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寺人连忙应声:“是。当时晏清君也在茶坊饮茶,还与阿蛮姑娘说了几句话。”
裴玄沉默了片刻,书房里的空气好似都凝固了。
“真的是偶遇?”
王寺人心里一突,连忙躬身回话。
“回公子,应当是偶遇。今日扶风派人来东宫传召,来得仓促,只知会了姑娘和奴才,连东宫的其他侍从都没惊动。晏清君那边,断不会提前知晓姑娘的行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晏清君身边只带了阿七一人,瞧着也像是日常出来饮茶的模样,不像是特意等在那里的。”
裴玄静静听着,才缓缓开口,“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今日辛苦你了。”
裴玄说的淡淡的,王寺人这才松了口气,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连忙躬身行礼:“奴才告退。”
说罢,他轻手轻脚地退出书房,还特意替裴玄带好了门。
书房里又恢复了寂静。裴玄靠在椅背上,闭了眼。
阿蛮坐在屋内,已经泡过兰汤。
她换了身月白软绸的中衣,长发松松挽在脑后,坐在窗边的软榻上。
手里攥着一方素帕,目光却直直落在窗外的月影上,思绪早已飘远。
姜柔的病来得太蹊跷,她可不想姜柔那么快就死了。
裴玄走到了门口,轻轻叩门,阿蛮回神,转头望向门口,就见他推门走了进来。
“公子?”
阿蛮连忙起身,下意识理了理衣襟。
“那么晚了,您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事找我吗?”
“路过你这院,见烛火还亮着,就过来看看。还没睡,在想什么?”
阿蛮面露难色,“我实在是担心公主,公主的身子向来不好,今日突然就病了,连面都见不到,我总怕她的情况会加重,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裴玄走到软榻旁坐下:“放心吧,她已无大碍了。”
“公子知道?”
这件事裴玄定然是知道的。
姜柔这出生病的戏码,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
白日里他刚处理完刺客的线索,后背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就接到姜柔婢女急报,说她病得重了。
彼时他虽有公务在身,却强撑着去了扶风府。
一进门,就见姜柔坐在榻上,面色虽白,眼神却亮得很。
哪有半分病容?
更让他气闷的是,他瞥见案上的药碗,凑近一闻便知是掺了蜜水的糖水。
他当场戳破,姜柔却反咬一口,说他眼里只有公务,已经好些日子不来看她,她这才寻了借口。
两人不欢而散。
他也是晚上才知道,当时姜柔居然也找了阿蛮,还让她吃了闭门羹。
他不明白姜柔到底想做什么。
裴玄道:“公主那边,你无须担心,太医诊治了,已无大碍。没告诉你,是怕你担心。”
“真的没事了吧?我今日去的时候,没见到公主……”
裴玄看着她担忧的脸色,“别担心。”
“公主无事就好。”
“累了吧?折腾了一天,也该好好歇歇了。”
阿蛮点点头:“多谢公子特意过来告诉我这些……”
“举手之劳。快睡吧,孤不打扰你了。”
--
第二天,李寺人向裴玄禀报:“公子,外头是扶风的张嬷嬷求见。”
裴玄只淡淡道:“让她进来。”
张嬷嬷提着食盒走进书房:“老奴给公子请安,今日奴婢来,是奉公主之命,来给公子赔个不是。昨日公主一时糊涂,假借生病扰了公子,还让公子动了气,实在是不该。”
她说着,想要将食盒呈上。
“这是公主亲手做的莲子羹,说给公子补补身子,盼公子别往心里去。”
裴玄目光落在食盒上,却没去碰。
“公主的心意,孤知道了。也不必赔罪,孤没放在心上。只是她身子本就弱,往后别再这般折腾自己。”
张嬷嬷连忙点头:“是是是,老奴一定把公子的话带给公主。公子,昨日您走后,公主其实……”
她本想说说姜柔气火攻心真犯了病的事,话到嘴边,却见书房外探进来一个谋士的身影,手里捧着一叠文书,显然是有公务要禀。
裴玄抬眼看向谋士,对张嬷嬷道:“孤还有公务要处理,你先回吧。”
张嬷嬷只能将这些话都咽了回去,连忙躬身行礼:“老奴告退。”
她转身走出书房,恰好听到谋士低声禀报:“公子,追查刺客的人已经传回消息……”
张嬷嬷脚步一顿,心里瞬间清明起来。
她在宫里待了这么多年,最是会察言观色,昨日见裴玄来时身上有淡淡的药味,脸色也苍白,原以为只是小伤,如今才知他不仅带着伤,还在为刺客的事焦头烂额。
自家主子倒好,不管他的伤,不管他的公务,只凭着自己的性子闹,也难怪向来温和的裴玄会动气。
回到扶风,张嬷嬷把在东宫的见闻一五一十说给姜柔听。
姜柔靠在榻上,手里攥着帕子,听完后眼眶红了。
“我……我哪知道他伤得那么重,还在查刺客的事?我还以为他只是忙着陪阿蛮……”
她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满心都是愧疚。
“是我太任性了,明知道他向来顾着我,还故意找事惹他生气。”
张嬷嬷递过帕子,轻声劝:“公主也别太自责,公子心里还是有您的,只是近来事多,难免分身乏术。您若是真心想赔罪,不如写封信给公子,把心里话都说清楚。”
姜柔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
她撑着身子坐起来,亲自磨墨铺纸,笔尖落下。
信里没有半句辩解,全是她的悔意。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写罢还仔细折好,让张嬷嬷立刻送去东宫。
裴玄没想到张嬷嬷会去而复返,直到拿到姜柔的信,犹豫再三,他还是打开看了。
姜柔的字迹娟秀,却看得出写信之人当时的慌乱。
他何尝不知道姜柔的性子,娇纵是真,却也单纯,只是这次闹得实在太过,忘了顾及他的处境。
可如今见她这般坦诚认错,心里的那点气,终究还是软了下来。
他将信折好,放在案角,对身旁的李寺人说:“去备车,孤去趟扶风。”
裴玄沉默了片刻,书房里的空气好似都凝固了。
“真的是偶遇?”
王寺人心里一突,连忙躬身回话。
“回公子,应当是偶遇。今日扶风派人来东宫传召,来得仓促,只知会了姑娘和奴才,连东宫的其他侍从都没惊动。晏清君那边,断不会提前知晓姑娘的行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晏清君身边只带了阿七一人,瞧着也像是日常出来饮茶的模样,不像是特意等在那里的。”
裴玄静静听着,才缓缓开口,“好,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今日辛苦你了。”
裴玄说的淡淡的,王寺人这才松了口气,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连忙躬身行礼:“奴才告退。”
说罢,他轻手轻脚地退出书房,还特意替裴玄带好了门。
书房里又恢复了寂静。裴玄靠在椅背上,闭了眼。
阿蛮坐在屋内,已经泡过兰汤。
她换了身月白软绸的中衣,长发松松挽在脑后,坐在窗边的软榻上。
手里攥着一方素帕,目光却直直落在窗外的月影上,思绪早已飘远。
姜柔的病来得太蹊跷,她可不想姜柔那么快就死了。
裴玄走到了门口,轻轻叩门,阿蛮回神,转头望向门口,就见他推门走了进来。
“公子?”
阿蛮连忙起身,下意识理了理衣襟。
“那么晚了,您怎么过来了,是有什么事找我吗?”
“路过你这院,见烛火还亮着,就过来看看。还没睡,在想什么?”
阿蛮面露难色,“我实在是担心公主,公主的身子向来不好,今日突然就病了,连面都见不到,我总怕她的情况会加重,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裴玄走到软榻旁坐下:“放心吧,她已无大碍了。”
“公子知道?”
这件事裴玄定然是知道的。
姜柔这出生病的戏码,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
白日里他刚处理完刺客的线索,后背的伤口还隐隐作痛,就接到姜柔婢女急报,说她病得重了。
彼时他虽有公务在身,却强撑着去了扶风府。
一进门,就见姜柔坐在榻上,面色虽白,眼神却亮得很。
哪有半分病容?
更让他气闷的是,他瞥见案上的药碗,凑近一闻便知是掺了蜜水的糖水。
他当场戳破,姜柔却反咬一口,说他眼里只有公务,已经好些日子不来看她,她这才寻了借口。
两人不欢而散。
他也是晚上才知道,当时姜柔居然也找了阿蛮,还让她吃了闭门羹。
他不明白姜柔到底想做什么。
裴玄道:“公主那边,你无须担心,太医诊治了,已无大碍。没告诉你,是怕你担心。”
“真的没事了吧?我今日去的时候,没见到公主……”
裴玄看着她担忧的脸色,“别担心。”
“公主无事就好。”
“累了吧?折腾了一天,也该好好歇歇了。”
阿蛮点点头:“多谢公子特意过来告诉我这些……”
“举手之劳。快睡吧,孤不打扰你了。”
--
第二天,李寺人向裴玄禀报:“公子,外头是扶风的张嬷嬷求见。”
裴玄只淡淡道:“让她进来。”
张嬷嬷提着食盒走进书房:“老奴给公子请安,今日奴婢来,是奉公主之命,来给公子赔个不是。昨日公主一时糊涂,假借生病扰了公子,还让公子动了气,实在是不该。”
她说着,想要将食盒呈上。
“这是公主亲手做的莲子羹,说给公子补补身子,盼公子别往心里去。”
裴玄目光落在食盒上,却没去碰。
“公主的心意,孤知道了。也不必赔罪,孤没放在心上。只是她身子本就弱,往后别再这般折腾自己。”
张嬷嬷连忙点头:“是是是,老奴一定把公子的话带给公主。公子,昨日您走后,公主其实……”
她本想说说姜柔气火攻心真犯了病的事,话到嘴边,却见书房外探进来一个谋士的身影,手里捧着一叠文书,显然是有公务要禀。
裴玄抬眼看向谋士,对张嬷嬷道:“孤还有公务要处理,你先回吧。”
张嬷嬷只能将这些话都咽了回去,连忙躬身行礼:“老奴告退。”
她转身走出书房,恰好听到谋士低声禀报:“公子,追查刺客的人已经传回消息……”
张嬷嬷脚步一顿,心里瞬间清明起来。
她在宫里待了这么多年,最是会察言观色,昨日见裴玄来时身上有淡淡的药味,脸色也苍白,原以为只是小伤,如今才知他不仅带着伤,还在为刺客的事焦头烂额。
自家主子倒好,不管他的伤,不管他的公务,只凭着自己的性子闹,也难怪向来温和的裴玄会动气。
回到扶风,张嬷嬷把在东宫的见闻一五一十说给姜柔听。
姜柔靠在榻上,手里攥着帕子,听完后眼眶红了。
“我……我哪知道他伤得那么重,还在查刺客的事?我还以为他只是忙着陪阿蛮……”
她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满心都是愧疚。
“是我太任性了,明知道他向来顾着我,还故意找事惹他生气。”
张嬷嬷递过帕子,轻声劝:“公主也别太自责,公子心里还是有您的,只是近来事多,难免分身乏术。您若是真心想赔罪,不如写封信给公子,把心里话都说清楚。”
姜柔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
她撑着身子坐起来,亲自磨墨铺纸,笔尖落下。
信里没有半句辩解,全是她的悔意。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写罢还仔细折好,让张嬷嬷立刻送去东宫。
裴玄没想到张嬷嬷会去而复返,直到拿到姜柔的信,犹豫再三,他还是打开看了。
姜柔的字迹娟秀,却看得出写信之人当时的慌乱。
他何尝不知道姜柔的性子,娇纵是真,却也单纯,只是这次闹得实在太过,忘了顾及他的处境。
可如今见她这般坦诚认错,心里的那点气,终究还是软了下来。
他将信折好,放在案角,对身旁的李寺人说:“去备车,孤去趟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