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嬴政也造反?-《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

  姜承奕破天荒答应了扶苏的建议。

  扶苏愣了一下,转头离去。

  他心中一阵狂喜。

  老师果然是想要自由!

  他这一次在外为大秦招揽人才回来后,便要向嬴政提出将姜承奕带出诏狱的要求。

  让自己的老师重获自由!

  看扶苏离去,另一边的嬴政也冷着脸,离开了院落。

  而姜承奕则是一边吃着美味烧鸡,一边思索着未来的发展。

  他哪里还看不出来。

  扶苏兴致勃勃找自己给儒家经典作批注,是因为他马上要和扶苏一同去进行大秦第一次的科举考试?

  只不过无所谓了。

  他的讲课已经给大秦造成了改变,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可挽回的蝴蝶效应。

  他的死期也从近在咫尺变成了遥遥无期。

  既然如此,继续待在诏狱内,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被嬴政忘掉,从而失去身死的机会。

  所以他接受了白黎把他带出去的建议。

  反正都已经死不了了,倒不如好好感受感受大明的风土人情。

  有白黎在,他过上个逍遥闲散王爷的生活自然是没问题的。

  而且。

  在外面不但有自由,还能顺便筹备造反的事情。

  等什么时候造反的规模和动静大到被嬴政发现,他的死期也就到了。

  当然......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吃烧鸡有些吃腻了。

  他要去诏狱外,做些好吃的东西出来。

  计划通!

  ......

  章台宫。

  嬴政已经先扶苏一步回到了大殿之中。

  他正装模作样翻看着扶苏带回来的,已经做好了批注的儒家典籍。

  在知道扶苏对自己这个父亲有些误解之后,他现在在扶苏这个储君的面前也刻意不端着一国之君的架子。

  虽然仍旧面色冷峻,却显得温和了一些。

  他频频点头:

  “这段时间,你在诏狱内的进步的确不小。”

  “不仅在对国家大事上有了独到的见解,就连学问上也没有放松,也精进了不少。”

  他虽然知道内情,但语调中还有几分欣慰。

  毕竟这些进步,也的确是在扶苏身上的。

  扶苏微微红了红脸,并未将这些功劳全部冒领在自己身上,只是克制道:

  “父皇谬赞了。”

  嬴政也没再过多追问,点到为止。

  他专心看向了被批注好的典籍。

  饶是他这样的全才。

  在看完姜承奕对于某些儒家言论一针见血的点评注解之后,也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无他。

  实在是姜承奕的点评太过老辣。

  虽然他也没法确保姜承奕的注释和分析就是当年的圣人和亚圣所想要表达的想法。

  但是在他看来,是不是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姜承奕的解释绝对是这些话语最好的解释!

  也是最为能用于考察一个人学问和道德的解释。

  甚至嬴政隐约觉得,那些前辈先贤都没有姜承奕这般通透的想法。

  实际想要表达的意思也远远不如姜承奕现在解释出来的意思。

  他合上竹简,面色不显:

  “不错。若是科举制可行,这些注解以后就是我大秦此项科考的标准答案了!”

  “对了,除去明经一科以外,别的科目要如何安排考校,你可有安排?”

  嬴政想起此事,问了一句。

  之前姜承奕说过科举考试要分科考校,但是现在只给他们解释出一科明经之科,还并未说别的科目。

  虽然这是大秦第一次进行科举考试,但更要认真对待。

  毕竟这次的科举肯定会成为来年更正式的科举的基础。

  绝对不能做得太过粗糙!

  而由于姜承奕之前在话语中略过的一些信息。

  扶苏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

  他沉着应对道:

  “除却明经一科外,还有对策科,由百家大儒共同出一道策论题目,让考生共同作答,”

  “等到考校选拔结束,儿臣会将作答最好的考生带入咸阳,届时父皇便问些自己想问的,最后如何安排,也全凭父皇决定。”

  扶苏文绉绉道。

  虽然嬴政周身的气息已经温和了许多,但是他在嬴政面前,还是保持着一副儒生臣子的模样。

  嬴政点了点头。

  这样的安排他很是满意。

  看向和自己差不多高,身姿挺拔的英俊扶苏,嬴政没来由地升起一种儿子终于长大了的感慨。

  “田雨,去将他们唤进来。”

  嬴政没再和扶苏对话,而是跟身边一直等待的田雨知会了一声。

  田雨喊了声喏,便出宫门去叫人了。

  而扶苏见状则是懂事的打算先行告退。

  可却被嬴政伸手拦了下来。

  他不明所以地看向大门。

  走进来的有三个人。

  一个是出去叫人的寺人田雨,一个是大秦的少府官章邯。

  最后一位则是驻扎在外的大将蒙恬的副将、王翦的曾孙、王贲的孙子,王离。

  三人都很年轻。

  三人先对嬴政行了礼,随后便冲着扶苏也施了一礼,看起来很是郑重。

  此时的扶苏看着眼前的三人,施施然回了礼,心中已是有了几番猜想。

  果不其然。

  嬴政淡淡道:“你从未出过远门,这次虽是登用人才,却也不可失了戒备。”

  他指了指田雨。

  “你现在是大秦的储君,身边没些副手,出了宫去显得我大秦朝堂无人可用。”

  “在赵高养伤的这段日子,田雨在朕这儿学了不少东西。现在赵高好了,就让他跟着你吧。”

  然后又指向章邯。

  这位在日后军功赫赫的秦朝大将,如今只是朝中一个纯粹的文官。

  “章邯原本要去掌管骊山刑徒,现在骊山建筑休止,他也没什么要做的了,便跟你一同出去历练历练。”

  说罢,又看向王离。

  “他便不用我多说了吧?蒙恬与将闾镇守北疆,暂时不能轻易宣调,便让王离调拨一千兵马禁卫随你同行。”

  介绍完,他淡淡说道:

  “他们都是靠得住的人才。这次是大秦第一次采用科举制度,你务必要将选拔出的人才平安带回!”

  “出现任何纰漏,你们就一块去诏狱里待着吧!”

  嬴政声音平淡,却是不怒自威!

  吓得四人赶忙低头,同声称“喏”。

  不过田雨三人心中清楚,他这句威胁,其实只是针对他们三人的。

  人不人才的不重要。

  但若是真让扶苏遭到什么不测,恐怕他们三个连下诏狱的机会都不会有。

  直接就被拉去五马分尸了。

  他们都知道。

  嬴政只是抹不下脸来表达自己的关心罢了。

  而说完这句话,嬴政才转头看向扶苏。

  “你已经是大秦的储君了,也该有自己的封地了。”

  “朕在城外寻了一处安静的庄园,若是你路遇人才,也可直接将其带去,至于官职一类,你自己掌握分寸便是。”

  “在那里,平时做些什么,不会有人打扰。”

  听到这话,扶苏心中忽地生出一个荒谬的念头。

  他的父皇。

  也参与进造反了?

  不然怎么忽然给他这么大一个助力?

  他本来就是打算求一处封地的。

  便是用于安置姜承奕。

  同时作为“造反”的基地的。

  现在嬴政却是在他询问之前,就给他物色好了地方。

  甚至还是个地广人稀、无人打扰之处。

  不正是一处最为适合造反的好地方吗?

  更何况嬴政好像生怕他造反不成。

  不仅给他配备了一名察言观色极强的太监,甚至还给他在大秦本就缺少人才的朝堂挑出一文一武两位人才。

  简直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造反基础班子一般。

  不过他很快便将这些荒谬杂念抛之脑后。

  扶苏喊了一声“喏”,便带着众人离开了章台宫。

  ......

  一出宫门。

  田雨便凑到了扶苏耳旁,笑道:

  “殿下好福气。其实赵中车的伤早就养好了,这几日陛下是故意叫老奴跟在他身边,学些本事嘞!”

  扶苏不动声色勾了勾嘴角。

  田雨所说的,他哪里还看不出来?

  姜承奕所说的无形的父爱,在此刻成为了具象。

  就是不知道。

  若是父皇知道自己正在筹备着造他的反,不知道这份父爱还会不会继续存在?

  扶苏有些恶趣味地想了想。

  随后便迫不及待道:

  “田雨,去通知一下朝中那几位大儒。”

  “我们也该动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