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莺莺晨间偷听吃瓜-《我全家在古代当陪房》

  夜幕降临,老柳家屋里的烛光在窗纸上投下三个晃动的影子,屋里柳闻莺正将打好的蛋液放到了桌子上。

  她转过身时,他爹将洗好切好的韭菜碎放入其中,搅拌均匀,撒了些盐便递给了吴幼兰。

  而吴幼兰又将年前炼好的猪油挖了一勺放进锅里热锅。

  将调好的蛋液放入锅中将煎至金黄,紧接着又倒了一壶热水,汤汁雪白咕嘟冒泡。

  之后她又将豆腐、白菜以及炸好的肉丸放了进去,炉火调小慢慢地炖煮起来。

  也就是这时候,一家三口坐在小凳子上,围在一块,休息的同时顺道聊起了今日白天发生的事情。

  “今日院里后来还安生么?”吴幼兰先开了口,显然还惦记着柳闻莺上午在群里呜嗷乱叫的后续。

  与此同时她将板栗剥开,放进了一旁的小碗里。

  柳闻莺从善如流地将碗里的金黄的板栗仁拿着塞入口中,吃完这才点头说道:“还行吧,下午的时候大小姐也没怎么了,点了根香就在屋里品茶看书,情绪稳定下来了。”

  想起上午那段时间的事情,柳闻莺现在还毛毛的。

  她是没想到苏媛居然直接掀桌。

  “苏府就是典型的庙小妖风大。”

  柳致远拎着茶壶给妻子和女儿都倒了一碗热茶,继续说道,“大小姐有些事情她要是避着你,你就不凑上去打听。

  要是不避着你的,咱们有些话听了也别往外说,实在忍不住咱就在群聊里自家说说就好。“

  “我知道。”

  柳闻莺乖巧点头,她知道虽然她不是苏媛肚子里的蛔虫,但是苏媛心里装的事情有很多

  多到许多事情柳闻莺不敢听、不敢看也不敢问。

  眼见着这话题沉重了,吴幼兰便道:

  “你不是说红袖这段时间着了风寒身子不适在休息么?

  我想着,你在大小姐那边,平日里红袖也一直照顾你。

  今晚回头吃晚饭,我就弄些红枣、红糖,再切几片老姜晚上放锅里用那小火慢慢熬着。

  明早你给她带过去,就说是你想着她,让家里人做的。

  每天喝两碗,多发发汗,估计不到十五就好了。”

  “好~”

  提到病了几日的红袖,柳闻莺也是点点头。

  此刻,窗外的风卷着雪粒子打在窗上,屋里的烛火晃了晃,锅里的汤水因为沸腾又发出了咕嘟咕嘟的声响,似乎是在提醒晚饭时间到。

  年到了初三,这日子挨着年节走,转眼便到了正月初七。

  这几日府里倒是真的安生下来不少。

  红袖的也在初六那日继续回到了苏媛身边服侍。

  穿行在府中长廊下,柳闻莺一抬头看着那新年的灯笼还挂着,倒是不由得恍然,原来距离鸡飞狗跳的初一初二已经过了五天了。

  有时柳闻莺也会恍惚,初二那日上午,苏媛在书房里掀翻一切,笔墨砚台与地面相撞的脆响、还有大小姐那气到发白的脸色,那才像是场没抓牢的梦。

  今日早上,她依旧带着丫鬟们去大厨房提膳。

  柳闻莺站在大厨房外面的背风拐角处,正好撞见了几个粗使丫鬟婆子蹲在墙角窗户下剥蒜说着闲话。

  那叽叽喳喳的声音裹着大厨房特有的烟火气飘到了柳闻莺的耳朵里。

  “刚看见门房搬东西没?大太太和二太太娘家的年礼总算赶来了。”

  听见这话柳闻莺倒是想起来了。

  先前早间靠近下人房那边的角门,她去碧梧阁的路上正撞见两个粗使婆子搬着礼盒往内院去,那些红绸子捆着的箱子上,还沾着些路途中的尘土。

  “这是大太太和二太太娘家送的年礼?这都初七了才到,也太赶了吧?!”

  “可不是嘛,听说还是雇了镖局的马车,估摸着是路远脚程慢。”

  一个年长的婆子说着,又忍不住撇撇嘴,

  “虽说都是雇了镖局的,但是大太太家到底还是派了个正经管事过来的。倒是二太太家,纯靠镖局的人送过来,连个正经送年礼的管事都没有。”

  柳闻莺站在她们的视野盲区,听见她们接着扯起了两位太太的家世。

  年轻的小丫鬟并不清楚大太太的家世,只是在几年待下来,大太太管家和赏赐看着也不像什么破落户的模样,听着婆子那将大太太和二太太一起相提并论,还有些不服气为其辩解了几句。

  结果那婆子轻哧一声,道:“你懂什么?大太太娘家本来就是个破落户,父亲也不过是个九品县丞,还早几年就没了。

  倒是有个兄长,可读了好些年书,到现在还是个白身,连个秀才都没中。

  亲爹当官时,攒点家当就这样的能守得住什么?能备出这些礼盒,怕也是费心想扒拉上咱们苏家求庇护的。”

  正说着,另一个穿青布衫的娘子也接上话:“二太太的父亲只是江南那边的一个书院的教书先生,听说那书院也就中等模样,收的学生不多。

  家里除了几间老房子和一屋子书,也没什么值钱东西。往年二太太她娘家送年礼,多是些自家炒的茶叶、晒的笋干什么的,最值钱的也不过两个大火腿。

  这两家家世可不就差不多么?”

  “啊?大太太和二太太家世都是如此?可、可为什么大太太的吃穿用度看着和二太太差别那么大啊?”

  那小丫头惊呼的问题柳闻莺也想知道。

  不过柳闻莺也想到了先前大太太动了苏媛母亲嫁妆的事。

  结果那婆子说的更加劲爆——

  “虽说大太太娘家也是个不顶用的,但是大太太在嫁给咱们老爷之前嫁过一个富商~

  后来那富商外出做生意的时候出了意外死了,那偌大的家产全被大太太拿着了。”

  我去!

  柳闻莺和那扒蒜的小丫鬟一样震惊不已,那小丫鬟还连忙问:“那、那富商家里没有亲族眷属了么?怎么就让大太太全拿走……”

  “要不说大太太家是个破落户呢,当官家的,给女嫁给的商人,对那商人家里也不挑的。那位家里也没什么人了,据说做生意也是手脚不干净,仇家还多呢!

  一个年轻柔弱的漂亮寡妇,这要遇不到咱家老爷,怕是也……”

  后面的话用了几声唏嘘替代,周围人也是品出了味来。

  “所以啊,咱们太太给老爷做了填房之后和娘俩也不算亲近,但是太太娘家撒事早就后悔的肠子都青了,每年四时节礼一概不缺,每次来的管事更是漂亮话说许多呢~”

  不愧是府里的老人,随便漏些内容下来,都够柳闻莺和那才来府里几年的小丫鬟消化半天了。

  更何况这后面柳闻莺听见的内容更是让她脑瓜子嗡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