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鹅鹅鹅-《婴儿的我,疯狂收割仙子好感度》

  灵宝观的四季,仿若四幅风格迥异的画卷。

  界限分明,各展其韵。

  春日里,芍药如娇羞的佳人,粉瓣轻绽;夏日时,莲池中粉白的莲花肆意盛开,与清新淡雅的茉莉一同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秋季,海棠似云霞般烂漫,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冬日,雪梅傲立在皑皑白雪之中。

  这些花儿在灵宝观下人的悉心养护与偶尔的灵力润泽下,每一朵都开得格外娇艳。

  比之尘世中的花朵,更多了几分灵动与鲜亮。

  不知不觉间,李野已三度领略四季花开花落的轮回。

  如今八岁的景王世子,虽稚气犹存,但已隐隐有俊俏少年郎的模样。

  成长的道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也伴随着诸多烦恼,比如上学。

  正值开春,天气晴好。

  李野却只能端坐在苍霞书院的启蒙堂内,望着讲堂前摇头晃脑的教书先生,心中满是无奈。

  这位教书先生身份不凡,乃是礼部下属祠部尚书。

  前来给孩童启蒙纯粹出于个人兴致,在朝野之中手握一定权势。

  听闻这位龚先生不仅教过皇子皇女,朝中还有诸多门生故吏。

  然而,先生一开口,李野便忍不住打起呵欠,困意阵阵袭来。

  并非他不爱学习,只是这充斥着之乎者也的讲学,弯弯绕绕,实在无法与现代社会系统的义务教育相提并论。

  他觉得这些咬文嚼字的内容既迂腐又无趣。

  相较之下,现代的古文课都显得生动有趣得多。

  那些上辈子在语文课上学过的千古名篇,至今想来,仍觉得韵味无穷,朗朗上口,远胜于此。

  但他心里清楚,自己不能贸然抄诗。

  毕竟,一个八岁孩童若是吟诵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般诗句,恐怕立刻就会有人怀疑他被夺舍了。

  他虽能确定自己这副身体里并无其他灵魂,只是一岁时便带着现代生活的记忆,大抵算是投胎转世。

  可若跟人解释说自己只是喝的孟婆汤兑了水,所以还记得上辈子的事,又有谁会相信呢?

  李野幻想着,要是能有七八岁孩子所作的千古名句就好了。

  自己也能像其他穿越前辈一样,抄诗扬名,当个震惊全场的才子,然后理直气壮地对教书先生说:

  ‘我才是大乾第一天才,你不配教我!’

  可惜,现实并无这般好事,他也只能在学堂里,陪着几个年幼的孩子,看着这位所谓的大儒摇头晃脑地讲学。

  相较之下,还是练剑更有意思。

  他不禁想起,于虎哥也快到时间,要去边军和他四品的三哥打擂,以取回军权了吧。

  李野也曾多次向洛玉衡提及,自己跟着陈伯读书,早已将书上的字认全。

  但洛玉衡总是告诫他:

  ‘越是天赋异禀,越是不能懈怠,否则会泯然众人,便是浪费了天赋。’

  此刻,李野坐在苍霞书院启蒙堂的后排靠窗位置。

  春日的暖阳透过窗棂洒在他身上,他却无心感受这份温暖,目光被窗外苍霞书院的莲池吸引。

  微风轻拂,莲叶随风摆动,发出沙沙的声响。

  池中,一只鸭子正悠闲地浮在水面上,脚蹼轻轻划动,溅起一圈圈涟漪。

  这鸭子模样奇特,通体雪白,喙上有个鼓包,脖子修长,乍一看,倒像是一只鹅。

  啧,不愧是书院的鸭子,看着就比普通鸭子多了几分文雅之气,长得竟跟鹅似的。

  小世子看得入神,丝毫未察觉到教书的龚先生已手持戒尺,悄然站于其身后。

  龚先生站在李野身后,脸色愈发阴沉。

  他一向刚正不阿,在学堂里,不论学生身份贵贱,只要不尊师重道,荒废学业,他都绝不姑息。

  即便贵为皇子,他也曾施以惩戒。

  此时,见李野对自己的讲学置若罔闻,只顾着看窗外,心中不禁怒火中烧。

  想起方才端木家的丫头送李野来学堂时,还满脸骄傲地夸赞师弟聪明有礼,如今看来,不过是徒有虚名。

  龚先生皱紧眉头,将戒尺在袖口反复擦拭,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今日定要让这孩子吃些苦头,不把他的手打出血,自己就枉为这书院先生!

  “咳,咳……”

  龚先生清了清嗓子,声音在安静的学堂里显得格外响亮。

  周围的小朋友们纷纷转过头来,看向龚先生。

  几个孩童凑到一起,小声嘀咕着。

  “他惨了,龚先生肯定是生气了,要打他板子了。”

  “谁没挨过板子啊,不过第一天来就挨板子,他也是头一个了。”

  一个娇俏可爱的小女孩在一旁半掩着脸偷笑,说道:“让他不懂规矩,被我爹打也算活该。”

  然而,龚先生在李野身后咳嗽了好几次,这孩子却依旧沉浸在窗外的景色中,浑然不觉。

  龚先生心中愈发恼怒,觉得这孩子实在愚钝,对自己所讲的圣贤之道竟毫无兴趣。

  李野依旧凝视着池中的那只“怪鸭”,越看越觉得它更像鹅。

  思绪飘飞间,一些熟悉的词句似乎冲破记忆的闸门,呼之欲出。

  他托着腮帮子,嘴唇微张,小声嘟囔着:“鹅,鹅……鹅……”

  那声音轻得如同春日的微风,却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了龚先生的注意。

  龚先生原本高举戒尺,正要狠狠落下。

  见状,那挥尺的手在空中停住,目光紧盯着李野,心中暗自思忖,这孩子难道是要吟诗?

  李野像是感受到了某种召唤,脑袋一挺,眼睛陡然瞪大,清亮的童声在安静的学堂里响起:

  “曲项向天歌。”

  龚先生心中一震,好一句诗!

  顺着李野的视线看去,可不正是在咏鹅嘛。

  李野沉浸在回忆中,继续缓缓念叨着,这几句诗,仿佛是刻在灵魂深处的印记,无论喝多少孟婆汤都难以忘却。

  而且他记得这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心想骆宾王恐怕也是孟婆汤没喝干净吧。

  紧接着,他又清晰地念出后面两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龚先生缓缓放下戒尺,心中满是惊讶。

  他从未听闻过这几句诗,诗句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确像是出自孩子之手。

  不同年纪的人,文风自有不同,年纪稍长的儒生,决然作不出这般清新自然的五言诗。

  这几句诗,有声有色,动静结合。

  不仅生动地描绘出鹅的形态,更流露出一种飘逸高洁的气质。

  看来是自己小瞧了这个孩子。

  龚先生收起戒尺,周围原本还在幸灾乐祸的孩子们被他严厉的目光一扫。

  纷纷缩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他再次看向李野,眼中的不满已被欣赏取代。

  此时的李野,在他眼中,不仅聪明伶俐,而且乖巧可爱。

  他的语气也变得格外温柔,唤道:“小世子,小世子。”

  李野的思绪被猛地拉回,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拱手行礼。

  说道:“龚先生,学生刚刚走神了,实在抱歉。”

  龚先生微笑着点点头,心中对李野的印象大为改观,觉得他既聪明又有礼貌。

  他接着问道:“世子刚刚念的那‘曲项向天歌’,可是世子自己所作?”

  李野心中一紧,皱起了眉头。

  他虽偶尔会幻想自己像那些穿越前辈一样,通过抄诗扬名立万,但真到了这一刻,内心却有些纠结。

  沽名钓誉之事,实在不耻。

  若不把自己当作文人,便不应抄袭他人诗句;若要以文人自居,更应有文人的风骨,绝不能抄袭。

  毕竟,他自认为是个正人君子。

  于是,他点点头,说道:“对,龚先生,但学生也不过是偶得佳句。”

  正说着,李野眼角的余光瞥见门外一个熟悉的少女身影。

  三年时光,足以让少女从含苞待放成长为亭亭玉立的佳人。

  曾经微微发育的胸口,如今已需要用束胸束缚,以免影响挥剑。

  一鸢剑的长度也从五尺增长到六尺,少女的腰线愈发高挑。

  若有人三年未见这位十七岁的娇俏少女,此刻乍然相逢,定会惊叹:

  “端木家的丫头,才三年不见,竟出落得如此俊俏!”

  少女的声线清脆悦耳,恰似夏天院里挂着的风铃,她说道:“龚先生,还未下堂吗?我来接我师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