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意在徐庶-《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与此同时,李典率军至蛇口。他本应早早追上刘备数千老弱残兵,但刘备军沿途丢弃粮草财宝,引诱曹军。山路崎岖,骑兵难行,士卒为物资所阻,行进缓慢。待整顿军纪、清理道路,连夜追击时,刘备军已遁入前方密林。

  此地两岸险峻,通道狭窄,不利大军行动,李典当机立断,决定撤回新野。

  另一边,手下将领仍坚持追捕。

  长久追逐,刘备近在咫尺,怎肯轻易言败?

  “将军何必谨慎,刘备数千残兵已慌不择路,怎敢设伏?”

  “对,将军下令,擒获刘备,大功一件。”

  士兵们亦齐声响应。

  李典面露忧色,沉吟片刻,道:“牛金,你带兵去擒刘备,我随后策应。”

  “遵命!”

  牛金兴冲冲领命,执斧点兵,迫不及待冲入。

  李典在外守候,忽闻内部厮杀与马蹄声,脸色骤变。

  “不好,中计!”

  正欲驰援,暗处杀出一支精兵,乃赵云率两千兵马赶到。

  ---

  与此同时,赵云见曹军未全入伏,且李典未至,当机立断,命众人集中对付李典。

  击溃李典,曹军自乱。

  “赵云!”

  李典望见那标志性装扮,冷汗涔涔。

  赵云昔日之勇,至今震撼心魄。

  “冲锋!”

  赵云仅一眼掠过李典,策马直取。

  李典若擒,曹军必溃。

  “快撤!速撤!”

  李典惊慌逃回本阵。

  但赵云麾下两千勇士迅速与曹军混战。

  赵云步步紧逼,李典绝望闭目。

  铛!

  兵器碰撞声响起,李典睁眼,见一普通士兵挺身而出,挡下赵云。

  “何人?”

  李典急切问道。

  此人身材魁梧,眼神坚毅,透着寒气。

  “报上姓名。”

  李典催促。

  “将军,卑职赵霸,冀州人,年初投军,在将军手下效力。”

  “武艺竟如此高强,好!若你能抵挡赵云,回营后必重重奖赏。”李典说。

  “多谢将军!”

  话音刚落,赵霸挥刀与赵云激战。

  趁此机会,李典挣脱束缚,急忙整顿残兵撤退。

  对于蛇口内被困的七千曹军,他已无暇顾及,只求减少更多损失。

  不久,牛金带着两三千残兵突围,却又被赵云军队拦截。

  最终,仅余千余人与李典的两千残兵汇合。

  三千余人狼狈逃向新野。

  到新野后,又遇关羽、张飞军队的冲击,三千多曹军瞬间崩溃。

  若非赵霸舍命保护,李典险些死于关羽刀下。

  狼狈返回樊城后,李典麾下仅剩百余骑。

  曹仁的情况更为糟糕。

  城内原本两万大军,仅两千余人归来。

  此战,曹军损失惨重,攻取新野无望。

  新野。

  刘备含泪,神色凝重地向徐庶行礼:“军师才智过人,我征战多年,从未赢得如此痛快的一仗。有军师相助,定能扫平曹贼,复兴汉室。”

  徐庶深受感动,连忙扶起刘备:“主公!”

  关羽、张飞、赵云见状,皆露出笑容。

  而在樊城,气氛沉重。

  除留守武将外,其余人均伤痕累累。

  片刻沉默后,曹仁道:“此战失利,新野难以攻下。我将亲自前往许昌向丞相请罪。”

  “李典,速备快马,明日启程。”

  李典点头:“是。”

  他突然想起一事,急忙道:“将军,军中有一勇士,若非他相救,我早已命丧赵云之手。我想将他带回许昌献给丞相。”

  “此计甚好,丞相喜爱勇士,若此人确有才能,也能减轻我们的过错。”曹仁点头。

  ……

  许昌。

  曹仁先胜后败,五万大军损失大半,刘备守住新野。

  曹操对此虽感无奈,但也认为情有可原。

  深入探究,曹操知晓责任并不在曹仁,而是刘备新纳的军师太过出色。

  曹操不禁感叹,刘备真是福泽深厚,即便身处绝境也能寻得杰出人才。

  虽心怀一丝羡慕,但值得庆幸的是,曹仁、李典归来时,带来了一位勇猛将领。

  经许褚检验后,此人深得曹操喜爱,被授予奋威将军之职,并被派遣南下担任先锋。

  安抚完曹仁、李典,曹操心神不宁,下意识地与许褚一同前往苏晨住处。

  若非苏晨的提醒,曹仁恐怕首战即败,更不会有之后的小胜。

  而苏晨即便远离新野,也能在与刘备新军师的对弈中取胜,足见苏晨之才远超那人。

  更令曹操赞赏的是,苏晨不慕权势,不结党营私,甘愿留在后勤,默默奉献。

  尽管苏晨有些贪财,但这让他显得更为真实。

  对于无欲无求之人,曹操反而会心生疑虑。

  抵达苏府时,苏晨正悠闲地躺在椅上晒太阳。

  曹操心中暗想,为何苏晨总是这般慵懒,不是晒太阳便是钓鱼种地,身为军师,却活得像个农夫。

  “公子,曹丞相到了。”

  苏晨正享受着日光浴,听到甄宓的话,连忙起身,略带歉意地说:“丞相每次来访都不提前通知,若有失礼之处,还望海涵。”

  “哈哈,军师不必客气,在我面前无需拘束。”曹操笑道。

  “丞相此来,可是有何急事?”

  安排曹操与许褚坐下,斟好酒,苏晨问道。

  “曹仁战败而归。”曹操简述了新野战事,摇头道,“据曹仁说,刘备的军师叫徐庶,乃荆襄人士,军师可认识此人?”

  苏晨微微一笑,他怎会不认识徐庶,这位老朋友,曾与他一同在水镜山庄共度近一年时光,情谊深厚。

  “徐庶乃水镜先生的弟子,与我是同门师兄弟。”

  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果然是他,难怪能战胜曹仁。”

  “一切都明白了。”

  曹操边言边看向苏晨,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军师与徐庶交情如何?”

  苏晨闻言,即知曹操心意,意在徐庶之才。

  尽管他与徐庶友情深厚,却难以单凭言语劝其归顺曹操。

  苏晨遂摇头:“丞相,我深知您对人才的重视,但徐庶志向远大,既已投刘备,便不会背弃。”

  “我只是随口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