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打算-《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作为穿越者,我前世几乎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这台缝纫机长约一米,宽和高也都不到一米,外壳采用棕黄色木料,从缝隙间隐约可见内部的铁制踏板、针线带等部件。

  在我的记忆中,前世也只有拜访年长长辈时,才能见到这种老旧物件。

  但在当下,这已是令人艳羡的大件物品。

  此时,贾张氏一家也注意到我回来了。”柱子下班了。”

  阎富贵打招呼道。

  阎解放不知何时站到我身旁。\"柱哥儿,你看她那样子,真是让我生气。”

  阎解放对贾张氏的炫耀行为感到不满,因为她只顾展示而不让人使用。

  我听后笑了笑:“贾家这是要娶媳妇了吧?”

  阎富贵和三大妈都听见了我的话。”柱子,你脑子挺灵光的。”

  阎富贵夸赞道。

  贾家前几天的提亲失败在院子里传得沸沸扬扬。

  如今再买缝纫机,恐怕是想让媒人继续联系那个女孩。\"依我看,上次那个姑娘不该嫁到贾家。”

  三大妈小声说道。

  尽管贾家现在买了新缝纫机显得风光,但院子里的住户心里都明白得很。

  贾东旭只是个学徒工,贾张氏又不挣钱,这么大的开销,钱从哪儿来?还不是因为老贾之前去世赔偿的抚恤金。

  这几乎就是贾家所有的积蓄了。

  买了缝纫机后,剩下的钱又能有多少呢?

  贾家娶亲后,贾张氏的强势性格恐怕会让新娘难以承受。

  这种话自然不能公开提及,否则会招致不必要的怨恨,甚至结下深仇。

  贾张氏一旦较上劲,绝不会轻易罢休。

  阎富贵拉了拉三大妈,示意她不要乱说话以免惹恼贾张氏。

  何裕柱看到后微微一笑,随即向三大爷一家打招呼,径直走向中院。

  此时,易忠嗨和贾东旭正在将缝纫机搬进贾家。

  何裕柱刚要进门,后院也聚集了不少围观者,包括许大茂、刘光齐等人。

  他们注意到刚回来的何裕柱,脸色不太好看。

  毕竟,上次被傻柱教训的记忆犹新。

  然而,何裕柱毫不在意,径直回屋,继续忙他的药理和国术修炼。

  许大茂目送他离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

  许大茂心中暗自记恨着何裕柱,心想:“让这傻柱先得意一阵,等我学成出师,找个媳妇儿,看他怎么办!”

  此前,他多次被傻柱欺负,却又无力反击。

  尽管他对傻柱练武不屑一顾,但真交手的话,自己的身板肯定扛不住傻柱几下。

  许大茂虽不愿承认,但也明白自己与傻柱的差距——傻柱父母双亡,家庭成分低下,这让他始终占不到便宜。

  现在的鸿宾楼工作不过是沾了没读书的光。

  终究来说,这家伙只是个初中没毕业的莽汉,和我这种要完成学业的人没法比。

  况且,我现在跟着放映师傅学习技术,毕业后就能成为放映员,各方面都比傻柱子强得多,未来的生活也让他羡慕。

  既然无法在武力上反击,许大茂只能靠这些想法自我安慰。

  傻柱进门后,许大茂转而注视贾家新买的缝纫机,眼中透出一丝危机感。

  贾家显然不甘心,上次的相亲明明结束了,贾张氏又买了一台新的,似乎并不打算放弃。

  难道她还想和秦淮茹提亲?尽管许伍德那天态度强硬,许大茂却没那么容易放下心思。

  毕竟秦淮茹的美貌在城里很少见。\"不行,绝不能让贾家轻易娶走媳妇,到时候我要和秦淮茹好好谈谈。”

  许大茂眼中闪过一丝阴险,脑海中的坏主意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他虽年仅十三四岁,但从小便展现出这种蔫坏的性格。

  ……

  易忠嗨和贾东旭齐心协力将缝纫机搬进屋里,贾张氏对此宝贝得很。

  易忠嗨刚放下机器,贾张氏就找了个借口,把他拉到客厅,仿佛怕他在那儿多待一秒,把缝纫机弄坏了。

  易忠嗨皱眉,如果不是收了贾东旭这个徒弟,他才不愿与贾张氏多接触。\"东旭的师傅,您今天也累了,来喝口水吧。”

  贾张氏虽然不是个糊涂人,毕竟易忠嗨是她儿子的师父,而且帮了不少忙,所以她还是端起茶壶给易忠嗨倒了一杯凉茶。

  易忠嗨也不客气,拿起茶杯一饮而尽。

  喝完后,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东旭他妈,缝纫机的事解决了。

  接下来我和东旭可能要晚点回家,在厂里多练练技术。

  你在家记得给孩子准备点吃的。”

  尽管转正考试并不难,但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易忠嗨还是决定带贾东旭多加练习。

  至于家里吃饭的问题,这几天就别省了。

  下个月转正考试结束后,东旭就能拿到正式工的工资,这可是长久之计,舍不得花就显得不合算了。

  贾张氏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异样。\"哎呀,易师傅,东旭的事就拜托您了,他能有您这样的好师傅真是福气啊!”

  到了该说客套话的时候,贾张氏也能应付几句。

  毕竟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不算太费力。

  而且东旭的转正考试关系到相亲的结果,她也不能不重视。

  易忠嗨听了心里默默想着:你只要别捣乱就是好事了。\"那行,我先回去了。”

  易忠嗨挥挥手。\"师傅,我送您。”

  贾东旭知道师父对他很用心,主动跟着师父出门。\"东旭,你的工资够用吗?缺什么就跟师傅说,咱们师徒一场,能帮的一定尽力帮忙。”

  易忠嗨和贾东旭单独出来后开口道。

  贾东旭刚领到工资,但还是按照学徒的标准发的。

  整个贾家都靠他的这点工资生活,肯定不够花。

  听到这话,贾东旭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

  没办法,他们家的情况就是这样,贾张氏好吃懒做,这种习惯已经显现出来了,加上他微薄的学徒工资,生活自然拮据。

  虽然刚领了十万块工资,还没捂热乎,就被他全交给了贾张氏。

  贾张氏抱怨说这点钱连这个月的一半都维持不了。

  由此可见,家里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宽裕。

  然而,贾东旭和他母亲不同,他还有些自尊。

  易忠嗨师傅平日里对这家人已经很照顾了,尽心尽力,师徒情谊深厚。

  在这种情况下,让贾东旭向易忠嗨开口要钱,他实在做不到。

  看到贾东旭为难的样子,易忠嗨心里也很清楚。

  拍拍贾东旭的肩膀,易忠嗨说道:“东旭,咱们之间不用这么客气,你是我的唯一徒弟,有什么话直说就行。”

  随即,易忠嗨从怀里掏出十五万。\"拿去吧,能自己留着最好,家里需要就慢慢花。”

  这句话是在提醒贾东旭别把钱全交给贾张氏。

  一方面希望贾东旭学会精明些,另一方面也想逐步改变他的态度。

  易忠嗨大致知道贾东旭在家里的样子,对他母亲的话几乎是百依百顺。

  这虽符合贾东旭的性格,却不利于易忠嗨的长远利益。

  如果将来自己年老体弱,贾东旭依然如此顺从贾张氏,不愿反抗,那自己的晚年计划恐怕难以实现。

  所以必须尽早让徒弟明白独立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易忠嗨内心的想法。

  但从外表看来,这一切只是感人至深的师徒情谊。

  这样的好师傅,谁能不动容?

  特别是从小失去父亲的贾东旭,内心更是充满感激。

  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有这样的好师傅,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

  贾东旭心中激动,却因口拙无法言表,张口结舌地站在那里。

  易忠嗨深知自己的徒弟性格,虽未明说,但心中颇为满意,依旧保持鼓励的姿态。\"行了,天也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接下来几天好好钻研技术,争取早日转正,这样也能早点定下婚事。\"

  面对这样的徒弟,易忠嗨选择不主动提及自己所做之事,他知道这孩子心思细腻,记在心里的事往往比言语更有分量。

  夜晚,无话。

  次日清晨,何裕柱从屋内走出,望向天空,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

  他像往常一样站桩、练拳,吃过早餐后,时间才刚过七点。

  何裕柱略一思索,随即换上黑外套,离开家门,并非赶去鸿宾楼上班,而是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去趟军管会。

  上次去图书馆时,他发现还需要开具身份证明和工作证明,因此打算找军管会的人帮忙办理,以便日后可以直接借书回家学习。

  路上行人众多,步履匆匆,尽显生活的忙碌。

  何裕柱运用轻功,在人群中悄然穿梭,往往还未被人察觉,他已经出现在远处。

  仅用十余分钟,便来到军管会门口。

  靠近时,他收敛气息,恢复平常神态走近。

  不多时,他到达安保亭,被值守的小同志拦下。“您好,我叫何裕柱,是鸿宾楼的厨师,与你们王队长相识。\"

  何裕柱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我是来找王队长的。\"

  听完后,小同志点头示意,请他在外稍候,随后进去通报。

  片刻之后,何裕柱看见王卫国从军管会内走出来。

  远远的,王卫国看到何裕柱时,脸上带着笑意。”柱子,今天怎么有空来找老哥?”

  王卫国问道。

  何裕柱笑着点头回应:“王老哥,我有点事想请您帮忙。”

  接着,何裕柱提到图书馆那边需要的身份证明。

  听闻此言,王卫国眼睛一亮。\"没想到啊,柱子,你还真是个爱学习的知识分子。”

  说完,王卫国拍拍何裕柱的肩膀。

  他虽是个大老粗,却十分敬重爱学习的人。

  他没想到,这个当厨师的柱子也爱去图书馆看书。

  如果是别的事,王卫国或许会犹豫,但这种好事他全力支持。\"王老哥,我只是随便看看,对这些挺感兴趣的。”

  何裕柱谦虚地摆手说道。\"你这孩子,被夸奖就接受吧。

  现在主动学习的人不多了,你喜欢读书就好好学。

  我们国家以后需要更多知识人才。”

  王卫国说到这里,拍拍何裕柱,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似乎话中有话。

  但他没有明说。

  何裕柱听完后,眼神微微闪烁。

  穿越而来的何裕柱自然明白这话的深意。

  重视学习,尊重知识分子。

  这应该是恢复高考的前奏。

  虽然全国处于军管时期,但基础政策已经开始制定。

  作为军管会的小队长,王卫国即使负责武力方面,也肯定能得知一些内部消息。

  退一步讲,和王卫国搭班的张春明负责文书工作,提前知晓消息也很正常。

  但一般人听到这话可能不会多想。

  只有我是穿越者,有先知先觉的视野,才能察觉到这些信息。

  对此,何裕柱心中已有了定数。

  从古至今,时代的步伐似乎从未因个人的到来而改变。

  如今,我所能做的,唯有未雨绸缪,为即将到来的每个重要时刻做好准备。\"王大哥,别急,我只念过初中,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何裕柱并未夸下海口,但既然已经在军管会提及自己在图书馆学习的事情,即便将来有所成就,他也无需担心被追问。

  王卫国显然支持柱子的做法:\"行,柱子,你先在这儿等会儿,我去帮你办身份证明。\"

  说完,王卫国进办公室处理事务,约半小时后,他拿着一份黄色档案返回。\"王大哥。\"

  柱子接过档案查看,上面详细记录了他的个人信息、家庭地址及状况,最后还盖有军管会的印章。”柱子,收好,这事儿办妥了。\"

  何裕柱感激地看着王卫国,明白对方给自己开了方便之门。

  通常办理这些手续至少得花几天,如今却如此顺利,着实省了不少麻烦。\"王大哥,多谢!\"

  何裕柱由衷道谢,王卫国却摆摆手:”柱子,跟大哥还这么客气?你上次的表现,军管会都得谢你呢!\"

  王卫国语带遗憾地说道,他对柱子的喜爱溢于言表。

  这个少年不仅勇敢且机智,尽管年纪尚轻,却展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沉稳与能力。

  若非柱子本人拒绝,他倒是很想将他纳入军管会重点栽培。

  柱子凭借之前对抗敌特分子时的出色表现,即便是在军管会,也早该得到提拔。

  然而,既然他有自己的打算,大家自然尊重他的选择。

  王卫国对柱子去图书馆自学的做法非常支持。

  当前是全新的时代,尽管全国范围内仍充满不确定性,但大家都明白发展才是未来的主题。

  等到局势稳定下来,学习将为国家注入更多动力。

  即便身为武力小队负责人,他也从军管会获取了不少信息,深知这一点。\"说到锦旗的事,上次答应给你的,由于张老哥外出未归,可能得再等等。

  不过你放心,王老哥会一直跟进,一有进展就通知你。”

  提到此事,王卫国特意提醒了柱子。

  张春梅离开已有段时间,至今未回。

  以往从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

  她不在期间,锦旗的审批工作受阻,所以只能推迟。

  何裕柱听后,显得毫不在意:“没关系,王老哥你们正忙着呢,先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等忙完,来鸿宾楼吃饭,我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