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旿还要面圣,向天子司马德宗汇报这个喜讯。
当然,他也不指望有些弱智的天子能够明白寡妇渡大捷对于刘裕阵营的重要意义。
丁旿匆匆离去,留下徐羡之、朱龄石暗自庆幸,没有在留守建康期间与刘义符走得太近。
徐羡之是因为谨慎。
至于朱龄石,则纯粹是因为刘裕已经安排了檀道济为刘义符保驾护航。
未来刘义符上位,檀道济也将顺理成章地取代朱龄石,成为武将之首。
如今刘义符的世子之位不稳,檀道济又该如何自处。
这般想着,朱龄石深深看了一眼太尉府,越是对比刘义真,就越发觉得刘义符不堪,这世子之位,只怕早晚会要易主。
......
檀道济确实很烦恼。
如今刘义真因为寡妇渡大捷,夺嫡的呼声高涨,檀道济就很尴尬了。
世人都以为他是刘义符的心腹,但他真的看不上那位少主。
然而,有些事情是解释不清楚的。
檀道济终日忧心忡忡,直到刘裕把他唤了过去。
刘裕明知故问:“檀卿,我听说你颇为不安,究竟是何缘由?”
檀道济与他的两个哥哥檀韶、檀祗当年一起响应刘裕京口起事,是刘裕的建义元从,都很受器重。
否则刘裕也不会把檀道济留给世子。
檀道济不敢和刘裕玩心眼,此间又只有他们二人,于是坦诚道:“桂阳公成器,末将为主公高兴,只是末将听说了一则流言,不禁为世子担忧。”
如果是别人这样说,刘裕会不高兴,但檀道济例外,他为刘义符担忧,在刘裕看来,反而是忠心刘义符的表现。
当然,檀道济表面是担忧刘义符的世子之位,实则是忧心自己的前程。
刘裕又问道:“是何流言?”
“传言王买德被杀之前,曾留有遗言,主公若以桂阳公为世子,则天下可定。”
这一则流言是李德彰他们一行人来到彭城之际,从随行军士的口中传出去的。
刘裕其实也有耳闻,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想要易储的决心。
自己的身体,刘裕自己清楚,他在有生之年注定难以消灭各方割据势力,统一天下了。
这份大业,只能交给儿孙。
相较于文治,刘裕更在乎武功,毕竟他自己就是靠着军功起家的。
刘义符虽然擅长骑射,但以他的心性,不能够统率大军,只能坐镇后方,看着大将们在前线灭国,难保未来不会出现一个像刘裕这样威望崇高的军头。
而刘义真则不同了,寡妇渡大捷已经证明,他能领军,能打胜仗,将来便可亲征。
丁旿如今还没有回到建康,但刘裕其实已经有了决定,只是暂时还没有对任何人提起。
如今见檀道济这副模样,刘裕其实知道他究竟为何忧心,安抚道:“檀卿忠勇,我视卿为国之干城,无需多虑。”
檀道济闻言,叩首拜谢:“主公爱护,末将铭感五内。”
说罢,檀道济抬起头问道:“不知主公属意末将何时南下。”
此前檀道济是因为参与北伐,所以离开了建康,如今在彭城待了数日,也该南下,去到刘义符的身边了。
但檀道济这么问是为了试探,如果刘裕让他即刻前往建康,说明刘裕暂时还不打算易储。
然而,刘裕却道:“檀卿北伐辛苦,不妨在彭城多养些时日。”
建康有徐羡之、朱龄石,还有刘裕的二弟刘道怜,刘义符根本管不上事,檀道济去与不去,没什么区别。
檀道济听刘裕这般说,立即明白了两件事情。
其一,刘义符的世子确实难保了。
其二,刘裕是真的爱护自己,准备将他和刘义符切割。
檀道济感动不已,也终于放下了心。
至于刘义符,对不起,真不熟。
刘裕当然爱护檀道济,否则麾下这么多将校,为何独独选了檀道济给刘义符保驾护航,如今既然决定废黜刘义符,但不等于刘裕会舍弃檀道济。
他对檀道济的评价是: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
在刘裕看来,将才难得,檀道济此人,以后还是可以留给刘义真驱使。
檀道济离开豫章公府不久,谢晦又行色匆匆的跑了过来。
“谢卿何事如此急切?”刘裕笑着问道。
谢晦板着脸,反问道:“主公为一妇人,屡屡荒废军国大事,晦今日前来,只想问主公一句,如今天下未定,主公当真沉迷享乐,没有雄心壮志了吗?”
刘裕收起了笑脸,他觉得谢晦小题大做,不悦道:“谢卿言重了。”
谢晦不为所动,坚持道:“所谓上行下效,主公如今宠幸姚夫人,荒废大事,终会被世子、桂阳公知晓,主公莫非是想让二位公子争相效仿吗!”
刘裕悚然一惊,他不是不知道沉迷女色,荒废国事的危害,这些事情刘裕全都懂,他就是到了倦怠期,想要享受享受。
但谢晦把刘义符、刘义真搬了出来,提醒刘裕,儿子们都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呢。
刘裕能怎么办,只得起身握住了谢晦的手,惭愧道:“幸得谢卿一语惊醒!”
......
姚夫人此刻对镜梳妆,她刚刚沐浴,就等着刘裕回来宠幸自己。
但她没有等来刘裕,当然,也没有等来毒酒、白绫,刘裕虽然好杀,但并不算暴虐。
来的是一名府中管事,这人对谁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
“夫人,豫章公有令,还请夫人收拾细软,即刻搬离豫章公府。”
姚夫人感觉天都塌了:“你在胡说什么!”
管事连道不敢,依然笑呵呵道:“在这大晋,谁又敢假传豫章公的命令,还请夫人莫要为难我。”
“我要见夫君!”姚夫人不知道是谁进了谗言,她认为只要自己见了刘裕,一切都会好起来。
“豫章公不愿见夫人。”
姚夫人闻言,连忙打开自己的梳妆盒子,从里面拿出一些首饰,推给管事:“还请告诉我,前院究竟发生了何事。”
管事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犹豫片刻后,终究是财帛动人心,他如实道:“谢从事劝谏豫章公,不可因贪恋女色而荒废国事。”
姚夫人如遭雷击,这件事情怪她吗?此前她也劝过刘裕啊,刘裕不听,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当天,姚夫人搬出了豫章公府,被送往彭城的一座尼庵修行。
当然,他也不指望有些弱智的天子能够明白寡妇渡大捷对于刘裕阵营的重要意义。
丁旿匆匆离去,留下徐羡之、朱龄石暗自庆幸,没有在留守建康期间与刘义符走得太近。
徐羡之是因为谨慎。
至于朱龄石,则纯粹是因为刘裕已经安排了檀道济为刘义符保驾护航。
未来刘义符上位,檀道济也将顺理成章地取代朱龄石,成为武将之首。
如今刘义符的世子之位不稳,檀道济又该如何自处。
这般想着,朱龄石深深看了一眼太尉府,越是对比刘义真,就越发觉得刘义符不堪,这世子之位,只怕早晚会要易主。
......
檀道济确实很烦恼。
如今刘义真因为寡妇渡大捷,夺嫡的呼声高涨,檀道济就很尴尬了。
世人都以为他是刘义符的心腹,但他真的看不上那位少主。
然而,有些事情是解释不清楚的。
檀道济终日忧心忡忡,直到刘裕把他唤了过去。
刘裕明知故问:“檀卿,我听说你颇为不安,究竟是何缘由?”
檀道济与他的两个哥哥檀韶、檀祗当年一起响应刘裕京口起事,是刘裕的建义元从,都很受器重。
否则刘裕也不会把檀道济留给世子。
檀道济不敢和刘裕玩心眼,此间又只有他们二人,于是坦诚道:“桂阳公成器,末将为主公高兴,只是末将听说了一则流言,不禁为世子担忧。”
如果是别人这样说,刘裕会不高兴,但檀道济例外,他为刘义符担忧,在刘裕看来,反而是忠心刘义符的表现。
当然,檀道济表面是担忧刘义符的世子之位,实则是忧心自己的前程。
刘裕又问道:“是何流言?”
“传言王买德被杀之前,曾留有遗言,主公若以桂阳公为世子,则天下可定。”
这一则流言是李德彰他们一行人来到彭城之际,从随行军士的口中传出去的。
刘裕其实也有耳闻,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想要易储的决心。
自己的身体,刘裕自己清楚,他在有生之年注定难以消灭各方割据势力,统一天下了。
这份大业,只能交给儿孙。
相较于文治,刘裕更在乎武功,毕竟他自己就是靠着军功起家的。
刘义符虽然擅长骑射,但以他的心性,不能够统率大军,只能坐镇后方,看着大将们在前线灭国,难保未来不会出现一个像刘裕这样威望崇高的军头。
而刘义真则不同了,寡妇渡大捷已经证明,他能领军,能打胜仗,将来便可亲征。
丁旿如今还没有回到建康,但刘裕其实已经有了决定,只是暂时还没有对任何人提起。
如今见檀道济这副模样,刘裕其实知道他究竟为何忧心,安抚道:“檀卿忠勇,我视卿为国之干城,无需多虑。”
檀道济闻言,叩首拜谢:“主公爱护,末将铭感五内。”
说罢,檀道济抬起头问道:“不知主公属意末将何时南下。”
此前檀道济是因为参与北伐,所以离开了建康,如今在彭城待了数日,也该南下,去到刘义符的身边了。
但檀道济这么问是为了试探,如果刘裕让他即刻前往建康,说明刘裕暂时还不打算易储。
然而,刘裕却道:“檀卿北伐辛苦,不妨在彭城多养些时日。”
建康有徐羡之、朱龄石,还有刘裕的二弟刘道怜,刘义符根本管不上事,檀道济去与不去,没什么区别。
檀道济听刘裕这般说,立即明白了两件事情。
其一,刘义符的世子确实难保了。
其二,刘裕是真的爱护自己,准备将他和刘义符切割。
檀道济感动不已,也终于放下了心。
至于刘义符,对不起,真不熟。
刘裕当然爱护檀道济,否则麾下这么多将校,为何独独选了檀道济给刘义符保驾护航,如今既然决定废黜刘义符,但不等于刘裕会舍弃檀道济。
他对檀道济的评价是: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兄韶有难御之气也。
在刘裕看来,将才难得,檀道济此人,以后还是可以留给刘义真驱使。
檀道济离开豫章公府不久,谢晦又行色匆匆的跑了过来。
“谢卿何事如此急切?”刘裕笑着问道。
谢晦板着脸,反问道:“主公为一妇人,屡屡荒废军国大事,晦今日前来,只想问主公一句,如今天下未定,主公当真沉迷享乐,没有雄心壮志了吗?”
刘裕收起了笑脸,他觉得谢晦小题大做,不悦道:“谢卿言重了。”
谢晦不为所动,坚持道:“所谓上行下效,主公如今宠幸姚夫人,荒废大事,终会被世子、桂阳公知晓,主公莫非是想让二位公子争相效仿吗!”
刘裕悚然一惊,他不是不知道沉迷女色,荒废国事的危害,这些事情刘裕全都懂,他就是到了倦怠期,想要享受享受。
但谢晦把刘义符、刘义真搬了出来,提醒刘裕,儿子们都在看着他的一举一动呢。
刘裕能怎么办,只得起身握住了谢晦的手,惭愧道:“幸得谢卿一语惊醒!”
......
姚夫人此刻对镜梳妆,她刚刚沐浴,就等着刘裕回来宠幸自己。
但她没有等来刘裕,当然,也没有等来毒酒、白绫,刘裕虽然好杀,但并不算暴虐。
来的是一名府中管事,这人对谁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
“夫人,豫章公有令,还请夫人收拾细软,即刻搬离豫章公府。”
姚夫人感觉天都塌了:“你在胡说什么!”
管事连道不敢,依然笑呵呵道:“在这大晋,谁又敢假传豫章公的命令,还请夫人莫要为难我。”
“我要见夫君!”姚夫人不知道是谁进了谗言,她认为只要自己见了刘裕,一切都会好起来。
“豫章公不愿见夫人。”
姚夫人闻言,连忙打开自己的梳妆盒子,从里面拿出一些首饰,推给管事:“还请告诉我,前院究竟发生了何事。”
管事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犹豫片刻后,终究是财帛动人心,他如实道:“谢从事劝谏豫章公,不可因贪恋女色而荒废国事。”
姚夫人如遭雷击,这件事情怪她吗?此前她也劝过刘裕啊,刘裕不听,自己又有什么办法。
当天,姚夫人搬出了豫章公府,被送往彭城的一座尼庵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