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光未透,晨星犹在,石头已早早候在了炊烟阁紧闭的门前。
沈明琪携定娘前来时,险些被那缩在门边暗影里的人影唬了一跳,待看清是石头,才忙不迭开了锁。
才刚一进门,石头便显出十分的伶俐,挽起袖子便要去归置堂中的桌椅。
“且慢,”沈明琪含笑唤住他,招手道,“石头,先过来。”
石头依言近前。
今日他换了一身浆洗得干净挺括的布衣,发髻也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枚素简的小冠束住,竟褪去了几分昨日的粗粝,显出一种清朗的少年气来。
沈明琪上下打量一番,眼中满是赞许,不禁拊掌笑道:“好个俊俏男儿!人靠衣装马靠鞍,咱们石头这般拾掇起来,竟似块璞玉初露光华了!”
石头被她夸得面颊微赧,垂首道:“掌柜的取笑了。”
“这位是周娘子,”沈明琪侧身引见定娘,“我小娘。”
石头忙敛容正色,对着定娘深深一揖:“周娘子万福!”
定娘见他进退有度,应答得体,心中已是欢喜。
再细瞧那眉目清秀、身姿挺拔的模样,更是平添了几分满意。
她目光温和,细细端详着,唇边不觉带了笑意,温言探问道:“不知郎君今年贵庚?可曾,许下亲事了?”
石头被她看得有些局促,垂眸恭声答道:“回周娘子话,小子虚度二十春,尚未,尚未婚配。”
沈明琪在一旁瞧着定娘那毫不掩饰的、近乎品评般的打量目光,直看得石头手脚都不知该往何处放了,心中哪还有不明白的?只得暗自摇头,面上浮起一丝无奈。
“二姐姐,周小娘!”
一声清脆的声音,原来是沈明瑜。
沈明瑜今日穿了一身墨青色窄袖对襟旋袄,腰身束得紧趁利落,襻膊也已利落地勒在臂上。
她将一头乌发一丝不乱地紧束于顶,梳了个高冠髻,显出一派干净爽利。
瞧她这副郑重其事的模样,沈明琪嘴角微扬,眼中难掩欣慰之色,轻轻颔首。
“你们二位今日都是初入炊烟阁,”沈明琪温言吩咐道,“就先自行认识一番吧。余下人等,或有沐休归家休憩的,待时日稍长,你们自然也就相熟了。”
沈明琪话音方落,目光无意扫过角落,忽地定住,竟是狸奴蜷在那儿。
她猛地一拍额头:昨日是师师姑娘来核账的日子,直忙到深夜,竟将这小祖宗的口粮忘得一干二净!难怪它等不及,竟亲自寻到这炊烟阁来“讨债”了。
沈明琪心下歉然,连忙上前。
本以为这小东西会躲开,谁知它只懒懒抬眼看了看她,并未闪避。
沈明琪心头一喜,试探着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那温软的一团拢入怀中。
狸奴竟也顺从,只在她臂弯里不甚满意地咕哝了两声,便安静下来。
沈明琪忙抱着它转入后厨,好一番翻找,总算寻了些合它胃口的吃食。
看着它埋首大嚼,她才松了口气,怜爱地伸手抚弄它毛茸茸的脑袋。
指尖游移间,忽觉一处触感异样,有个小小的、硬硬的凸起藏在厚毛之下。
她心头微动,俯身凑近细看,这才发现,竟是一根极细的灰色丝绳,颜色与狸奴的毛色几乎融为一体,若非亲手触摸,绝难察觉!
沈明琪心下讶异。
这小东西颈间何时多了此物?抑或一直便有,只是她未曾留意?好奇之念顿起,她伸出指尖,小心翼翼地捻住那根细绳,想要解开绳结。
奈何绳结精巧繁复,又深藏于厚密的绒毛之下,她屏息凝神,指尖几番辗转腾挪,指腹都磨得微微生疼,费了好一番功夫,方才将那小小的结扣解开。
绳下系着的,竟是一枚小巧的银蝶饰物。
她托于掌心,凑近细瞧,蝴蝶的身子部位是一块碧绿的玉石,沈明琪觉得似曾相识,又见蝶翼之上,以极细的刀工錾刻着一个古拙的篆字:“铎”。
“铎?”沈明琪凝眉思索半晌,目光落回那舔舐爪子的狸奴身上,喃喃道,“难不成‘狸奴’只是你的小名儿?你竟还有个正经的大名,唤作,铎?”
她撇了撇嘴,轻声嘟囔:“什么‘铎’,怪里怪气的,还是‘狸奴’听着顺耳可人。得了,往后照旧叫你狸奴便是。”
言罢,她便欲将银蝶重新系回那细绳之上。
不料,这狸奴此刻恰好将盘中食物舔食殆尽,只见它尾巴一甩,毫无征兆地化作一道灰影,闪电般窜离了后厨灶台!
沈明琪惊呼一声,拔腿便追,却哪里还追得上,只能眼睁睁瞧着那抹灵动的身影,彻底消失在炊烟阁外,空余她一人立在原地,掌中兀自躺着那枚微凉的银蝶。
三娘和其他厨娘伙计们也都到了,沈明琪便决定下次见到狸奴时再将银蝶重新给它系上,于是便揣进了自己的兜里,去忙活了。
暮色四合,炊烟阁的食客渐渐散去,多是相携着往那灯火通明的勾栏瓦肆去了。
明日便是七夕,各家勾栏都卯足了劲,排演了诸多新巧花样,引得人心痒难耐。
待阁中终于清静下来,众人方得闲聚在一处用了些简便晚饭。
沈明琪搁下碗箸,温声道:“明日七夕佳节,咱们也早些落栓歇业。大伙儿都去瓦子里瞧瞧新鲜,沾沾节日的喜气。”
众人闻言,皆笑着应和。
不多时,伙计们便三三两两告辞离去。
王三娘家的郎君已候在门外,沈明琪去后厨寻她,正与抱着几个油纸包的石头打了个照面。
“三娘,”沈明琪倚在门边,眉眼含笑,“你家当家的都到门口了,还不快去?莫让人家久等。”
三娘正仔细检点着灶台旁的调料罐子,闻言解下围腰,利落地拍打两下:“就来就来!我这不看看明儿要用的花椒、桂皮、香叶可都备足了么?若是不凑手,天不亮就得赶早市去!嗯,好在已齐备,好得很。”她说着便往外走。
刚走出两步,嘴上又不闲着,对着沈明琪笑道:“瞧瞧,这大小伙子就是能吃!刚用过饭,石头方才又来寻我要了几个酸馅包子,说是备着夜里饿了吃。今儿刚好剩了点猪肉,我就加到里头了,油大,可香了,平常都是素的,就剩这俩荤的,特意都给他了,也好,小伙子家家的,多吃些才长力气,瞧他瘦的!”
沈明琪也忍俊不禁,朗声道:“正是这个理儿!咱们炊烟阁,旁的或许缺得,这吃食管够!以后石头想吃,就尽管让他拿就是了。”
笑语声中,几人前后出了炊烟阁,身影渐渐融入街市的灯火与喧嚣里,各自归家去了。
沈明琪携定娘前来时,险些被那缩在门边暗影里的人影唬了一跳,待看清是石头,才忙不迭开了锁。
才刚一进门,石头便显出十分的伶俐,挽起袖子便要去归置堂中的桌椅。
“且慢,”沈明琪含笑唤住他,招手道,“石头,先过来。”
石头依言近前。
今日他换了一身浆洗得干净挺括的布衣,发髻也梳得一丝不苟,用一枚素简的小冠束住,竟褪去了几分昨日的粗粝,显出一种清朗的少年气来。
沈明琪上下打量一番,眼中满是赞许,不禁拊掌笑道:“好个俊俏男儿!人靠衣装马靠鞍,咱们石头这般拾掇起来,竟似块璞玉初露光华了!”
石头被她夸得面颊微赧,垂首道:“掌柜的取笑了。”
“这位是周娘子,”沈明琪侧身引见定娘,“我小娘。”
石头忙敛容正色,对着定娘深深一揖:“周娘子万福!”
定娘见他进退有度,应答得体,心中已是欢喜。
再细瞧那眉目清秀、身姿挺拔的模样,更是平添了几分满意。
她目光温和,细细端详着,唇边不觉带了笑意,温言探问道:“不知郎君今年贵庚?可曾,许下亲事了?”
石头被她看得有些局促,垂眸恭声答道:“回周娘子话,小子虚度二十春,尚未,尚未婚配。”
沈明琪在一旁瞧着定娘那毫不掩饰的、近乎品评般的打量目光,直看得石头手脚都不知该往何处放了,心中哪还有不明白的?只得暗自摇头,面上浮起一丝无奈。
“二姐姐,周小娘!”
一声清脆的声音,原来是沈明瑜。
沈明瑜今日穿了一身墨青色窄袖对襟旋袄,腰身束得紧趁利落,襻膊也已利落地勒在臂上。
她将一头乌发一丝不乱地紧束于顶,梳了个高冠髻,显出一派干净爽利。
瞧她这副郑重其事的模样,沈明琪嘴角微扬,眼中难掩欣慰之色,轻轻颔首。
“你们二位今日都是初入炊烟阁,”沈明琪温言吩咐道,“就先自行认识一番吧。余下人等,或有沐休归家休憩的,待时日稍长,你们自然也就相熟了。”
沈明琪话音方落,目光无意扫过角落,忽地定住,竟是狸奴蜷在那儿。
她猛地一拍额头:昨日是师师姑娘来核账的日子,直忙到深夜,竟将这小祖宗的口粮忘得一干二净!难怪它等不及,竟亲自寻到这炊烟阁来“讨债”了。
沈明琪心下歉然,连忙上前。
本以为这小东西会躲开,谁知它只懒懒抬眼看了看她,并未闪避。
沈明琪心头一喜,试探着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那温软的一团拢入怀中。
狸奴竟也顺从,只在她臂弯里不甚满意地咕哝了两声,便安静下来。
沈明琪忙抱着它转入后厨,好一番翻找,总算寻了些合它胃口的吃食。
看着它埋首大嚼,她才松了口气,怜爱地伸手抚弄它毛茸茸的脑袋。
指尖游移间,忽觉一处触感异样,有个小小的、硬硬的凸起藏在厚毛之下。
她心头微动,俯身凑近细看,这才发现,竟是一根极细的灰色丝绳,颜色与狸奴的毛色几乎融为一体,若非亲手触摸,绝难察觉!
沈明琪心下讶异。
这小东西颈间何时多了此物?抑或一直便有,只是她未曾留意?好奇之念顿起,她伸出指尖,小心翼翼地捻住那根细绳,想要解开绳结。
奈何绳结精巧繁复,又深藏于厚密的绒毛之下,她屏息凝神,指尖几番辗转腾挪,指腹都磨得微微生疼,费了好一番功夫,方才将那小小的结扣解开。
绳下系着的,竟是一枚小巧的银蝶饰物。
她托于掌心,凑近细瞧,蝴蝶的身子部位是一块碧绿的玉石,沈明琪觉得似曾相识,又见蝶翼之上,以极细的刀工錾刻着一个古拙的篆字:“铎”。
“铎?”沈明琪凝眉思索半晌,目光落回那舔舐爪子的狸奴身上,喃喃道,“难不成‘狸奴’只是你的小名儿?你竟还有个正经的大名,唤作,铎?”
她撇了撇嘴,轻声嘟囔:“什么‘铎’,怪里怪气的,还是‘狸奴’听着顺耳可人。得了,往后照旧叫你狸奴便是。”
言罢,她便欲将银蝶重新系回那细绳之上。
不料,这狸奴此刻恰好将盘中食物舔食殆尽,只见它尾巴一甩,毫无征兆地化作一道灰影,闪电般窜离了后厨灶台!
沈明琪惊呼一声,拔腿便追,却哪里还追得上,只能眼睁睁瞧着那抹灵动的身影,彻底消失在炊烟阁外,空余她一人立在原地,掌中兀自躺着那枚微凉的银蝶。
三娘和其他厨娘伙计们也都到了,沈明琪便决定下次见到狸奴时再将银蝶重新给它系上,于是便揣进了自己的兜里,去忙活了。
暮色四合,炊烟阁的食客渐渐散去,多是相携着往那灯火通明的勾栏瓦肆去了。
明日便是七夕,各家勾栏都卯足了劲,排演了诸多新巧花样,引得人心痒难耐。
待阁中终于清静下来,众人方得闲聚在一处用了些简便晚饭。
沈明琪搁下碗箸,温声道:“明日七夕佳节,咱们也早些落栓歇业。大伙儿都去瓦子里瞧瞧新鲜,沾沾节日的喜气。”
众人闻言,皆笑着应和。
不多时,伙计们便三三两两告辞离去。
王三娘家的郎君已候在门外,沈明琪去后厨寻她,正与抱着几个油纸包的石头打了个照面。
“三娘,”沈明琪倚在门边,眉眼含笑,“你家当家的都到门口了,还不快去?莫让人家久等。”
三娘正仔细检点着灶台旁的调料罐子,闻言解下围腰,利落地拍打两下:“就来就来!我这不看看明儿要用的花椒、桂皮、香叶可都备足了么?若是不凑手,天不亮就得赶早市去!嗯,好在已齐备,好得很。”她说着便往外走。
刚走出两步,嘴上又不闲着,对着沈明琪笑道:“瞧瞧,这大小伙子就是能吃!刚用过饭,石头方才又来寻我要了几个酸馅包子,说是备着夜里饿了吃。今儿刚好剩了点猪肉,我就加到里头了,油大,可香了,平常都是素的,就剩这俩荤的,特意都给他了,也好,小伙子家家的,多吃些才长力气,瞧他瘦的!”
沈明琪也忍俊不禁,朗声道:“正是这个理儿!咱们炊烟阁,旁的或许缺得,这吃食管够!以后石头想吃,就尽管让他拿就是了。”
笑语声中,几人前后出了炊烟阁,身影渐渐融入街市的灯火与喧嚣里,各自归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