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被擒下的蛮族刺客,影,最终没能活过天亮。
崔瀺亲自审的,手段如何,无人知晓。
只知道最后,这位国师大人从阴暗的大牢里走出来时,脸色平静,对等候在一旁的宋和,只说了四个字。
“他该说的,都说了。”
至于究竟说了什么,崔瀺没提,宋和也没问。
君臣之间,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够了。
这一场风波,便如此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
听竹王府的门槛,更高了。
那位逍遥国师在众人心中的形象,也变得愈发神秘,愈发高不可攀。
林安对此,一无所知。
当他终于恋恋不舍地结束了“闭关”,推开书房大门时,迎接他的是积攒了数日的奏章。
“先生,”崔瀺率先开口,对着林安深深一揖,“您辛苦了。那宵小之辈,已然伏法。”
“先生此番‘引蛇出洞’,再以身为饵,设下天罗地网,一举荡平隐患,此等算计,此等魄力,崔瀺……五体投地。”
林安揉着惺忪的睡眼,脑子还有点懵。
引蛇出洞?
以身为饵?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最后只是干巴巴地挤出几个字:“啊?哦……小事,小事而已。”
这话落在崔瀺和宋和耳中,自然又被理解成了高人风范,举重若轻。
宋和正要上前,询问先生此次闭关,于国运之上,可有新的指点。
就在这时,一名水利司的官员,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死灰之色,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陛下!国师大人!不好了!”
“决堤了!京城外三十里的清河,快要决堤了!”
官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在大殿里回荡。
“连日暴雨,上游山洪灌入,清河水位一夜之间暴涨三尺!”
“沿岸大堤多处出现管涌,摇摇欲坠!”
“一旦决堤,下游数万亩良田,十几个村镇,数十万百姓……将尽数淹没于洪流之中啊!陛下!”
宋和的脸色,“刷”的一下,白了。
“废物!都是废物!”
“朝廷每年拨下数百万两银子,让你们修缮河道,加固堤防,你们就是这么办事的?!”
那官员话都说不利索:“陛下……这……这是天灾,非人力可为啊!”
“天灾?”
宋和一脚将他踹开,“一句天灾,就想推卸掉所有责任?”
崔瀺的脸色也凝重到了极点,他快步走到一旁悬挂的舆图前,目光死死地盯着那条蜿蜒的清河,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
下游,全是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
一旦……
他不敢再想下去。
就在这时,宋和猛地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站在一旁发呆的林安。
他几步冲到林安面前,竟是撩起龙袍,便要下跪。
“国师!”
林安吓了一跳,赶紧往旁边一躲,手忙脚乱地把他扶住:“别别别,陛下,你这是干什么?”
“有话好好说。”
“国师!”
宋和眼圈都红了,声音嘶哑,“此事,已非人力可及!”
“唯有请国师您出手,施展通天手段,救我大骊万民于水火!”
“我……”
林安人都傻了。
救命啊!
我一个开杂货铺的,你们让我去治水?
我又不是龙王爷!
看着宋和那张写满哀求和期望的脸,林安感觉自己头皮都要炸了。
这要怎么拒绝?
“那个……先看看图。”
林安硬着头皮,被众人簇拥着,走到了那副巨大的舆图前。
他看着地图上那条弯弯曲曲的蓝线,以及上面标注的各种他根本看不懂的符号,脑子里一片空白。
怎么办?
怎么办?
就在他急得快要冒汗的时候,眼角的余光,无意间瞥到了院子里的一角。
那是他“闭关”前,为了打发时间,弄的一个玩意儿。
一个大陶缸,里面分层装着石子、细沙、还有烧过的木炭,缸底有个小孔。
他前两天刚往里面倒了一盆浑浊的池塘水,这会儿,缸底下那个小孔里,正一滴一滴地渗出清澈的水来。
他本来是想净化点水,养几条鱼,解解闷。
这个景象,却让崔瀺和宋和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
“先生!”
“您……您是想告诉我们,治水之道,便如这滤水一般,在于‘疏’而不在于‘堵’?”
林安愣了一下,顺着他的话头,下意识地“啊?”了一声。
崔瀺却以为他默认了,整个人都好似被一道电光劈中,瞬间茅塞顿开。
他指着舆图,声音都变了调:“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堵,是下策!”
“我们只想着如何加高堤防,如何封堵漏洞,却忘了,这洪水滔天,其势已成,岂是凡人血肉之躯能硬抗的?”
“越是堵,积蓄的力量便越是恐怖,一旦溃败,便是万劫不复!”
“先生的意思是……疏导!”
崔瀺的目光在地图上飞快地扫过,最后,重重地落在了清河上游的一片区域。
“这里!这里地势开阔,人烟稀少,多是荒滩软地!”
“我们为何不能在这里,主动挖开一道口子,将汹涌的洪水,引一部分到这里来?”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那水利司的官员,更是目瞪口呆,失声道:“主动决堤?”
“这……这怎么可以?!”
“这不是决堤!”
林安听着他们的对话,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曾经在纪录片里看到过的一个词,脱口而出:“这叫‘分洪’。”
“分洪?”
两个字,如同暮鼓晨钟,重重地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宋和喃喃自语:“分流洪水……对啊!”
“将一股滔天洪流,分成数股,其势自消!”
“好一个‘分洪’!”
林安一看有戏,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他清了清嗓子,指着地图上的大堤,继续把他那点可怜的现代常识,包装成高深莫测的道理,往下说。
“光分洪还不够。”
“你们看这大堤,看着是挺结实,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你们派人去看了吗?”
“那堤坝上,有多少蚂蚁洞,有多少老鼠洞?”
“水一泡,里面空了,外面看着好好的,里面早就被掏空了,再大的浪头一来,能不垮吗?”
“赶紧的,派人去,一寸一寸地查!”
“找到蚁穴鼠洞,要么用烟熏,要么用火烧,再不行,就用石灰水往里灌!”
“务必把这些隐患,全都给我除了!”
林安一口气说完,感觉自己口干舌燥。
他说的,不过是后世水利工程中最基础,最不起眼的常识。
可这番话,落在大骊君臣的耳中,却不亚于纶音天降,醍醐灌顶!
他们所有人,都死死地盯着那些宏观的大堤、水位,却从未有人,将目光投向那些最微不足道的蚁穴!
是啊!
再坚固的堡垒,也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这哪里是在说治水?
这分明是在说治国啊!
高!
实在是高!
宋和的身躯,在微微颤抖。
他对着林安,对着舆图,长揖及地,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无比郑重。
“学生,受教了!”
皇帝的圣旨,如雷霆一般,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场与天争命的浩大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林安在交代完这些之后,溜回了自己的院子。
他看着被折腾得乱七八糟的院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几天后,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雨,如期而至。
清河水位再度暴涨,浪头甚至拍上了大堤。
河道,安然无恙。
下游,万家灯火,一如往常。
消息传回京城,万民欢腾。
林安“一言救万民”的神迹,在朝廷的有意宣扬下,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大骊王朝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百姓,自发地在家中,为这位素未谋面的逍遥国师,立起了长生牌位。
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在传颂着他的名字。
崔瀺亲自审的,手段如何,无人知晓。
只知道最后,这位国师大人从阴暗的大牢里走出来时,脸色平静,对等候在一旁的宋和,只说了四个字。
“他该说的,都说了。”
至于究竟说了什么,崔瀺没提,宋和也没问。
君臣之间,有些事,心里明白就够了。
这一场风波,便如此悄无声息地落下了帷幕。
听竹王府的门槛,更高了。
那位逍遥国师在众人心中的形象,也变得愈发神秘,愈发高不可攀。
林安对此,一无所知。
当他终于恋恋不舍地结束了“闭关”,推开书房大门时,迎接他的是积攒了数日的奏章。
“先生,”崔瀺率先开口,对着林安深深一揖,“您辛苦了。那宵小之辈,已然伏法。”
“先生此番‘引蛇出洞’,再以身为饵,设下天罗地网,一举荡平隐患,此等算计,此等魄力,崔瀺……五体投地。”
林安揉着惺忪的睡眼,脑子还有点懵。
引蛇出洞?
以身为饵?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最后只是干巴巴地挤出几个字:“啊?哦……小事,小事而已。”
这话落在崔瀺和宋和耳中,自然又被理解成了高人风范,举重若轻。
宋和正要上前,询问先生此次闭关,于国运之上,可有新的指点。
就在这时,一名水利司的官员,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满是死灰之色,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陛下!国师大人!不好了!”
“决堤了!京城外三十里的清河,快要决堤了!”
官员的声音带着哭腔,在大殿里回荡。
“连日暴雨,上游山洪灌入,清河水位一夜之间暴涨三尺!”
“沿岸大堤多处出现管涌,摇摇欲坠!”
“一旦决堤,下游数万亩良田,十几个村镇,数十万百姓……将尽数淹没于洪流之中啊!陛下!”
宋和的脸色,“刷”的一下,白了。
“废物!都是废物!”
“朝廷每年拨下数百万两银子,让你们修缮河道,加固堤防,你们就是这么办事的?!”
那官员话都说不利索:“陛下……这……这是天灾,非人力可为啊!”
“天灾?”
宋和一脚将他踹开,“一句天灾,就想推卸掉所有责任?”
崔瀺的脸色也凝重到了极点,他快步走到一旁悬挂的舆图前,目光死死地盯着那条蜿蜒的清河,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心却一点点沉了下去。
下游,全是人口稠密的富庶之地。
一旦……
他不敢再想下去。
就在这时,宋和猛地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站在一旁发呆的林安。
他几步冲到林安面前,竟是撩起龙袍,便要下跪。
“国师!”
林安吓了一跳,赶紧往旁边一躲,手忙脚乱地把他扶住:“别别别,陛下,你这是干什么?”
“有话好好说。”
“国师!”
宋和眼圈都红了,声音嘶哑,“此事,已非人力可及!”
“唯有请国师您出手,施展通天手段,救我大骊万民于水火!”
“我……”
林安人都傻了。
救命啊!
我一个开杂货铺的,你们让我去治水?
我又不是龙王爷!
看着宋和那张写满哀求和期望的脸,林安感觉自己头皮都要炸了。
这要怎么拒绝?
“那个……先看看图。”
林安硬着头皮,被众人簇拥着,走到了那副巨大的舆图前。
他看着地图上那条弯弯曲曲的蓝线,以及上面标注的各种他根本看不懂的符号,脑子里一片空白。
怎么办?
怎么办?
就在他急得快要冒汗的时候,眼角的余光,无意间瞥到了院子里的一角。
那是他“闭关”前,为了打发时间,弄的一个玩意儿。
一个大陶缸,里面分层装着石子、细沙、还有烧过的木炭,缸底有个小孔。
他前两天刚往里面倒了一盆浑浊的池塘水,这会儿,缸底下那个小孔里,正一滴一滴地渗出清澈的水来。
他本来是想净化点水,养几条鱼,解解闷。
这个景象,却让崔瀺和宋和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
“先生!”
“您……您是想告诉我们,治水之道,便如这滤水一般,在于‘疏’而不在于‘堵’?”
林安愣了一下,顺着他的话头,下意识地“啊?”了一声。
崔瀺却以为他默认了,整个人都好似被一道电光劈中,瞬间茅塞顿开。
他指着舆图,声音都变了调:“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堵,是下策!”
“我们只想着如何加高堤防,如何封堵漏洞,却忘了,这洪水滔天,其势已成,岂是凡人血肉之躯能硬抗的?”
“越是堵,积蓄的力量便越是恐怖,一旦溃败,便是万劫不复!”
“先生的意思是……疏导!”
崔瀺的目光在地图上飞快地扫过,最后,重重地落在了清河上游的一片区域。
“这里!这里地势开阔,人烟稀少,多是荒滩软地!”
“我们为何不能在这里,主动挖开一道口子,将汹涌的洪水,引一部分到这里来?”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那水利司的官员,更是目瞪口呆,失声道:“主动决堤?”
“这……这怎么可以?!”
“这不是决堤!”
林安听着他们的对话,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曾经在纪录片里看到过的一个词,脱口而出:“这叫‘分洪’。”
“分洪?”
两个字,如同暮鼓晨钟,重重地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
宋和喃喃自语:“分流洪水……对啊!”
“将一股滔天洪流,分成数股,其势自消!”
“好一个‘分洪’!”
林安一看有戏,心里顿时有了底气。
他清了清嗓子,指着地图上的大堤,继续把他那点可怜的现代常识,包装成高深莫测的道理,往下说。
“光分洪还不够。”
“你们看这大堤,看着是挺结实,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你们派人去看了吗?”
“那堤坝上,有多少蚂蚁洞,有多少老鼠洞?”
“水一泡,里面空了,外面看着好好的,里面早就被掏空了,再大的浪头一来,能不垮吗?”
“赶紧的,派人去,一寸一寸地查!”
“找到蚁穴鼠洞,要么用烟熏,要么用火烧,再不行,就用石灰水往里灌!”
“务必把这些隐患,全都给我除了!”
林安一口气说完,感觉自己口干舌燥。
他说的,不过是后世水利工程中最基础,最不起眼的常识。
可这番话,落在大骊君臣的耳中,却不亚于纶音天降,醍醐灌顶!
他们所有人,都死死地盯着那些宏观的大堤、水位,却从未有人,将目光投向那些最微不足道的蚁穴!
是啊!
再坚固的堡垒,也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这哪里是在说治水?
这分明是在说治国啊!
高!
实在是高!
宋和的身躯,在微微颤抖。
他对着林安,对着舆图,长揖及地,声音因为激动而显得无比郑重。
“学生,受教了!”
皇帝的圣旨,如雷霆一般,传遍了整个京城。
一场与天争命的浩大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林安在交代完这些之后,溜回了自己的院子。
他看着被折腾得乱七八糟的院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几天后,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雨,如期而至。
清河水位再度暴涨,浪头甚至拍上了大堤。
河道,安然无恙。
下游,万家灯火,一如往常。
消息传回京城,万民欢腾。
林安“一言救万民”的神迹,在朝廷的有意宣扬下,如同长了翅膀一般,传遍了大骊王朝的每一个角落。
无数百姓,自发地在家中,为这位素未谋面的逍遥国师,立起了长生牌位。
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到处都在传颂着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