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章 初见阴嫚-《咸阳宫阙三万里》

  从章台宫出来,方铭跟在赵高身后,穿过重重宫阙。赵高步履无声,黑色官袍在风中微微摆动,像一抹游弋的影子。

  “方大人,前面便是华阳宫了。”赵高微微侧首,嗓音低哑,“阴嫚公主平日喜欢在池畔亭中读书。”

  方铭颔首,心中却思绪翻涌。

  ——十五六岁的少女,被许配给自己这个“异乡人”,她心中会作何感想?

  转过一道回廊,眼前豁然开朗。一方不大的池塘映入眼帘,水面结着薄冰,倒映着灰蒙的天空。池畔一座六角亭,亭柱漆朱,檐角悬铃,在风中发出细碎的清响。

  亭中一道纤细的身影正倚栏而立,素白深衣外罩着浅青纱袍,乌发挽成简单的垂髻,仅一支白玉簪点缀。

  赵高在亭外止步,躬身道:“公主,方大人到了。”

  少女转过身来。

  方铭呼吸微滞。

  阴嫚公主的容貌极美,却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艳丽,而是如池上薄冰般清透的秀致。眉若远山,眸似秋水,唇色浅淡如樱,肌肤在雪光映照下近乎透明。

  ——虽然感觉还没长开,但是可以看出来,绝对是个美女。

  方铭心中蓦地一刺。

  “臣方铭,参见公主。”他郑重行礼。

  “不必多礼。”阴嫚的声音很轻,却意外地沉稳。她抬手虚扶,“赵府令,你先退下吧。”

  赵高深深一揖,无声退去。

  亭中只剩二人。

  寒风掠过冰面,卷起几片枯叶。方铭与阴嫚相对而立,一时谁都没有开口。

  少女的目光安静地落在方铭脸上,不羞不怯,反而带着某种探究的意味。方铭这才注意到,她手中还握着一卷竹简——隐约可见《九章算术》的字样。

  “第一次见公主,未备礼物,实在唐突。”方铭打破沉默。

  阴嫚唇角微扬:“方大人不必多礼。”

  方铭望着眼前巧笑嫣然的少女,喉咙有些发紧。

  ——两世为人,他都没正经谈过恋爱,如今突然被告知这个漂亮姑娘就是自己未来的妻子,心跳竟不受控制地加快了几分。

  他下意识攥了攥袖口,指尖微微发凉。

  嬴阴嫚瞧出他的局促,眸中闪过一丝狡黠。她忽然倾身向前,青纱袖口扫过石案上的算筹,发出细碎的声响。

  "原来名震天下的方大人……"她故意拖长音调,"也会紧张呀?"

  方铭耳根一热。

  "第一次见公主,难免有些失态。"他苦笑着拱手,却不小心碰翻了案上的茶盏。

  深褐色的茶汤在绢帛上晕开,将那些精妙的坐标系染成模糊的云纹。阴嫚"哎呀"一声,却笑得更欢了。她随手将绢帛一卷,丢进一旁的青铜暖炉里。

  "正好,这些鬼画符我也看腻了。"她托着腮,眼睛亮晶晶的,"方大人不如给我讲讲鬼谷的故事?"

  方铭深吸一口气。

  随着讲述,那些"鬼谷求学经历"渐渐生动起来。他描述终年云雾缭绕的山崖,说师父如何用机关鸟送饭;讲同门师兄弟比试时,自己在旁边起哄;甚至编造出他们偷喝师父珍藏的桑落酒,结果醉倒在山涧里三天三夜的故事……

  笑声惊动了亭外梅枝上的积雪,"扑簌簌"落进池中。

  方铭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松过了。穿越以来,他始终绷着根弦。可此刻,在这个聪慧的少女面前,他好像难得的放松了下来。

  亭外的雪又悄悄飘了起来,细碎的雪花落在池塘的薄冰上,发出轻微的"沙沙"声。石案上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脸庞。

  方铭的故事已经讲到了他初入咸阳。

  "……后来,陛下让我前往蓝田。"方铭笑了笑,"那时候朝中不少大臣都觉得我年轻,不堪大用。"

  嬴阴嫚双手托腮,眼睛亮晶晶的:"但父皇说,你很厉害。"

  方铭有些惊讶:"公主连这个都知道?"

  阴嫚的嘴角翘起一抹俏皮的弧度:"我知道的,可不止这些。"

  "我第一次听说你,是在父皇的书房外。"阴嫚的目光投向飘雪的夜空,仿佛回到了那个午后,"那天我去找父皇,刚到门口,就听见他在里面大笑——"

  她突然坐直身子,模仿着嬴政威严又带着兴奋的语气:

  "‘天佑大秦!此子真乃惊世之才!’"

  方铭不禁莞尔。他记得那天——他刚刚向嬴政提出了"摊丁入亩"的赋税改革方案,彻底颠覆了延续数百年的井田制。

  "后来呢?"方铭好奇地问。

  "后来啊……"阴嫚眨了眨眼,"我就开始留意关于你的一切。"

  她掰着纤细的手指,如数家珍:

  "你在蓝田县铲除田氏豪强。"

  "你改进的曲辕犁,现在关中农户都在用,他们说一天能耕十亩地。"

  "还有大秦学宫——"阴嫚的眼睛闪闪发亮。

  方铭怔住了。他没想到,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竟被这个深宫中的少女记得如此清楚。

  方铭看着嬴阴嫚亮晶晶的眼睛,忽然觉得心情轻松了许多。

  "公主既然对这些感兴趣,不如……"他顿了顿,笑道,"我亲自下厨,给公主做一顿特别的午膳?"

  阴嫚惊讶地睁大了眼睛:"方大人还会庖厨之事?"

  方铭笑而不答,只是起身朝亭外侍立的宫女吩咐了几句。不多时,几个宫人便抬来了一只造型奇特的青铜鼎——圆腹三足,中间竖着一根烟囱似的空心柱,鼎腹被隔成九个小格,正是方铭前些年改良的"九宫格火锅"。

  阴嫚好奇地凑近,鼻尖微微耸动:"这是……"

  "这叫'火鼎'。"方铭挽起袖子,亲自往鼎下的炭盆添了几块银骨炭,"不过我更习惯叫它'火锅'。"

  随着鼎中骨汤渐渐沸腾,方铭将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嫩黄的冬笋、雪白的豆腐一一码入格中。阴嫚看得目不转睛。

  当第一片涮好的羊肉蘸着麻酱送入口中时,阴嫚的眼睛瞬间睁得滚圆。她捂住嘴,脸颊因为辣意泛起红晕,却迫不及待地又夹起一片。

  "我从没吃过这样的美味!"她辣得直吸气,却停不下筷子,"父皇上次用膳时我在帘后闻到过这个香气,还以为是新研制的丹药……"

  热气氤氲中,阴嫚的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她学着方铭的样子,把豆腐放在漏勺里烫,却不小心掉进汤中,溅起的汤汁落在方铭袖口上。

  "啊!"她慌忙去擦,手指碰到方铭的手背,又触电般缩回。

  方铭看着少女绯红的耳尖,忽然觉得这场景莫名熟悉——就像前世和学妹在火锅店聚餐时的情形。这个认知让他心头一颤。

  "公主知道吗?"他夹起一片晶莹的萝卜,"在我的家乡,吃火锅要人多才热闹。"

  阴嫚歪着头:"就像《诗经》里说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差不多。"方铭笑着往她碗里添了块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