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施粥安民-《带着超市回古代》

  何青云走出县衙,看着眼前跪了一地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

  这些人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有的孩子饿得连哭声都是有气无力的,但他们的眼中却满含着对官府的恐惧和戒备。

  “乡亲们,都起来吧。”何青云的声音不高,却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百姓们抬头看向她,见是个年轻女子,虽然穿着华贵,但神情温和,眼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冷漠,反而带着几分关切。

  “你你是哪位官爷?”为首的老汉颤颤巍巍地问。

  “我姓何,我弟何平安是奉皇命来汉寿县赈灾。”何青云走到老汉面前,亲自扶起了他,“老人家贵姓?”

  老汉受宠若惊,连忙说:“小老儿姓王,是城东王家村的。”

  “王大爷,”何青云点点头,“我知道大家都饿坏了,但现在这么乱哄哄的也不是办法,这样吧,我先给大家弄些吃的,但得有个规矩。”

  她转向何平安:“平安,去把咱们带的干粮都拿出来。”

  何平安一愣:“全部?”

  “先救急要紧,”何青云的语气不容置疑,“快去。”

  何平安点头,跑回后院和侍卫一起把所有的干粮都搬了出来。面饼、干馍、还有一些咸菜,堆了满满一桌子。

  百姓们看着这些食物,眼中都亮了起来,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已经往前挤了挤,想要抢夺。

  “都别动!”何青云厉声喝道,声音虽然不大,但威严十足,“谁要是不守规矩,就没饭吃!”

  那几个想要抢夺的人被这一声喝住,不敢再往前挤。

  “现在,所有人排成一队,老人孩子在前面,青壮年在后面,”何青云继续说道,“谁要是插队、推搡、争抢,立刻取消资格,今天就别想吃到一口粥!”

  百姓们面面相觑,虽然饥肠辘辘,但看何青云的神情,知道她说话算数,只好老老实实地开始排队。

  王大爷第一个站到队伍前面,其他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也依次排好,青壮年男子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排在后面。

  “刘县丞,”何平安转向刘德全,“县衙里有大锅吗?”

  “有的,有的!”刘德全连忙点头,“后厨还有口大锅,只是很久没用了,有些生锈。”

  “赶紧刷干净,生火煮粥!”何平安吩咐道,“把这些干粮全都切碎了煮成粥,稀一些,让更多人能分到。”

  刘德全赶紧叫来几个衙役,忙活着刷锅生火,何青云则趁着准备的空当,偷偷走到一边,假装整理行囊,实际上从超市空间里取出了几块压缩饼干,悄悄揣在袖子里。

  这些压缩饼干营养丰富,一小块就能顶一顿饭,正适合给这些饥民充饥。

  大锅很快就架了起来,锅底生着旺旺的火,清水在锅中翻滚,何平安等人忙着把干粮掰碎投进锅里,很快,粥的香味就飘散开来。

  百姓们闻到这香味,不由得咽了咽口水,队伍中传来几声肚子咕咕叫的声音,但大家都很守规矩,没有人敢乱动。

  “平安,你在这里看着,我去添点东西。”何青云对弟弟眨了眨眼。

  何平安会意地点点头,继续搅拌着锅里的粥。

  何青云走到锅边,趁着没人注意,悄悄将袖子里的压缩饼干掰成小块投进了锅里,这些饼干在热水中很快就化开了,让原本就不算浓稠的粥变得更有营养。

  “好了!”何平安大声宣布,“粥煮好了,开始发放!”

  他亲自拿起勺子,给王大爷盛了满满一碗热粥,又从另一个篮子里拿出一个馕饼递给他:“王大爷,趁热喝。”

  王大爷接过粥碗,双手颤抖着,眼圈都红了:“何大人,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呐!”

  他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热粥下肚,整个人都精神了几分,连忙又撕下一小块馕饼泡在粥里,吃得津津有味。

  “排好队,一个一个来!”何平安在一旁维持着秩序,“都有份儿,别急!”

  何青云一碗一碗地盛着粥,每个人都给一碗粥配一个馕饼,虽然分量不多,但对于这些饿了好几天的百姓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惠了。

  一个瘦弱的妇女抱着个三四岁的孩子排到前面,孩子饿得直哭,小脸蜡黄蜡黄的,何青云特意给她盛了满满一碗,还多给了半个馕饼。

  “大人,这……这太多了。”妇女有些不敢接。

  “孩子正长身体,需要多吃点,”何平安温和道,“你们母子俩分着吃。”

  妇女接过粥碗,感激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一个劲儿地点头,那孩子喝了热粥,小脸上终于有了些血色,不哭了,还咿咿呀呀地要抓馕饼吃。

  队伍在有序地前进着,每个人都能分到一碗热粥和一个馕饼,有些年纪大的老人,何青云还特意叮嘱他们慢慢喝,别烫着了。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排在队伍中间,看起来饿得厉害,但眼中却闪着一丝狡黠,当轮到他时,他却说:“何大人,我家里还有个生病的老娘,能不能多给一份?”

  何平安看了他一眼,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

  少年一愣,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叫李狗蛋,住在……住在城南。”

  “李狗蛋?”队伍中有人认出了他,“你不是城东的二癞子吗?你娘早就过世了,哪来的老娘?”

  少年脸一红,被当场拆穿,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何平安并没有发怒,只是平静地说:“想多要一份粥,说明你很饿,这可以理解,但撒谎就不对了。”

  他还是给少年盛了一碗粥,递过去时说:“做人要诚实,下次别撒谎了。”

  少年羞愧地接过粥碗,小声说:“谢谢何大人,我以后不撒谎了。”

  这一幕被其他百姓都看在眼里,大家对何平安更加敬畏了,他既有威严,又有仁慈,既不容人撒谎,又不会因此不给饭吃,这样的官员,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随着粥被一碗一碗地分发出去,百姓们的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原本嘈杂的人群变得安静有序,只听见喝粥的声音和满足的叹息声。

  孩子们喝了热粥,脸上都有了些血色,不再像之前那样有气无力地哭闹,而是好奇地打量着这位给他们饭吃的年轻女子。

  “何大人,”王大爷喝完了粥,走到何平安面前,“您真是个好官啊!不像以前那个县令,见了我们就跟见了瘟神似的,还要搜刮我们仅有的一点粮食。”

  其他百姓也纷纷附和:“就是啊,何大人心善,给我们饭吃!”“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何大人,您可不能走啊,我们需要您!”

  何平安看着这些朴实的百姓,心中既感动又沉重。一顿粥就让他们如此感激,可见之前受了多少苦。

  “大家放心,”他大声说道,“我既然来了汉寿县,就不会袖手旁观。但赈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共渡难关。”

  百姓们听了这话,眼中都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天色渐晚,粥也发完了,百姓们心满意足地散去,纷纷回去向家人报告这个好消息:朝廷来了个好官,真的给他们饭吃了!

  何青云看着远去的百姓身影,转头对凌煕说:“明天我们就去城东看看疫情,顺便了解一下具体的受灾情况。”

  凌煕点点头:“今天这么做很好,先安定人心,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夜幕降临,汉寿县城第一次有了久违的安静。人们肚子里有了食物,心中有了希望,这一夜,许多人都睡得格外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