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晞忙过去蹭茶,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宋满笑着说:“等会你带一块回去慢慢喝,好不好?”
元晞女士很没有骨气地折服了,“额娘最好了!”
然后宋满才说,“那些命理神论,你不要放在心上。而且这门婚事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日后若真有不好,咱们家也有法子应对,如今只是求一时的清静罢了。”
元晞明白她的意思,凑过来搂着她,“额娘放心吧,女儿才不在乎那些呢。只要能长长久久地陪在您身边,女儿就心满意足了。”
宋满笑着点点她的额头,“还是孩子话呢。”
旗人轻易不得擅离京城,但等亲阿玛做了皇帝,喜好天地辽阔的元晞却很能够好好游览一番天下美景,元晞现在还是小孩子心性,满口甜言蜜语来哄她。
看着女儿尚且稚嫩的眉眼,宋满还是不禁生出一点感慨,她轻轻亲吻女儿的眉眼,搂着她的孩子,一如从前的很多很多年。
“你什么都不必在意,都有额娘呢。”婚姻不顺算什么,我们元晞以后还是公主呢!
元晞是真没往心里去,现在让她关心未来额驸怎么怎么样,重要程度还不如今天能不能吃上烤鸭。
最近天气燥热,宋满房中饮食也改换以清润爽口为主,元晞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上火算什么?两碗金银花的事儿!
于是第二日,元晞格格顺利吃上了她想念的挂炉鸭子。
烤鸭不是贝勒府的常备膳食,烤鸭的大炉子动一次十分麻烦,膳房一做,各处都会听到动静,想吃的就搭一下顺风车——关防内几处院落,只有正院和东院,能指使动膳房,大张旗鼓地开一次炉子。
而在去年之前,这还是只有福晋享有的特权。
以前宋满都是蹭四贝勒的。
北院那边,李氏听到动静,先嗤一声,然后想了想,说:“叫一只给弘时吃吧。”
侍女应声,刚要退下,又被李氏叫住,李氏站起身,往顺安屋里走去。
虽然顺安年纪已经不小,但她身体不好,李氏舍不得放她出去独住,所以顺安还是一直住在北院的厢房中,有个病痛不适时,也方便李氏照顾。
李氏进了顺安屋子,顺安正坐在案前,对着一把琴发呆,也没听到李氏的脚步声。
年轻时炮仗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和福晋顶着干也没有顾忌的李氏便觉心里拧着劲儿似的痛了一下。
“安儿。”李氏声音柔缓地叫她,“今儿膳房做挂炉鸭子,你一向喜欢吃的,今儿额娘许你破例吃一点,好不好?”
顺安身体不好,饮食一向忌口良多,北院吃鸭子,一向是温润进补的汤品。
“额娘。”顺安一惊,回过神来,忙起身迎她,李氏按着她坐下,笑吟吟地说:“叫膳房备了薄薄的荷叶饼了,取酥皮嫩肉,卷一点嫩葱丝,你宋额娘处一向还备梅子酱,你上回不是说味儿很好吗?额娘叫人去要一点来,咱们娘俩好好吃一顿饭。”
看着额娘甚至有些小心翼翼的模样,顺安心中一痛,柔顺地点头,“都听额娘的——女儿确实想这个好久了。”
李氏指尖微动,欲摸摸她的眉眼,还是顿住了,走出顺安房间来,才落下泪。
寿嬷嬷忙劝她,“主子这是做什么,叫二格格看了,多揪心。”
“她也是揪着心哄我呢。”李氏走回房中,才放声落泪,“顺安一直心情郁郁,可恨我这做娘的却开解不了她,贼老天!就不肯对我的女儿好些,我的顺安比旁人差了哪儿了?一向懂事、听话又柔善,比我这个做娘的强出百倍,老天若是有眼,把我的寿数分出来给她也好呀!”
寿嬷嬷眼眶一酸,忙说:“这话可说不得,主子,咱们二格格是最聪明不过的心性,您这样,格格看在眼里,只会更煎熬……”
李氏掩面哭泣。
厢房中,顺安轻轻叹了口气,叫来侍女:“替我更衣,我去瞧瞧额娘。”
侍女忙捧来衣裳,顺安环顾四周,琴、书、笔墨,她沉默下来,没再说一句话。
烤鸭元晞吃得很香,李氏打发人来要酸梅酱的时候,她还特地叫人捎了一盒顺安喜欢的果子过去,“是我自个儿做的蜜煎杨梅,妹妹吃着若好,定要来告诉我,我再去时给妹妹再带一些。”
寿嬷嬷笑吟吟答应着,“多谢大格格惦记。您无事时,也常到我们那边儿走动走动,二格格总惦记着您呢。”
元晞点头,送她往出走了一段儿,问了一些有关顺安的事。
弘昫也已经下学了,他在房里和宋满讲先生所授的课业,还说:“阿玛说过阵子带我到庄子上看冬麦播种,只在书上学这些经济文章,和亲身实地见到民生农耕是不一样的。”
“这是好事。”对四贝勒培养儿子的思路,宋满绝对是赞同佩服的,他对弘昫是全心全意地培养,现在的四贝勒还没有什么滔天的野心,他对自己的规划是做一个能干实事的王爷,弘昫未来,就是王府的继承人,也应当是一位能干实事、在朝堂中有地位的王爷。
元晞回来时听到了,兴趣也很浓厚,再加上两个上蹿下跳请求一起去的小猴,宋满选择将难题推给四贝勒。
对元晞和弘景弘晟来说,阿玛就是慈父了,这两年开府之后,贝勒府经历了很多事,宋满的地位愈见稳固,和四贝勒的感情其实也进入一种稳定的平台期。
四贝勒白天出去,若无事,晚间多半是直奔东院来的。
开府两年,府中还是这些女人,李氏和大张氏的心都已经不在争宠上,小张氏更不必提,大选进来的钮祜禄氏尚且年幼,四福晋去岁倒是有意抬举两个新人,但一个折戟沉沙,一个因为四福晋的心灰意冷而处境尴尬。
东院一时无人能挡,下人间对此多有感慨,认为“人家真是有命数”。
而对几个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稳定的家庭模式,他们从中获得很大的幸福与安全感。
宋满对目前的状态抱着一种努力维持的心态,其实四贝勒的专宠并不难得,懋嫔上辈子,李氏、年氏,都先后得到过。
她现在将人设塑造住,感情维持好,真到感情有所变动的一日,收益也已经最大化。
四贝勒晚间回来,面对几个孩子的联合请求果然没能顶住,这本也不是什么坏事,原本只打算带弘昫,是因为弘景弘晟太闹了,又没想到元晞。
既然几个孩子自己有意愿,他想了想,决定干脆把弘时也一起带着。
“琅因也与我们同去吧。”四贝勒看向宋满,“家事烦扰,抽一日闲暇,并肩田垄,纵享乡野闲情,实在是美事。”
宋满含笑点头。
元晞女士很没有骨气地折服了,“额娘最好了!”
然后宋满才说,“那些命理神论,你不要放在心上。而且这门婚事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日后若真有不好,咱们家也有法子应对,如今只是求一时的清静罢了。”
元晞明白她的意思,凑过来搂着她,“额娘放心吧,女儿才不在乎那些呢。只要能长长久久地陪在您身边,女儿就心满意足了。”
宋满笑着点点她的额头,“还是孩子话呢。”
旗人轻易不得擅离京城,但等亲阿玛做了皇帝,喜好天地辽阔的元晞却很能够好好游览一番天下美景,元晞现在还是小孩子心性,满口甜言蜜语来哄她。
看着女儿尚且稚嫩的眉眼,宋满还是不禁生出一点感慨,她轻轻亲吻女儿的眉眼,搂着她的孩子,一如从前的很多很多年。
“你什么都不必在意,都有额娘呢。”婚姻不顺算什么,我们元晞以后还是公主呢!
元晞是真没往心里去,现在让她关心未来额驸怎么怎么样,重要程度还不如今天能不能吃上烤鸭。
最近天气燥热,宋满房中饮食也改换以清润爽口为主,元晞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纪,上火算什么?两碗金银花的事儿!
于是第二日,元晞格格顺利吃上了她想念的挂炉鸭子。
烤鸭不是贝勒府的常备膳食,烤鸭的大炉子动一次十分麻烦,膳房一做,各处都会听到动静,想吃的就搭一下顺风车——关防内几处院落,只有正院和东院,能指使动膳房,大张旗鼓地开一次炉子。
而在去年之前,这还是只有福晋享有的特权。
以前宋满都是蹭四贝勒的。
北院那边,李氏听到动静,先嗤一声,然后想了想,说:“叫一只给弘时吃吧。”
侍女应声,刚要退下,又被李氏叫住,李氏站起身,往顺安屋里走去。
虽然顺安年纪已经不小,但她身体不好,李氏舍不得放她出去独住,所以顺安还是一直住在北院的厢房中,有个病痛不适时,也方便李氏照顾。
李氏进了顺安屋子,顺安正坐在案前,对着一把琴发呆,也没听到李氏的脚步声。
年轻时炮仗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和福晋顶着干也没有顾忌的李氏便觉心里拧着劲儿似的痛了一下。
“安儿。”李氏声音柔缓地叫她,“今儿膳房做挂炉鸭子,你一向喜欢吃的,今儿额娘许你破例吃一点,好不好?”
顺安身体不好,饮食一向忌口良多,北院吃鸭子,一向是温润进补的汤品。
“额娘。”顺安一惊,回过神来,忙起身迎她,李氏按着她坐下,笑吟吟地说:“叫膳房备了薄薄的荷叶饼了,取酥皮嫩肉,卷一点嫩葱丝,你宋额娘处一向还备梅子酱,你上回不是说味儿很好吗?额娘叫人去要一点来,咱们娘俩好好吃一顿饭。”
看着额娘甚至有些小心翼翼的模样,顺安心中一痛,柔顺地点头,“都听额娘的——女儿确实想这个好久了。”
李氏指尖微动,欲摸摸她的眉眼,还是顿住了,走出顺安房间来,才落下泪。
寿嬷嬷忙劝她,“主子这是做什么,叫二格格看了,多揪心。”
“她也是揪着心哄我呢。”李氏走回房中,才放声落泪,“顺安一直心情郁郁,可恨我这做娘的却开解不了她,贼老天!就不肯对我的女儿好些,我的顺安比旁人差了哪儿了?一向懂事、听话又柔善,比我这个做娘的强出百倍,老天若是有眼,把我的寿数分出来给她也好呀!”
寿嬷嬷眼眶一酸,忙说:“这话可说不得,主子,咱们二格格是最聪明不过的心性,您这样,格格看在眼里,只会更煎熬……”
李氏掩面哭泣。
厢房中,顺安轻轻叹了口气,叫来侍女:“替我更衣,我去瞧瞧额娘。”
侍女忙捧来衣裳,顺安环顾四周,琴、书、笔墨,她沉默下来,没再说一句话。
烤鸭元晞吃得很香,李氏打发人来要酸梅酱的时候,她还特地叫人捎了一盒顺安喜欢的果子过去,“是我自个儿做的蜜煎杨梅,妹妹吃着若好,定要来告诉我,我再去时给妹妹再带一些。”
寿嬷嬷笑吟吟答应着,“多谢大格格惦记。您无事时,也常到我们那边儿走动走动,二格格总惦记着您呢。”
元晞点头,送她往出走了一段儿,问了一些有关顺安的事。
弘昫也已经下学了,他在房里和宋满讲先生所授的课业,还说:“阿玛说过阵子带我到庄子上看冬麦播种,只在书上学这些经济文章,和亲身实地见到民生农耕是不一样的。”
“这是好事。”对四贝勒培养儿子的思路,宋满绝对是赞同佩服的,他对弘昫是全心全意地培养,现在的四贝勒还没有什么滔天的野心,他对自己的规划是做一个能干实事的王爷,弘昫未来,就是王府的继承人,也应当是一位能干实事、在朝堂中有地位的王爷。
元晞回来时听到了,兴趣也很浓厚,再加上两个上蹿下跳请求一起去的小猴,宋满选择将难题推给四贝勒。
对元晞和弘景弘晟来说,阿玛就是慈父了,这两年开府之后,贝勒府经历了很多事,宋满的地位愈见稳固,和四贝勒的感情其实也进入一种稳定的平台期。
四贝勒白天出去,若无事,晚间多半是直奔东院来的。
开府两年,府中还是这些女人,李氏和大张氏的心都已经不在争宠上,小张氏更不必提,大选进来的钮祜禄氏尚且年幼,四福晋去岁倒是有意抬举两个新人,但一个折戟沉沙,一个因为四福晋的心灰意冷而处境尴尬。
东院一时无人能挡,下人间对此多有感慨,认为“人家真是有命数”。
而对几个孩子来说,这就是一种稳定的家庭模式,他们从中获得很大的幸福与安全感。
宋满对目前的状态抱着一种努力维持的心态,其实四贝勒的专宠并不难得,懋嫔上辈子,李氏、年氏,都先后得到过。
她现在将人设塑造住,感情维持好,真到感情有所变动的一日,收益也已经最大化。
四贝勒晚间回来,面对几个孩子的联合请求果然没能顶住,这本也不是什么坏事,原本只打算带弘昫,是因为弘景弘晟太闹了,又没想到元晞。
既然几个孩子自己有意愿,他想了想,决定干脆把弘时也一起带着。
“琅因也与我们同去吧。”四贝勒看向宋满,“家事烦扰,抽一日闲暇,并肩田垄,纵享乡野闲情,实在是美事。”
宋满含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