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老陈,有件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最近我们厂有个年轻导演,用了不到20万块就拍出来一部质量很不错的电影,真的不错,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指点一下……”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里,汪厂长在打电话,老脸上笑容停不下来。
外面办公室,助理小微整理桌上文件,听到厂长的话忍不住笑了笑。
从上午看完电影回来,汪厂长的嘴角就变成了铁钩子,压也压不下来。
嘴里反复念叨着李茂森这小子确实有点名堂,本来以为李茂森拍电影拍到一半哭唧唧回来请求援助,可从电影开拍到结束,那小子一个电话也没打过来。
过了一个多月,他还在想着李茂森的电影有没有开拍时,却得到消息他们回来了,电影拍完了。
本以为李茂森拿着钱随便拍一部电影凑活。
可看完电影之后,尽管他再挑剔,也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真不错,从讲故事的节奏,到人物设计,再到电影的整体框架,叙事结构等,叫他几乎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更叫他欢喜的是,这是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
在1986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上面也说过要拍摄这类题材的电影来宣传《义务教育法》。
帮忙宣传国家政策也是影视行业的义务之一。
这两年厂子里也组织过编剧写过这类剧本,但没有一个叫他满意的。
上次看到李茂森的《一个都不能少》后,顿时眼前一亮,这个可以拍,而且必须拍。
可李茂森不愿让出剧本,坚持要自己拍摄。
他看在剧本的面子上答应了。
想着要是拍砸了,剧本版权落到制片厂手里。
哼哼~那时候他想找谁拍就找谁拍。
可叫他意外的是,李茂森不仅把电影拍出来了,还是一部很不错的教育片。
有了这个片子,他不管对上面还是对下面都有了交代。
要是电影上映后效果不错,他在离任前也能在老伙计面前炫耀一下。
“哈哈,老苏,我们厂最近拍了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准备在九月份上映,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指导一下……”
助理小微摇摇头,厂长有点高兴过头了。
他给八一制片厂的陈厂长打完,又给长春制片厂老厂长苏芸打电话,嘴里不停吹嘘李茂森的新电影。
可厂长也不想想,这部电影刚制作完成,还没有上映,没有接受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这个时候把电影夸得天花乱坠,要是电影上映后反响一般,到时候怎么收场?
哎,李茂森把厂长害得不浅。
“呀!”
正想着李茂森,李茂森突然凭空出现在办公桌前,小微吓得向后一缩,撅着嘴说,“你吓死我了,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没个动静?”
“我叫你好几声,可你在发呆没理我。”
李茂森摊摊手。
小微冲他皱了下鼻梁,走进里面办公室告诉老厂长李茂森来了。
“你小子怎么又来了?”
汪厂长皱起眉头,警惕地盯着对面的李茂森,总感觉这家伙来办公室没什么好事。
“厂长,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不帮。我们是合作关系,没什么交情……算了,你先说什么事,只要别太过分,普通一点的,我会酌情处理。”
汪厂长在言语上保持谨慎。
李茂森从小微手里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都不能少》成片出来了,他想带着这部电影参加九月初的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按照当前影视剧管理规则,所有影视作品在参赛之前,都必须经过文化部电影局的审查。
只有通过审查的电影才能代表国家参展。
私自送去参展的电影和导演会受到惩罚。
对于当前电影审核程序,他不太了解,只知道很麻烦,所有涉及到政治因素的电影都会受到严格审查,短则几十天,长则好几年。
目前距离威尼斯电影节不到二十天。
李茂森希望《一个都不能少》审查过程快一些,最好赶在报名截止时期之前审查通过,把电影拷贝送过去。
所以他过来找汪厂长帮忙。
“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这是我国乡村题材的电影,外国人会喜欢看?他们看得懂吗?”
汪厂长皱眉沉思。
“试试呗,不试试怎么知道。威尼斯电影节是A类电影节,国际影响力大,我们的电影在电影节上展出了,相当于对国家形象的一次正面宣传,不管有没有获奖,都很有意义。”
汪厂长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这部电影要是参展了,还获奖了,到上映时大概能多卖出几百个拷贝。
那时候他和北影,不论里子还是面子都有了。
“时间太急了,要不再等等,等到明年初参加柏林电影节?”
“参加电影节当然是越多越好,我们先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要是能获奖就太好了,接下来上映时,票房翻番。要是没获奖,明年再参加柏林电影节和其他电影节,争取多拿几个奖项。”
目前国家政策鼓励国内电影走出去,对于获奖的电影,政策上会给予扶持和奖励,特别是他这种正能量电影。
“获奖?你小子是不是把获奖想得太容易了,每年有几百上千部电影送去参展,还有很多大牌导演的作品,你一个新人导演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想获奖?”
汪厂长摇摇头,他不认为这部电影有获奖的机会。
“厂长,有枣没枣打两杆,试一试也没什么损失。”
李茂森坚持到底。
汪厂长想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下来。
主要是电影确实不错,内容比较正面,符合国家当前的宣传政策。
他相信电影局的同事们也乐意给个方便。
在电影送去电影局审核后,李茂森也没闲着,他从京都外国语学院请来三位意大利语老师,帮忙翻译台词,并请制作部门把意大利语字幕录上去。
这个工作也是一个大项目,工作人员勤快一点,一周能搞定,懒散一点,需要大半个月。
为此他也只能在旁边盯着,给大家搞搞后勤工作,争取早些录完字幕。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里,汪厂长在打电话,老脸上笑容停不下来。
外面办公室,助理小微整理桌上文件,听到厂长的话忍不住笑了笑。
从上午看完电影回来,汪厂长的嘴角就变成了铁钩子,压也压不下来。
嘴里反复念叨着李茂森这小子确实有点名堂,本来以为李茂森拍电影拍到一半哭唧唧回来请求援助,可从电影开拍到结束,那小子一个电话也没打过来。
过了一个多月,他还在想着李茂森的电影有没有开拍时,却得到消息他们回来了,电影拍完了。
本以为李茂森拿着钱随便拍一部电影凑活。
可看完电影之后,尽管他再挑剔,也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真不错,从讲故事的节奏,到人物设计,再到电影的整体框架,叙事结构等,叫他几乎挑不出来什么毛病。
更叫他欢喜的是,这是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
在1986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上面也说过要拍摄这类题材的电影来宣传《义务教育法》。
帮忙宣传国家政策也是影视行业的义务之一。
这两年厂子里也组织过编剧写过这类剧本,但没有一个叫他满意的。
上次看到李茂森的《一个都不能少》后,顿时眼前一亮,这个可以拍,而且必须拍。
可李茂森不愿让出剧本,坚持要自己拍摄。
他看在剧本的面子上答应了。
想着要是拍砸了,剧本版权落到制片厂手里。
哼哼~那时候他想找谁拍就找谁拍。
可叫他意外的是,李茂森不仅把电影拍出来了,还是一部很不错的教育片。
有了这个片子,他不管对上面还是对下面都有了交代。
要是电影上映后效果不错,他在离任前也能在老伙计面前炫耀一下。
“哈哈,老苏,我们厂最近拍了一部教育题材的电影,准备在九月份上映,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指导一下……”
助理小微摇摇头,厂长有点高兴过头了。
他给八一制片厂的陈厂长打完,又给长春制片厂老厂长苏芸打电话,嘴里不停吹嘘李茂森的新电影。
可厂长也不想想,这部电影刚制作完成,还没有上映,没有接受市场和观众的检验。
这个时候把电影夸得天花乱坠,要是电影上映后反响一般,到时候怎么收场?
哎,李茂森把厂长害得不浅。
“呀!”
正想着李茂森,李茂森突然凭空出现在办公桌前,小微吓得向后一缩,撅着嘴说,“你吓死我了,你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没个动静?”
“我叫你好几声,可你在发呆没理我。”
李茂森摊摊手。
小微冲他皱了下鼻梁,走进里面办公室告诉老厂长李茂森来了。
“你小子怎么又来了?”
汪厂长皱起眉头,警惕地盯着对面的李茂森,总感觉这家伙来办公室没什么好事。
“厂长,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不帮。我们是合作关系,没什么交情……算了,你先说什么事,只要别太过分,普通一点的,我会酌情处理。”
汪厂长在言语上保持谨慎。
李茂森从小微手里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事情是这样的。”
《一个都不能少》成片出来了,他想带着这部电影参加九月初的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按照当前影视剧管理规则,所有影视作品在参赛之前,都必须经过文化部电影局的审查。
只有通过审查的电影才能代表国家参展。
私自送去参展的电影和导演会受到惩罚。
对于当前电影审核程序,他不太了解,只知道很麻烦,所有涉及到政治因素的电影都会受到严格审查,短则几十天,长则好几年。
目前距离威尼斯电影节不到二十天。
李茂森希望《一个都不能少》审查过程快一些,最好赶在报名截止时期之前审查通过,把电影拷贝送过去。
所以他过来找汪厂长帮忙。
“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这是我国乡村题材的电影,外国人会喜欢看?他们看得懂吗?”
汪厂长皱眉沉思。
“试试呗,不试试怎么知道。威尼斯电影节是A类电影节,国际影响力大,我们的电影在电影节上展出了,相当于对国家形象的一次正面宣传,不管有没有获奖,都很有意义。”
汪厂长觉得他说的挺有道理的,这部电影要是参展了,还获奖了,到上映时大概能多卖出几百个拷贝。
那时候他和北影,不论里子还是面子都有了。
“时间太急了,要不再等等,等到明年初参加柏林电影节?”
“参加电影节当然是越多越好,我们先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要是能获奖就太好了,接下来上映时,票房翻番。要是没获奖,明年再参加柏林电影节和其他电影节,争取多拿几个奖项。”
目前国家政策鼓励国内电影走出去,对于获奖的电影,政策上会给予扶持和奖励,特别是他这种正能量电影。
“获奖?你小子是不是把获奖想得太容易了,每年有几百上千部电影送去参展,还有很多大牌导演的作品,你一个新人导演拍的第一部电影就想获奖?”
汪厂长摇摇头,他不认为这部电影有获奖的机会。
“厂长,有枣没枣打两杆,试一试也没什么损失。”
李茂森坚持到底。
汪厂长想了一会儿,点头答应下来。
主要是电影确实不错,内容比较正面,符合国家当前的宣传政策。
他相信电影局的同事们也乐意给个方便。
在电影送去电影局审核后,李茂森也没闲着,他从京都外国语学院请来三位意大利语老师,帮忙翻译台词,并请制作部门把意大利语字幕录上去。
这个工作也是一个大项目,工作人员勤快一点,一周能搞定,懒散一点,需要大半个月。
为此他也只能在旁边盯着,给大家搞搞后勤工作,争取早些录完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