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伟力,裹挟着南楚国运,凝聚在帝央身后那尊恐怖的法相拳头上,向着陆承安毫不留情的砸了下来。
所过之处,虚空坍塌,毁灭气息四处散开。
使天穹之下相隔遥远的地面上,依然感觉到煌煌天威降世。
天穹风云恐怖翻涌,无数雷霆蔓延,宛如末日。
面对帝央这一拳,陆承安始终未曾有任何神情变化。
他背负双手,淡然而立。
只是面对着那轰击而来的拳头不急不慢的开口道:
“定...”
玄之又玄的力量出现,并没有实质的阻隔,可帝央的拳头还是毫无征兆的停了下来,距离陆承安也只不过数米而已。
帝央早就见识过陆承安言出法随的神通,所以并不意外。
这一拳他也只是浅尝辄止,尚有绵长的余力。
帝央冷哼一声,再次出手。
另一只拳头也轰了下来。
这一次陆承安并未被动防御,而是抬手一招,湛卢剑浮现,随后意念一动,宇宙虚空之中无数星光汇聚。
凝聚成一柄横亘百里的长剑。
与帝央的拳头狠狠撞击在一起。
此时大音希声,在真空的天外宇宙,没有丝毫声音传出。
可九州天下的苍穹,却猛地炸响一道足以惊动整个天下的雷鸣。
最北方的魔尊,皱眉而望,眼中带着一抹忌惮。
最南方的妖皇有些幸灾乐祸,他最讨厌的两个人终于斗在一起了。
最东边的蛟龙王兴奋嘶吼,手舞足蹈道:
“打,打,最好打得两败俱伤...”
最西边的剑神顾九渊面色愠怒,明显不满。
北齐天都城内,天子面向南方,目光沉凝,向身边的李天策问道:
“舅舅,他不会被那武夫打死吧?毕竟那可是曾经能与国师齐名的人...”
李天策沉默不语,因为他也把握不准。
陆承安是文祖没错,可他毕竟没有成长到仙祖、武祖和剑祖那种高度。
而帝央身为九州天下武道第一人,镇压天下数百年,其威名早已烙印在天下人心中。
更何况南楚还是帝央的主场。
天都城外郭那间小院内,璃月从躺椅上坐直了身体,眼眸望着天穹,眉头紧锁。
一道道幽深的旋涡缓缓浮现,但随后却又被一抹荧光掩盖。
“哼,就喜欢出风头,被人打死了才好...”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她心湖中那些已经沉寂数年未曾有波动的魔性明显开始躁动了起来......
天下诸国以及众多绝顶高手都在关注这一战。
大家都想看看,这个时代的一脉之祖,与这个时代武道至高者,究竟谁更胜一筹。
这种神仙之间的战斗,凡人除了能感受到不断散发的天威和末日一般的天地异象之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天际被云层覆盖,只看到不断闪烁的恐怖雷光。
几个来回之后,所有最顶级的高手全都心神一震,暗道:
来了...
陆承安挥手间挡下了帝央那如同烈日一般的拳头,身上气势猛然爆发。
似笑非笑的望着帝央,淡淡道:
“武帝阁下,有句话你似乎说的不对。”
“我可从未说过,我只是北齐的文脉之祖...”
此话一出,帝央神色微变。
随后他猛地低头向南楚望去。
只见南楚疆域之内,一个个读书人仿佛心有所感,齐齐望向天空。
心头莫名的多了几分期待。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只觉得有什么东西要在这天地间萌芽。
帝央见此不由得大怒,望向陆承安道:
“果然,你们这些读书人最是心口不一,还说你没在南楚布下暗手,这是南楚文脉气运又是为何?”
陆承安淡然一笑,抬脚向前迈出一步。
文脉气运汇聚,一尊青衫文士法相身影缓缓升起,同样单手负背而立,目光温醇的望着眼前的帝央。
陆承安伸手指了指南楚疆域,问道:
“武帝阁下身具南楚国运,陆某有没有使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阁下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帝央眉头紧皱,眼中始终带着一抹冷意。
陆承安继续道:
“我所创立的文脉,并非只是北齐一家独有。”
“但凡这天下有智慧生灵之处,不管是北齐还是南楚,甚至是妖域、魔族,只要有心求学问道者,皆可为我文道门生。”
“所以这南楚文脉气运才能为我所用,这天下文脉气运,才能为我所用...”
帝央眼神愈发的深沉。
眼眸里带着一抹浓厚的忌惮。
原本以为南楚是自己的主场,可他还是低估了一脉之祖的分量。
这简直就是天道的亲儿子,根本不讲理。
陆承安沉默了片刻,随后深吸一口气,挥了挥手,身后的始祖法相随之消散。
帝央微微皱眉,不明所以。
随后便看到陆承安竟向他拱手道:
“阁下乃南楚武帝,眼界目光想必绝不是凡俗之人能比。”
“陆某希望阁下能摒弃门户之见,容许陆某的文道在南楚生根发芽。”
“此举并非为了陆某一己之私,而是为这天下所有尚存自强不息之念者,多一条悟道求道之路。”
“陆某可以向你承诺,在下只传道,不立教,如何?”
帝央闻言,冷笑道:
“哼,以先生之能,何须问过老夫?先生若想在南楚传道,老夫就算有心阻止也未必办得到。”
南楚那么大,陆承安若是选一个偏远的角落收几个弟子,传授文脉大道,他帝央就算再如何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发现得了。
但陆承安自然不是这样的人,他也没有解释,而是再次诚恳道:
“武帝阁下多虑了,在下说过,陆某并非是为了一己之私,也不会在南楚立教建立书院。”
帝央皱眉问道:
“那你如何传道?”
陆承安笑而不语。
随后帝央便反应过来,心头猛地一震,略带惊讶道:
“先生果然自负...”
陆承安哈哈笑道:
“并非自负,此乃必然,北齐以我书院学问作为宗学,开学府,立科举。短则三年五载,长则十年,北齐必定会人才辈出。”
“届时,北齐国力必将远胜南楚,周围诸国要么奋起一搏,要么俯首归属。”
“等到那时候,你们南楚如何自处?”
“南楚天子要不要学北齐也立科举?”
“北齐南楚之间并非隔绝不相往来,等到北齐的宗学传到南楚,南楚读书人学还是不学?”
“就像曾经的仙祖创下仙道,武祖创下武道,剑祖创下剑道,这三道之学会因为国度不同而摒弃在外吗?”
“为何这三道不会,武帝阁下便觉得我文道就可以挡得住?”
说到这里,帝央的脸色已然是冰冷如霜。
他根本无力反驳,也意识到陆承安身为文祖的真正底气。
这并非是来自于他的实力,而是那根本无法阻挡的大势。
所过之处,虚空坍塌,毁灭气息四处散开。
使天穹之下相隔遥远的地面上,依然感觉到煌煌天威降世。
天穹风云恐怖翻涌,无数雷霆蔓延,宛如末日。
面对帝央这一拳,陆承安始终未曾有任何神情变化。
他背负双手,淡然而立。
只是面对着那轰击而来的拳头不急不慢的开口道:
“定...”
玄之又玄的力量出现,并没有实质的阻隔,可帝央的拳头还是毫无征兆的停了下来,距离陆承安也只不过数米而已。
帝央早就见识过陆承安言出法随的神通,所以并不意外。
这一拳他也只是浅尝辄止,尚有绵长的余力。
帝央冷哼一声,再次出手。
另一只拳头也轰了下来。
这一次陆承安并未被动防御,而是抬手一招,湛卢剑浮现,随后意念一动,宇宙虚空之中无数星光汇聚。
凝聚成一柄横亘百里的长剑。
与帝央的拳头狠狠撞击在一起。
此时大音希声,在真空的天外宇宙,没有丝毫声音传出。
可九州天下的苍穹,却猛地炸响一道足以惊动整个天下的雷鸣。
最北方的魔尊,皱眉而望,眼中带着一抹忌惮。
最南方的妖皇有些幸灾乐祸,他最讨厌的两个人终于斗在一起了。
最东边的蛟龙王兴奋嘶吼,手舞足蹈道:
“打,打,最好打得两败俱伤...”
最西边的剑神顾九渊面色愠怒,明显不满。
北齐天都城内,天子面向南方,目光沉凝,向身边的李天策问道:
“舅舅,他不会被那武夫打死吧?毕竟那可是曾经能与国师齐名的人...”
李天策沉默不语,因为他也把握不准。
陆承安是文祖没错,可他毕竟没有成长到仙祖、武祖和剑祖那种高度。
而帝央身为九州天下武道第一人,镇压天下数百年,其威名早已烙印在天下人心中。
更何况南楚还是帝央的主场。
天都城外郭那间小院内,璃月从躺椅上坐直了身体,眼眸望着天穹,眉头紧锁。
一道道幽深的旋涡缓缓浮现,但随后却又被一抹荧光掩盖。
“哼,就喜欢出风头,被人打死了才好...”
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她心湖中那些已经沉寂数年未曾有波动的魔性明显开始躁动了起来......
天下诸国以及众多绝顶高手都在关注这一战。
大家都想看看,这个时代的一脉之祖,与这个时代武道至高者,究竟谁更胜一筹。
这种神仙之间的战斗,凡人除了能感受到不断散发的天威和末日一般的天地异象之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天际被云层覆盖,只看到不断闪烁的恐怖雷光。
几个来回之后,所有最顶级的高手全都心神一震,暗道:
来了...
陆承安挥手间挡下了帝央那如同烈日一般的拳头,身上气势猛然爆发。
似笑非笑的望着帝央,淡淡道:
“武帝阁下,有句话你似乎说的不对。”
“我可从未说过,我只是北齐的文脉之祖...”
此话一出,帝央神色微变。
随后他猛地低头向南楚望去。
只见南楚疆域之内,一个个读书人仿佛心有所感,齐齐望向天空。
心头莫名的多了几分期待。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只觉得有什么东西要在这天地间萌芽。
帝央见此不由得大怒,望向陆承安道:
“果然,你们这些读书人最是心口不一,还说你没在南楚布下暗手,这是南楚文脉气运又是为何?”
陆承安淡然一笑,抬脚向前迈出一步。
文脉气运汇聚,一尊青衫文士法相身影缓缓升起,同样单手负背而立,目光温醇的望着眼前的帝央。
陆承安伸手指了指南楚疆域,问道:
“武帝阁下身具南楚国运,陆某有没有使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阁下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帝央眉头紧皱,眼中始终带着一抹冷意。
陆承安继续道:
“我所创立的文脉,并非只是北齐一家独有。”
“但凡这天下有智慧生灵之处,不管是北齐还是南楚,甚至是妖域、魔族,只要有心求学问道者,皆可为我文道门生。”
“所以这南楚文脉气运才能为我所用,这天下文脉气运,才能为我所用...”
帝央眼神愈发的深沉。
眼眸里带着一抹浓厚的忌惮。
原本以为南楚是自己的主场,可他还是低估了一脉之祖的分量。
这简直就是天道的亲儿子,根本不讲理。
陆承安沉默了片刻,随后深吸一口气,挥了挥手,身后的始祖法相随之消散。
帝央微微皱眉,不明所以。
随后便看到陆承安竟向他拱手道:
“阁下乃南楚武帝,眼界目光想必绝不是凡俗之人能比。”
“陆某希望阁下能摒弃门户之见,容许陆某的文道在南楚生根发芽。”
“此举并非为了陆某一己之私,而是为这天下所有尚存自强不息之念者,多一条悟道求道之路。”
“陆某可以向你承诺,在下只传道,不立教,如何?”
帝央闻言,冷笑道:
“哼,以先生之能,何须问过老夫?先生若想在南楚传道,老夫就算有心阻止也未必办得到。”
南楚那么大,陆承安若是选一个偏远的角落收几个弟子,传授文脉大道,他帝央就算再如何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发现得了。
但陆承安自然不是这样的人,他也没有解释,而是再次诚恳道:
“武帝阁下多虑了,在下说过,陆某并非是为了一己之私,也不会在南楚立教建立书院。”
帝央皱眉问道:
“那你如何传道?”
陆承安笑而不语。
随后帝央便反应过来,心头猛地一震,略带惊讶道:
“先生果然自负...”
陆承安哈哈笑道:
“并非自负,此乃必然,北齐以我书院学问作为宗学,开学府,立科举。短则三年五载,长则十年,北齐必定会人才辈出。”
“届时,北齐国力必将远胜南楚,周围诸国要么奋起一搏,要么俯首归属。”
“等到那时候,你们南楚如何自处?”
“南楚天子要不要学北齐也立科举?”
“北齐南楚之间并非隔绝不相往来,等到北齐的宗学传到南楚,南楚读书人学还是不学?”
“就像曾经的仙祖创下仙道,武祖创下武道,剑祖创下剑道,这三道之学会因为国度不同而摒弃在外吗?”
“为何这三道不会,武帝阁下便觉得我文道就可以挡得住?”
说到这里,帝央的脸色已然是冰冷如霜。
他根本无力反驳,也意识到陆承安身为文祖的真正底气。
这并非是来自于他的实力,而是那根本无法阻挡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