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攻打平定县城3-《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他此番进城的核心目的,并非逞匹夫之勇,而是要釜底抽薪——悄无声息地转移日军与晋绥军的弹药,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炮击中沦为无牙的老虎。

  从十字街的杂货铺出来后,他先绕到晋绥军驻西关的营房。这里的士兵大多是本地抓来的壮丁,夜里轮岗时总爱扎堆偷懒,营房角落的武器库更是只派了两个昏昏欲睡的哨兵看守。

  陈振华借着墙根的阴影摸到库房门边,手腕一翻,两把飞刀脱手而出,精准地钉在哨兵的咽喉上。两人连哼都没哼一声,便软软地倒了下去。

  他掏出事先配好的钥匙,打开库房的挂锁。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浓重的铁锈味扑面而来——里面堆满了晋绥军的枪支弹药,大多是老旧的汉阳造,还有几箱手榴弹,甚至能看到几挺捷克式轻机枪。

  “倒是攒了不少家当。”陈振华冷笑一声,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巧的哨子,轻轻吹了一声。

  片刻后,十几个穿着晋绥军军装的侦察兵从暗处钻了出来,正是徐虎提前安排好的接应人手。

  “动作快,”陈振华压低声音,“把能用的步枪、机枪都搬走,手榴弹和子弹箱优先运,注意别弄出动静,后门有马车等着。”

  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有人扛枪,有人搬弹药箱,脚步轻得像猫。陈振华则盯着墙角那几门迫击炮——是晋绥军从日军那里“借”来的三八式迫击炮,虽然老旧,却还能用。

  “这几门炮也带上,留给咱们的工兵修修,总比让他们当废铁强。”他拍了拍炮身,眼里闪过一丝算计。

  不到半个时辰,库房就被搬空了大半。陈振华让人把剩下的劣质弹药和不能用的破枪堆在一起,洒上煤油,又在门口摆了个简易的绊发装置——这是给追兵留的“礼物”。

  做完这一切,他带着人从后门撤出,消失在晨雾渐起的街巷里。

  刚准备出门,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粗暴的呵斥:“都给我站住!查良民证!”

  陈振华心里一紧,贴在门后听着动静。是日军的巡逻队,大概有七八个人,正沿街搜查。他看了看表,凌晨四点半,离总攻还有半小时,这个时候绝不能暴露。

  “里面的人,出来!”一个日军士兵用枪托砸着杂货铺的门板。

  陈振华深吸一口气,推开一条门缝,挤出谄媚的笑:“太君,俺是崔旅长的兵,刚换岗回来,想进来买包烟。”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通行证,上面盖着晋绥军35军的印章——这是徐虎他们伪造的。

  日军小队长接过通行证,用手电筒照着看了半天,又上下打量了陈振华一番,忽然冷笑一声:“崔旅长的兵?我怎么没见过你?”

  陈振华心里暗骂,脸上却笑得更欢:“太君,俺是新来的,在北门守城墙,您贵人多忘事,自然没见过。要不俺这就给您找崔旅长证明去?”他故意提高了声音,装作要喊人的样子。

  日军小队长显然不想惊动崔紫云,毕竟他们现在是“合作”关系,闹僵了不好收场。他把通行证扔回来,不耐烦地挥挥手:“滚吧,少在这儿碍事!”

  陈振华连忙点头哈腰地退了出来,等巡逻队走远了,才擦了擦额头的汗。刚才真是险,差一点就露馅了。

  他不敢耽搁,加快脚步往县衙门的方向走——崔紫云的旅部就在那里,他得摸清楚晋绥军的指挥系统,最好能活捉崔紫云,这样就能兵不血刃解决掉这伙汉奸。

  县衙门门口挂着“晋绥军35军248旅”的牌子,门口站着两个哨兵,背着步枪,却斜着眼看天,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

  陈振华大摇大摆地走过去,掏出通行证晃了晃:“崔旅长吩咐,让我来取份文件。”

  哨兵瞥了一眼通行证,没怎么细看就放他进去了。陈振华心里叹气,就这种防备,难怪会跟鬼子勾结,连自己的阵地都守不住。

  他顺着走廊往里走,两边的房间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鼾声,不少士兵连枪都扔在一边,睡得像死猪。

  走到后院,他看到一间屋子还亮着灯,里面传来说话声。他悄悄靠近窗户,听到崔紫云的声音在咆哮:

  “他娘的,城外到底是什么情况?日军那边说只是小股游击队,可我怎么觉得不对劲?刚才巡逻队说看到可疑人员,你们怎么不去查?”

  另一个声音谄媚地说:“旅长您放心,有皇军在,就算来了游击队也是送死。再说了,咱们跟皇军订了盟约,他们负责守城,咱们负责维持治安,出不了乱子。等天亮了,皇军的援军一到,什么事都没了。”

  “放屁!”崔紫云骂道,“阎老西那个老狐狸,昨天还发电报让我‘相机行事’,我看他是想让我当炮灰!要是城外真是共军的大部队,咱们这点人根本不够看。告诉弟兄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要是城破了,谁也别想活!”

  陈振华冷笑,看来崔紫云也不是傻子,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了。他悄悄退了出来,心里有了计较:等下攻打北门时,先喊话劝降,就说“缴枪不杀,既往不咎”,崔紫云的部下本就没什么斗志,说不定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一站是日军设在南门的弹药库。这里的防守明显严密得多,门口有两个端着步枪的哨兵,墙头上还架着一挺歪把子机枪,探照灯每隔几分钟就会扫过库房的每一个角落。

  陈振华趴在对面的屋顶上,观察了足足一刻钟,才摸清了哨兵换岗的规律和探照灯的盲区。

  “看到那个排水口了吗?”他指着库房后墙根的一个铁栅栏,“三分钟后,探照灯会转向东边,到时候你们用炸药炸开栅栏,进去两个人,把里面的引信和雷管弄出来,剩下的人在外围警戒,听到我吹哨就撤。”

  侦察兵们点点头,迅速检查装备。三分钟一到,探照灯果然转向东边,陈振华一挥手,两个战士像壁虎一样贴着墙根滑下去,掏出炸药包贴在栅栏上,拉燃引信后立刻滚到一边。“轰隆”一声闷响,栅栏被炸得粉碎,两人趁机钻了进去。

  库房里堆满了木箱,上面印着“九二式重机枪弹药”“三八式步枪子弹”的字样,还有几箱是掷弹筒炮弹,码得整整齐齐。

  两人不敢耽搁,迅速撬开最上面的箱子,把里面的引信和雷管揣进怀里,又用匕首划开几个弹药箱的底部,让子弹滚得满地都是——这样一来,日军想快速整理弹药都难。

  就在他们准备撤离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好,鬼子巡逻队来了!”陈振华在屋顶上低喝一声,抬手一枪打灭了库房门口的马灯。

  黑暗中,日军的喊叫声和枪声立刻响了起来,陈振华趁机吹了声长哨,库房里的战士迅速从排水口撤出,与外围的人汇合,消失在巷子里。

  等日军炸开库房大门冲进去时,只看到满地狼藉的弹药和被破坏的引信,气得小队长哇哇乱叫,却连个人影都没抓到。

  陈振华没敢停留,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晋绥军的粮站和物资仓库。这里的看守是崔紫云的心腹,却个个都是贪生怕死之辈。

  陈振华让人装扮成日军的传令兵,拿着伪造的“调令”,说要“征用”粮食和车辆支援前线,那些看守果然不敢阻拦,眼睁睁看着战士们把一车车粮食、布匹和十几辆卡车开走,还点头哈腰地送出门。

  “这些家伙,真是给中国人丢脸。”一个战士啐了一口,把手里的“调令”撕得粉碎。

  陈振华却不以为意:“他们越是怕死,咱们越好办事。记住,粮食分一半给城里的老百姓,剩下的运到指挥部,卡车交给战车团,周卫国正缺代步的家伙。”

  刚走到前院,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枪响,紧接着是密集的迫击炮声——是东门!孔清德提前动手了!

  陈振华心里一紧,看了看表,才二点五十,离预定时间早了十分钟。肯定是出了意外。他不再犹豫,拔腿就往十字街跑,同时从腰间摸出驳壳枪,打开保险。战斗,提前打响了。

  东门的迫击炮声像滚雷一样炸响,炮弹拖着尖利的哨音掠过夜空,狠狠砸在城墙上,砖石飞溅,火光冲天。日军的重机枪立刻还击,哒哒哒的枪声在夜空中撕裂开一道道口子。

  陈振华跑到十字街时,徐虎的侦察团已经开始行动了。二十多个穿着黑衣的侦察兵正顺着墙根往前摸,看到陈振华,立刻往陈振华身边跑来。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