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着急结婚-《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

  看着许大茂那得意样,阎富贵啧了一声。

  不得不说,许大茂现在确实越来越有出息了。

  在院里同辈人里,许大茂的放映员身份比贾东旭在轧钢厂的工作更受欢迎。

  这时,中院传来嘈杂声。\"大茂,这是你新买的车?\"

  秦淮茹正拿着扫帚打扫门口,听到声音抬头看到后眼中闪过惊讶,屋里的贾东旭和贾张氏也走出来。\"自行车?\"

  贾张氏一眼就注意到了许大茂手里的新凤凰牌自行车,眼睛都直了。\"啧,这许大茂可真会花钱。”

  贾张氏忍不住嘟囔了一句,虽然声音不大,但语气里满是不屑。

  许大茂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分的行为。

  他正在和娄晓娥谈朋友,一心想着早日把女朋友娶回家。

  而且贾东旭还健健康康地活着,自然轮不到他多想。

  贾东旭一家看到许大茂推着自行车进了后院。

  贾张氏不满地说:“这算怎么回事?许大茂又买了一辆自行车,这不是成心让我心里不痛快嘛!”

  她一边说,一边不高兴地瞪了停在何家门口的自行车一眼。

  大院里已经有两辆自行车了,加上傻柱自己的一辆,就有三辆了。

  贾张氏本来就对何家的两辆自行车心存芥蒂,现在又多了一辆,让她更加不悦。\"东旭,许大茂比你小几岁,他都有自行车了,咱们家什么时候也能有一辆?我明天去找你师傅问问,都这么多年了,你就刚升到二级工。

  他不是在厂里挺有本事的吗?让他帮帮忙!”

  这几年,贾东旭跟着易忠嗨在轧钢厂工作,终于升到了二级钳工,工资也涨到了每月41块5毛。

  按理说,这个工资已经足以养活一家人了。

  那时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还没有贾东旭的一半,他可是正宗的工人阶级。

  但贾张氏好吃懒做,自从贾东旭在轧钢厂站稳脚跟后,她就不再做针线活了,整日游手好闲。

  每个月的生活开销全靠贾东旭的工资,不仅如此,每次关门后,贾张氏还会从这四十多块钱里拿出5块当作自己的养老钱。

  对于此事,贾东旭自然无话可说,毕竟这是他的亲娘,他赡养也是理所当然。

  只是苦了秦淮茹和家里的两个孩子。

  随着公私合营制度逐步完善,秦淮茹在救助站的工作也无法继续下去。

  像她这样的农村户口,在城里已经很难找到工作。

  因此,之前贾张氏所做的手工针线活儿,现在全都落在了秦淮茹身上。

  听闻贾张氏的话后,小两口的脸色都有些尴尬。\"妈,这轧钢厂不是我师傅开的,他说了不算。

  我们现在要升职,得通过考核才行,并不是随便就能提升等级的。”

  幸好贾东旭通情达理,耐心地向贾张氏解释。

  他已经是一名二级工了,再过一段时间积累资历,就有机会考取更高级别的工种。

  听到儿子的话,贾张氏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知道这种事情急不得。\"我们家真是命苦啊,还摊上了个白吃饭的人。

  儿子,妈不觉得累,就怕你太辛苦。”

  贾张氏虽然没点名,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是对秦淮茹这个儿媳颇有不满。

  自从第二胎生了个女孩后,贾张氏对秦淮茹的态度就变得十分明显。

  尽管秦淮茹平时对婆婆十分恭敬,但依然免不了经常受委屈。

  听到贾张氏的话,秦淮茹抿了抿嘴,也没反驳什么。

  以她目前的情况来看,或许只有再生个儿子才能改善现状。

  只是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怀孕第三胎后,贾东旭的命运也开始走向终点。

  在槐花开的时候,贾东旭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带着这个遗腹子,秦淮茹的日子还长得很呢!

  ……

  当天晚上。

  何裕柱和何雨水回到四合院。

  何大清和陈娟事先得知消息,特意准备了一条五花肉。

  在何裕柱的提醒下,这条肉肥瘦均匀,不像那个年代大多数人买那种纯肥的肉,他们何家并不缺油水。

  不得不说,何大清在轧钢厂食堂做饭,厨艺进步了不少。

  平时何雨水回家吃饭时,总会说何大清做的饭比不上哥哥。

  最近她却不再挑剔了,或许是因为明白父亲做饭和哥哥的水平差距明显,说了也没用,反而显得多余。

  饭桌上,何雨水开心地跟何大清和陈娟讲述学校里的趣事,还不时让他们俩笑出声来。

  看着一家人的和睦景象,何大清的目光停留在微笑的陈娟身上,稍作思考后便说道:“柱子、雨水,我和你们陈姨有个事情想和你们商量。”

  陈娟闻言一愣,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脸微微泛红,但眼中仍透着几分期待。\"爸,您说吧。”

  何裕柱观察着饭桌气氛,从陈姨和父亲的表情中隐约猜到了几分。\"是这样的,我和陈姨结婚多年了,我们考虑要个孩子,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何大清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

  在那个年代,人们要孩子并不复杂,成年人不会太在意孩子的想法,不像后来的独生子女家庭那样小心翼翼。

  何大清选择和孩子们讨论这件事,一方面是他开明的性格使然,从他愿意将家庭话语权交给柱子可以看出;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获得孩子们的支持。

  柱子即将大学毕业,尽管具体方向还不清楚,但当时的大学生通常都有很好的前途,如果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家庭生活会更加美满。

  陈娟嫁入何家虽是二婚,但她作为一位黄花大闺女,内心想必也希望拥有自己的孩子。

  在那个年纪较大的女性被视为高龄产妇的时代,这更显珍贵。

  何雨水听罢何大清的话,灵动的小眼睛微微转动,问道:“哥,这么说来,我以后会有弟弟妹妹了吗?”

  何裕柱在一旁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说:“大致是这个意思。

  你同学家里不也有弟弟妹妹吗?”

  “那太好啦!这样就能有人陪我玩了。”

  何雨水对此显得毫不担心。

  何裕柱也看向何大清和陈娟,说道:“爸,陈姨,要是你们想添孩子,我们没意见。

  这也是我们的态度。”

  在何裕柱看来,何大清再添几个孩子对他并无影响。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多并不算坏事,反而可能更有优势。

  何大清和陈娟看到柱子和雨水的态度,都舒了一口气,尤其是陈娟,眼底泛起笑意。

  她主动说道:“柱子,雨水,你们放心,就算我和老何有了自己的孩子,你们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我的好孩子。”

  这些年来,陈娟在家庭中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

  她不仅是位贤惠的妻子和慈爱的母亲,还在街道办的工作中表现出色,据说上级有意让她升任组长,这足以证明她的能力。\"对了爸,顺便跟你们提一下,我快毕业了,学校那边的孙教授还跟我聊过,以后我可以留在咱们四九城工作,不用离开家。”

  何裕柱的大四学期即将结束,凭借他的学习成绩,毕业应该不成问题。

  听到他能留在城里的消息,何大清和陈娟都很开心。

  这无疑是好事,因为有些人毕业后被分配到偏远地区,而柱子能留在身边,他们自然感到欣慰。\"柱子,既然这样,我和你陈姨打算去老谢家提亲了。\"

  柱子之前说过毕业就结婚,这件事,谢学丰和他的女儿都很清楚。

  眼看着柱子就要毕业了,到时候工作和婚姻一起解决,作为父亲的谢学丰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

  听到这话,何裕柱沉思片刻,轻轻点了点头:\"爸,这事我和颖琪也谈过了,毕业后我们就直接结婚。\"

  对于结婚这件事,何裕柱并不反对。

  在这个年代,单身汉反而显得奇怪。

  特别是像他这样需要服从国家分配的人,有了家庭才能更好地发展。

  而且谢颖琪性格好,价值观正确,两人相处融洽,这样的夫妻才能长久。

  ...

  事情确定后,何大清也开始帮忙准备。

  任何时代,结婚都不是小事,提前几个月筹备是很正常的。

  到时候如果摆酒席就在院子里进行就好。

  至于宾客,何家这一代已经没有乡村亲戚了,到时候主要是厂里的同事和邻居们。

  不过柱子认识不少朋友,这部分就不用何大清操心了。

  第二天一早,何大清没急着去上班,而是去了易忠嗨家门口敲门。

  易忠嗨刚起床换好衣服准备出门,看到是何大清,有些惊讶。

  何大清说明来意后,易忠嗨的脸色有些怪异。\"大清,你是说柱子几个月后也要结婚了吗?\"

  \"是啊,老大爷,麻烦您召集个全院会议,到时候柱子的婚宴就在院子里办,有兴趣的街坊邻居都可以来,我们何家欢迎。\"

  这类院子里的喜事,何大清直接和易忠嗨说一声很方便。\"大清,你们这计划和老许昨天跟我说的一样,大茂那孩子也要结婚了,时间好像和你们差不多。\"

  易忠嗨这时开口,也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何大清。

  许大茂也要成亲了?

  何大清听到这个消息,眉毛一扬。

  他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近来许大茂在院子里的身影。\"嘿,老许这家伙还真有两下子,把娄厂长的女儿给追到了。”

  嘴上还开着玩笑:“这事好解决,老大爷,到时候你就按日子安排,让两家婚礼岔开就行,我家柱子和那位姑娘的事也商量好了。”

  易忠嗨听完后,眼睛微亮,点点头道:“这样吧,这事我晚上回去再想想,到时候你听我的安排就行。”

  答应之后,看着何大清走远,易忠嗨转动着眼珠,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柱子这孩子怎么突然要成亲了?这也太急了吧?”

  近几年,易忠嗨已经将养老的希望寄托在贾东旭身上了,却没想到,稍微没留意几天,柱子的婚事就已经定了。

  何裕柱和许大茂都要成亲了。

  这件事通过易忠嗨从轧钢厂回来后的一句话,迅速在大院里传开,街坊邻居们都在讨论这两件事。

  这两位年轻人在院子的同龄人里算混得不错的。

  特别是许大茂,在轧钢厂做放映员,这份吃香的工作,以前有很多人想帮忙给他介绍对象。

  后来许大茂和娄厂长的女儿谈恋爱后,大家也就不再提这事了。

  不过心里对许家还是有点羡慕的。

  自家条件本来不错,现在又和娄厂长的女儿结婚,以后的日子肯定衣食无忧。

  现在还不是特殊时期,虽然劳动人民受尊敬,但资本家也没被排斥,虽然地位比不上工人阶级,但有钱人还是会享受生活的。

  至于何裕柱,前几天听说他去鸿宾楼学厨艺了,最近没有关于他的传闻,没想到柱子也要成亲了。

  不过他们家现在已经有一辆自行车,绝对是附近最体面的。

  何大清和陈娟都是正式职工,这一家人实力很突出。\"听说了吗?柱子要跟我们卫生所的小谢护士结婚啦。”

  “一大爷刚回来就告诉我们了,你说这日子过得真快啊。”

  “可不是嘛,总觉得柱子还是那个十几岁的少年,去外面学厨艺呢。”

  临近傍晚,大院里的几个女人凑在一起闲聊。

  其中一大妈、二大妈、三大妈都在场。

  她们对今天院子里传来的这两条消息议论纷纷。

  这时,中院的贾张氏饭后出来,听见她们谈论的内容,便说道:“哎呀,三大妈,柱子不是跟你家关系很好吗?这小子怎么突然就要结婚了?小谢护士会答应吗?”

  当初谢颖琪为贾东旭送中药时,贾张氏就觉得她是个不错的姑娘。

  但后来贾东旭娶了秦淮茹,她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现在听闻柱子竟然要娶小谢护士,贾张氏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三大妈听了这话笑道:“贾嫂子,你还不知道吧?柱子这孩子很懂事,每次回家都会给我们送些米面糖果之类的,人情往来做得很好,这样孝顺的孩子配小谢姑娘再合适不过了。”

  三大妈对柱子的婚事持乐观态度。

  贾张氏却不以为然地冷笑一声:“不过就是些吃的东西罢了,谁知道是不是装面子呢?这些年也没听说柱子在外头混得如何,我觉得他多半还是在饭店里打杂,做个小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