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
荠县县城静室之外,徐政一脸焦急的大喊,不多时,一个衙役打扮的人从外面进来,那身形动态,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衙役。
“公子,有什么吩咐?”
“去告诉徐大哥,让他尽快去山里一趟。陆衍之估计要对刘家藏在山里的人动手了,解决了山里的问题之后,让他去趟长吉县,帮一帮李逸。”
“是!”
衙役转身离去,静室之外只留下徐政。此时太阳将要下山,空气中还残留着最后一丝阳光的温暖,可是徐政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温暖。
“这算是对你的考验,可别让我失望啊!”
徐政说自己在长吉县这场权力斗争中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但是怎么可能只是一个旁观者呢!
一个能从几年前就冷眼旁观如此惊天阴谋、甚至可能暗中调查到白莲教线索的人,同时还能跨区域办案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旁观者”呢?
所以他撒谎了,但是现在,他确实也需要李逸作为一个搅局者出现在长吉,将长吉县这汪池水搅得更加浑浊。最好,是将池子里沉淀了不知道多久的“污垢”搅动出来,让这些“污垢”重见天日。
没过多久,荠县县衙之内,一道人影骑乘快马从西门而出,随后向着茫茫大山一骑绝尘。
而在大山的另一边,靠近朱桥镇的方向,陆衍之的侄子陆宇亲自带队,几十人向着朱家坳而去。这其中既有朱桥镇上各家乡绅富户出的人手,也有陆衍之的一些心腹。
从一开始,陆衍之就明白,根本就没有什么白莲教将要攻打长吉县,有没有白莲教的人过来,他能不知道吗?之所以演这一出戏,有几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塑造自己弱势的形象,这主要是给外人以及李逸看的。
这算是他的伪装,实际上除了这个,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整合朱桥镇的资源。在外有白莲教即将入侵的情况下,朱桥镇人人自危,那些平日里不将他这个县令放在心上的本地乡绅,现如今不还是像一条狗一样听从他这个主人的话?
这些地方乡绅可不是周家这种有钱无势的人家可以比的,他们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甚至于在官场也有各种关系。
有关系的官员可能品级不高,但是县官不如现管,这个道理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在乡镇这一级别,这些乡绅富户才是治理的主要力量。
像是桥头乡的朱家,虽然在财力可能略逊周家一丢丢,但是要论地方影响力,几个周家都赶不及朱家。就因为朱家有人在朝廷做官,说到底,这样的家族就是统治阶级的附庸,也算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更何况,要不是进行了资源整合,他都不知道这些或许存在了上百年的地方乡绅家中原来这么有实力。
在陆宇带着的这一队人里面,光是入品的武夫就有两个,还有不少半步入品的武夫。就现在他们这股力量,可比当时李逸等人在朱家坳对付的白莲教匪徒可有实力多了。
他们现在进山,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灭掉刘家残存的力量。几年前,除了刘家主脉这一支遭到了重创之外,刘家支脉可保留了大部分的力量,这些人并没有离开长吉县,而是躲进了东边的大山里。
这些人躲藏的很好,极少在外面露面,但是去年,真正的白莲教匪徒来到了朱桥镇,那些运送石灰往返朱家坳与荠县深山小村之间的人发现,在半道上总有被人窥伺的感觉。
白莲教调查过,发现只是一些山中的猎户罢了,也为不节外生枝,他们没有过多的关注,别人不来找他们,他们也不去找那些猎户的麻烦。
这就是当初李逸等人从小山村前往朱家坳之时,发现总有人窥视,那些人就是刘家的“余孽”。
但是当初陆衍之得到了消息之后觉得可疑,长吉县的情况他能不知道吗?哪里有村落,村里有多少人,这些都必须统计到位,这都是征税的韭菜啊。
但是在长吉县的黄册里,从朱家坳到荠县的大山里,就没几户人家,可现在里面多了很多人?这些人从哪里来的?
出于好奇,陆衍之派人调查过,发现了这些人的身份,他也没急着动手,现如今,正是动手的好时机。
这一行人走得速度不慢,甚至于陆宇此时表现出来的完全与当初在对付张成之时不一样。此时的陆宇浑身上下散发着指挥者的气息,这几十人在他手里,游刃有余。
当天晚上,这一行人安营扎寨完全是按照军方的要求来的。营地外围,明哨暗哨全都不落。
此时的长吉县县衙,一间书房之内灯火通明,李逸、夏嫣然、廖勋、苏承基以及被廖勋放出来的王捕头、王二等人齐聚一堂。王二、王捕头已经听说了长吉县发生过的事情,也听说了长吉县这场权利之争的来龙去脉。
王捕头从知道此事之后,就一直呆呆地坐着。王二倒是很快反应了过来,毕竟跟着李逸见过了不少大场面了,此时急不可耐的开口:“现在第一步已经做了你们说陆衍之会上当吗?要是陆衍之不来怎么办?”
“陆衍之一定会来,就算不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为了府衙下来的王同知,他也必须回来。如果他真的变了性子,那我们就配合同知大人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到时候,刘家案子和御史之死一案,因为和本案有关联,上面也必须重视。”
廖勋解答了王二的疑问,此时他可没有将王二当成一般人,因为李逸在介绍王二之时,说的可是转运使司衙门的人。而现在的转运使司衙门就没几个人,也就是说,王二算是“元老”了,如果转运一事真的办好了,最终王二成为半步入品,或者从九品都有可能的。
“以我对陆衍之的了解,他一定会来的。”
今天白天,从静室之内离开之后,廖勋即利用正在慢慢流逝的权柄对全县人民进行了“广播”,重点就是宣扬陆衍之这些年一些不为人知的、贪赃枉法地事迹。重点是几年前刘家的案子,这起案子算是这些年来长吉县最牵动人心的案子了,知道的人不少。
此时听到县里的二把手说的这些内容,一些人刚开始很是懵的,之后这些人就开始破口大骂陆衍之。
结果在廖勋正“演讲”之时,突然天空出现异常。原本“消失”的光幕突然发生变化,一块周围略带光晕的光幕出现在长吉县上空,随即慢慢蚕食县城上空其余的天空。
也是因为这个,原本还在和徐政通话的传音阵突然中断,就是受到了干扰。
这时候,带着光晕的光斑上突然传出陆衍之的声音:“廖勋,你身为朝廷命官,刻意诬陷本官,你可知罪?这些年本官在长吉,矜矜业业,这些老百姓们都是看得见的,而你还有苏承基,你们做的,老百姓们同样看得见。”
“这些年城防营将士们在长吉犯下的作奸犯科之事,为什么最后没有得到律法的惩罚,是因为你的袒护,那些人抓到县衙,没多久没被你放了。这是县丞能做出来的事情吗?长吉的百姓在尔等眼中,究竟是什么?”
这一番反问,倒是将城内的百姓们都闹糊涂了。现在就是县令说县丞是坏蛋,然后县丞说县令其实才是隐藏在长吉的坏蛋。
老百姓们对于事件的内情不了解,但是平日里的事情大家是清楚的,城防营搅得长吉县天怒人怨,这也是百姓们自己见到的。
所以,在短暂的思考之后,许多人还是选择相信县令的话,何况不少人才刚刚经历过小西门下发生的惨剧。
他们不知道这其中有陆衍之派人在鼓动百姓,他们只知道城防营的人杀了他们的孩子,杀了他们的妻子,杀了他们的儿子、父亲、母亲,这一桩桩一件件,则让百姓们心里的天秤究竟偏向哪边。
今晚上他们在一起商量的,就是长吉县的这件事。可以说,陆衍之对于人心的把控还是太到位了,至少廖勋这么些年都没有找到什么陆衍之的把柄,也不是没有原因。
不过,现在李逸暂时是他们的一员,为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他也只能参谋参谋了。
书房之内,李逸接过话头:“百姓们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却也显得不那么重要。百姓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但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经过陆衍之这么一‘提点’,就让大家将这些事情联想到廖县丞与苏千总的身上。”
“真要说起来,这件事其实苏千总和廖县丞也有责任,一个放任自己营中的将士们胡作非为,另一个罔顾朝廷法度,只为了自己一己之私。”
李逸这话说的相当不客气了,但是廖勋和苏承基此时却一点怨气也没有,因为夏嫣然一双美眸在他们身上扫来扫去。
却听李逸继续道:“之所以说百姓们的想法并非那么重要,是因为这件事最终还是要上面重视。府衙的态度很重要,而且这件事不仅仅是长吉县的百姓们需要知道,我建议,如果你们有手段,最好是在府城也散播一些消息。”
“府衙离府城的百姓们近,大人们离府城百姓们也近,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在府城也听说了长吉县的事,听说了陆衍之的所作所为,那么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肯定知道这是有人在刻意的散播消息,但是这时候不是追究此事的时,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提刑按察使司的御史。”
“每一个御史都是能上达天听的存在,这样的人物死在一个小小的长吉县,现在案情出现蹊跷,大人们会不闻不问吗?他们不敢,毕竟如果省里知道了,到时候府衙里的大人们就被动了。”
“所以,当务之急,我觉得,就是赶紧在长吉县之外,特别是府城,乃至于省城都发动舆论攻势。当然,长吉县的百姓们也不能不管。长吉县封城的这些日子,必须保障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被廖大人绑起来的主簿大人,我想可以先将人放了。从此刻开始,大家都要行动起来了。”
这一刻,李逸好像才是长吉县的主导人,在场的两个六品,一个八品,全都在听他做行动部署。
反倒是廖勋,有些吃惊,“那,那个,李典史是怎么知道主簿被廖某抓了起来?”
李逸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翻了一个白眼,随即看向苏承基。
“苏千总需要约束手底下的将士,这些年你手底下的人所作所为我不相信你会不清楚,但是你不闻不问,间接的纵容了这些人。”
突然,李逸想到以前看过的视频中的片段,目光一亮,看着苏承基,“我做如下部署,苏千总你记一下。长吉县城门交给县衙壮班衙役,这些人由王捕头负责管理,原则只有一条,不能再出现小西门下的惨剧,也不能出乱子。”
“第二,城防营参与县里的治安巡查。长吉县被封锁的这段日子,一定会有那些宵小出来作祟,这时候需要发挥你们的职责。同时,严令要求城防营的将士遵守法度,一旦出现骚扰百姓之事,这时候苏千总可不能心软。”
“第三,舆论攻势需要继续做,陆衍之不可能时时刻刻出来讲话。这一次,安排一些人编排一些小故事,例如散播一些刘家案以及御史死亡案的一些不寻常的地方,这些不寻常的地方要和老百姓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行了,暂时就做三点要求吧!”
说完之后,李逸看向苏承基,他真的很想说一句“苏承基,你来复述一下”,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从今天白天廖勋与陆衍之隔空对喷垃圾话来看,廖勋还是不太行。倒不是说他讲的内容都是假的,而是和老百姓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让大家有一种距离感。
而陆衍之就很取巧,让百姓们自己去联想。老百姓不了解情况,他只相信他见过的东西或者听说过的东西,此时经过陆衍之的“点拨”,一些可能不是城防营做的事情,都有可能会被百姓按到城防营的头上。
这就是“口碑”!
而李逸所提出的几条建议,其中在府城乃至于省城散播消息,主要目的确实是让上面的大人物们对此事有一个初印象。这个印象可能大人物们并不会完全相信,但是有了这个初印象,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其实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偏袒。很多时候,这种偏袒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发生了。
其实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救一救廖勋等人。如果最后的情况真就汝廖勋等人说的一样,那么他们在百姓们口中就是忍辱负重、打倒奸佞的功臣。尽管他们有罪,但最终在判刑上,其实也需要考虑民间的声音。
毕竟在这个时代,还不完全是一个法治时代,还是一个人治为主的时代。
这个时候,最开始的初印象以及后来在百姓们心中的印象分就能起到作用。
当然,李逸也有一个小心思,廖勋等人在此事之后,官途也就到头了。如果被贬为庶民,那么是不是可以招揽到自己的转运司衙门呢?这些人可都是治理一方的能人,让这些人“流落江湖”,岂不是有些可惜?
“嘿嘿,嘿嘿!”
许是想到以后的事太过于开心,李逸不禁笑出了声,坐在旁边的夏嫣然一双美眸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李逸,眼中露出一丝嫌弃。
喜欢修行王朝
荠县县城静室之外,徐政一脸焦急的大喊,不多时,一个衙役打扮的人从外面进来,那身形动态,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衙役。
“公子,有什么吩咐?”
“去告诉徐大哥,让他尽快去山里一趟。陆衍之估计要对刘家藏在山里的人动手了,解决了山里的问题之后,让他去趟长吉县,帮一帮李逸。”
“是!”
衙役转身离去,静室之外只留下徐政。此时太阳将要下山,空气中还残留着最后一丝阳光的温暖,可是徐政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温暖。
“这算是对你的考验,可别让我失望啊!”
徐政说自己在长吉县这场权力斗争中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但是怎么可能只是一个旁观者呢!
一个能从几年前就冷眼旁观如此惊天阴谋、甚至可能暗中调查到白莲教线索的人,同时还能跨区域办案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旁观者”呢?
所以他撒谎了,但是现在,他确实也需要李逸作为一个搅局者出现在长吉,将长吉县这汪池水搅得更加浑浊。最好,是将池子里沉淀了不知道多久的“污垢”搅动出来,让这些“污垢”重见天日。
没过多久,荠县县衙之内,一道人影骑乘快马从西门而出,随后向着茫茫大山一骑绝尘。
而在大山的另一边,靠近朱桥镇的方向,陆衍之的侄子陆宇亲自带队,几十人向着朱家坳而去。这其中既有朱桥镇上各家乡绅富户出的人手,也有陆衍之的一些心腹。
从一开始,陆衍之就明白,根本就没有什么白莲教将要攻打长吉县,有没有白莲教的人过来,他能不知道吗?之所以演这一出戏,有几个目的,其一是为了塑造自己弱势的形象,这主要是给外人以及李逸看的。
这算是他的伪装,实际上除了这个,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整合朱桥镇的资源。在外有白莲教即将入侵的情况下,朱桥镇人人自危,那些平日里不将他这个县令放在心上的本地乡绅,现如今不还是像一条狗一样听从他这个主人的话?
这些地方乡绅可不是周家这种有钱无势的人家可以比的,他们在地方上盘根错节,甚至于在官场也有各种关系。
有关系的官员可能品级不高,但是县官不如现管,这个道理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在乡镇这一级别,这些乡绅富户才是治理的主要力量。
像是桥头乡的朱家,虽然在财力可能略逊周家一丢丢,但是要论地方影响力,几个周家都赶不及朱家。就因为朱家有人在朝廷做官,说到底,这样的家族就是统治阶级的附庸,也算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
更何况,要不是进行了资源整合,他都不知道这些或许存在了上百年的地方乡绅家中原来这么有实力。
在陆宇带着的这一队人里面,光是入品的武夫就有两个,还有不少半步入品的武夫。就现在他们这股力量,可比当时李逸等人在朱家坳对付的白莲教匪徒可有实力多了。
他们现在进山,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灭掉刘家残存的力量。几年前,除了刘家主脉这一支遭到了重创之外,刘家支脉可保留了大部分的力量,这些人并没有离开长吉县,而是躲进了东边的大山里。
这些人躲藏的很好,极少在外面露面,但是去年,真正的白莲教匪徒来到了朱桥镇,那些运送石灰往返朱家坳与荠县深山小村之间的人发现,在半道上总有被人窥伺的感觉。
白莲教调查过,发现只是一些山中的猎户罢了,也为不节外生枝,他们没有过多的关注,别人不来找他们,他们也不去找那些猎户的麻烦。
这就是当初李逸等人从小山村前往朱家坳之时,发现总有人窥视,那些人就是刘家的“余孽”。
但是当初陆衍之得到了消息之后觉得可疑,长吉县的情况他能不知道吗?哪里有村落,村里有多少人,这些都必须统计到位,这都是征税的韭菜啊。
但是在长吉县的黄册里,从朱家坳到荠县的大山里,就没几户人家,可现在里面多了很多人?这些人从哪里来的?
出于好奇,陆衍之派人调查过,发现了这些人的身份,他也没急着动手,现如今,正是动手的好时机。
这一行人走得速度不慢,甚至于陆宇此时表现出来的完全与当初在对付张成之时不一样。此时的陆宇浑身上下散发着指挥者的气息,这几十人在他手里,游刃有余。
当天晚上,这一行人安营扎寨完全是按照军方的要求来的。营地外围,明哨暗哨全都不落。
此时的长吉县县衙,一间书房之内灯火通明,李逸、夏嫣然、廖勋、苏承基以及被廖勋放出来的王捕头、王二等人齐聚一堂。王二、王捕头已经听说了长吉县发生过的事情,也听说了长吉县这场权利之争的来龙去脉。
王捕头从知道此事之后,就一直呆呆地坐着。王二倒是很快反应了过来,毕竟跟着李逸见过了不少大场面了,此时急不可耐的开口:“现在第一步已经做了你们说陆衍之会上当吗?要是陆衍之不来怎么办?”
“陆衍之一定会来,就算不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为了府衙下来的王同知,他也必须回来。如果他真的变了性子,那我们就配合同知大人对这件事情进行调查。到时候,刘家案子和御史之死一案,因为和本案有关联,上面也必须重视。”
廖勋解答了王二的疑问,此时他可没有将王二当成一般人,因为李逸在介绍王二之时,说的可是转运使司衙门的人。而现在的转运使司衙门就没几个人,也就是说,王二算是“元老”了,如果转运一事真的办好了,最终王二成为半步入品,或者从九品都有可能的。
“以我对陆衍之的了解,他一定会来的。”
今天白天,从静室之内离开之后,廖勋即利用正在慢慢流逝的权柄对全县人民进行了“广播”,重点就是宣扬陆衍之这些年一些不为人知的、贪赃枉法地事迹。重点是几年前刘家的案子,这起案子算是这些年来长吉县最牵动人心的案子了,知道的人不少。
此时听到县里的二把手说的这些内容,一些人刚开始很是懵的,之后这些人就开始破口大骂陆衍之。
结果在廖勋正“演讲”之时,突然天空出现异常。原本“消失”的光幕突然发生变化,一块周围略带光晕的光幕出现在长吉县上空,随即慢慢蚕食县城上空其余的天空。
也是因为这个,原本还在和徐政通话的传音阵突然中断,就是受到了干扰。
这时候,带着光晕的光斑上突然传出陆衍之的声音:“廖勋,你身为朝廷命官,刻意诬陷本官,你可知罪?这些年本官在长吉,矜矜业业,这些老百姓们都是看得见的,而你还有苏承基,你们做的,老百姓们同样看得见。”
“这些年城防营将士们在长吉犯下的作奸犯科之事,为什么最后没有得到律法的惩罚,是因为你的袒护,那些人抓到县衙,没多久没被你放了。这是县丞能做出来的事情吗?长吉的百姓在尔等眼中,究竟是什么?”
这一番反问,倒是将城内的百姓们都闹糊涂了。现在就是县令说县丞是坏蛋,然后县丞说县令其实才是隐藏在长吉的坏蛋。
老百姓们对于事件的内情不了解,但是平日里的事情大家是清楚的,城防营搅得长吉县天怒人怨,这也是百姓们自己见到的。
所以,在短暂的思考之后,许多人还是选择相信县令的话,何况不少人才刚刚经历过小西门下发生的惨剧。
他们不知道这其中有陆衍之派人在鼓动百姓,他们只知道城防营的人杀了他们的孩子,杀了他们的妻子,杀了他们的儿子、父亲、母亲,这一桩桩一件件,则让百姓们心里的天秤究竟偏向哪边。
今晚上他们在一起商量的,就是长吉县的这件事。可以说,陆衍之对于人心的把控还是太到位了,至少廖勋这么些年都没有找到什么陆衍之的把柄,也不是没有原因。
不过,现在李逸暂时是他们的一员,为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他也只能参谋参谋了。
书房之内,李逸接过话头:“百姓们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现在却也显得不那么重要。百姓们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但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经过陆衍之这么一‘提点’,就让大家将这些事情联想到廖县丞与苏千总的身上。”
“真要说起来,这件事其实苏千总和廖县丞也有责任,一个放任自己营中的将士们胡作非为,另一个罔顾朝廷法度,只为了自己一己之私。”
李逸这话说的相当不客气了,但是廖勋和苏承基此时却一点怨气也没有,因为夏嫣然一双美眸在他们身上扫来扫去。
却听李逸继续道:“之所以说百姓们的想法并非那么重要,是因为这件事最终还是要上面重视。府衙的态度很重要,而且这件事不仅仅是长吉县的百姓们需要知道,我建议,如果你们有手段,最好是在府城也散播一些消息。”
“府衙离府城的百姓们近,大人们离府城百姓们也近,试想一下,如果他们在府城也听说了长吉县的事,听说了陆衍之的所作所为,那么他们会怎么想呢?他们肯定知道这是有人在刻意的散播消息,但是这时候不是追究此事的时,因为这里面涉及到提刑按察使司的御史。”
“每一个御史都是能上达天听的存在,这样的人物死在一个小小的长吉县,现在案情出现蹊跷,大人们会不闻不问吗?他们不敢,毕竟如果省里知道了,到时候府衙里的大人们就被动了。”
“所以,当务之急,我觉得,就是赶紧在长吉县之外,特别是府城,乃至于省城都发动舆论攻势。当然,长吉县的百姓们也不能不管。长吉县封城的这些日子,必须保障百姓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被廖大人绑起来的主簿大人,我想可以先将人放了。从此刻开始,大家都要行动起来了。”
这一刻,李逸好像才是长吉县的主导人,在场的两个六品,一个八品,全都在听他做行动部署。
反倒是廖勋,有些吃惊,“那,那个,李典史是怎么知道主簿被廖某抓了起来?”
李逸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翻了一个白眼,随即看向苏承基。
“苏千总需要约束手底下的将士,这些年你手底下的人所作所为我不相信你会不清楚,但是你不闻不问,间接的纵容了这些人。”
突然,李逸想到以前看过的视频中的片段,目光一亮,看着苏承基,“我做如下部署,苏千总你记一下。长吉县城门交给县衙壮班衙役,这些人由王捕头负责管理,原则只有一条,不能再出现小西门下的惨剧,也不能出乱子。”
“第二,城防营参与县里的治安巡查。长吉县被封锁的这段日子,一定会有那些宵小出来作祟,这时候需要发挥你们的职责。同时,严令要求城防营的将士遵守法度,一旦出现骚扰百姓之事,这时候苏千总可不能心软。”
“第三,舆论攻势需要继续做,陆衍之不可能时时刻刻出来讲话。这一次,安排一些人编排一些小故事,例如散播一些刘家案以及御史死亡案的一些不寻常的地方,这些不寻常的地方要和老百姓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行了,暂时就做三点要求吧!”
说完之后,李逸看向苏承基,他真的很想说一句“苏承基,你来复述一下”,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从今天白天廖勋与陆衍之隔空对喷垃圾话来看,廖勋还是不太行。倒不是说他讲的内容都是假的,而是和老百姓们的生活离得太远,让大家有一种距离感。
而陆衍之就很取巧,让百姓们自己去联想。老百姓不了解情况,他只相信他见过的东西或者听说过的东西,此时经过陆衍之的“点拨”,一些可能不是城防营做的事情,都有可能会被百姓按到城防营的头上。
这就是“口碑”!
而李逸所提出的几条建议,其中在府城乃至于省城散播消息,主要目的确实是让上面的大人物们对此事有一个初印象。这个印象可能大人物们并不会完全相信,但是有了这个初印象,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其实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偏袒。很多时候,这种偏袒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发生了。
其实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救一救廖勋等人。如果最后的情况真就汝廖勋等人说的一样,那么他们在百姓们口中就是忍辱负重、打倒奸佞的功臣。尽管他们有罪,但最终在判刑上,其实也需要考虑民间的声音。
毕竟在这个时代,还不完全是一个法治时代,还是一个人治为主的时代。
这个时候,最开始的初印象以及后来在百姓们心中的印象分就能起到作用。
当然,李逸也有一个小心思,廖勋等人在此事之后,官途也就到头了。如果被贬为庶民,那么是不是可以招揽到自己的转运司衙门呢?这些人可都是治理一方的能人,让这些人“流落江湖”,岂不是有些可惜?
“嘿嘿,嘿嘿!”
许是想到以后的事太过于开心,李逸不禁笑出了声,坐在旁边的夏嫣然一双美眸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李逸,眼中露出一丝嫌弃。
喜欢修行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