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令公大恩,备永生难忘-《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只是庐江的世家,因主公突然离去,有人从中捣乱,使得粮价上涨了一两成,主公需有所防备。”

  诸葛亮话音刚落,刘备气得脸色铁青。

  世家的反击竟如此迅速,粮价上涨虽不多,但积少成多,总体花费惊人。

  还好庐江的几个大家族如刘家、黄家等识大体,并未因主公前往江夏而责怪,反而提供了粮食和资金支持。

  否则他根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购买粮食。

  但正因如此,他对这些家族更是感激不尽,这份人情早晚要还。

  这时,庞统忽然说道:“主公,我有一计,能让庐江世家自相残杀,不敢再与主公为敌。”

  “士元,万万不可!”

  诸葛亮连忙阻止,“主公已对庐江世家有所亏欠,若再设局对付他们,虽能暂时解决问题,但长远来看对主公不利,恐会招致天下世家的猜忌。”

  他怎会没有想过对策?他谋划的计谋并不少!

  但正如之前所言,既然主公已对世家有所亏欠,再与他们争斗便是自绝后路。

  除非主公永不回庐江。

  况且时间紧迫,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何必在此与世家纠缠?

  因此诸葛亮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与世家交恶。

  但他没想到,士元竟会当着主公的面提出此计。

  以士元的性格,那些世家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一旦如此,便真的与庐江世家结仇了。

  即便得到黄家、刘家等家族的支持,主公亦未必能占上风。

  刘备内心已生动摇。

  世家大族正无情地榨取他的资源。

  若不予以惩治,他心中难以平复。

  然而,见诸葛亮反对,刘备又陷入犹豫。

  这时,侍从进门禀报:“主公,军师,赵将军回来了。”

  “快请子龙进来。”诸葛亮神色突变,急切地喊道。

  赵云持枪步入,行礼道:“见过主公,军师,士元先生。”

  诸葛亮疑惑地问:“子龙,我不是让你去城里买粮吗?为何这么早回?”

  赵云答道:“军师,城中粮店已空,我又到乡下征粮,却发现百姓家中的粮食早被庐江豪族抢购一空。我尝试联系了几位大商人购买粮食,但仍受到豪族的阻挠。几位商人中途变卦,要求提价四成才肯交易,我无奈只能先回来禀报主公。”

  赵云说完,摇头叹息。

  庐江豪族过分至极,处处与主公作对。

  这能怪谁呢?

  只因主公对豪族的承诺突然反悔,还打算领兵去江夏,将庐江归还江东。

  那些豪族本已背弃江东,尊主公为庐江太守,只为名利所驱使。

  如今主公离去,庐江重回江东,他们岂能有好果子吃?

  所以也不能全怪豪族翻脸,只能说主公的做法欠妥。

  “欺人太甚!”

  “难道以为刘备宽厚,就不敢动手吗?”

  听完赵云所言,刘备怒不可遏。

  本就心怀怨愤,再遇此事,他岂能忍受!

  他立即对庞统下令:“士元,快去准备,凡恶意阻挠者,你有权生杀予夺。”

  “就看这场血雨腥风,能否震慑庐江豪族!”

  诸葛亮大惊失色,连忙劝阻:“主公,万万不可,这样做毫无退路,滥杀无辜也会毁了您的仁义之名啊。”

  刘备不为所动。

  “难道我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刘备反问诸葛亮,实则心中对他已生不满。

  若非当初诸葛亮劝他攻取江夏,也不会有今日的诸多麻烦。

  诸葛亮哑口无言,呆立当场,茫然凝视着刘备。

  心头泛起一阵酸楚。

  庞统点头回应,正欲转身,另一仆人悄然步入。

  “主公,蕲春令黄献求见。”

  闻言,诸葛亮心中暗舒一口气。

  真是天助我也。

  否则错失良机,后果难料。

  “速速有请!”

  刘备亦显惊愕,随即急切吩咐。

  黄献曾助城又予支持,断不可轻视。

  片刻工夫,黄献步入厅内。

  他面带笑容,向刘备拱手行礼:“见过皇叔。”

  “无需客气,请坐。”刘备嘴角含笑,未有丝毫怒意。

  “好。”

  黄献落座,缓缓言道:“皇叔,此番前来,实为庐江士族求情。”

  “此言何意?”刘备神色微变,不动声色问道。

  “哈哈,在下得知,庐江士族近日行为失当,多有冒犯之处,还望皇叔宽宏大量。我已在来前联合几家大族训诫他们,他们将把积存粮草尽数送至皇叔处。”

  黄献平静说道。

  刘备闻言大惊,连忙回应:“足下何必费心,他们如此待我,实因我先前有过,怎能怪罪于他们?足下此举,实令我难安,岂非要陷我于不义?”

  刘备故作责备。

  黄献见状,非但不恼,反生敬意。

  果真是刘皇叔,仁德宽厚。

  黄献顿时大笑。

  “皇叔请勿动怒,此番确是那些家族过分,我们只是稍作规劝,免其误入歧途,此事与皇叔无关。”

  黄献认真解释。

  “唉……我对庐江士族本就心怀愧疚,岂敢苛责?足下如此,倒让我日后难以面对他们。罢了,还请足下引路,我欲亲自前去致歉。”刘备面露惭愧,内心却暗自欣喜。

  未曾料到,黄献等人如此善解人意,主动替他解决了士族之困,早知道如此轻松,他又何必费尽周章?

  此刻,刘备心中涌起一阵庆幸。

  若非士元刚好未走,自己冲动之下行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皇叔无须如此操劳,您贵为皇室宗亲,怎可自降身份?”

  黄献摆手打断刘备,笑道,“皇叔尽管放心,庐江世家日后定会对您毕恭毕敬。”

  “皇叔可以着手准备粮食之事了。”

  黄叙接言。

  刘备顿时心情舒畅,满心喜悦。

  他起身,向黄献深深行礼:“令公大恩,备永生难忘!”

  “皇叔言重了,请起。”

  黄献笑着摆手,话锋一转,“我家刚添一女,正值满月。

  听闻皇叔公子聪慧过人,我愿与皇叔结为秦晋之好,不知意下如何?”

  黄献终于道出心愿。

  他为刘备付出诸多,从未求过回报,唯独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