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这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的死法啊!!-《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要说治国理财,他老朱不一定行得顶尖。

  可要论勾心斗角、察人观心,他可从来不怵!

  朱重八别的不多,就是疑心重、胆子大!

  “标儿,你说——这朱厚照,为何要给自己封个威武大将军的名号?”

  老朱精准地抓住了关键。

  朱标沉吟不语,陷入思索。

  “若真是为了御驾亲征,其实没必要自封将军头衔。”

  “可若是为了直接统兵,那就另当别论了。”

  朱标当太子多年,自然不是白混的。

  朱厚照给自己封个威武大将军,要么就是单纯爱玩,想过一把当将军的瘾;

  要么——就是另有深意。

  朱标并不觉得是前者。

  原因很简单——

  朱厚照这些看似荒唐的举动,其实是有脉络可循的。

  他先是罢免了父皇留下的顾命大臣,又开始重用宦官。

  而重用宦官的目的,正是为了牵制百官!

  单看他用刘瑾的方式,就绝不是单纯的依赖。

  第一次御驾亲征就能占尽便宜,这说明他的军事直觉相当出色。

  这样的人,哪怕玩心重,也绝不是庸碌之辈!

  朱标更倾向于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方便自己办事——

  皇帝、将军都由他一肩挑,自己给自己下旨,岂不是快多了?

  “咱记得天幕上说过,朱祁钰和于谦改革兵制,建立了统一的指挥体系。”

  老朱表面粗豪,心思却极细。

  他想起天幕里提到的往事——

  于谦任兵部尚书后,统一了军权。

  如果此后统兵权全落入内阁和文臣手里,那么朱厚照这些“荒唐”动作,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他是想绕开内阁和文臣,把兵权重新抓到自己手里!

  难不成……这个后代的所谓胡闹,其实是为了重夺军权?!

  老朱的眼神骤然一冷。

  自从废掉丞相之位,他就能感受到文官之间的抱团与暗箱操作。

  这些人欺上瞒下,层层护短。

  老朱才不惯着,顺手就杀,换一拨人便是。

  更何况,他有底气。

  应天有直隶十二卫,包括锦衣卫在内,其余十一卫都是五千人的精锐,直属皇帝而不归兵部。

  京中还有十万京卫,内外呼应,足以压制一切。

  丞相?国公?侯爷?

  该杀就杀!!

  后来永乐又添十卫,宣德再增四卫,共成二十六卫。

  可土木堡之变后,除了锦衣卫,剩下的尽数归兵部统筹,武将的人事权也被挪到兵部。

  老朱虽没亲历,但凭天幕透露的信息,就能想象当时的局面——

  兵部势大,文臣制武,将军被架空,就连皇帝都受掣肘!

  想到这儿,老朱越发觉得不对劲。

  “咱这个子孙,上马能杀敌,活蹦乱跳的,三十多岁就因为落水吓着而亡?”

  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死法!

  会不会……这里头也有文臣集团的影子?!

  老朱心头杀机暗涌。

  这一联想,甚至让他怀疑起土木堡之变的蹊跷。

  土木堡在什么地方?

  长城之内,宣府以南,几乎就在居庸关脚下。

  竟能让皇帝被困、被俘?这简直荒唐!

  永乐时期!

  朱棣也陷入沉思。

  能坐上龙椅的人,从来没有傻子。

  朱厚照这些在外人眼里匪夷所思的事,若换成帝王的视角,反倒显得合情合理。

  每个皇帝都有自己信任的班底。

  很显然,朱厚照并不信任父皇朱佑樘的旧臣。

  所以才会用宦官制衡臣子,这在帝王权术中并不稀奇。

  “这小子自封威武大将军?”朱棣挑了挑眉。

  金豆子和狂妄居士在一旁笑道:

  “这脾气和爹一样,爱打仗。”

  “而且他第一次御驾亲征就赢了,比朱祁镇强!”

  金豆子没想太多,朱棣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

  这小子确实像自己,除了脑子不够用。

  他抬眼望向天幕,脑中迅速推演——

  “二十六卫在土木堡损失殆尽,精兵尽入兵部……

  所以他这是要重夺兵权?”

  “宁王造反?

  藩王也敢作乱?”

  朱棣出身藩王,自然最清楚这套把戏。

  所以他当皇帝后,也布下了重重防范。

  眼下朱厚照战功正盛,宁王竟敢在此时叛乱,这分明是找死!

  ……

  大秦!

  扶苏看着天幕,不由哑然:“父皇,这大明皇帝多半荒唐。

  前有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如今又有这位顽主皇帝。”

  “宁王叛乱都被平了,他却要再来一次,这不是胡闹么?”

  始皇淡淡瞥他一眼:“帝王之事,岂是表面那么简单。”

  “或许他确实顽劣,但也未必没有深意。”

  历史上顽劣的君王并不少见,就像秦武王,爱玩举鼎,结果活活举死。

  可朱厚照的举动,看似不务正业,细看却有迹可循。

  至少在始皇的眼里,这些所谓的荒唐之举,很有可能是暗中整肃朝纲的手段啊!

  汉武帝倒是觉得,这朱厚照比朱祁镇要强上几分。

  起码打仗能赢,这一点就甩朱祁镇几条街。

  “世人不可只凭表面评判,一个人行事看似荒唐,未必真是荒唐之辈。”

  “当然,朕也不是要你去学他那种顽劣作风。”

  “只是为帝之人,行事要比臣下多思几步,才能不被蒙蔽。”

  刘彻语气平缓,却带着几分意味地看向身旁的刘据。

  刘据点头应道:“这朱厚照虽有几分轻狂,但似乎……并非昏庸之主。”

  汉武帝并未直接回应。

  毕竟天幕所示,不过是朱厚照生平的一角。

  单凭这点信息,还不足以断定全貌。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打仗没输过,这就比朱祁镇强。

  只是——朱厚照正值壮年,又是亲征沙场的马上皇帝,怎么会落水受惊而亡?

  这让刘彻心头微微一动。

  难道是有人暗中加害?

  可一旦查出,胆敢对皇帝下手的人,岂不是满门抄斩?

  这也未免太过匪夷所思。

  汉武帝的手指轻轻敲着龙椅,缓声道:

  “太子,你可曾注意,大明皇帝的寿数,似乎都不长?”

  他语气淡淡,却带着几分冷意。

  除去开国之主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其余帝王几乎寿命短暂得惊人——

  朱高炽只做了非常短的十个月的天子;朱瞻基正值壮年,十一年便去世;朱祁镇虽两度登基,却未及四十;

  朱祁钰更是不到三十便殒命;再往后的明宪宗、明孝宗也是如此……