孔和他身后货车门上那个大大的“通达物流”Logo。
这段采访当晚就在《新闻联播》里播出了,虽然只有短短一分多钟,但“通达物流”这个名字和它那抹温暖的橙色,却深深地印在了全国观众心里。
毫无疑问,上级是在用通达物流的例子,给其他企业做榜样,让全社会看看通达物流的所作所为,什么叫社会责任感,这就是。
鹏城,陆氏集团总部。
看着新闻里通达物流车队和员工们奋战在一线的画面,陆家贵对周明易和孙传宇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老周,老孙,这事办得漂亮。既尽了责任,也没让兄弟们寒心。”
周明易点头:“应该的。陆董,集团内部员工自发捐款的意愿也很强烈,您看是不是由集团牵头,组织一下?”
陆家贵略一思索,道:“可以,发个倡议书,建议捐款就行,不强制。”
“按职级来,p0级的员工,建议捐100元起步,每升一级,建议捐款额增加100元,上不封顶,管理岗参照同等级技术岗。”
“强调一下自愿原则,捐多少全凭自己做主,关键是份心意,不得以捐款多少决定升迁、奖金等等。”
周明易表示明白,陆家贵从来都是倡议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好事,但从不搞道德绑架那一套。
倡议书通过内部办公管理系统和qq群迅速下发到集团每一个子公司、每一个部门。
正如周明易所料,陆氏集团的待遇远超同行,98年的p0基薪都达到了776.25元,加上工龄工资、全勤奖、城市生活系数、福利奖金,p0员工月收入最低也能达到1000元左右,员工归属感和幸福感极高。
在这种时候,回报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虽然只是倡议捐款,但几乎所有人都至少捐了集团建议的“保底”金额。很多收入高的高管、技术工程师,更是几千上万地捐。
“我p3,捐500!”
“我,捐1000!”
“我刚过实习期,p0,但我捐200!”
“我跟进的项目奖金发了,我捐2000!”
这样的对话在各部门随处可见,中高层工程师、管理者捐几千上万的都不在少数。财务部忙得脚不沾地,统计着每一笔捐款。
短短三天时间,陆氏集团旗下宝坛老窖、神舟电脑、飞讯公司、通达物流、天津康博等所有子公司,加上集团总部的两万多名员工,累计捐款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627万元!
陆家贵得知后,直接对财务总监彭红喻道:“我个人再捐1000万,总共2627万,以陆氏集团全体员工的名义,捐出去。”
不过,款项如何捐出,捐给哪个机构,成了最后的问题。
周明易拿着文件走进董事长办公室,请示道:“陆董,善款准备好了。是直接联系红加号总会吗?他们一直是接收大宗慈善捐款的主要机构。”
陆家贵正在看香江的金融新闻,头也没抬,淡淡道:“不,捐给中华慈善总会。”
周明易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问:“为什么不是红加号会?他们渠道更广。”
陆家贵抬起头,看了她一眼,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都是做慈善,帮助灾民,哪家都一样,中华慈善总会也很好。”
周明易敏锐地察觉到老板似乎对红加号总会有些莫名的疏远,但他很聪明地没有再多问,立刻点头:“好的,我明白了。我马上联系中华慈善总会,办理捐赠手续。”
退出办公室后,周明易心里还在嘀咕,陆董这个选择有点出乎意料。
但他不知道,陆家贵此时脑海里闪过的,是前世那些关于红加号总会这个着名慈善机构的负面新闻——郭美美、天价帐篷、效率低下、账目不清,等等。
他可不想陆氏集团全体员工和自己好意捐出的钱,最后被某些人贪墨,而且陷入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漩涡里。
中华慈善总会,至少在前世的陆家贵看来,风评相对要好一些。
长江、嫩江、松花江,几条大江大河像是发了疯的巨龙,水位一路飙升,不断突破警戒线,甚至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暴雨根本没停的意思,反而越下越猛,上游各地河流的洪水汇聚到中下游,导致各大流域中下游很多地方堤坝告急,溃口、管涌险情不断,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已经行动起来了。
电视里、广播里、网络上,全天候滚动播放着汛情通报和救灾新闻,全国人民的神经都绷紧了。
在这种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
就在一片汪洋和混乱中,一支车队成了最亮眼的风景线。
不少刷着醒目橙色涂装、贴着“通达物流”巨大Logo的货车、挂车,甚至还有临时征调的冷藏车,顶着暴雨,艰难却坚定地行驶在泥泞的堤坝公路、甚至是漫水的国道上。
车身上溅满了泥点,但那个“通达物流”的标识却格外清晰。
穿着同色系橙色工装、套着雨衣的通达物流司机和装卸工们,和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当地干部群众混在一起,有的在扛沙袋加固堤坝,更多的是在紧张地搬运物资。
在当地政府或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一箱箱的矿泉水、方便面、饼干、药品,一捆捆的帐篷、救生衣、救生圈,被他们用最快的速度从车上卸下,又迅速分发到最需要的地方。
“快,这边再来一箱消毒水!”
“帐篷,帐篷优先给老人和孩子!”
“师傅,辛苦你们了,喝口水吧!”一个当地的大妈端着热水壶想递给正在擦汗的司机。
“不了不了,大娘,我们车上都有矿泉水,谢谢您,还得赶去下一个点呢!”司机摆摆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跳上车门,发动机再次轰鸣起来。
央视新闻的采访车也艰难地穿行在救灾现场。
一个女记者拦住了一位刚卸完货、正准备上车的通达物流老师傅,话筒递了过去,摄像机对准了他和他身后满是泥泞却标识鲜明的货车。
“师傅您好,我们是央视新闻的。看您这车是通达物流的,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参与到救灾中的吗?”
老师傅有点腼腆,搓了搓粗糙的手:“公司号召的呗,就说哪里有灾,我们就得顶上去,保证物资送到。”
“当然,孙总说了,一切自愿,实在抽不开身或身体不允许的也不会强迫参与,总之是安全第一,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但只要条件允许的,我们都参与了,而且都会尽力。”
“俺们就是开车的,能帮上忙,运运货,心里踏实。”
记者:“公司对你们参与救灾有什么支持吗?”
“有啊,参与救灾的人一天额外补贴一百块呢!受了伤公司全管,要是真出了事,家里孩子老人公司说养到老!”老师傅说着,语气里带着自豪和感激,“而且俺们不是瞎干,公司都安排好了,听政府和防汛指挥部的调度。你看这车,这油,这物资,都是公司出的钱!”
镜头适时地给了一个特写,清晰地拍下了老师傅真诚的面孔和他身后货车门上那个大大的“通达物流”Logo。
这段采访当晚就在《新闻联播》里播出了,虽然只有短短一分多钟,但“通达物流”这个名字和它那抹温暖的橙色,却深深地印在了全国观众心里。
毫无疑问,上级是在用通达物流的例子,给其他企业做榜样,让全社会看看通达物流的所作所为,什么叫社会责任感,这就是。
鹏城,陆氏集团总部。
看着新闻里通达物流车队和员工们奋战在一线的画面,陆家贵对周明易和孙传宇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老周,老孙,这事办得漂亮。既尽了责任,也没让兄弟们寒心。”
周明易点头:“应该的。陆董,集团内部员工自发捐款的意愿也很强烈,您看是不是由集团牵头,组织一下?”
陆家贵略一思索,道:“可以,发个倡议书,建议捐款就行,不强制。”
“按职级来,p0级的员工,建议捐100元起步,每升一级,建议捐款额增加100元,上不封顶,管理岗参照同等级技术岗。”
“强调一下自愿原则,捐多少全凭自己做主,关键是份心意,不得以捐款多少决定升迁、奖金等等。”
周明易表示明白,陆家贵从来都是倡议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好事,但从不搞道德绑架那一套。
倡议书通过内部办公管理系统和qq群迅速下发到集团每一个子公司、每一个部门。
正如周明易所料,陆氏集团的待遇远超同行,98年的p0基薪都达到了776.25元,加上工龄工资、全勤奖、城市生活系数、福利奖金,p0员工月收入最低也能达到1000元左右,员工归属感和幸福感极高。
在这种时候,回报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
虽然只是倡议捐款,但几乎所有人都至少捐了集团建议的“保底”金额。很多收入高的高管、技术工程师,更是几千上万地捐。
“我p3,捐500!”
“我,捐1000!”
“我刚过实习期,p0,但我捐200!”
“我跟进的项目奖金发了,我捐2000!”
这样的对话在各部门随处可见,中高层工程师、管理者捐几千上万的都不在少数。财务部忙得脚不沾地,统计着每一笔捐款。
短短三天时间,陆氏集团旗下宝坛老窖、神舟电脑、飞讯公司、通达物流、天津康博等所有子公司,加上集团总部的两万多名员工,累计捐款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627万元!
陆家贵得知后,直接对财务总监彭红喻道:“我个人再捐1000万,总共2627万,以陆氏集团全体员工的名义,捐出去。”
不过,款项如何捐出,捐给哪个机构,成了最后的问题。
周明易拿着文件走进董事长办公室,请示道:“陆董,善款准备好了。是直接联系红加号总会吗?他们一直是接收大宗慈善捐款的主要机构。”
陆家贵正在看香江的金融新闻,头也没抬,淡淡道:“不,捐给中华慈善总会。”
周明易愣了一下,下意识地问:“为什么不是红加号会?他们渠道更广。”
陆家贵抬起头,看了她一眼,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都是做慈善,帮助灾民,哪家都一样,中华慈善总会也很好。”
周明易敏锐地察觉到老板似乎对红加号总会有些莫名的疏远,但他很聪明地没有再多问,立刻点头:“好的,我明白了。我马上联系中华慈善总会,办理捐赠手续。”
退出办公室后,周明易心里还在嘀咕,陆董这个选择有点出乎意料。
但他不知道,陆家贵此时脑海里闪过的,是前世那些关于红加号总会这个着名慈善机构的负面新闻——郭美美、天价帐篷、效率低下、账目不清,等等。
他可不想陆氏集团全体员工和自己好意捐出的钱,最后被某些人贪墨,而且陷入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漩涡里。
中华慈善总会,至少在前世的陆家贵看来,风评相对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