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出游-《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因此打压与猜忌不可避免。

  这样一来,他将陷入诸多困扰。

  别看曹丕在曹操面前表现得懦弱不堪,仿佛无能之辈,一旦失去曹操,他将变得极为狠辣。

  苏晨不愿自找麻烦,索性决定远离漩涡。

  当然,他也有能力与曹丕正面抗衡,但念及曹操的恩情,他不愿如此行事。

  毕竟曹操失去了两个儿子——曹昂和曹冲。

  丧子之痛令曹操饱受折磨,恐怕内心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而且这次,即使曹操怀疑曹丕,却并未深入调查,反而最终原谅了他,可见在曹操心中,曹丕仍是可接受的。

  所以在曹操在世期间,苏晨不会对曹丕下手。

  加之他已向曹操归还两本书,了却了恩情,此时抽身而退,最为恰当。

  然而,这些话苏晨并未讲给许褚知晓。

  因许褚难以理解,他也不愿让许褚陷入那些纷繁复杂的事情中。

  许褚本性纯朴,让他跟随曹老板做个逍遥自在的护卫即可。

  “许昌城太过乏味,我想外出四处看看。”

  苏晨随口编了个借口。

  许褚恍然大悟,随即冲苏晨眨眨眼。

  “哈哈,我懂的,先生府上有两位佳人,定是这般打算。”

  许褚嬉笑一声,接着问:“先生此番出游打算多久呢?”

  这傻小子。

  苏晨无奈地望向许褚,没料到他会如此轻信。

  但这样也好,免得再费唇舌解释。

  “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半年。”

  苏晨笑着回答。

  “这段时日不算太长。”

  许褚点头表示同意。

  半年光阴,转瞬即逝。

  “先生启程之时,别忘了唤我,我要为你践行。”

  许褚斟满酒,举杯道:“我敬先生一杯。”

  “干!”

  苏晨与许褚共饮一杯,二人同时笑了起来。

  此时,店小二端菜进来,上完菜便退出去了。

  “先生,尝尝这家的特色菜,出了许昌,怕是再难享用这般美味。”

  许褚指着桌上菜肴说道。

  “好。”

  苏晨笑着点头,尝了一口。

  味道平平。

  但厨子的手艺确实精湛,若配上后世的调味品,恐怕个个都能成为顶级厨师。

  “嘿嘿,先生只管吃菜,这酒我可是要喝的。”

  许褚笑着说道。

  苏晨瞪了许褚一眼。

  原来这家伙请自己吃菜,竟是为了独享这几壶酒。

  不过苏晨并未在意,只是笑了笑,摇头晃脑地继续吃菜。

  见状,许褚喝得更加起劲。

  当然,等苏晨酒杯见底后,他也会立即添满。

  这一餐饭,足足吃了半个时晨才结束。

  许褚已有七八分醉意,全靠苏晨搀扶,才勉强站起身离开。

  自古二锅头便是烈酒,许昌人饮下一壶便已酩酊大醉,而许褚竟连饮三壶有余,仍能神志如常,实属罕见。

  “先生归期约在明年夏秋之间,到时必当先行告知,我……咳,我去接他。”

  许褚醉眼朦胧地开口,酒气直冲苏晨。

  “罢了,罢了,莫再言语。”

  苏晨轻拍许褚肩头,扶他下楼,送至马车上,叮嘱车夫速返丞相府。

  随后,苏晨转身入酒馆买马,快骑而归。

  此刻,丞相府内。

  曹操于书房读书,得知许褚醉酒归来,亦感诧异。

  许褚鲜少饮酒失态,非因他不能醉,而是他深知自身职责重大,必须时刻警醒以护主公周全。

  许褚懂酒误事的道理,却今夜失了分寸。

  然曹操未追问,只待其清醒自述。

  不想,许褚红着脸,脚步虚浮地步入书房,神情间似有郁结。

  曹操心生疑虑,放下书卷,注视着许褚道:“仲康,怎成这般模样?”

  “这非汝之常态,直言何事?”

  许褚双眼泛红,一屁股瘫坐椅中。

  曹操虽略显急切,却不疾言厉色,反觉忐忑。

  许褚此状,宛如蒙受莫大委屈。

  “休要犹豫,若有难处直言即可,不愿说便退下歇息。”

  曹操亦有威严,未紧逼问询,却带些许责备之意。

  “唉……”

  许褚长叹一声,满面愁云地望着曹操,“丞相,先生怕是要离开了。”

  “什么!”

  若论曹操先前尚且镇定自若,此刻却满心震撼,同时心底泛起一丝失落。

  他猛然站起,撞翻案头竹简亦浑然未觉。

  “你究竟何意?详尽道来。”

  曹操伫立书房,面色冰冷地言道。

  许褚遂将适才与苏晨共膳时的情形娓娓道来,述毕又补上一句:“我当时仅是假称先生欲出游,然我心知肚明,先生此言绝非仅为出游这般简单。”

  “他定有隐情未向我坦白,但我无意追问,免得令先生为难。”

  听罢,曹操颔首。

  确乎如此,苏晨若不愿言明,许褚即便追问,怕也无果。

  不过他思虑更深,大致能揣测苏晨为何要走。

  并非苏晨执意离开,实属不得不行。

  此乃一时权谋之策。

  而放眼大局,此举亦为他好,是为曹氏基业长远考量。

  他深知,功高盖主之人,除他之外无人能制。

  当然,他绝非质疑苏晨之忠心,可关键在于,他信得过苏晨,他的继承人会否同样信任?

  一旦主臣间产生芥蒂,麻烦便会接踵而至。

  这类事情,曹操也颇觉棘手。

  他自是不舍苏晨离去,且有诸多法子手段留他在许昌。

  然而,这并不可行,且易引发更大纷争。

  许昌经历此事后,已人心浮动。

  此时亟需休整安顿,不容再起波澜。

  若强留苏晨,日后万一再生事端,尤其是若与他二子交恶,或与城中望族争锋。

  他该助谁?

  若帮苏晨,则后院起火,许昌不稳。

  若助世家,则对不住苏晨。

  显然,苏晨已然体谅他的处境,才决意离开许昌。

  “宁逸,皆因我错待于你。”

  曹操怅然摇头。

  苏晨之去,是权衡利弊后的抉择。

  他无法也无意阻拦。

  并且,既然苏晨主动为其谋划,为曹氏基业着想,他更不应违逆其志。

  很快,曹操眉头微蹙。

  苏晨是大功臣,不可能无缘由地离开许昌。

  一旦发生此事,世人会嘲笑他压制功臣,不配为人主,也会说他心胸狭隘,缺乏包容。

  所以苏晨若真要离去,必然早有考量。

  以苏晨的智慧与对他的一片忠义,应该不会令他难堪。

  曹操凝眉沉思。

  片刻后,他神情突变,似有所悟。

  若要苏晨平安离去且不让世人找到非议的由头,必先自损名声,毁掉自身成就,如此方能给出正当理由,将苏晨逐出许昌。

  想到此处,曹操心中一阵刺痛。

  “宁逸,你这样做,岂非让我于心不安?”

  曹操郁郁归座,眼神略显涣散。

  “丞相,您怎么了?”

  许褚见曹操听罢说话又自言自语、愁眉深锁,顿时慌了神,忙低声询问。

  “无妨。”

  曹操挥挥手,随即叮嘱道,“近几日你多留意许昌城内动静,若有丝毫异常,即刻报于我。”

  曹操揣测,寻常手段恐无法削弱苏晨的赫赫功劳。

  因此,苏晨若执意要走,定会闹出不小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