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吃晚饭,太热情了,四面八方的婶子们来送自家最好的菜。
王小小拉着三伯一起对着一个个婶子道谢。
家里炕桌上已经摆不下饭菜了。
王小小调侃:“三伯,真的万一要饿死了,把你拉出去,保证族人饿不死。”
王德谦在她耳边说:“当初我说全族去港城,也是绝对活得好好的,你们不同意。”
王小小也低声说:“三伯,要不你假死后带着两个三伯母去港城。”
王德谦挑眉:“你同意???”
王小小看着家属院的男人回家,笑着说:“过了明面的假死后,你们三人现在去港城,你的两个老婆是合法的。当初不同意,我又没有出生,三伯,做为少族长,我就一个要求,两个三伯母就够了,不许再多了。”
王小小看着他,本来就是在沪城商业奇才,为了家族回来,还不如去港城创下一番事业。
王小小:“三伯,你在港城有钱吗?没钱讲个屁。”
王德谦:“我在汇丰银行有一个保险柜,里面有我在建国前沪市赚下的黄金。”
王小小挑眉:“三伯,你和我说这些,你打算把全家都带去???”
王德谦摇头:“大儿子守家,还剩下正义猪猪,我带他去,一起作死吗?我带小话唠一起去。”
王小小无语,不带自己的儿子,带四伯的儿子,你就不怕以后回来被四伯打死吗?
想了一下三伯的两个儿子,了然了,是她也带小话唠去,绝不带那两个添堵的娃。
王小小:“要走,在今年七月份之前走,不然就不要走了。”
王德谦笑着:“我最想带走的人是你。”
王小小:“没有一个族长和少族长会离开这片土地,我们的根在这里,我们在,家就在。”
他们的龙把鬼子和混蛋玩意赶走后,得了战争综合症,现在左手和右手打架中,估计要十五六年后才会恢复,等待着“龙”的康复和腾飞,就是三伯回来的时候。
————
王小小去钱海那里最后一次复健检查。
王小小带着三伯去的,这次她穿55式的女士军装,华姐给的,再不穿,就没有资格穿了。
三伯的黑色中山装,装出了西装的范。
王小小看着钱海的手,保养的很好,王小小最后交代:“针灸、泡药水、复健三合一,每天都要做,不要偷懒。”
杨梅把糖果、水果、罐头、香烟、酒全部装进她的包里。
“小小,对不起,谢谢。”
王小小摇摇头:“我九叔和十三叔都是岛上的海军,您的心情,我懂。”
杨梅听到这话,抱着王小小哭,“不会打仗对不对,不会打仗对不对。”
王小小:“只要他们不侵犯我们,就不会打仗。”
对于湾湾,大家都是一家人,能和平解决,一定会和平解决的,两岸一家亲。
走出来,王德谦又点上一支烟:“小小,和三伯去拍一张照片吧!”
贺瑾跑了过来,“姐,记得吗?当初老丁给我们买糖是在我们陆军的供销社,我想了一下,拿着工作证来空军供销社买东西,可以买耶!总参二科的工作证这么牛逼的吗?我们跑到隔壁市的海军那边,是不是也可以买东西?”
王小小看着他:“你买了啥?”
贺瑾笑着说:“买了巧克力给三伯。”
王德谦叫贺瑾骑八嘎车,他一定要和小小排排坐。
“三伯,你幼不幼稚呀!”
“这一别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小小,我不想这一生蹉跎,我已经蹉跎了十年。”
王小小了然也理解。
“三伯你才45岁,还年轻,我们一定会再见面,记得保养得好一点,别老。”
三伯脸黑了:“小小要打屁股了,老子才41岁,老二才是45岁。”
贺瑾不解问:“姐,按照这么算起来,大堂哥不应该是三伯的儿子吗?”
三伯脸黑了,王小小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叔爷爷讲过,大大堂哥和大堂哥是同一天出生,大伯和三伯为了争这个长子长孙已经打起来,最后叔爷爷拍板,一个叫大大堂哥,一个叫堂哥,长子长孙抽奖。后来大大堂哥十四岁结婚,大堂哥也十四结婚,两个都搞出娃来,好险那时候婚姻法刚刚出来,不是很严格。”
到了照相馆。
照相馆不大,门面挂着“红星照相馆”的牌子,玻璃橱窗里贴着几张标准照和样板戏造型的宣传画。
摄影师是个老师傅,戴着套袖,看见客人进来,连忙从暗房掀帘出来。
他目光扫过王小小笔挺的55式军装和王德谦气度不凡的中山装,态度立刻更加客气了几分。
“二位同志,照相?”老师傅笑着问,习惯性地拿过登记本和铅笔。
“对,给我们拍一张合影。”王德谦说着,很自然地递过去一支华子香烟。
老师傅笑着摆摆手,指指墙上“禁止吸烟”的纸条,但态度更热络了。
“坐这儿吧,背景是天安门,还是颐和园?”老师傅指着背景布帘问。
“就那个纯灰色的吧,干净。”王小小指了指最朴素的背景。她不喜欢那些画出来的虚假风景。
老师傅调整着座机式的大相机,“好嘞!同志,您坐这边,身子侧一点。对,这位女同志,您坐这把椅子上,对,就这样,肩膀放松……”
王德谦却不肯坐,他坚持要和王小小一起站着拍。“就站着,显得精神。排排站。”
王小小心里一软,顺从了他的意思。
老师傅钻到相机后的黑布里看了看,又钻出来,指挥道:“好,好,就这样!男同志头再往女同志这边偏一点……对!笑一笑,自然点……好!准备了!”
灯光猛地亮起,有些刺眼。
“一、二、三!”
咔嚓一声轻响,瞬间定格。
灯光熄灭,老师傅说:“好了!二位同志,拍什么尺寸?几天取?”
“最大的。”王德谦毫不犹豫地说,同时掏出皮夹子,“多少钱?”
“六寸的,一块二。正常五天后来取。”
“能加急吗?最好明天。”王德谦问,明天他就要去京城。
老师傅面露难色:“哎哟,同志,这最近活多,暗房里都排着呢。”
王德谦不再多说,直接从皮夹里抽出三张一块的钞票递过去,“师傅,麻烦您了,我们确实有急事,想早点拿到。”
老师傅看着将近三倍的钱,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了过去,迅速塞进兜里,脸上笑容更盛:“成!我想想办法,给您插个队,明天上午,明天上午准能取!给您用最好的相纸!”
“多谢。”王德谦点点头。
王小小回家的时候,去了后山打猎,抓了几只兔子和野鸡,就跑回家。
晚上的晚餐是王小小亲自做的。
王继军一看,眼睛都直了,他是军长的长孙子没错,但是他们家谁去打猎?爷爷、爸爸妈妈全部上班,姑姑上大学。
家里谁养鸡,家里最多猪肉,有了猪肉绝对没有其它肉,就连蔬菜就是青菜萝卜土豆,能吃鸡那就是过年,想想都心塞,更多的时候,他是在食堂吃饭的。
桌子上有红烧肉、麻辣香锅兔子,野鸡鲍鱼汤、煎带鱼、就连酸辣萝卜都甜丝丝。
最后饭后还有罐头红薯糖水。
对于国人来说,家始终与吃紧密相连。
王小小用这顿丰盛的晚餐,告诉三伯,族里总有一口好饭,总能为你张罗一桌好菜的人。
她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三伯的依恋和自己的承诺:我们在,家就在。
次日,王小小包饺子,这次饺子就给三伯吃,不然她要累死。
又做了很多斜仁柱饼,让三伯带在路上吃。
军军起来,刷牙洗脸,就蹲在白桦树枝下,等着饼,饺子他不喜欢,一口一个,从来没有吃饺子吃饱过。
王德谦也坐在一边,:“族里的老头们,一直说过年说吃饺子,但是包到一半又开始闹腾嫌弃包饺子麻烦,嫌弃自己男人是猪~”
军军:“我就从来没有吃饺子吃饱过,过年部队食堂开放,让家属院家属一起去吃饺子,说是管饱,我就吃了40个,就不给我吃了,半饱。”
贺瑾怼道:“你就不会自己包饺子呀!吃白食的,哪来这么多理由。”
王继军指着王小小:“我亲姑,和我同姓。”
他继续指着这个家:“我亲姑家,侄子来亲姑吃饭不丢人。”
王继军是个给点颜色就开染坊的小鬼,前天来有点忐忑不安,经过两天不到,马上就了解这个家,姑姑说的算,他认真去挖野菜,把给家属院的老人送水的活给要了过来后,知道姑姑对他有好脸色后,立马张扬起来。
王小小送三伯拿到照片,再送他到火车站。
今天的火车居然没有晚点。
王德谦抱着王小小说:“小小,我在你藏这香烟盒里放了一些东西,回去收起来。”
王小小也紧紧抱着三伯:“三伯,保重,我等着您回来。”
王德谦上车,王小小目送火车的离开。
王小小拉着三伯一起对着一个个婶子道谢。
家里炕桌上已经摆不下饭菜了。
王小小调侃:“三伯,真的万一要饿死了,把你拉出去,保证族人饿不死。”
王德谦在她耳边说:“当初我说全族去港城,也是绝对活得好好的,你们不同意。”
王小小也低声说:“三伯,要不你假死后带着两个三伯母去港城。”
王德谦挑眉:“你同意???”
王小小看着家属院的男人回家,笑着说:“过了明面的假死后,你们三人现在去港城,你的两个老婆是合法的。当初不同意,我又没有出生,三伯,做为少族长,我就一个要求,两个三伯母就够了,不许再多了。”
王小小看着他,本来就是在沪城商业奇才,为了家族回来,还不如去港城创下一番事业。
王小小:“三伯,你在港城有钱吗?没钱讲个屁。”
王德谦:“我在汇丰银行有一个保险柜,里面有我在建国前沪市赚下的黄金。”
王小小挑眉:“三伯,你和我说这些,你打算把全家都带去???”
王德谦摇头:“大儿子守家,还剩下正义猪猪,我带他去,一起作死吗?我带小话唠一起去。”
王小小无语,不带自己的儿子,带四伯的儿子,你就不怕以后回来被四伯打死吗?
想了一下三伯的两个儿子,了然了,是她也带小话唠去,绝不带那两个添堵的娃。
王小小:“要走,在今年七月份之前走,不然就不要走了。”
王德谦笑着:“我最想带走的人是你。”
王小小:“没有一个族长和少族长会离开这片土地,我们的根在这里,我们在,家就在。”
他们的龙把鬼子和混蛋玩意赶走后,得了战争综合症,现在左手和右手打架中,估计要十五六年后才会恢复,等待着“龙”的康复和腾飞,就是三伯回来的时候。
————
王小小去钱海那里最后一次复健检查。
王小小带着三伯去的,这次她穿55式的女士军装,华姐给的,再不穿,就没有资格穿了。
三伯的黑色中山装,装出了西装的范。
王小小看着钱海的手,保养的很好,王小小最后交代:“针灸、泡药水、复健三合一,每天都要做,不要偷懒。”
杨梅把糖果、水果、罐头、香烟、酒全部装进她的包里。
“小小,对不起,谢谢。”
王小小摇摇头:“我九叔和十三叔都是岛上的海军,您的心情,我懂。”
杨梅听到这话,抱着王小小哭,“不会打仗对不对,不会打仗对不对。”
王小小:“只要他们不侵犯我们,就不会打仗。”
对于湾湾,大家都是一家人,能和平解决,一定会和平解决的,两岸一家亲。
走出来,王德谦又点上一支烟:“小小,和三伯去拍一张照片吧!”
贺瑾跑了过来,“姐,记得吗?当初老丁给我们买糖是在我们陆军的供销社,我想了一下,拿着工作证来空军供销社买东西,可以买耶!总参二科的工作证这么牛逼的吗?我们跑到隔壁市的海军那边,是不是也可以买东西?”
王小小看着他:“你买了啥?”
贺瑾笑着说:“买了巧克力给三伯。”
王德谦叫贺瑾骑八嘎车,他一定要和小小排排坐。
“三伯,你幼不幼稚呀!”
“这一别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来,小小,我不想这一生蹉跎,我已经蹉跎了十年。”
王小小了然也理解。
“三伯你才45岁,还年轻,我们一定会再见面,记得保养得好一点,别老。”
三伯脸黑了:“小小要打屁股了,老子才41岁,老二才是45岁。”
贺瑾不解问:“姐,按照这么算起来,大堂哥不应该是三伯的儿子吗?”
三伯脸黑了,王小小哈哈哈哈大笑起来。
“叔爷爷讲过,大大堂哥和大堂哥是同一天出生,大伯和三伯为了争这个长子长孙已经打起来,最后叔爷爷拍板,一个叫大大堂哥,一个叫堂哥,长子长孙抽奖。后来大大堂哥十四岁结婚,大堂哥也十四结婚,两个都搞出娃来,好险那时候婚姻法刚刚出来,不是很严格。”
到了照相馆。
照相馆不大,门面挂着“红星照相馆”的牌子,玻璃橱窗里贴着几张标准照和样板戏造型的宣传画。
摄影师是个老师傅,戴着套袖,看见客人进来,连忙从暗房掀帘出来。
他目光扫过王小小笔挺的55式军装和王德谦气度不凡的中山装,态度立刻更加客气了几分。
“二位同志,照相?”老师傅笑着问,习惯性地拿过登记本和铅笔。
“对,给我们拍一张合影。”王德谦说着,很自然地递过去一支华子香烟。
老师傅笑着摆摆手,指指墙上“禁止吸烟”的纸条,但态度更热络了。
“坐这儿吧,背景是天安门,还是颐和园?”老师傅指着背景布帘问。
“就那个纯灰色的吧,干净。”王小小指了指最朴素的背景。她不喜欢那些画出来的虚假风景。
老师傅调整着座机式的大相机,“好嘞!同志,您坐这边,身子侧一点。对,这位女同志,您坐这把椅子上,对,就这样,肩膀放松……”
王德谦却不肯坐,他坚持要和王小小一起站着拍。“就站着,显得精神。排排站。”
王小小心里一软,顺从了他的意思。
老师傅钻到相机后的黑布里看了看,又钻出来,指挥道:“好,好,就这样!男同志头再往女同志这边偏一点……对!笑一笑,自然点……好!准备了!”
灯光猛地亮起,有些刺眼。
“一、二、三!”
咔嚓一声轻响,瞬间定格。
灯光熄灭,老师傅说:“好了!二位同志,拍什么尺寸?几天取?”
“最大的。”王德谦毫不犹豫地说,同时掏出皮夹子,“多少钱?”
“六寸的,一块二。正常五天后来取。”
“能加急吗?最好明天。”王德谦问,明天他就要去京城。
老师傅面露难色:“哎哟,同志,这最近活多,暗房里都排着呢。”
王德谦不再多说,直接从皮夹里抽出三张一块的钞票递过去,“师傅,麻烦您了,我们确实有急事,想早点拿到。”
老师傅看着将近三倍的钱,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了过去,迅速塞进兜里,脸上笑容更盛:“成!我想想办法,给您插个队,明天上午,明天上午准能取!给您用最好的相纸!”
“多谢。”王德谦点点头。
王小小回家的时候,去了后山打猎,抓了几只兔子和野鸡,就跑回家。
晚上的晚餐是王小小亲自做的。
王继军一看,眼睛都直了,他是军长的长孙子没错,但是他们家谁去打猎?爷爷、爸爸妈妈全部上班,姑姑上大学。
家里谁养鸡,家里最多猪肉,有了猪肉绝对没有其它肉,就连蔬菜就是青菜萝卜土豆,能吃鸡那就是过年,想想都心塞,更多的时候,他是在食堂吃饭的。
桌子上有红烧肉、麻辣香锅兔子,野鸡鲍鱼汤、煎带鱼、就连酸辣萝卜都甜丝丝。
最后饭后还有罐头红薯糖水。
对于国人来说,家始终与吃紧密相连。
王小小用这顿丰盛的晚餐,告诉三伯,族里总有一口好饭,总能为你张罗一桌好菜的人。
她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三伯的依恋和自己的承诺:我们在,家就在。
次日,王小小包饺子,这次饺子就给三伯吃,不然她要累死。
又做了很多斜仁柱饼,让三伯带在路上吃。
军军起来,刷牙洗脸,就蹲在白桦树枝下,等着饼,饺子他不喜欢,一口一个,从来没有吃饺子吃饱过。
王德谦也坐在一边,:“族里的老头们,一直说过年说吃饺子,但是包到一半又开始闹腾嫌弃包饺子麻烦,嫌弃自己男人是猪~”
军军:“我就从来没有吃饺子吃饱过,过年部队食堂开放,让家属院家属一起去吃饺子,说是管饱,我就吃了40个,就不给我吃了,半饱。”
贺瑾怼道:“你就不会自己包饺子呀!吃白食的,哪来这么多理由。”
王继军指着王小小:“我亲姑,和我同姓。”
他继续指着这个家:“我亲姑家,侄子来亲姑吃饭不丢人。”
王继军是个给点颜色就开染坊的小鬼,前天来有点忐忑不安,经过两天不到,马上就了解这个家,姑姑说的算,他认真去挖野菜,把给家属院的老人送水的活给要了过来后,知道姑姑对他有好脸色后,立马张扬起来。
王小小送三伯拿到照片,再送他到火车站。
今天的火车居然没有晚点。
王德谦抱着王小小说:“小小,我在你藏这香烟盒里放了一些东西,回去收起来。”
王小小也紧紧抱着三伯:“三伯,保重,我等着您回来。”
王德谦上车,王小小目送火车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