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荆州正值空虚,甘宁守江夏,兵力仅三万,无旁援,亦无智士相辅。
亮确信,可轻易破之。
“主公,时机迥异往昔,万勿错失此番良机。”
诸葛亮面色凝重,力劝之。
刘备为诸葛亮言所动。
忆往昔,败因曹操大军驻荆州,可随时援江夏。
今曹操已去,何惧之有?
念及此,刘备讶问:“孔明,曹操麾下谋士,是否皆随其北返?”
提及那人,诸葛亮眼神一黯。
心知对方才智过人,己方胜算难料,却更燃其斗志,誓欲某日胜之。
“主公,探报称,荆州事务由曹仁主持,未见谋士相助。”
“曹仁虽为将才,善军事布局,谋略却非所长。”
“不足虑也!”
诸葛亮言罢,刘备释然。
“甚好!”
“除那人外,曹仁何足道哉。”
“军师既议取江夏,那便取之。
庐江全郡兵马七万三千余,悉听军师调遣。”
刘备豪言壮语。
取江夏,既可雪前耻,又可扬威名,一举两得。
“属下遵命。”
“主公宽心,属下定不负重托。”
诸葛亮拱手应允。
忽问:“翼德与子龙近况如何?”
刘备似不经意地问,实则心系赵云。
自张飞传话后,刘备对赵云之信已不如昔。
“翼德练兵在外,子龙则忙于筹粮。”
诸葛亮答,语中微露疑惑,“主公何以令子龙司职筹粮?岂不大材小用?”
“呵呵,子龙近日辛劳,欲使其稍作休整。”刘备笑言。
刘备未再言及此事。
关羽之事,仅他们兄弟三人知情,连诸葛亮亦被隐瞒。
刘备深知诸葛亮对赵云有所偏爱,忧虑一旦诸葛亮得知,会否借机对赵云有所责难。目前,他决定暂且搁置,待考察赵云后再做定夺。
诸葛亮进言:“恳请主公尽早召回赵云,我军即将进军江夏,缺他不可。”
刘备无奈点头:“这……好吧。”
赵云勇猛无比,在他麾下,确无人能替。
“如此,臣告退筹备。”诸葛亮退下。
……
刘备与诸葛亮正筹谋攻取江夏之时,不知苏晨已决意将江夏拱手让人,无需二人费力。
苏晨已至江夏,见城中物资搬运有序,对甘宁颇为满意。
“兴霸,估摸还需多久能搬空江夏?”苏晨问甘宁。
“若昼夜不停,约两日。”甘宁估算道。
江夏物资庞大,增派一万江夏兵协助三千辎重兵,仍需五六日方能搬完。
至今已忙碌四日。
“五日无妨,大局无碍。”苏晨点头,望向焦虑的百姓。
“百姓为何忧虑?”苏晨问。
甘宁笑道:“前几日军中高价收粮,各家仅剩十日口粮,见我们运粮,定是后悔怕饿。”
“当初高价买粮,他们恨不得倾家荡产,若非军师留余粮,昨日便有人断炊。”
苏晨叹道:“百姓愚昧。”
粮食于百姓虽重要,却也最轻。
粮食短缺之时,地方官员定会采取行动,即便不能饱腹,也不至于饿死。
曹军撤退后,百姓心生不安,亦在情理之中。
此番,苏晨不仅转移了辎重,还带走了江夏的大小官员与世家子弟,能带走的绝不遗漏。
总之,不让刘备得到丝毫可用之物。
至于官员与世族为何如此顺从,
皆因甘宁之威。
甘宁上次驱逐刘备后大开杀戒,江夏城中三成世族受害,人头悬挂城头三日示众。
这些世族不敢轻举妄动,唯恐稍有不从便遭斩首,自然选择顺从。
当然,世族虽走,仍留有人手打理家业与田产。
苏晨并未赶尽杀绝,仅带走有才识之士,其余子弟依旧留于江夏。
“兴霸,命人将榜文贴满全城。”
苏晨认为时机已到,该向百姓宣布刘备接任江夏太守之事。
想必此消息会让百姓难以入眠。
“遵命。”
甘宁应允,留下赵霸护卫苏晨,自己着手布置。
不久,江夏城各处贴满了天子诏书。
很快吸引了百姓的注意。
百姓三五成群,紧盯着榜文,看得入迷。
遗憾的是,多数人不识字,即便凝视许久,也茫然不解。
所幸苏晨早有准备。
身旁,早已安排好的文士正向众人解释榜文内容。
“此乃天子旨意。”
“天子感念刘皇叔之忠心,特命现任丞相撤军,将江夏城交由刘皇叔驻守,并正式任命刘皇叔为江夏太守。”
“丞相遵天子之命行事,已撤兵,且江夏官印与天子旨意已送达刘皇叔处,不久,皇叔将率军抵达。”
榜文内容被解读后,百姓激动万分,脸颊泛红,全身颤抖。
“皇叔待民如至亲,入驻江夏之日,我等忧虑自消。”
“诚然,有皇叔在,百姓皆可果腹,无需忧惧饥荒。”
“归家备宴,今日吾欲宴请邻里,相识者皆请来相聚。”
“甚好,今日吾家设宴,明日轮至汝家,正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言及此,丞相并非传闻中那般傲慢无礼,天子旨意,曹丞相亦需遵从。”
“嘿嘿……丞相权势再大,岂能凌驾天子之上?言丞相囚禁天子、祸乱朝纲者,皆谬言也。”
民众散去,消息流传。
未及半日,江夏百姓皆知刘备将率兵至。
众人遂开始憧憬未来。
家中存粮,按最俭用度,十日足矣。
然若开怀畅饮,恐仅五日之需。
“刘备时间紧迫矣……”
苏晨旁观,不禁轻笑摇头。
今朝他们对刘备满怀期待,他日饥馑之时,必将转恨刘备。
彼时,他们非但不怨曹操取粮,反会责刘备未能饱腹。
民众之朴实,可见一斑。
史上农民起义,多由饥饿所迫,而败亦多因放纵饮食。
此时,苏晨惊见一户人家携粮带物,随老妇向城外行去。
此类人家寥寥,不过数十户,数百人而已。
此景令苏晨诧异。
竟有人不喜刘皇叔?
他上前询问老妇:“皇叔将至,何故离去?”
老妇凝视苏晨,略有不悦:“什么皇叔,虚名而已。”
亮确信,可轻易破之。
“主公,时机迥异往昔,万勿错失此番良机。”
诸葛亮面色凝重,力劝之。
刘备为诸葛亮言所动。
忆往昔,败因曹操大军驻荆州,可随时援江夏。
今曹操已去,何惧之有?
念及此,刘备讶问:“孔明,曹操麾下谋士,是否皆随其北返?”
提及那人,诸葛亮眼神一黯。
心知对方才智过人,己方胜算难料,却更燃其斗志,誓欲某日胜之。
“主公,探报称,荆州事务由曹仁主持,未见谋士相助。”
“曹仁虽为将才,善军事布局,谋略却非所长。”
“不足虑也!”
诸葛亮言罢,刘备释然。
“甚好!”
“除那人外,曹仁何足道哉。”
“军师既议取江夏,那便取之。
庐江全郡兵马七万三千余,悉听军师调遣。”
刘备豪言壮语。
取江夏,既可雪前耻,又可扬威名,一举两得。
“属下遵命。”
“主公宽心,属下定不负重托。”
诸葛亮拱手应允。
忽问:“翼德与子龙近况如何?”
刘备似不经意地问,实则心系赵云。
自张飞传话后,刘备对赵云之信已不如昔。
“翼德练兵在外,子龙则忙于筹粮。”
诸葛亮答,语中微露疑惑,“主公何以令子龙司职筹粮?岂不大材小用?”
“呵呵,子龙近日辛劳,欲使其稍作休整。”刘备笑言。
刘备未再言及此事。
关羽之事,仅他们兄弟三人知情,连诸葛亮亦被隐瞒。
刘备深知诸葛亮对赵云有所偏爱,忧虑一旦诸葛亮得知,会否借机对赵云有所责难。目前,他决定暂且搁置,待考察赵云后再做定夺。
诸葛亮进言:“恳请主公尽早召回赵云,我军即将进军江夏,缺他不可。”
刘备无奈点头:“这……好吧。”
赵云勇猛无比,在他麾下,确无人能替。
“如此,臣告退筹备。”诸葛亮退下。
……
刘备与诸葛亮正筹谋攻取江夏之时,不知苏晨已决意将江夏拱手让人,无需二人费力。
苏晨已至江夏,见城中物资搬运有序,对甘宁颇为满意。
“兴霸,估摸还需多久能搬空江夏?”苏晨问甘宁。
“若昼夜不停,约两日。”甘宁估算道。
江夏物资庞大,增派一万江夏兵协助三千辎重兵,仍需五六日方能搬完。
至今已忙碌四日。
“五日无妨,大局无碍。”苏晨点头,望向焦虑的百姓。
“百姓为何忧虑?”苏晨问。
甘宁笑道:“前几日军中高价收粮,各家仅剩十日口粮,见我们运粮,定是后悔怕饿。”
“当初高价买粮,他们恨不得倾家荡产,若非军师留余粮,昨日便有人断炊。”
苏晨叹道:“百姓愚昧。”
粮食于百姓虽重要,却也最轻。
粮食短缺之时,地方官员定会采取行动,即便不能饱腹,也不至于饿死。
曹军撤退后,百姓心生不安,亦在情理之中。
此番,苏晨不仅转移了辎重,还带走了江夏的大小官员与世家子弟,能带走的绝不遗漏。
总之,不让刘备得到丝毫可用之物。
至于官员与世族为何如此顺从,
皆因甘宁之威。
甘宁上次驱逐刘备后大开杀戒,江夏城中三成世族受害,人头悬挂城头三日示众。
这些世族不敢轻举妄动,唯恐稍有不从便遭斩首,自然选择顺从。
当然,世族虽走,仍留有人手打理家业与田产。
苏晨并未赶尽杀绝,仅带走有才识之士,其余子弟依旧留于江夏。
“兴霸,命人将榜文贴满全城。”
苏晨认为时机已到,该向百姓宣布刘备接任江夏太守之事。
想必此消息会让百姓难以入眠。
“遵命。”
甘宁应允,留下赵霸护卫苏晨,自己着手布置。
不久,江夏城各处贴满了天子诏书。
很快吸引了百姓的注意。
百姓三五成群,紧盯着榜文,看得入迷。
遗憾的是,多数人不识字,即便凝视许久,也茫然不解。
所幸苏晨早有准备。
身旁,早已安排好的文士正向众人解释榜文内容。
“此乃天子旨意。”
“天子感念刘皇叔之忠心,特命现任丞相撤军,将江夏城交由刘皇叔驻守,并正式任命刘皇叔为江夏太守。”
“丞相遵天子之命行事,已撤兵,且江夏官印与天子旨意已送达刘皇叔处,不久,皇叔将率军抵达。”
榜文内容被解读后,百姓激动万分,脸颊泛红,全身颤抖。
“皇叔待民如至亲,入驻江夏之日,我等忧虑自消。”
“诚然,有皇叔在,百姓皆可果腹,无需忧惧饥荒。”
“归家备宴,今日吾欲宴请邻里,相识者皆请来相聚。”
“甚好,今日吾家设宴,明日轮至汝家,正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言及此,丞相并非传闻中那般傲慢无礼,天子旨意,曹丞相亦需遵从。”
“嘿嘿……丞相权势再大,岂能凌驾天子之上?言丞相囚禁天子、祸乱朝纲者,皆谬言也。”
民众散去,消息流传。
未及半日,江夏百姓皆知刘备将率兵至。
众人遂开始憧憬未来。
家中存粮,按最俭用度,十日足矣。
然若开怀畅饮,恐仅五日之需。
“刘备时间紧迫矣……”
苏晨旁观,不禁轻笑摇头。
今朝他们对刘备满怀期待,他日饥馑之时,必将转恨刘备。
彼时,他们非但不怨曹操取粮,反会责刘备未能饱腹。
民众之朴实,可见一斑。
史上农民起义,多由饥饿所迫,而败亦多因放纵饮食。
此时,苏晨惊见一户人家携粮带物,随老妇向城外行去。
此类人家寥寥,不过数十户,数百人而已。
此景令苏晨诧异。
竟有人不喜刘皇叔?
他上前询问老妇:“皇叔将至,何故离去?”
老妇凝视苏晨,略有不悦:“什么皇叔,虚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