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喜爱柱子-《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当天晚上,何裕柱下班后,先给杨佩元师傅送去了一副药膳。

  随后看了一下时间,又去了王府井。

  这时街上商铺大多已打烊,一些店铺正准备关门。

  何裕柱轻车熟路地来到上次的裁缝店。

  上次定制的两套衣服应该快完成了。

  远远看到那家裁缝店还未关门。

  由于天色已晚,客人寥寥无几。

  何裕柱走进店里。

  宽敞的大厅里,老板娘正在柜台前翻阅账本之类的东西。

  看到有人进来,老板娘抬起头看了一眼。\"是你啊小同志。”

  熟悉的脸庞让老板娘露出了友好的笑容。

  何裕柱点点头问道:

  “老板娘,上次订的衣服做得怎么样了?”

  听完柱子的话,老板娘点头表示同意。\"好的,小同志,稍等,我这就去拿给你。”

  显然这事已经准备妥当。

  老板娘进入后院,不久便从仓库拿出四套崭新的布衣。

  何裕柱接过衣服,摸了摸布料。

  他已挑了店里较好的材质,手感颇为舒适。

  检查无误后,他向老板娘点点头。

  新衣服算是搞定,改天有空再给雨水送去。

  心中想着,何裕柱离开裁缝店,将衣服收入空间。

  ……

  南锣巷90号四合院。

  因晚上加班练习,何裕柱回家时经常遇到易忠嗨带着贾东旭。

  今日又恰巧在院门口遇见。\"柱子。”

  易忠嗨喊了一声,目光扫过柱子,想起早上看到老太太从柱子屋出来的情景。\"老大爷,东旭哥,你们下班了?”

  何裕柱看着易忠嗨和贾东旭。

  近来易忠嗨带贾东旭下班晚,大家都明白这是为转正考核做准备。

  想到这里,何裕柱也不禁感慨易忠嗨的手段。

  为了让贾东旭转正,真是费尽心力。

  不过了解原剧的何裕柱,不会被易忠嗨的这些伎俩迷惑。

  尽管易忠嗨现在看似为贾东旭忙碌,想栽培他。

  但事实是,贾东旭转正后,他未必会真心指导。

  否则,按照原剧,贾东旭怎么会一直只是轧钢厂的普通钳工?

  贾东旭并非愚钝之人,易忠嗨身为高级工人,若真用心教,岂会如此?

  不说级别多高,4、5级钳工并不难吧?

  最终贾东旭始终是低级钳工,易忠嗨从始至终就没打算认真教导。

  ……

  后院的刘海忠钳工水平虽不及易忠嗨,但他收徒成果显着,出了不少四、五级的钳工。

  尽管这人能力一般且喜欢耍官腔,但在办事上确实比易忠嗨更实在。

  不像易忠嗨,想着让贾东旭养着他,还在盘算着什么。

  他想等贾东旭成为正式员工,有了稳定的收入后,再慢慢占便宜。

  到那时,贾东旭不仅得对他好,还得凡事依赖他。

  只有掌控这一切,易忠嗨才觉得安心。

  何裕柱心里明白这些,但从不点破。

  他没那闲工夫去当圣母,还不如多研究药理或练武。

  再说,即便他说出来,也没人会信。

  以贾张氏的性格,他要是多嘴,恐怕立刻就得闹起来。

  总之,他不会掺和这种麻烦事。\"柱子,你每天都挺辛苦吧。\"

  贾东旭见到何裕柱说道。

  柱子的日常,院子里的人都清楚。

  一大早就出门上班,晚上十点多才回家,还在饭店干活。

  虽然何裕柱从饭店带的饭菜让人垂涎,但这份工作强度也让不少人咋舌。

  柱子真是个可怜人,年纪轻轻就得起早贪黑地拼命工作。

  还不是因为他爹跑了,他带着妹妹,不努力怎么养家?

  \"有什么累的,饭店都这样,我先回去休息了。\"

  何裕柱摆摆手。

  在这个时代,他十五岁就能把妹妹拉扯大,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普通人而言,厨师确实是个累人的职业。

  但身为暗劲武者的何裕柱,身体素质早已今非昔比。

  即便在厨房忙活一整天,他也毫无疲惫感。

  这就是武者的优势,不过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的极大消耗。

  回到屋里后,何裕柱感到体内有些轻微的饥饿。

  他笑着摇了摇头。

  自己的消耗确实惊人,饭量几乎抵得上三五个壮汉。

  屋里生火做饭,何裕柱把带来的便当加热了一些充饥。

  ……

  后院,聋老太家。

  易忠嗨手里提着一袋约两斤的白面敲响了聋老太的门。

  聋老太开门后见到是他并不惊讶。\"忠嗨,进来吧。”

  说着便引他入内。\"老太太,这是给您带来的白面,听我媳妇说您家已经没有白面了。”

  易忠嗨熟练地将白面放到米面柜旁,帮聋老太倒入米面罐中。

  罐子果然已快见底,这熟练的动作说明他不止一次为聋老太送东西。

  聋老太点点头,视易忠嗨夫妻如同己出,无需多言感谢。\"你有心了,坐下歇会儿吧。”

  聋老太一边说一边倒了两杯茶。

  易忠嗨倒完米面合上柜子后坐在椅子边,端起茶却不喝,只看着聋老太。

  还没等他说出口,聋老太便先开了口。\"你来就是想问柱子的事吧。”

  易忠嗨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老太太,一大早就去柱子那儿做什么?”

  他直言不讳。\"当然是帮你看看柱子的情况,我都提醒过你们了,上次还特别叮嘱过要多关心柱子,可你们似乎没怎么在意。”

  聋老太语气有些责备。\"老太太,这话怎么说?最近我忙着东旭的工作考核和相亲,实在是抽不开身啊。”

  易忠嗨大致明白聋老太的意思,但仍忍不住解释。

  他当然清楚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地方,但现阶段贾东旭仍是他的首选。

  易忠嗨已经收了徒弟,初期投入也已开始,可就这样不管不顾似乎不太妥当。

  他内心其实更倾向于贾东旭,否则当初就不会选择他。

  只是近期柱子表现不错,让他有点动摇,不过只要贾东旭还在,他还是会将他当作首选的养老对象。

  聋老太听罢易忠嗨的话,摇了摇头叹息道:“忠嗨,我觉得柱子将来未必逊色于贾东旭,这孩子很懂事,你看他爹走了后,年纪轻轻就起早贪黑工作养家,连妹妹都照顾得很好。

  这样有情有义的孩子,若是有人对他好,你觉得他会忘本吗?”

  聋老太看似慈祥,实则精明,她对贾东旭并不十分看好,甚至对贾张氏也有看法。

  她担心易忠嗨若把太多精力放在贾东旭身上,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易忠嗨听完聋老太的话,沉思了一会儿,“老太太,您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和媳妇商量一下。”

  尽管易忠嗨信任聋老太的话,但他更倾向于贾东旭,毕竟他是自己的首要人选。

  他也曾试图接近柱子,可总觉得这孩子似乎在刻意疏远自己。

  正常情况下,简单聊两句应该是没问题的,尤其柱子家目前状况,作为长辈关心他们一家,柱子应该会主动亲近才是。

  然而事实是,每次交谈时,柱子虽然举止得体,却总让易忠嗨觉得他在有意避开某些话题,仿佛多说几句没什么好事似的。

  当然,这只是易忠嗨的主观感受。

  他虽算不上心机深沉,但在外人面前始终保持良好形象,就连街坊邻居提起他时,也多少带着几分尊重。

  ……

  聋老太听完了易忠嗨的话,明白这不是急着解决的事情。

  但她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行,忠嗨,你俩的事自己决定,反正我看好柱子。”

  如果不是涉及易忠嗨一家,聋老太根本懒得过问这些事情。

  她说完这话就停了,易忠嗨不是糊涂人,自然会权衡利弊。

  事实也是如此,除了关心自己的晚年生活,易忠嗨平时也能扮演好晚辈的角色。

  这也是后来军管会解散,地方街道办成立时,他能被公认为一大爷的原因。

  他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可见一斑。

  特别是何大清离开后,许伍德也不再住在四合院里,少了这两个老谋深算的人,易忠嗨在这里的地位更加稳固。

  这些都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的易忠嗨一心只想着如何培养养老人选,没顾及其他杂事。

  这次拜访聋老太,他也摸清了她的想法。

  柱子那边的事情虽然暂时难以拉近关系,但他的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种子。\"那行,老太太,我先回去了,您保重身体,有事叫我就行。”

  事情谈得差不多,易忠嗨便打算告辞。

  离开聋老太家,回到中院,在进屋前,他下意识地看了眼柱子住的房子。

  屋里的灯还亮着。

  柱子每天除了上班,回家还要练武,偶尔还会看书。

  这种勤奋的态度,同龄人中很少有人能做到。

  易忠嗨心想,即使想和柱子拉近关系,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需要慢慢来。

  ……

  第二天清晨,何裕柱忙完院子的事情后就去上班了。

  许大茂今天也起得很早。

  自从放映师傅答应带他下乡放电影后,他走路都有点飘飘然。

  许伍德在家多次叮嘱他,在未出师之前不要对外宣传这件事,这让许大茂很是苦恼。

  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爱表现、好面子的时候。

  这么有面子的事情,却要藏在心里不说,实在是憋的难受。

  今天,许大茂也不再躲着贾东旭了。

  他的心态已经改变了。

  贾家娶不到媳妇儿,是因为人家看不上他们,怪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没本事。

  要是有机会,他自然会想办法让那个女孩成为自己的。

  即便这事传出去不好听,但又不违法,贾家又能对他怎么样?

  原剧里,许大茂都能在傻柱面前抢走秦京茹,这点心理建设他还是能做好的。

  当然,这种事说出去确实不光彩。

  虽然许大茂不再回避贾东旭,但他也不会在贾家人面前大肆炫耀。

  早晨,许大茂出门上学时,看到中院的何裕柱和易忠嗨等人也准备出门上班,只是瞥了一眼,便大大咧咧地离开了。

  易忠嗨见状,忍不住摇头:“嘿,许大茂最近有些奇怪啊,前几天看见我们像做贼一样,今天怎么又大摇大摆地过去了?连一声‘大爷’都没喊。”

  听了师傅的话,贾东旭没什么反应。\"大茂还小,不懂事很正常,师傅,我们也该去上班了。”

  贾东旭不知道许大茂已经对他的相亲对象动了心思。

  要是他知道许大茂一心想着出师后就把秦淮茹骗到手,他还能这么冷静地劝说吗?

  何裕柱注意到了许大茂。

  不过,他也没太放在心上。

  上次晚上教训了他和刘光齐一顿,这段时间许大茂确实老实了不少。

  至少现在经过他面前时,不像以前那样一副想找打的样子。

  不过,何裕柱了解许大茂的品行。

  这只是刚被打不久,他还记得教训。

  过段时间,这家伙说不定又会想出什么坏点子。

  毕竟,这家伙表面看起来老实,实际上又坏又记仇。

  当然,何裕柱也不怕他会耍什么花招。

  杨国涛惊诧地发现,何裕柱的厨艺似乎又有新的突破。

  从柱子成为主厨到现在,时间并不长,但他技艺的进步却令人咋舌。

  杨老板热情招呼何裕柱:“柱子,听说你的厨艺又精进了?”

  何裕柱微微点头,神色谦逊,“承蒙李师傅指点,有些心得,侥幸有所提升。”

  杨国涛听到这话,脸上笑意更浓,对何裕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凭借这份悟性和勤奋,何裕柱完全有能力接任鸿宾楼的大厨之职。

  杨老板毫不掩饰对柱子的喜爱。

  通常情况下,老板对员工会有所保留,毕竟员工要为餐馆创造价值。

  但柱子与众不同,无论天赋、性格还是为人处世,都无可挑剔。

  更难得的是,他仅是个十五岁的少年。

  与同龄人相比,甚至是历经数十年的成年人,又有几人能达到柱子的水平?若杨老板此时再过多夸赞,反而可能让其他员工感到不满。

  毕竟,连何师傅这样优秀的人都难以挑剔,普通人更难有出头的机会。

  杨国涛经营鸿宾楼多年,深知用人之道。

  除了柱子的表现,他看重的还有柱子与李师傅的关系。

  李师傅不仅是鸿宾楼的主厨之一,柱子展现的实力也让杨老板对其充满期待。

  尽管柱子年仅十五岁,但他展现出的潜力已不输李师傅。

  要知道,鸿宾楼的大厨们大多三四十岁,从小学艺,几十年坚持才达到现在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