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断背没有说话。
他刚刚和有关部门的人见面了。
情景还残留在脑海,对方眼泪夺眶而出,对他说:“你伤害了我们的感情。不管是市场上,还是行政上,我们都给了你最大的尊重。但是你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拍摄《色戒》,李断背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是一次大胆的艺术尝试。
不管是合作良久的制片人詹姆士,还是蒋志强,都支持他,包括上影也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
但到了此刻,李断背心忽然空落落的。
来自周奇峰的质疑,《督公》方面的捆绑炒作,他没有这样的感受,但他从一直和他接洽人的目光中,感受到了那种失望。
不是一般的失望,混合着无比复杂情绪。
对方似乎也是被他拖累了。
“我错了吗?”
隐隐约约。
李断背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蒋志强:“?”
老李你怎么也退缩了?
詹姆士,李断背的伯乐,站了出来,安慰道:“李,不要困惑,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走的越高,朋友越少。孤独是艺术家必须忍受的。”
《色戒》遭遇批评,詹姆士早有预料。
《色戒》能在大陆这边上映,商业外的谋划,已经成功了。
至于商业,詹姆士的焦点影业,通过欧美市场早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色戒》在史观上,会进一步模糊中国在二战的存在,和受害者形象。
不仅进一步贬低中国形象,更能进一步突出以撒比人的特殊、唯一的受害者地位。
而且《色戒》在国际市场成功了。
詹姆士可太了解,后殖民主义媒体人的心理。
如《卧虎藏龙》在成功之前,评价很低,诸如内核混乱、打斗缓慢,恶评如潮。
当欧美获得成功,立刻扭转了舆论,更是一跃变成了经典。
《色戒》也会复刻这条路径。
这意味着“个体欲望消解历史叙事”,这套叙事,会像《卧虎藏龙》一样有跟随者。
只要有《卧虎藏龙》一半的影响力,就成功了。
《卧虎藏龙》的意义不言而喻,从大的方向上,确定了古装大片西方核心,东方只是表皮。
从小的方向上,让漂亮的武术动作,偏向于慢镜头,彻底无法和剪辑凌厉的西方动作相比。
《卧虎藏龙》之后的《英雄》,也是在慢动作上走下去。
几年过去,中国形象中男性、阳光的一面之一,中国功夫的世界影响力扩散,失去了电影这个最重要的渠道。
到了《投名状》,更是功夫所有特色完全丧失。
最重要的内核侠义精神没有,漂亮的打斗也没有。
花了天价,让李莲杰演一部黑暗隐喻电影,可以宣告功夫和古装大片道路的终结。
詹姆士很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情况。
可能比很多中国人更为了解。
《色戒》的意义不只是让李断背再次充当这片土地的“先知”,同时也是李断背对自身存在的一种自我切除。
斩断自身历史、文化的血肉联系。
拍《色戒》,毫无疑问是自断根基。
这是自毁,也是一种禁忌突破,是会上瘾的。
文化夹缝里的艺术家,在后殖民主义中不断挣扎,烈度一步步上升,走向自毁。
《色戒》便是一个阶段的产物。
不谈立场,只是从个人利益上来说,李断背就不应该拍摄《色戒》。
因为这会导致李断背失去在中国的影响力,从之后只能是好莱坞导演。
而好莱坞导演,没有基本盘,是经受不了失败的。
好莱坞那些可以东山再起的导演,后面都有族裔支持。
除了以撒比帮以外,意大利帮、加州帮、澳大利亚帮、伦敦帮等等,没有族裔支持,一次失败,就沉沦了。
维持在中国的影响力,能有很多次的失败机会。
不只是如此,包括詹姆士这样围绕的人,也要小心尊重李断背的意见。
反之,自此以后,实现了自我阉割,会更为的忠诚。
詹姆士想到不断蹭《色戒》的《督公》,大概就这样吧。
从此只能依附了。
这个时候,詹姆士会陪在李断背身边,陪他渡过这段困难的时间。
......
蒋志强快疯了。
《色戒》相关方,怎么只有他一个人着急?
“你们都不上,我上!”
蒋志强让公关发力。
《色戒》终归是大制作,发力还是有效果的。
【《色戒》上瘾】
记者报道,在新世纪影院门口采访时,见到一位白小姐,她就表示,自己已经是第三次来看《色戒》了。
第一遍看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好像上了瘾一样,后来又看了第二遍还是觉得回味无穷,又来看了第三遍。
营造电影热映的局面,同时将热映的原因,归结于影片获奖,和演员梁朝伟、王力宏的明星效应。
不提激情戏,和打真军。
不提大是大非,专注于电影和文学性。
【李断背比张爱玲慈悲】
张爱玲的小说结尾,易先生处决王佳芝之后,是洋洋得意的。这才是张爱玲一贯的绝决与残酷。而片中,梁朝伟坐在空荡荡的床沿,满眼泪水。
说到底李断背是个男人,而张爱玲对男人从来都不信任,也从不抱任何希望。这一点,李断背是没办法站在张爱玲的立场上的。
人性论调必不可少。
【被压抑的人性】
王佳芝的生活在走进易先生的世界前没有寄托,痛苦而无奈。
因此,王佳芝才会珍重和易先生之间产生的那一点火花,越不值得,越显现了她对于这一点点温暖的追求。这是张爱玲的小说,乃至李断背的电影感人的地方。
李断背从人性入手,没有试图从故事中来表达一个时代,所以他成功了。
......
媒体也是全方面发力,特别是《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三联生活周刊》。
《新京报》在群议《色戒》演员时,提到了影帝梁超卫的出色表现,以及新人汤薇成为最受关注的演员。
《三联生活周刊》喊出:《色戒》是伟大的!
此片颠覆了华人社会对于抗战的历史论述,也超越了原著张爱玲的框架,因而光芒夺目。
缠绵的“小叙事”中,彰现了家国命运与时代命运交织的“大叙事”。
让《色戒》多了一道人文光束,照射历史的盲点,也照出人性幽微的角落,成为一股启蒙的力量。
......
业内评价也要跟上。
《色戒》真棒!
张紫怡赞:“电影永远没有十全十美,而《色戒》近乎完美。”
周闰发也发赞叹:“给这部电影99.9分,有点透不过气的感觉!”
港岛资深电影人文隽则说:“《色戒》勇于探讨极端处境下的人性,直视人生中性、暴力与死亡的真面目而不怕难堪,满分的电影!”
陈冲回应:“《色戒》并不想阐述易先生的政治观点和他理想死亡的过程,只是想让他在这特殊规定情境中遇到王佳芝。人性是很复杂的,在《色戒》这面镜子里,我们看见的自己是有缺陷和阴暗面的,我们寄予希望的、理想化的情感原来是有污迹的!”
陈冲,就是春晚的时候,“你们”的陈冲。
......
一时之间,《色戒》不是小好,简直大好。
11月2日。
《色戒》上映第二天。
录制节目路上,沈善登问马有德道:“现在,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
他刚刚和有关部门的人见面了。
情景还残留在脑海,对方眼泪夺眶而出,对他说:“你伤害了我们的感情。不管是市场上,还是行政上,我们都给了你最大的尊重。但是你伤害了我们的感情。”
拍摄《色戒》,李断背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是一次大胆的艺术尝试。
不管是合作良久的制片人詹姆士,还是蒋志强,都支持他,包括上影也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
但到了此刻,李断背心忽然空落落的。
来自周奇峰的质疑,《督公》方面的捆绑炒作,他没有这样的感受,但他从一直和他接洽人的目光中,感受到了那种失望。
不是一般的失望,混合着无比复杂情绪。
对方似乎也是被他拖累了。
“我错了吗?”
隐隐约约。
李断背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蒋志强:“?”
老李你怎么也退缩了?
詹姆士,李断背的伯乐,站了出来,安慰道:“李,不要困惑,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走的越高,朋友越少。孤独是艺术家必须忍受的。”
《色戒》遭遇批评,詹姆士早有预料。
《色戒》能在大陆这边上映,商业外的谋划,已经成功了。
至于商业,詹姆士的焦点影业,通过欧美市场早已经赚的盆满钵满。
《色戒》在史观上,会进一步模糊中国在二战的存在,和受害者形象。
不仅进一步贬低中国形象,更能进一步突出以撒比人的特殊、唯一的受害者地位。
而且《色戒》在国际市场成功了。
詹姆士可太了解,后殖民主义媒体人的心理。
如《卧虎藏龙》在成功之前,评价很低,诸如内核混乱、打斗缓慢,恶评如潮。
当欧美获得成功,立刻扭转了舆论,更是一跃变成了经典。
《色戒》也会复刻这条路径。
这意味着“个体欲望消解历史叙事”,这套叙事,会像《卧虎藏龙》一样有跟随者。
只要有《卧虎藏龙》一半的影响力,就成功了。
《卧虎藏龙》的意义不言而喻,从大的方向上,确定了古装大片西方核心,东方只是表皮。
从小的方向上,让漂亮的武术动作,偏向于慢镜头,彻底无法和剪辑凌厉的西方动作相比。
《卧虎藏龙》之后的《英雄》,也是在慢动作上走下去。
几年过去,中国形象中男性、阳光的一面之一,中国功夫的世界影响力扩散,失去了电影这个最重要的渠道。
到了《投名状》,更是功夫所有特色完全丧失。
最重要的内核侠义精神没有,漂亮的打斗也没有。
花了天价,让李莲杰演一部黑暗隐喻电影,可以宣告功夫和古装大片道路的终结。
詹姆士很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情况。
可能比很多中国人更为了解。
《色戒》的意义不只是让李断背再次充当这片土地的“先知”,同时也是李断背对自身存在的一种自我切除。
斩断自身历史、文化的血肉联系。
拍《色戒》,毫无疑问是自断根基。
这是自毁,也是一种禁忌突破,是会上瘾的。
文化夹缝里的艺术家,在后殖民主义中不断挣扎,烈度一步步上升,走向自毁。
《色戒》便是一个阶段的产物。
不谈立场,只是从个人利益上来说,李断背就不应该拍摄《色戒》。
因为这会导致李断背失去在中国的影响力,从之后只能是好莱坞导演。
而好莱坞导演,没有基本盘,是经受不了失败的。
好莱坞那些可以东山再起的导演,后面都有族裔支持。
除了以撒比帮以外,意大利帮、加州帮、澳大利亚帮、伦敦帮等等,没有族裔支持,一次失败,就沉沦了。
维持在中国的影响力,能有很多次的失败机会。
不只是如此,包括詹姆士这样围绕的人,也要小心尊重李断背的意见。
反之,自此以后,实现了自我阉割,会更为的忠诚。
詹姆士想到不断蹭《色戒》的《督公》,大概就这样吧。
从此只能依附了。
这个时候,詹姆士会陪在李断背身边,陪他渡过这段困难的时间。
......
蒋志强快疯了。
《色戒》相关方,怎么只有他一个人着急?
“你们都不上,我上!”
蒋志强让公关发力。
《色戒》终归是大制作,发力还是有效果的。
【《色戒》上瘾】
记者报道,在新世纪影院门口采访时,见到一位白小姐,她就表示,自己已经是第三次来看《色戒》了。
第一遍看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好像上了瘾一样,后来又看了第二遍还是觉得回味无穷,又来看了第三遍。
营造电影热映的局面,同时将热映的原因,归结于影片获奖,和演员梁朝伟、王力宏的明星效应。
不提激情戏,和打真军。
不提大是大非,专注于电影和文学性。
【李断背比张爱玲慈悲】
张爱玲的小说结尾,易先生处决王佳芝之后,是洋洋得意的。这才是张爱玲一贯的绝决与残酷。而片中,梁朝伟坐在空荡荡的床沿,满眼泪水。
说到底李断背是个男人,而张爱玲对男人从来都不信任,也从不抱任何希望。这一点,李断背是没办法站在张爱玲的立场上的。
人性论调必不可少。
【被压抑的人性】
王佳芝的生活在走进易先生的世界前没有寄托,痛苦而无奈。
因此,王佳芝才会珍重和易先生之间产生的那一点火花,越不值得,越显现了她对于这一点点温暖的追求。这是张爱玲的小说,乃至李断背的电影感人的地方。
李断背从人性入手,没有试图从故事中来表达一个时代,所以他成功了。
......
媒体也是全方面发力,特别是《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三联生活周刊》。
《新京报》在群议《色戒》演员时,提到了影帝梁超卫的出色表现,以及新人汤薇成为最受关注的演员。
《三联生活周刊》喊出:《色戒》是伟大的!
此片颠覆了华人社会对于抗战的历史论述,也超越了原著张爱玲的框架,因而光芒夺目。
缠绵的“小叙事”中,彰现了家国命运与时代命运交织的“大叙事”。
让《色戒》多了一道人文光束,照射历史的盲点,也照出人性幽微的角落,成为一股启蒙的力量。
......
业内评价也要跟上。
《色戒》真棒!
张紫怡赞:“电影永远没有十全十美,而《色戒》近乎完美。”
周闰发也发赞叹:“给这部电影99.9分,有点透不过气的感觉!”
港岛资深电影人文隽则说:“《色戒》勇于探讨极端处境下的人性,直视人生中性、暴力与死亡的真面目而不怕难堪,满分的电影!”
陈冲回应:“《色戒》并不想阐述易先生的政治观点和他理想死亡的过程,只是想让他在这特殊规定情境中遇到王佳芝。人性是很复杂的,在《色戒》这面镜子里,我们看见的自己是有缺陷和阴暗面的,我们寄予希望的、理想化的情感原来是有污迹的!”
陈冲,就是春晚的时候,“你们”的陈冲。
......
一时之间,《色戒》不是小好,简直大好。
11月2日。
《色戒》上映第二天。
录制节目路上,沈善登问马有德道:“现在,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