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2 章 对未来的计划-《大明作死日常,在下先死为敬》

  什么爵位?!

  陈林摸着下巴,自己最终还是要回到现代的。

  爵位不爵位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任务。

  不过朱元璋愿意给,也不是不可以,那就......

  “你就给个扶桑的爵位,公爵侯爵无所谓。”

  陈林抬眼时,语气里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像是在说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他本是随口一提,毕竟拿下倭国是任务清单里的下一项,有个爵位办事也方便。

  没成想朱元璋眼睛猛地一睁:“你想亲征倭国?!”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惊喜。

  在他眼里,陈林这小子虽不擅阵前厮杀,却总能把局势算得明明白白,高丽一役若不是陈林布的谍网,哪能这么快拿下?

  如今陈林主动要扶桑爵位......

  陈林坦然点头:“对,这是我的愿望,也是追求。”

  他没说的是,后世史书里倭国屡次犯边,尤其明末倭寇作乱,若能趁现在把这颗毒瘤掐了,也算给大明除个后患,给自己的任务单添个漂亮战绩。

  朱元璋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抚掌大笑:“好!好个‘愿望与追求’!

  那咱就封你扶桑公!”

  他顿了顿:“等你拿下倭国,咱允许你在扶桑建立自己的藩国,世袭罔替!

  即便你注定要回到后世,这个爵位也会世世代代传下去,保你陈家子孙在海东之地,永远有块立足的地盘!”

  这话一出,陈林脸上的漫不经心瞬间僵住。

  他猛地抬手指着朱元璋,语气里带着几分急:“你什么意思?

  想打老子儿子的主意!?”

  陈小兰即将临盆,这些日子私下里总琢磨着,等任务结束,能不能把妻儿一起带回后世,没成想朱元璋竟然把主意打到了未出世的孩子身上。

  朱元璋却半点不慌,甚至学着陈林平日里的样子耸了耸肩,嘴角还带着点狡黠的笑。

  “那又怎样?”

  他往前倾了倾身子,声音压得低了些:“咱已经向那些专家们问过,你那孩儿,大概率无法跟着你回后世。

  即便真能回去,也可能像咱一样,每时每刻都要消耗你后世的钱财,一辈子可是很长的,你确定手上的钱财能让你儿子一直留在后世!?”

  陈林的手指僵在半空。

  他确实没想过这个问题,万一孩子真的不能跟他走,留在后世无依无靠,倒不如在大明有个爵位傍身。

  朱元璋见他神色松动,又趁热打铁:“既然如此,何不让你儿子就留在大明?

  咱给他封爵,给他人脉,让他享受荣华富贵,将来继承你的扶桑藩国,做个安稳王爷,不比在后世受苦强?”

  他往前凑了凑,声音里多了几分恳切,“咱甚至觉得,你都没必要回后世。

  到时候把你父母也接过来,咱给他们建座大宅院,让他们在南京安享晚年。

  你守着扶桑藩国,妻儿在侧,父母安康,一家人和和美美,岂不更好!?”

  “这......”

  陈林张了张嘴,竟说不出反驳的话。

  他低头,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开始盘算。

  若是留在大明,以现在的进度,用不了十年就能完成工业革命,

  之后的电气时代也指日可待。

  他还有大几十次穿越机会,每次都能恢复身体最佳状态,活过百岁根本不是问题。

  一百年后,有后世技术支援,大明说不定真能一统全球,甚至进入网络时代。

  这么一想,留在大明好像真不是什么坏事。

  陈林抬起头时:“行,留在大明也不是不可以。”

  他话锋一转:“但有个条件。

  等大明收拾完周边藩国,你个老毕登必须退位,让太子继位!不然我不放心!”

  朱元璋先是一愣,随即拍着龙椅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好小子!在这等咱呢!

  你是怕咱秋后算账,怕你功高盖主,咱最后把你给杀了?”

  他年轻时杀过不少功臣,这点心思哪能瞒得过陈林?

  陈林也不掩饰,老老实实点头,语气还带着几分理直气壮:“没错,我就是信不过你这老毕登。

  史书上你当年对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功臣那狠劲,我可没少看。”

  朱元璋收住笑,伸手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即便你不说,咱也计划着几年后退位。

  标儿跟着咱学了这么多年治国,早就能独当一面了。

  等咱把北边的蒙古余孽收拾干净,南边安南、占城的事了了,就把皇位传给标儿,让他做个太平天子。

  这样,你总该放心了吧!”

  陈林盯着他看了半晌,见他眼神坦荡,不像是说谎的样子。

  “呐,这可是你说的。

  说话不算数,是小狗!”

  朱元璋被他这孩子气的话逗得又笑了起来。

  “好!好!咱说话不算数,是小狗!”

  大帐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君臣之间那点若有若无的猜忌,竟在这玩笑话里消散得无影无踪。

  陈林看着朱元璋爽朗的笑容,心里最后一点犹豫也没了。

  留在大明,好像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

  先把倭国拿下,再帮朱标稳住江山,等大明真正强大起来,再慢慢琢磨穿越的事。

  至于后世的家人,说不定还能接过来一起享享福。

  他端起桌案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热茶,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征讨倭国的计划。

  张赫、郑和的舰队得去熟悉倭国海岸线,还有朴仁勇那边,或许能从高丽调些熟悉倭国情况的人......

  朱元璋看着他低头沉思的样子,嘴角也噙着笑。

  他知道,陈林这小子一旦下定决心,就会全力以赴,特别是对倭国。

  有陈林在,大明不仅能拿下倭国,将来一统四海,也不是不可能......

  随后,朱元璋又下旨,将高丽改为高丽布政使司,并从应天府调派官员来高丽主持政务,同时让蓝玉的大军留在高丽,负责维持治安,防止倭寇和残余势力作乱。

  张赫带领部分水师则驻守在高丽的各个港口,保障海上通道的安全。

  郑和则返回应天府休整,准备对付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